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2年度教育心得体会7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2-12-05 08:10:04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教育心得体会7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教育心得体会7篇(全文完整)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整理的7篇《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教育理念的心得体会 篇一

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

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教育理念的心得体会 篇二

1、 深入了解学生

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指出,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在当今社会,对于现在的学生,民主的师生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才能看到学生所看到的,听到学生所听到的。要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走近他们的心灵,学生就是一名教师用一颗火热的心,一腔赤忱的情在学生心灵上播洒阳光和雨露。

我们 在看学生时,就会发现学生的“长处”,就会学会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学生,这样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亲近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

2、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我对《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提出的“不直接回答问题”的例子感受颇深。平时,有学生向我提出不懂的问题,我总喜欢尽自己所能告诉学生,让学生满意为止,还自认为尽到了责任。事实上,送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答案,远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

3、 教育的多样性

《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指出:哲学在于欣赏哲人的思想智慧,欣赏观察和分析世界的多种视角。它是一门使人的灵魂生辉的课程。而现实教学中,它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肯定、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却没有成为教学的重点。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尊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跳跃,生命价值的升华。

《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指出: 教育本身的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要求教师承认多样性、认同个性化。如果我们忽视多样性,教学中非要给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失去的将是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这种多样性、认同个性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很显然,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孔子”,这是创造的动力和创造的空间。

《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指出: 教育是技能的教授,更是生命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传递的是心灵交流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这种情感的交流,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有太多的教育家推崇爱的教育,因此老师们也积极将“爱”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然而作为教师,光有满腔的爱而缺乏耐心,我想那并不是真正的爱。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老师,有时甚至可以说是缺乏耐心。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在这重要的一年里,我再一次接触到了一年级的小朋友。我很开心,因为我期待弥补过去对待一年级学生经验上不足的遗憾;我也很苦恼,因为和之前的班级相比,新一届的小朋友们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特点。每天,小朋友们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从耐心处理到应接不暇直至丧失耐心。幸运的是,在我身边总有前辈老师帮助我,指导我,鼓励我。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词语:“感统失调”,也叫作感觉统合失调,它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学习能力障碍。对于这一词语的认识和了解,我想我得感谢同办公室的王老师。王老师也是一位一年级班主任,在她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小朋友:当其他同学已经快速、整齐地排好队时,他却仍是慢慢悠悠地踱出教室,手上还莫名地不知在玩着什么;当其他同学能够自觉地在作业本上画好计分线时,他却连计分线该画在哪儿还不知道,甚至在老师帮助放好直尺只需他画上一笔的情况下,他竟然偏离直尺,径直往别的地方画去……

直到有一天,王老师回到办公室,对我们说:“这个孩子有感统失调,我好心疼他。”然后,王老师开始尝试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可家长们的态度却让她感到失落。面对家长如此消极而又有点抵触的情绪,王老师用一个真实、成功的事例最终说服了家长。原来,在王老师原来的班级中,也有这样一位感统失调的学生,然而由于发现的时间较晚,等到意识到的时候,孩子只能依靠药物来治疗了。面对孩子因为长期服药而体质愈差的情况,家长们曾一度想要放弃,但在老师的耐心劝导与陪伴下,孩子后来在初一摸底考试中取得了班级第二的好成绩,走上一条不一样的希望之路。王老师深知7岁是帮助孩子治疗感统失调的黄金时期,因此她在教学中对这个小朋友充满了耐心。

当他又一次手舞足蹈地从教室里出来排队时,王老师鼓励他:“你今天能做到快速排队,真棒!王老师期待你下次能安静、整齐地排到队伍中,好吗?”直到他能做到排队快、静、齐。当他还是不会画计分线时,王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把他带到办公室,手把手地去教他,一遍又一遍,直到他不再有错误。

王老师说过:“如果说自闭症的孩子是遗落在地上的星星,那么感统失调的孩子就是折翼的天使。”就在几天后,我偶然的发现我们班也有一个“小天使”。在小尹同学接连四天的迟到后,我忍不住把他堵在了教室门口,问他:“你知道你今天又迟到了吗?”结果却只换来了他漫不经心的一句“我知道啊。”同一天,在我不知强调了多少遍课间安全问题后,他依然在玩危险游戏,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来问:“老师有没有说过课后不要玩危险游戏呢?”竟然换来了他同样的回答。我又问:“你是不是没听到老师说的话呀?”他回:“好像是的吧。”这时我才意识到似乎有那么点不大对劲。于是我赶紧联系家长,值得庆幸的是,尹妈妈每周坚持着让孩子接受注意力训练。对于家长这么重视孩子的问题,作为老师,我在第一时间就表示了支持与配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也试着去包容孩子的一些行为,耐心指导他的不足,另外,每天我都会和家长分享他的作业情况,对孩子和家长进行鼓励。随着家长与老师的耐心陪伴,小尹同学的表现越来越好,我相信他将来会变得更棒!

耐心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我们不追求事业的辉煌,只需保有一颗平常心,用朴素的爱与耐心对待学生即可。

有关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四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今年暑假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曾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持养成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观众欢迎。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教育心得体会 篇五

在早晨金色的阳光中,走来一个个孩子,我的心里涌起一股喜悦;在课堂上,孩子的一双双眼睛,像夜空中的星星,我的心里升腾起快乐的浪花;在操场上,孩子们欢呼、跳跃,像一只只小鸟,我的心里也溢满了兴奋。我知道,这是爱,爱使我在讲台上永远保持一份童真。

一个孩子戴着一顶帽子进了学校,另一个孩子说“真难看!”这孩子哭了。老师说:“你的帽子很美,像花朵。”孩子笑了。孩子间的争执往往没有什么理由,老师没有必要给他们套框子。这是理解,只有理解孩子,孩子才能学会理解别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几十年的教学,我实践把发现的权利还给孩子,把探索的机会留给孩子,发现孩子原来有那么高的智慧,那么大的创造力。

孩子读的都是成人写的文章,成人写的是成人的阅历、成人的感受,即使是为孩子写的童话,孩子们也并不一定完全能够理解。所以,感悟是有一定限度的,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标准答案,挖空心思,百般引导。语文教学还是把读书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积淀在学生心中的东西,自然会变成深厚的语文素养。

爱祖国并不是空洞的口号,应该落实到生活中。学生能够把汉字写好,就是继承祖国文化。教小学低年级这么多年,我一直要求学生每当提笔写字,就要写好每一个字。

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

全语文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古德曼(KenGoodman)等认为语言学习是由整体认知开始,而后才认识语文的各个部分。虽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把语文分成听、说、读、写四个部分,但实质上,语言是包含这四个部分在内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口语学习的经验来看,幼儿一出生就置身于语言的海洋,其学习语言表达并非先学单字,再把单字组合成句子,而是从听懂父母用完整句子传递的完整的意思开始。然后为了表达自身的需要,慢慢学着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事实证明,幼儿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从来就是相当成功的。口语学习的习得对我们当前的书面语言学习有很重要的启示。

李希贵先生在担任高密一中学校长时曾让自己上初一的儿子和初四的侄女参加高三语文期末考试,两份试卷严格密封和其他试卷一起批阅,结果和平均成绩相差无几。李希贵说:这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语文能力从来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出来的。无非是我的孩子多读了一些书,接受了大量的语言文化精品的熏陶感染。并由此开启了高密一中著名的语文实验室计划,使学生的读写量比传统方式大6—8倍。

说到底,语文教育就是以学生浸润、熏陶、感染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比如阅读教学,在我看来,一个优质的有张力的文本大于一切方法。其产生精神和语言上的震撼是一切精巧的方法无法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量的高品位的儿童阅读就是开启童年语文教育的金钥匙。课标所指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谓一语中的。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学语文是熏陶的过程,是熏锅底熏出来的。

这种熏陶是隐性的、长期的、综合的,有时甚至体现于一些不为人知的教学细节。

如一位年轻教师要上一堂观察作文课。他在课堂里做了一个煮金鱼的实验。为了营造课堂的悬念,老师说自己饿了,要把金鱼煮了吃。然后问学生可以怎么吃。有些学生就给老师提建议,说可以烤着吃,煎着吃,也可以煮着吃。还有一些学生在听老师说要煮金鱼的时候非常吃惊,好几位学生都站起来请求老师不要把金鱼煮了吃,因为那样太残忍了。可是老师为了把课按照预先设计的环节上下去,还是坚持非煮不可。老师说:“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我饿了。”最后金鱼被老师抓进了试管里。

金鱼当然没有死,可是孩子们那种纯真、善良的天性可能就在我们这样的语文教学下异化了。老师追求的是情境体验的刺激强度,追求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不可谓不费苦心。可唯独忘了教育的原点是人,人不只为知识和技能学习,更有心灵的润泽和精神皈依的天然需要。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为了人充分自由、美好地发展。这也是核心素养的要义所在。

曾听一位老师说:我就是语文。且不论这位老师说的是否名副符实,但语文教师的学养和情怀,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的确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教师自身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以怎样的学养和情怀去熏陶感染学生,的确是一个远比教学技术重要的多的问题。

总的来看,好的小学语文教学首先是整体的、丰厚的、丰富的,灵动的。它可能相对模糊,不以追求知识精确和能力速成为首要目标。它的核心标志是大量的高品位阅读。这是学习的浪漫阶段,它能为孩子孕育出更多的生长可能,它会为以后的精确学习、细分学习奠定基础和支撑。犹如泥土和种子。土壤足够肥沃,孕育的时间足够充分,我相信所有的言语生命都会喷薄而出,迎风而长。

这是语文学习的节奏!也是生命成长的节奏!

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七

这些天,我一直在认真的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刚开始读时我有些茫然,什么是“生本教育”?怎样才能施行“生本教育”?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静下心来,非常认真地读了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的文章。

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让学生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郭思乐教授的理论基础。他说:“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

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心得体会 )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我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作风,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允许他们犯错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7篇《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教育 教育心得体会7篇 教育理念的心得体会 教育理念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