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平安文化建设情况问题汇报,供大家参考。
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乡镇平安文化建设情况问题汇报。
我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深入营造全社会平安文化氛围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平安文化建设水平。一是坚持党政主导,高位协同推进。着力“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高规格、高效率”推进平安文化建设,把平安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绩效管理,纳入重点民心工程,压实各成员单位职责,逐步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抓好工作结合。将平安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重点工作相结合,积极构建“党委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印发《XX镇关于推进平安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XX镇2019年平安文化建设工作计划》等文件,确定了平安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和11项宣传任务,统筹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坚持拓展宣传,抓好文化提升。
以XX公园、XX步行街为辐射点,用活“五有”文化设施,注入平安、文明、安全等要素,精心打造“10分钟平安文化圈”,突出宣传“人人友善、人人平安”平安理念,让广大群众感受城市景观建设变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平安文化建设氛围。搭建XX基地,以及XX平台,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平安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平安文化共融,在保持XX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器乐创新,谱写平安文化歌曲,适时组织开展演出活动,让听众享受听觉盛宴,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激发广大群众的认同。今年以来,共派发平安一封信13.5万份,报道平安建设新闻171条,播放公益广告1100多条,举办平安建设宣传活动55场,派发平安宣传资料8000多份、环保袋14000多个,推送平安文化宣传信息2677条。
我镇以充分满足百姓日益增强的平安需要为落脚点,整合资源力量,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突出服务为先,大力推进全民创安。在XX、XX、XX等学校组织家长成立一支600多名家长的志愿者队伍,统一佩戴红袖章,分时段分任务开展交通疏导、护送学生穿过马路和拉起横幅标语提醒司机慢行等工作,保障学生放学安全;
发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这些“五老”人员组成一支109人的“五老志愿者”队伍,在小巷、小区楼栋等 地方开展巡逻,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
发挥社工专业优势,配合相关部门进村入户、进企业、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平安文化宣传,向群众传播防范安全知识,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意识。二是突出美德优先,大力推进文化活动。注重挖掘文化潜力,把宣扬传统美德与平安文化建设相融合,不断推动平安文化壮大发展。通过举办“尊老敬老”“志愿同行”“XX志愿服务”等活动,大力弘扬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推动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融合,逐步形成具有XX特色的平安文化,使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逐步融入到各行业、各领域,延伸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三是突出创新在先,大力推进矩阵宣传。主动适应“互联网+微传播”时代潮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平安XX、扫黑除恶测评”微信群,将拥有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的行政部门、企业工会和基层党组织等宣传工作人员拉入进来,依托各类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转发《致广大市民一封信》等平安文化宣传信息,实现定向推送、集群发声的效果。另外,与邮政部门合作,以微信朋友圈定位广告宣传的新方式,大力推送平安文化知识,引导广大群众关注、了解平安文化建设,切实提升宣传覆盖率。
一是工作任务多,推进力度有限。镇街政法办既要承担推进平安文化建设的统筹工作,又要负责反邪教、扫黑除恶、人民防线、维护稳定、法学会等工作任务,工作人手不足,加上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限,相关职能部门主动配合积极性不高,导致宣传效果不够理想、宣传覆盖不够全面。
二是宣传方式多样,针对宣传不足。我镇按照有关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但未针对宣传效果进行认真分析,对于是否满足了群众需求、解决了实际问题停留在表面,缺少更深层次的研究,没有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互动平台。
三是宣传方式有待改进。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于各种宣传都有自己的判断,对于各种引导式、灌输式的宣传,已经有一定的审美疲劳,各种宣传方式铺天盖地反而会引起群众反感,宣传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是建议市多组织镇街政法办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增强工作能力,提升业务水平。市有关部门加强对镇街相关部门督导,明确各个领域平安文化宣传重点,细化工作方案,推动各项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着力营造浓厚氛围。
二是建议组织各镇街各类参观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解决宣传针对性不足、宣传效果不佳等问题,更好地贴近群众开展宣传,不定期制定统一的宣传样式给镇街参考学习,不断增强宣传效果。
三是建议建立宣传资源库,将一些优秀的宣传海报、单张、视频等资源进行共享,特别是加入平安文化元素的各种影视文化作品,改变以往口号式、直灌式的宣传,以潜移默化的宣传方式吸引群众关注、喜爱,既减少群众抵触情绪,又易于广泛进行宣传。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