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2、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招集抗击几乎失败动员劫掠信心成功
⑷学生自读课文。
⑸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②指名解释下列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⑹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1~2)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第二段(3~4)
写布鲁斯王子从蜘蛛八次节网获得成功的启发。
第三段(5)写布鲁斯王子重现组织力量,终于获得胜利。
四、指导写字:
⑴教师范写;
⑵学生练写
⑶评比。
五、作业: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练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段。
1、读第1、2自然段,想想抗击是什么意思?
2、布鲁斯王子为什么么抗击国外劫掠军?
说明了什么?重读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3、结果怎么样?(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王子没有了信心。
(二)学习第二段。
就在写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时,布鲁斯王子看到了什么?
1、出示:
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现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怎样重结了七次,直到第八次终于成功了。
⑴蜘蛛在结网遇到了什么困难?蜘蛛面对这一切表现的怎样?(布灰心)
⑵引读:直到第八次,他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⑶终于说明了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⑷指导朗读课文,体会蜘蛛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2、布鲁斯王子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感动极了)
⑴为什么布鲁斯王子会感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⑵指导朗读:我也要干八次!
⑶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三、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布鲁斯王子的感情变化。
唉声叹气——感动——恢复了信心——充满了信心。
四、总结全文。
1、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2、从蜘蛛织网这件事上,你看到了什么?从布鲁斯王子的事件上?
五、作业
1、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等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并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悟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课前,同学们对课文已做好充分的预习,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争论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展示读词并借用一下词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打猎为生射雁充饥煮烤争论不休
老人评理两全其美抬头一看无影无踪
过渡:真好,故事讲的既简洁又完整。不过,要想把故事讲的既生动又形象,就要把兄弟俩争论的对话读好。对于读好人物对话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品读课文,指导读好对话。(第三小节)
1、渗透朗读对话的方法。
预设:生1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生2要把文字读准、读对,把课文读流利了才能读好对话。
生3一边读一边想象兄弟俩争论的场面。
生4读好语气。师问:兄弟俩的语气相同吗?生:不同。
师小结:是呀,兄弟俩在对话时有着不同的语气。为什么不同?生:因为他们在争论。师: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种读书方法——如何读好不同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随机板书:不同语气
2、训练
(1)请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的第三小节。用直线标哥哥的话,用曲线标弟弟的话,看他们共有几次对话?(2次)
(2)同桌两人一人做哥,一人做弟,分角色练读一遍第一次对话。
3、展示指导读书预设效果
(1)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读谁像谁
生1组:读第一次对话。若没有读好
教师及时指导,告诉同学们,读哥哥的话时就把自己当成哥哥,读弟弟的话时就把自己当成弟弟。做到读谁像谁。
教师及时范读,大家都像老师这样来练一练第一次对话。
再找生1组同学读一读,进步了,读出了兄弟俩争论时的不同的语气。(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真好,听了这位哥哥和这位弟弟的争论,好像是真的一样,同学们感觉怎样?掌声相送。
(2)指导读好第二次对话:关注提示语
过渡:是呀,到底是煮着好吃,还是烤着好吃呢?兄弟俩争的是越来越激烈了。谁来接着读这兄弟俩的第二次对话?
生2组:读第二次对话
师:他们读的怎样?(有点争论的语气)大家注意观察这次对话中,哥哥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话的?谁发现哪个词描写了哥哥说话时的语气?(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那弟弟又怎样?(很不服气)
(3)出示课件:图文对照会读的更好。请同学们看插图,仔细观察兄弟俩争论时的表情,你看出了什么?(争的激烈、快吵起来、快打起来了)眉、眼、嘴、手
咱们让他们再争论一次好吗?生2组再次争论更激烈,进步了。(掌声)
师:真好,我发现咱三一班的同学,特别会观察,越来越会读书了。就像这样读对话时,注意了像“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这样的提示语,再结合插图,就读好人物对话。读出了人物不同的语气。
(4)同桌2人分角色练一遍。
师:看看哪两位同学,能像刚才那组同学读的一样好,甚至能超过他们?
(5)充分展示:指名两组同学来读第二次对话。
师总结方法:你们真棒,此刻,赵老师最想做的是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你们学会了读对话时,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书方法。要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一就要把自己当成那个人物,二要注意对话中的提示语,三要学会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变化。这些你们都做到了。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下面咱们一起来合作,完整的读这段话。
4、师生合作,读第三小结。男生:哥哥女生:弟弟师:旁白
过渡:就这样兄弟俩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谁也不罢休,(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后来,又怎样了?谁来接着往下读?
三、感悟明理,拓展延伸
1、指名读4、5段。
2、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就这样1分钟,2分钟、、、10分钟过去了,你好像看到了——生1:他们还在争论。你好替他们担心。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样子的哥哥和弟弟?生2、生3、、、师:争论什么?生6:怎么吃大雁。师:有解决的办法了吗?生:两全其美,煮一半,烤一半。师:哎,真可惜呀,当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非得无影无踪了。知道了故事的结果,此刻,你想对这兄弟俩说些什么?
3、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教师及时点评并表扬。
4、那么,盛老师班上的同学有怎样的感想?指4名同学读一读。
随机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5、学习双省略号的用法。
师:为什么用两个省略号?生先说——师总结:省略一段文字,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6、此时,盛老师听了同学们的话是怎样做的?齐读最后一段。
师: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理解“聚精会神、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生:同学们说的感想非常好。(预设)生:同学们认真专心地听课。
生:同学们通过《争论的故事》,明白了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
生: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不要只顾着争论,不管做什么,关键是先做起来。
7、师小结:同学们的感悟十分深刻,理解的非常正确,赵老师也要向大家投去赞许的目光,还要为大家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会感悟、会学习的孩子!
四、送名言
1、总结板书: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从中明白了做事要——抓住时机,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下面老师要送给大家几句名言,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想一想,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送名言。
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好机会来临时,立刻抓住它。
——狄斯累利
良机只有一次,一旦错失,就再也得不到了。
——勃朗宁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
——巴尔扎克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你看那个最容易写错提醒大家。
烤评剖辩嫩键笨聚赞
2、教师范写(辩聚)——生描红——练习写2个(表扬:握姿、坐姿,对照课本生字,争取一个比一个好)——展示。
3、总结:同学们,书读的好,字也写的漂亮。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坚持每天下去,你一定会写的越来越好,甚至会成为中国的书法家的!加油!
六、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把《争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其实,生活中像这样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去书籍或网络上查阅。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毛遂自荐、的麦穗等故事。读后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读出不同的语气辩聚
拉萨的天空这一课围绕着一个“蓝”字展开描写,文章意境优美,比喻丰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和新颖的表达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以感受拉萨天空的蓝为基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而课文的中心段落是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解决这两个自然段的难点,课文的其他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就以精读课文为案例对本课稍作分析。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教师必须先让自己沉浸其中,并感染学生,激励他们产生读好文章的愿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拉萨的天空的录像,问学生: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说天空很蓝的,也有说草地、牛羊、房屋的,让学生尽情的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看课文的描写。)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学生轻声读句子,师问: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教师趁机板书:湛蓝、透亮)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湛蓝、透亮),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师:同学们,既然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吧!
3、第二次看录像,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们自由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波浪线,再读给同伴听,互相提提意见。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分别出示学生读出的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①指名读句子,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做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句是难点,学生的理解有很多,让他们自由的说说,讨论讨论,不必太过追究,只要抓住天空的湛蓝和纯净就可以了。)
②教师可以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 m..cn 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4、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①自由读句子,问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种认为是蓝天倒映在水中,人们捧起水来洗脸就像捧起了蓝天一样;另一种,蓝天已经蓝的像水了,让人忍不住想捧起蓝天来洗脸。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说,不必太过追究,只要学生理解这句话就是赞美拉萨的天空很蓝就可以了。)
②指导朗读,指名读。
5、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①指名读句子,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拉萨天空的蓝?
②指名回答,映衬纯净对照明洁
(板书:白云纯净草地明洁)
③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杏花开花吗?你知道每年第一朵杏花开花在什么时候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竺可桢爷爷,他为了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整整等了一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生字情况。
⒈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多读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⒉同桌互查。
⒊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⒋快速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了解第一次看杏花的过程。
⒈自由读第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⒉小组讨论(学生可互相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⒊引导学生体会:“弯下腰来”说明竺可桢爷爷平易近人。“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花是那天开的”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⒋指导朗读。
四、作业:收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半部分,知道了竺可桢爷爷第一次看杏花时并没有看到第一朵杏花的开放,他说:“那我明年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那么,第二年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后面的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6-15自然段。
⒈读第6-15自然段,想想你又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⒉学生交流。(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咐,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⒊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情境一:出示一副春景图,体会“吹皱”
“吹醒”
“吹绿”“吹鼓”的景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第6自然段。
情境二:创设对话情境,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①出示投影片。(提示:想象他们会怎样说?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②引导学生体会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可桢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③师: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三、学习第16自然段,明确中心。
⒈读第16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⒉小结:正如竺可桢爷爷所说,他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⒊教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审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霜降,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式大自然的缩影。
⒋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作业:
课后观察大自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上册 教案 语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