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内容(6篇)

时间:2024-09-15 19:19:01  阅读:

篇一: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内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

  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理顺安全风险层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制,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到位,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长期向好。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集团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整治不到位不生产。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分公司、项目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为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领导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管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成

  员:生产管理部负责人、科技质量部负责人、市场开发部负责人、财务部负责人、商务中心负责人、党政办公室负责人、分公司经理。

  第五条

  公司及所属各单位是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公司负责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六条

  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生产管理部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监察、归档和报告的责任,并监督项目经理部与各相关方签订的安全协议明确风险管控及隐患治理责任;科技质量部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涉及的安全技术措施负监督、指导责任;财务部对各单位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负监督、指导责任,且优先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的资金;市场开发部招投标过程将项目的安全生产风险和所在区域的安全生产环境纳入评估内容;商务中心负责审核安全生产费用的合理支出,监督项目经理部与分包单位安全管理协议的签订;党政办公室协助公司主要领导督促有关职能部(单位)落实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七条

  各分公司结合自身实际,负责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第八条

  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落实项目的安全风险分级管

  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措施。

  第九条

  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管生产安全副总经理/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总工程师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

  第三章

  风险管理

  第十条

  风险识别:对工程全周期已经和可能产生固有风险及动态风险所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逐一识别,形成本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清单。

  第十一条

  风险评估:采用专家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法)对工程各个环节涉及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分析危害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的大小。(评价方法详见集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标准》SJGF-QBA/T001-2022附录A)

  第十二条

  风险分级:各级单位根据施工范围、特点、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从安全生产、消防和职业病危害等方面,将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Ⅰ级(重大风险)、Ⅱ级(较大风险)、Ⅲ级(一般风险)和Ⅳ级(低风险),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各级单位结合集团《Ⅰ级、Ⅱ级固有安全风险提示性清单》和项目环境变化动态调整符合项目实际安全风险分级清单。

  第十三条

  风险管控:(1)分级管理:按照“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工作原则,逐级落实具体管控措施。公司将Ⅰ级、Ⅱ级纳入企业级管控体系,各分公司将Ⅰ级、Ⅱ级、Ⅲ级纳入分公司管控体系,各项目经理部将Ⅰ级、Ⅱ级、Ⅲ级、Ⅳ级风险纳入项目级管控体系。(2)管控程序:①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按照分级管控原则,辨识、评价并确定风险等级、管控责任人,形成各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针对Ⅰ级、Ⅱ级由公司、集团制定专项管控方案,履行审批程序。②公司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Ⅰ级、Ⅱ级风险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在关键节点实施现场巡查;各分公司至少每月组织一次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确保Ⅰ级、Ⅱ级、Ⅲ级风险管理措施落实到位;项目经理部至少每周组织一次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并将Ⅰ级、Ⅱ级风险管控措施或方案在风险部位、岗位进行公示。

  第十四条

  风险管控措施:(1)公司安全风险管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部署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工作;(2)建立各级单位风险管控信息台账: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台账、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内部追责问责清单(“一个台账、三个清单”),并将以上信息台账定期进行通报、告示;(3)对存在Ⅰ级、Ⅱ级风险的岗位、作业活动、重大危险源等,制定规章制度,施行安全许可制,规范重

  大安全风险安全管理;(4)配套监测监控设施,动态掌握重大风险发展趋势;(5)制定Ⅰ级、Ⅱ级风险检查表,对安全检查表中的检查项目,逐项制定安全检查标准,同时规定检查的方式和频次、临时处置措施;(6)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不可接受风险,使风险达到可接受状态;(7)制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五条

  风险告知:(1)在建项目要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示牌和标识牌;在重大安全风险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2)告知内容包括风险类别、可能引发事故类型、风险级别、控制措施、责任人等。(3)结合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安全风险告知卡等工作,将设施设备、作业活动、工艺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

  第十六条

  风险动态优化:(1)公司每年根据在建工程项目类别、区域环境、风险管控效果等开展一次风险管控评估;分公司根据管辖内项目进展情况,每半年组织一次风险管控评估;项目经理部每月根据施工进度、气候变化等开展一次风险管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2)现场出现重大变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等情况,应当立即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更新风险清单,补充完善专项管控方案。(3)外部环境、安全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及时更新风险清单。

  第四章

  隐患排查与治理

  第十七条

  隐患等级划分:根据事故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易程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严重事故隐患。

  第十八条

  严重隐患判定标准:(1)未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施工的,或超越企业资质等级进行施工的。(2)事故隐患涉及重大风险、危险源的。(3)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其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审核、审批并组织专家论证,或未严格按照方案组织施工的;或未按规定经验收合格即投入使用的;或对工程施工中监测的异常情况未采取有效处置措施的。(4)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缺失或失效,或在用起重机械未经定期检验合格、超过合理使用年限未评估或评估不合格的。(5)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禁止使用的或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的。(6)具有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且长期滞留人员在10人以上作业,存在不能立刻排除整改的事故隐患的。(7)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未提供企业标准、成果鉴定、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的。(8)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或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9)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监督检查中认定的。(10)其他可能引起公共安全、较大及以上级别生产安全事故或有关

  法律、法规规定的事故隐患。

  第十九条

  隐患排查:(1)公司以月度安全检查、季度综合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及领导带班检查等形式对在建工程开展隐患排查工作,重点排查Ⅰ级、Ⅱ级风险管控措施或方案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严重事故隐患实施挂牌督办;(2)分公司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检查验证各在建项目对公司安全检查提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对涉及重大风险整改项目,分公司安全生产负责领导要驻场督导整改,确保整改措施落实;(3)项目经理部由项目负责人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隐患排查治理,对发现的隐患建立台账,在作业场所明显位置将检查出的隐患进行公示,明确隐患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监督人,并将整改措施、应急处置方案告知相关作业人员。(4)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采用安全巡检系统或者现场巡查的方式开展日常隐患排查工作,记录检查问题及隐患,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及时督促整改。发现严重事故隐患,应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单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并督促相关责任方落实整改措施。(5)项目班组长和班组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每日开展班前、班中岗位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发现的严重事故隐患,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并落实整改措施。

  第二十条

  隐患告知:(1)各级单位对在建项目检查发现的严重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整改的,采取临时措施后;要在作业

  场所明显位置对严重事故隐患进行公示,明确隐患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监督人,并将整改措施、应急处置方案等告知现场相关作业人员。(2)项目经理部针对外部或内部检查发现的严重事故隐患要及时上报所在分公司及公司,落实挂牌督办制度。

  第二十一条

  隐患治理流程: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

  整改消除事故隐患

  隐患整改验收

  建立建筑施工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第二十二条

  一般事故隐患整改要求:(1)根据《隐患整改通知单》,由项目经理部按照“五定”原则负责组织整改。(2)一般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项目经理部应向隐患排查部门提交《隐患整改报告》,其内容应包括采取的主要措施、整改效果、完成时间、附必要影像资料、隐患整改人及项目负责人签署整改完成意见并签字确认。

  第二十三条

  严重事故隐患整改要求:(1)项目严重事故隐患须上报公司、分公司实施挂牌督办;(2)项目经理部需及时进行隐患评估,形成《严重隐患评估报告书》;(3)项目经理部根据《严重隐患评估报告书》,编制《严重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费用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4)严重事故隐患按照《严重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实施整改,必要时安排专业人员旁

  站指导。(5)严重事故隐患整改完毕后,项目经理部须向隐患排查部门提交《隐患整改报告》,其内容应包括采取的主要措施、整改效果、完成时间、附必要影像资料、隐患整改人及项目负责人签署整改完成意见并签字确认。

  第二十四条

  隐患治理验收:(1)一般事故隐患整改完毕后,项目经理部向隐患排查部门提交《隐患整改报告》,由项目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在《隐患整改报告》整改验证栏签署意见,隐患整改合格确认销项,实现闭环管理。(2)严重事故隐患整改完毕后,项目经理部向隐患排查部门提交《隐患整改报告》,隐患排查部门安排专人或指派项目所在单位安全监督部门对其整改效果验收,隐患整改合格确认销项,实现闭环管理。隐患排查部门认为有必要时,要求项目经理部所在单位履行《严重隐患登记及整改销案审批表》,完成隐患销项,实现闭环管理。(3)严重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集团或公司结合月度督办核查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

  第五章

  档案管理

  第二十五条

  档案组成:1、企业级:(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3)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台账。2、分公司级:(1)分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2)分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台账。3、项目级:(1)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台账。(2)项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3)隐患整改通知单。(4)隐患整改报

  告。(5)严重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6)严重事故隐患治理方案。(7)严重事故隐患登记及整改销案审批表。

  第二十六条

  信息台账:(1)风险管控台账:各项目结合集团《施工现场固有安全风险提示性清单》对本项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程相关手续、危大工程管理、现场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建立起符合本项目实际的《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台账》。(2)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各项目依据项目经理部、公司、集团及主管单位开展的各类安全检查结果,建立项目《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第二十七条

  信息报送:(1)新开项目在进场施工前5日内完成项目现场安全风险预评价,将评价出的Ⅰ级、Ⅱ级风险上报生产管理部。(2)新开项目在施工图下发15日内结合项目策划,完成项目全周期内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并将评价出的Ⅰ级、Ⅱ级风险以清单形式报送生产管理部。(3)各项目在施工内容、施工工艺等发生变更后,需及时进行安全风险再评价,并将评价出的Ⅰ级、Ⅱ级风险上报生产管理部。(4)各分公司每月二十五日前将所属项目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汇集后上报公司。

  第二十八条

  各级单位必须建立安全风险分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档案,且如实记录、及时归档。各级管理档案必须根据现场实际变化持续更新,确保客观反应现场管理实际情况。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级单位要牢固树立“事故就是隐患”的风险意识,从严、从实做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确保项目全周期内安全生产状况良好、受控。

  第三十条

  分公司、项目部结合本制度,按照安全生产“四个责任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要求,建立分公司、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细则,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各级岗位、人员职能分工,确保本项工作全面顺利开展。

  第三十一条

  集团、公司定期对各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对工作开展不扎实、隐患整治不彻底的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领导约谈其单位负责人,并按照公司现有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进行经济处罚;对相关岗位人员履职情况差,安全生产工作能力不足等,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作出警告,降级,调离本岗位等处分决定。

  第三十二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篇二: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建立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风险分级标准

  (1)由企业确定的风险分级标准,考虑到不同生产环节的特殊性和危险程度来辨别和区分风险的等级。

  (2)一般根据生产设备的性质、工艺流程的复杂程度、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等因素,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1)高风险等级的工艺、设备或环境设置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例如增加防爆设备、提高安全防护等级。

  (2)中风险等级的工艺、设备或环境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加强现场管理和培训。

  (3)低风险等级的工艺、设备或环境要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3.风险评估与监控

  (1)定期对各个工艺、设备或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发现和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

  (2)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相关的安全措施和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3)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关键的操作工艺、设备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隐患排查标准

  (2)要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排查标准,明确各个环节的隐患排查内容和频次。

  (3)排查标准要细化到具体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确保全面排查隐患。

  2.隐患排查责任

  (1)明确各个岗位的隐患排查责任,并对岗位责任进行细化和量化。

  (2)设置专业的隐患排查组织,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工作。

  (3)建立隐患排查结果的记录和归档制度,以备后期查阅和整改跟踪。

  3.隐患排查治理流程

  (1)制定具体的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包括排查、评估、整改和验收等环节。

  (2)隐患排查结果要及时通报相关责任人,并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限。

  (3)对整改结果要进行验收,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

  三、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实施方法

  1.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1)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通过培训和考核,增强员工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

  2.流程标准化管理

  (1)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义务。

  (2)制定流程标准化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符合安全要求。

  3.技术设备的更新与维护

  (1)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及时更新老旧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4.隐患排查与整改措施的跟踪

  (1)建立隐患排查的记录和跟踪制度,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2)建立隐患整改的考核和奖惩机制,推动整改工作的落实。

  5.开展应急救援和事故预案演练

  (1)定期组织应急救援和事故预案的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及时总结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改进预案和应急救援措施。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并不断完善和优化,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篇三: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内容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保障安全生产,建立和完善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以下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的一些要点:

  1.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的划分和层级,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2.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定等,以指导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操作。

  3.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定期的隐患排查制度,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4.安全技术措施: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标准,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防护设备的安装、维护,安全设施的建设等。

  5.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6.应急预案和演练: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对能力。

  7.安全监测和检测:建立安全监测和检测制度,对生产环境、工艺设备等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测,确保安全生产。

  8.安全评估和审核: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审核,发现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9.安全奖惩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奖惩制度,鼓励积极参与安全工作的员工,对安全责任不落实的员工进行惩罚。

  10.安全监督和检查: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和检查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2)

  一、概述

  安全生产是每个企业的重要任务,对于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排查和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以及防控安全风险,每个企业都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以确保生产活动的安全可靠进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目的和内容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排查内容包括劳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等各个层面。例如,设备设施的缺陷、操作规程的不完善、人员操作不规范等。

  2.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经验总结和方法

  通过总结以往经验,可以找到安全隐患排查的重点和方法。可以采取定期巡查、定期检测、定期培训等方法来识别潜在隐患。

  3.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责任与流程

  明确安全隐患排查的责任人和流程,建立相关的监察机构和责任人,确保隐患排查工作的高效进行。

  4.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信息登记和报告

  规定安全隐患排查的信息登记和报告程序,及时记录隐患的种类、级别、处理情况等信息,并向上级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整改和跟踪

  确保排查出的隐患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对已整改的隐患进行跟踪和复查,以确保安全问题的消除。

  三、安全风险防控制度

  1.安全风险评估与识别

  针对企业的生产活动,通过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评估和识别,确定潜在的安全风险。例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

  2.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结合评估和识别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模拟演练等,以提升防控能力。

  3.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制定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逃生路线、应急物资储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4.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监测与更新

  对已实施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更新和改进,以适应生产活动的不断变化。

  5.安全风险事故调查与处理

  一旦发生安全风险事故,要开展调查与处理工作,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人,并追究相应的责任。同时,要总结事故教训,改进安全防控措施。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3)

  1.制度的完善

  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确保制度的实施可行性和有效性。

  2.机制的建立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的机制,包括责任人制度、宣传教育制度、监察检查制度等。

  3.培训与教育

  对员工及时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4.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

  建立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激励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对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

  5.监督与评估

  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结语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建立健全这些制度,才能够预防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每个企业都应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4)

  是指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及时发现、排除和预防安全隐患,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规定,以降低安全风险和避免事故发生。

  1.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明确责任,确定排查周期和方法,制定排查表格和报告模板,实施分层级别的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全面、深入、实效。

  2.安全隐患排查内容: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点(包括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操作、职工素质等方面),进行逐一排查,并记录详细情况。

  3.统一安全隐患分级:根据隐患的危害等级,确定不同级别的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时限。

  4.隐患整改制度: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责任部门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确定整改责任人和时限,确保整改措施得以落实。

  5.安全风险评估与预防: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评估和分析,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6.安全培训教育: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职工对于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有正确的认识和方法。

  7.安全监督检查:建立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对各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并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不足的问题。

  以上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和细化。

篇四: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内容

  

  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

  一、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安排、督促和检查“我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一切事务。

  二、由办公室和安全科组织职工培训,主要内容时安全生产活动和有关安全知识,使每个职工都知道安全对煤矿的重要性。

  三、在安全自检自查中对检查出现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并有验收记录,将报告备案。

  四、制定“下泥落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方案”,确定各工种工作的责任人,即全体职工分工明确,又要团结协作,出现问题,将按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责任追究。

  五、坚持煤矿现场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对煤矿领导下井带班作业,特员按班次和作业点配齐,入井人员劳动组织、施工管理、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作为监督检查重点。

  六、安全生产责任制具体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全面做到自上而下,层层鉴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完善风险抵押金制度,重奖重惩制度。

  七、进一步转变作风,坚持高效廉洁服务。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深入矿井,重心向下,关口前移,全方位、全过程地为煤矿排查并督促整改存在的隐患;切实帮助煤矿解决相关安全技术疑难问题,消灭隐患,消防事故,认真负责地做好煤矿安全监管工作。

  罗平县下泥落煤矿

  二〇一一年____月____日

  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2)

  一、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为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司正常运营,每个单位都应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度目的和范围:

  明确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确保全面安全隐患排查。

  2.组织责任:

  明确安全隐患排查的组织机构和责任人员,细化各级责任部门的职责。

  3.安全隐患排查时间:

  明确安全隐患排查的具体时间,如每月一次、每季度一次等,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排查。

  4.安全隐患排查内容:

  明确安全隐患排查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筑物安全、电气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卫生、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5.隐患排查方法:

  具体明确安全隐患排查的方法和步骤,如实地排查、设备检测、资料查阅等。

  6.隐患记录和反馈:

  要求工作人员在排查过程中及时记录发现的隐患,并进行分类和分级。并要求在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通报上级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及时整改并反馈。

  7.隐患整改:

  明确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表。

  8.督促检查:

  落实上级对隐患排查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隐患排查工作的落实。

  二、安全隐患治理制度

  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各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治理制度,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安全隐患治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范围和目的:

  明确安全隐患治理制度适用的范围和目的,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管理和治理。

  2.隐患整改责任:

  明确相关责任人对各类隐患的整改责任,并设立相关部门和岗位,确保责任明确。

  3.整改措施和时限:

  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和时限,并明确责任人。不同级别的隐患可以设置不同的整改时限。

  4.整改督导:

  明确整改过程中的督导机制,由专人负责对整改过程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的整改。

  5.隐患整改报告:

  要求责任单位在整改完成后向上级报告,说明整改情况、措施和效果,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6.隐患复查:

  安全隐患整改完成后,应进行复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隐患得到根本性解决。

  7.隐患治理档案:

  建立安全隐患治理档案,记录每个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结果和相关资料,以备后续查询和复查。

  8.经验总结与培训:

  及时总结和分析安全隐患的原因和教训,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总之,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是保障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每个单位都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不断完善和落实,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排查和整改,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安全。

  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3)

  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和扩大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定期、不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设备设施、作业工艺、劳动环境等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2.安全隐患评估: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确定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在判断隐患的紧急程度和危险性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3.安全隐患整改:对评估结果中的高风险、严重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和整改要求,并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与治理。

  4.安全隐患报告:建立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将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和责任人汇报,并按照规定进行记录和归档。

  5.安全隐患教育培训:加强安全隐患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其能够主动发现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隐患。

  6.安全隐患监督检查:建立安全隐患监督检查机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核查,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7.安全隐患总结与反馈:定期对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进行总结与反馈,总结出有效的经验做法,并改进不足之处,使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不断提高。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的内容,不同的行业和单位还会有一些特定的制度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4)

  是指组织、企事业单位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管理措施,用于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问题,确保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

  1.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排查内容,保证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记录安全隐患。

  2.安全隐患整改制度: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制定明确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表,并跟踪整改进度,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解决。

  3.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将安全隐患进行分类管理,优先解决严重及紧急的安全隐患,确保重点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4.安全隐患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隐患信息管理系统,对排查和整改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记录、报告和分析,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5.安全隐患培训制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处理的培训,提高其安全隐患识别和解决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6.安全隐患奖惩制度:建立安全隐患奖惩机制,对排查整改工作中的先进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对安全隐患处理不到位的个人和单位进行惩处,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通过建立和落实这些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安全隐患问题,确保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

  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5)

  是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旨在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以下是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的一般程序和要点:

  1.制定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制度的执行范围和要求。

  2.安全隐患排查计划:制定每年安全隐患排查计划,包括排查时间、区域、内容和任务分工等。

  3.隐患排查组织:成立隐患排查组织,明确组织机构设置、成员职责和工作流程。

  4.隐患排查方法与工具:制定排查方法与工具,包括现场观察、设备检测、技术评估等,确保全面系统地进行排查。

  5.隐患排查工作:按照计划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记录和整理隐患信息,分析原因和后果。

  6.隐患评估与分析: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优先级和治理措施。

  7.隐患治理措施:制定具体的治理措施,包括技术改造、设备更换、人员培训等。

  8.治理实施与验收:按照治理措施的要求进行实施,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消除。

  9.隐患整改追溯:建立隐患整改追溯制度,对已经整改的隐患进行追溯,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10.隐患监管与追责:建立隐患监管和追责机制,对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追责。

  通过实施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确保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篇五: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内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全套)

  一、概述

  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涉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方面。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风险评估与分级

  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估细则,深入了解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并进行分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风险管控目标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管控目标,明确各个风险等级的管控要求。

  3.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管控目标,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风险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

  4.评估与监控

  定期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评估,监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隐患排查治理

  1.隐患排查责任

  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隐患排查责任,并对责任进行明确的约定和目标。

  2.排查方法与周期

  制定隐患排查的方法和周期,包括例行巡查、定期检查、专项排查等多种方式,确保全面、系统地开展排查工作。

  3.隐患分类与报告

  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并形成相应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隐患的具体情况、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等。

  4.隐患整改与验收

  对报告中的隐患进行整改,并在整改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隐患的彻底消除。

  四、管理制度

  1.通知与培训

  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详细通知,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并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监督与考核

  设立监督机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制度。

  3.定期维护和更新

  制定定期维护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规定,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及时更新。

  4.文件及数据管理

  建立文件和数据管理制度,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妥善保管,确保随时可以查阅和追溯。

  总结:本制度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以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企业应将制度贯彻于实际工作中,并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篇六: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内容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范文

  一、目的1、安全生产检查是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的存在状态,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有害与危险因素。

  2、保证企业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二、责任

  1、公司安全科是组织实施安全检查的主管部门。

  2、公司及各职能部门下车间、班组检查工作时,必须将安全生产列入重点检查范围。

  三、检查重点

  易造成重大损失的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和本企业易发生工伤、火灾等事故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

  四、检查方法

  必须严格坚持专职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做到层层把关,堵塞漏洞。实行公司、车间、班组相结合三级安全检查制度。

  五、检查内容

  (一)查软件系统:查思想、查管理。

  1、查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执行情况,有无违章作业现象。

  2、查职工是否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二)查硬件系统: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

  1、查设备、作业环境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健全。

  2、查电器设施是否符合定,电线有否乱拉乱接。

  3、查消防设施是否按规定配备、健全有效。

  4、查作业场所通道是不畅通无阻。

  5、查“三违”作业,事故隐患是否及时查处整改。

  具体按厂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检查细则表》执行。

  六、厂级例行安全检查

  具体有厂部安全主管部门组织安委会和有关业务部门实施。

  1、每年安排二次(____月/____月)全厂性的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查隐患、查制度、查措施、查事故处理情况。

  2、每年安排一次专业性的安全检查。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电气、起重设备及吊具、压力容器等进行检查。

  3、新产品、新项目投产前,除车间组织自查外,厂部要组织有关人员对车间的重点危险部位和设备进行检查,并现场落实解决有关问题,否则不能投产。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范文(2)

  一、总则

  为了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全体员工,并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

  二、安全检查

  1.安全检查目的: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突击检查,查找和排除安全隐患,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安全检查内容:

  (1)场所安全:维护办公场所的安全,检查电气设备、照明设施、消防设备等是否存在故障或安全隐患。

  (2)设备安全:检查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使用情况和保养维护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操作安全: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正确使用设备,是否熟悉工艺流程,并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4)员工安全:查看员工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提供安全防护设施和培训,并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

  (5)环境安全:监督环境卫生,防止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

  3.安全检查频次: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同时要根据生产工艺和需求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

  三、隐患排查治理

  1.隐患排查目的:通过排查和治理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2.隐患排查责任分工:

  (1)公司领导:负责制定并实施隐患排查方案,加强对隐患治理的监督与指导。

  (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隐患排查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督查隐患整改。

  (3)各部门/班组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班组的隐患排查工作,并及时进行整改。

  (4)职工: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发现隐患立即上报,并提出整改建议。

  3.隐患排查方法:

  (1)定期排查:按照计划进行定期排查,督促各部门/班组全面检查存在的安全隐患。

  (2)专项排查:根据生产活动的特点,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专项排查,确保隐患的全面排除。

  (3)报告排查:每月进行上级领导层面的隐患排查,及时向上级报告隐患情况及整改措施。

  4.隐患整改:

  (1)隐患整改要求:隐患发现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不再发生事故。

  (2)责任追究:对于发现隐患未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或个人,将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四、管理制度

  1.制度宣传:将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行宣传,确保员工对制度的知晓和理解。

  2.制度培训: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保障职工的安全生产。

  3.制度监督: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制度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4.制度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五、附则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如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变更,应及时修订和重新发布本制度,并议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六、法律责任

  违反本制度的规定,经责令改正后仍不改正的,将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上是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范本,总之,制定并严格执行此制度,对于保障企业及员工的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安全素质。最后,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的安全生产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范文(3)

  (二)制定整改方案;

  (三)按照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四)验收整改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内容 排查 风险管理 隐患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