工作总结

2023年奔跑向未来,续写我们故事——在届毕业典礼上致辞

时间:2023-05-14 19:40:05  阅读:

亲爱的现场以及云端的各位毕业生、老师们、家长们:大家好!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又迎来了毕业季。十年寒窗终不负,一生韶华当可期。此时此刻,2023届的2514位本科生同学、95位研究生同学正“线上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奔跑向未来,续写我们故事——在届毕业典礼上致辞,供大家参考。

2023年奔跑向未来,续写我们故事——在届毕业典礼上致辞

亲爱的现场以及云端的各位毕业生、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好!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又迎来了毕业季。十年寒窗终不负,一生韶华当可期。此时此刻,2022届的2514位本科生同学、95位研究生同学正“线上线下”相聚,共庆毕业。在此,我谨代表*全体教职员工,向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开启人生新篇章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成长成才倾情奉献的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向同步观看直播的校友、家长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欢迎!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在我的记忆里,《同桌的你》旋律犹在,但转眼间就迎来了《乘风》破浪、奔涌《入海》的你们。我还未来得及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你们已经跳着《本草纲目》,手握蜜雪冰城,拍一段“冰墩墩”特效,化身可爱“大白”,奔向了疫情防控一线,用背影告诉我们——你们已经长大。同学们,我要感谢你们,感谢你们选择*、感谢你们热爱*,感谢你们用青春热忱点亮了*星空、惊艳了匆匆岁月。愿你们此去前程远大、此行平安顺利,在离开母校的日子里,三冬暖,春不寒,天黑有灯,下雨有伞。千帆历尽,仍有少年情怀,时刻都能发现生命之可贵、生活之美好!

这是我在*的第28个年头,从红衣少年到鬓发微霜,从青涩懵懂到稳重成熟,从入学到毕业,从创业到立业,我在*走过了近3个“人生10年”。站在这里的我,既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老学长。我与*近30年的故事,是许多*毕业生的缩影。这几天,我一直反复思考,应该为大家的大学最后一课、进入社会前的第一课,讲些什么。我想,或许我的故事可以作为小小的引子,为大家提供一些可供审视的视角。

1994年,我高中毕业,考入大学。那时的我,面对未来,十分懵懂。也曾因为预习不够,在课堂上答非所问;也曾因为准备不足,在做实验时手足无措;还曾经背单词背到头昏脑涨,刷题刷到眼花缭乱。但万幸,我始终没有忘记父母对我的期望,始终万分珍惜考上大学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沉心静气,走上正轨。

1999年,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那时的我,面对工作,青涩稚嫩。也曾因为备不好课,在深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也曾因为缺乏经验,在科研工作中遭遇挫折,垂头丧气。但万幸,在许许多多难以成眠的深夜,我反复打磨、精心准备,终于讲出了让人满意的课程;在100次实验不成功后,我终于在101次里等来了让人惊喜的结果。

2005年,我考博成功,赴湘求学。在学术的殿堂里,我在博士生导师文继舫教授的指导下,在同窗好友的帮助下,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像飞鱼一样在浩瀚的书海里游弋。直到那时,我才渐渐明白,人生的前20多年的扎实准备,终于等来了能够继续求学、继续求知的宝贵机会。

2008年,我学成归来,工作至今。在14年间,我带领学生一起求知,携手同事一道研究,在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逐渐成长,不断成熟,反复体悟*人的“三大精神”,在春华秋实中感悟身为人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从进入*求学,到留校工作,再到今天作为师长送别大家远行,我的人生故事有一多半与*有关。纸短情长,道不尽与*的不解之缘、拳拳深情。母校,在我们每个人的青春岁月里,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可能都曾抱怨过*的“小”,*的“糟”,但也慢慢地发现了*的“好”:春赏玉兰、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迎飞雪,这里是四季分明、眉目清秀的*;一方书桌、几番沉思、数年寒暑、朔望不怠,这里是催人奋进、助人圆梦的*。在这段“进前而勿顾后,担重任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青春里,你们注定是*故事的见证者、亲历者以及创造者。

你们见证了*办学层次的历史性跃升,盼来了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三个专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喜讯;你们见证了新引育的高层次人才带着智慧学识、前沿讯息、使命担当走进课堂,助力你们的追梦之旅;你们见证了主校区临床技能中心、学生宿舍与食堂、图文教学楼这3座大楼拔地而起,*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新校区——五龙校区,新校区的多功能教学楼扎稳地基,*按下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建”;你们见证了我们从“一校两院”到“一校五院”的队列扩展、格局扩容,附属和平、和济、淮海、惠丰、清华5所附属医院,不断凝聚起集团发展合力;你们见证了*战士白衣执甲,驰援湖北、奔赴上海、支援吉林、出征河南、援助非洲,把*“三大精神”融进行动中,刻在骨子里。

当然,你们又不单单是*故事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参与者。你们紧贴百姓,在疫情防控、送医下乡、社区义诊等志愿者队伍里,在实习医院的诊室和病房里,在路遇急救病人的第一现场,你们沉着冷静、耐心细致,尽显*学子的家国情怀;你们技艺超群,在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高水平赛事中,为母校赢得了百余枚沉甸甸的奖章;你们踔厉奋发,在线上、线下课堂中转换思维,在实验室、教学(培养)基地刻苦钻研、探究真理,在鸽子岛、杏林苑、教学楼、图书馆里读书思考,在风雨操场上挥汗如雨、自由奔跑,勾勒出*青年的动人群像;你们笃行不怠,积极配合、支持参与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种种困难,“远程汇报”“云端求职”“在线答辩”……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身处两地,心更相亲。

同学们,当你们接过深蓝色的毕业证,轻轻抚摸印在上面的*印章;当你们穿上学士服、戴好校徽,来参加今天的毕业典礼,你们可能会感叹,这几年时光竟是如此之快,曾以为毕业遥遥无期,但转眼间就要各奔东西。当你们修改默认收货地址、将宿舍钥匙归还、把学生证件塑封留存、与解放东街161号再次合影留念,这标志着你们的*求学故事画上了句号。但是,你们与*的故事却还远远未曾结束。这里,有心系你们的师长、有寻你身影的白鸽、有为你遮荫的爬山虎、有盼你归来的老校长何穆塑像。希望各位同学,奔跑向未来,在与*分别的日子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续写我们的*故事。你们是硕士、本科毕业生,也是社会新生,临别之际,我想再嘱咐大家几句。

第一,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一千多年前,公元747年,唐代诗人高适写作了一首流传至今的送别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特别是后面两句,流传度很高。但是,如果我们重新审视这两句,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不愁前路无知己,认定会有很多人欣赏他呢?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标识,可以跨越时空,震烁古今呢?在我看来,理想信念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法宝。一个人,如果能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那他就能像磁铁一样,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我们的何穆老校长,就是这样的人。1935年,他在法国获得医学博士,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奔赴国难。1939年,他辗转去到了条件极为艰苦的延安,白手起家创建延安中央医院。1945年,他突破层层封锁线,来到了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在炮火硝烟中,建立“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克服重重困难,用仅有的1500斤小米的办学经费、几间破旧的平房,缔造了长治医学院。何穆老校长用他光辉伟大的一生诠释了“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同学们正值20岁出头的大好年华,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你们才50岁出头的年纪。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将作为主力军、生力军,全过程参与。一句话,你们是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所以,带着远大的理想去开拓吧,带着坚定的信念去奋斗吧,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为健康中国、健康山西贡献力量。

第二,做一个有德行、有情怀的*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于个人、于社会具有基础性意义。青年一代是否崇德向善,不仅关乎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是否风清气正、朝气蓬勃。唐代孙思邈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叫做《大医精诚》。其中,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要对病患感同身受——“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要对病患恻隐动容——怀“大慈恻隐之心”,要能立志祛除病痛——“普救含灵之苦”,要能摒弃贪心杂念——不可“恃己所长,经略财物”。我们对世界上每一种职业,都有价值评判标准。但是对于医学相关的职业,往往被世人赋予更多样的、更复杂的价值评判标准。在这些标准中,最核心、最一致的标准,就是德行和情怀,就是怀着一颗让党放心、不负人民的赤子之心,去奉献、去付出。同学们,学校从2020年开始,分3批次派出了108名队员组成了5支“第一村医”工作队,对5个县区24个乡镇77个行政村,提供到村服务,2万多百姓因此受益;同时,我校积极推动上消化道癌综合防治项目在平顺县正式启动,目的就是聚焦当地40至70岁的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在5到10年的时间内扎实认真地做好健康宣教、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医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实降低上消化道癌的发病率,以实现好“发现一个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的目标;此外,我们还正与潞城区政府共建“长治市大健康公共服务基地”。这些“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忧为忧、以百姓乐为乐”的实事、好事,无一不在证明着:医者仁心、济世情怀,早已刻在了*人的DNA里。因此,不论你们走到哪里,都要将这份精神传续下去。

第三,做一个爱学习、本领强的*人。短绠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任何人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地成才,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练就过硬本领。112年前,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第一个转折点。当时的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把这首诗,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以作告别。随后不论是长沙求学、故乡建党、穗沪生涯,还是秋收起义、井冈战斗、苏区创建、长征壮举,他都身体力行地、孜孜不倦地学习。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据统计,2020年以来,医学知识量翻一倍所需要的时间,只要73天。在12年前,2010年,所需要的时间是3.5年。按照知识折旧定律:如果你1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在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识,都必须在以后的学习和思考中获取。你们在学业上毕业了,但学习不可以毕业;学习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记忆,更在于思想的启迪。因此,拒绝“躺平”吧,戒掉“佛系”吧,对“光想青年”说“NO”吧,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如果非要为人生下定义,那一定是“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定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一定是“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第四,做一个能吃苦、肯担当的*人。在今年的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广大青年,要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许多的毕业典礼上,人们总会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但是,我们也都明白:波澜壮阔的人生之旅,有暗流险滩是常事、有惊涛拍岸是常事、有事与愿违是常事、有坎坷挫折更是常事。我们不能说只受得了掌声与鲜花,却见不得失落与叹息;只迎接顺境坦途,却拒绝吃苦担当。同学们,就在我们举行典礼的这一刻,在祖国的田间地头,青年农民顶着烈日酷暑,精耕细作,正在为粮食增产、为土地增效,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建筑工地,青年农民工挥汗如雨,正在用一砖一瓦筑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将都市装点得更加美丽;在祖国边疆,青年战士巡逻戍边,毫不放松,正在用铁肩担当守护祖国人民的欢乐祥和;在定点医院,青年医生一丝不苟,诊治病患,正在用智慧和学识将病魔击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时代里紧密相连的共同体。在今年的毕业生中,有同学奔赴山海、援疆援藏,赴西藏林芝,新疆三师、阿克苏工作;有同学携笔从戎,绽放青春,一身白衣救死扶伤,一身戎装保家卫国;有同学报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奋斗;有同学通过考学、创业等多种方式,开启了下一段旅程,践行青春之誓言……不管你们身在何处,不管你们毕业与否,*都是你们最坚强的依靠。小小的*,虽然不能给你们如同清华北大一样大大的名气,但是,我们七万名校友、数千名教职员工,永远爱护你们,时刻给你们奋斗的勇气、担当的底气!

同学们,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离别,总是有太多的离愁别绪。一朝毕业,各自天涯。然而,不管天涯有多远,只要深情在,总能再相见。再去游一遍上党的山山水水吧,再坐一次门口的33路、2路公交车吧,再炫一碗食堂的刀削面,再跟老师同学们道个别,然后就出发吧!毕业虽易,人生不易。不管你们成功与否、不管你们年岁几何,你们的名字,会一直留在企业微信的校友列表里,母校始终会默默关注你、支持你、盼望你、帮助你,等待你点开对话框,向我们发送消息!同学们,你们就要离校起航,莫愁前路无知己,母校永远支持你,让我们一起奔跑向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 致辞 典礼 奔跑 奔跑向未来 续写我们故事——在届毕业典礼上致辞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