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吉游戏”园本教研的策略研究
摘要:对园本教研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园本教研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观察,访谈的方式了解不同一线教师对园本教研的概念的理解程度,帮助幼儿教师更好的理解园本教研的概念,发现一些在实际教研过程中难以解决的困难,并给予相应且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园本教研
幼儿教师
安吉游戏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长对学前教育越发重视,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专业生活所依存的第一场所,园本教研是帮助幼儿教师来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提升专业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重视园本教研,对于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研的有效实践性,促进幼儿园整体教学实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园本教研作为幼儿园保教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的发展呈现出了各放异彩的趋势,幼儿园成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也逐渐成为创办幼儿园的特色支撑,从而出现了像安吉游戏、奥尔夫音乐教学、蒙台梭利教学等教学特色。调查发现,幼儿园大班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一言堂”“形式主义”情况严重;园本教研效果不明显;教研过程中缺乏专业理论的支持和引领;园本教研的方式陈旧;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
本文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提高园本教研效果的建议。
一、加强培训,提高对园本教研的重视
面对园内众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学历,专业性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专业性不足。由于教师专业性不高,他们无法很好地理解园本教研对于幼儿园和教师的真正意义。这可以通过提高幼
儿教师招聘的准入门槛,加强培训的方式来加以改变。可以尽可能招收本科学历的教师。让只获得教师资格证,却从没有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老师进行岗前培训,然后在通过考核后才能正式成为教师。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让幼儿教师明白园本教研的重要性,加深教师对学前教育、园本教研的理解与认同。
作为分管教研的副园长及各年级教研组长,承担着园内教研工作的带头作用和身体力行的角色,更应具备较高的教研水平,因此幼儿园应将学习、培训的机会适当向他们倾斜,让优秀的管理者和骨干教师以“老带新”,“先进带落后”,师生结对的方式提高普通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加强管理,将园本教研的自主权交还给教师
面对“一言堂”,形式主义的园本教研的问题,幼儿园的管理者应积极想办法去改变,管理者应加强该幼儿园“安吉游戏”园本教研的管理,将园本教研的自主性下放给一线教师,积极征求一线教师对园本教研的想法,在有助于提高幼儿园园本教研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前提下,将其中具有共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内容。例如:可以以年级组为单位,让其自主确定园本教研的内容,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园本教研的创新度,创造出因地制宜,适合自己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的教研的教研方式。毕竟一刀切的教研方式早已无法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管理者片面的教研方式并不适合所有幼儿,所有班级,所有教师。创造性的思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三、调整工作结构,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骨干教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保教知识,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承担着“梁柱”的位置。但是他们却为各种琐事缠身无法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园本教研中去。因此,调整主副班教师的工作结构刻不容缓。例如:让副班老师多承担一些看班、环创的工作,主班老师多承担一些教研、课题的工作。给予骨干教师一定的教研时间,让骨干教师的经验和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调动他们教研的积极性,使园本教研能不再流于表面,而是切实落于实处,教师能认真反思、总结幼儿的行为问题,解决实践中最幼儿贴近幼儿,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普通教师虽然没有这么多的工作经验,但是他们更年轻,思想更有活力,想法紧跟社会的潮流,能在实践中看到不同的一面。因此在教研时管理者也可以适时听取普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或许有不一样的收获,得到一种新的观点,也能让普通教师深入到园本教研中来,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帮助普通教师更快的成长,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幼儿园与高校的合作,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对于一线教研理论,教研方式的学习,幼儿园可以寻求高校合作,让专家引领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线学习,或者定时组织教师去高校学习,将专家专业理论与幼儿园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最前沿的教研知识和方法,及时调整教研内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8]。
五、完善幼儿园教研运行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
幼儿园教研运行机制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园本教研的能否顺利展开,其中幼儿园园本教研评价机制、培训学习机制、科研管理机制、专题教研机制、师徒结对机制等都是其影响因素。因此,幼儿园应建立“以园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研运行机制,有利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幼儿园应加强园本教研的常规管理,明确参与教研的教师和管理者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建立合理培训学习机制,有利于帮助非专业教师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改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情况。
当然建立园本教研的客观评价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应对园本教研中积极的行为加以表扬和奖励,让园本教研机制与教师的自身利益相挂钩,自觉反思,积极参加本园的园本教研活动。通过建立相关的园本教研保障机制,引导教师将园本教研融入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成为教师的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最后其他机制的制定对于完善园本教研运行机制,促进教研的顺利展开也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园本教研要求立足于幼儿园所面临的保育与教育实际问题,凝聚教师们的智慧,群策群力,找到适合自己园发展的道路,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让教师
在吸收和借鉴各种想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将教育渗透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实现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幼儿能充分发展自身的天性,快乐的成长。
.......................................................
[参考文献]
[1]杨佳.幼儿教师视角下的有效园本教研特征——基于扎根理论的个案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9):49-57.
[2]陈丽芬.如何通过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105-
106.
[3]黄豪.园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文化的发展现状与构建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
2019(11):35-50.
指导老师:吴向丽,女,汉,山东济南,1982.01,研究生,讲师,学前教育。
“安吉游戏”实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园本支持
摘要:随着安吉游戏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自主游戏。幼儿自主游戏是指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时间、游戏场地、游戏材料等,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获得全面发展。自主游戏真正实现了“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现了游戏与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幼儿能够自由、自主地与环境和材料进行有意义的互动,从而实现深度学习。随着学前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与一线教师开始强调观察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观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幼儿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制约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安吉游戏;教师;幼儿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通过分析发现,户外活动在幼儿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在活动期间不仅能锻炼自身的动作技能,还可以丰富认知,增加情感体验。“安吉游戏”是一种独特的户外游戏活动方式,为现代幼儿园户外活动提供了新的优化发展方向。幼儿教师在基于“安吉游戏”设计户外活动的开展方案时,会改变以往教育观念,从幼儿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注重引导幼儿成为游戏活动中的主人,因地制宜地营造符合幼儿发展的游戏环境,采用合理的方法指导游戏,充分体现师幼“双主体”户外活动模式的优势。
一、安吉游戏的由来
“安吉游戏”即安吉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简称。它是由特级教师程学琴基于安吉县当地教育生态探索出的以游戏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实践。20世纪末至今,安吉游戏经历了从“无游戏”至“假游戏”再到“真游戏”三个阶段,是一场以
“让游戏点亮儿童的生命”为信念的游戏革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安吉游戏已从单纯的团体教学转向“以玩为基础的活动”;教师从“高控制”到“放开”,逐步掌握“观察与理解”;家长也不排斥“玩”,态度从“不理解”到“认同与支持”,让幼儿从课堂走向自然,成为自信、专注的探知者。
二、“安吉游戏”理念下户外活动的特点
幼儿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孩子在幼儿阶段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果幼儿园在开展幼儿教育期间忽视户外活动的价值,过分注重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会导致幼儿园出现“小学化”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幼儿身心的正常发育,还会使部分幼儿产生人际交往能力弱、语言表达能力差等问题。而“安吉游戏”的理念完全不同,从该理念出发开展户外游戏活动,能让幼儿自由自在地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并且在活动开展期间的所有时间都可以让幼儿自由支配。这使幼儿在活动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充分发挥了“真游戏”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作用。适宜、适时的游戏指导是“安吉游戏”理念下户外活动的最大特点。幼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自理能力、学习能力有限,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主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设计户外活动内容,此种情况导致很多幼儿教师习惯了自主思考,会不自觉地忽视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开展户外活动时过度干预,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缺少自主权。而在“安吉游戏”理念下开展的户外活动时,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观察,用相机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保证幼儿的安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动视频和照片,与幼儿一起讨论,并了解他们对不同游戏的看法,适当给予指导。此种活动开展方式更有利于幼儿进步,并且能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安吉游戏”实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园本支持
(一)观察发现儿童的学习
儿童开始游戏,教师的观察就开始,儿童对什么材料感兴趣,是怎么玩的,教师带着好奇心,带着研究的态度,采用视频的重复回放,帮助教师重温儿童的游戏。观察儿童的游戏要理清观察的目的,教师需要观察儿童游戏中的经验以及经验是如何连续的。为了进一步帮助教师提升观察的能力,结合《放手游戏发现
儿童》介绍的操作方法,定区域观察、定材料观察、定小组观察进行实践和研讨。“安吉游戏”的五个关键词也是捕捉儿童真学习的典型信号,抓住关键词进行观察就能发现儿童学习的价值。“爱”最关键的是使儿童具有安全感,让他们觉得任何方式的探究和学习,教师都不会评判和质疑,并且会和他们一起承担游戏的后果,教师才能观察到儿童的真游戏。“冒险”就是学习的开始,冒险包括物理的、智力的、社会的,有冒险出现的时候教师就要观察,就会发现儿童的学习。“投入”是指教师要捕捉儿童反反复复地坚持做一件事情,教师进行解读,投入状态下儿童会有高级的表征出现。“喜悦”就是教师捕捉儿童有发现的时刻和满足的状态,因为儿童按照自己的想法看到了想要的结果,教师要追随儿童的脚步观察儿童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自己获得成功。“反思”与四个关键词都相关,凡是有四个关键词出现的时候都有反思。儿童在游戏中的每一次调整都有反思,他们会比较、分析、选择,会思考最优的方案和喜欢的方式,教师要观察儿童在游戏中反思了什么、反思出了什么。教师发现儿童的前提是儿童先有机会发现世界,当教师观察不到儿童发现的时候,首先要反思我们给儿童创设的环境,提供的材料、时间、空间,以及放手有没有到位。
(二)建设教师队伍实现“真支持”
首先,园所可以通过走出去的形式,挑选骨干精英外出学习,去参与专门的培训活动,学习安吉游戏的教育理念、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或者去到安吉幼儿园学习观摩,使幼儿教师切实地感受安吉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效果,与安吉的幼儿教育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其次,园所可以通过引进来的方式,邀请安吉游戏教育专家来到本校指导,为本校的教师分享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本校的户外游戏活动进行指导,以促进本校户外游戏活动的优化和调整。再次,园所要组织幼儿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以落实安吉游戏精神为主题,共同探究安吉游戏户外活动的优化教研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开发、实践、反思、优化等一系列环节,来积累相关的经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幼儿园常常安排了很多教学和活动环节,各活动环节间还会安排一定的过渡时间,以便于组织幼儿,在具体的实施中常常是琐碎且忙碌,教师常常是忙着赶环节,而忽略了幼儿的感受。因此需要通过对时间的优化安排来保障幼儿的游戏时间,依据户外游戏活动开展的时间要求,对作息时间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并把过渡环节也设计为幼儿的游戏
时间,对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同时也减少幼儿的消极等待。比如在如厕环节、盥洗环节等,可以使幼儿分组进行,不去如厕和盥洗的幼儿就继续开展游戏活动。比如在实践反思环节,各教师就自身在户外游戏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感悟进行交流,对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便问题得到优化解决。
结束语
我们的老师曾经那么认真地教,可是孩子们却大多并不买账。华爱华教授在《安吉游戏告诉我们什么?》的报告中播放了一位安吉老师的心声,她在哭泣中说,特别对不起前几届的孩子,没有认真地去关注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想法。通过实践“安吉游戏”,经常进行“自我救赎”的剖析,教师的专业结构会在实践中悄然发生改变,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会在反思性实践之路上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雅军.安吉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2020(50):137.
[2]高攀.刍议“安吉游戏”对我国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28-29.
[3]刘川红.安吉幼儿园基于幼儿自发性游戏生成教学活动的实践及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9.
[4]孟海燕.幼儿教育引入安吉游戏的有效策略[J].中国文艺家,2019(04):216.
[5]盛奕.基于“安吉游戏”理念的幼儿园环境变迁[J].学前教育,2019(04):18-23.
浅谈积木建构游戏中教师如何有效介入?怎么介入?
儿童研究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第一专业,理解儿童理应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的核心素养。对幼儿的观察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与尊重,体现了当下合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能力,也体现了一名有思想、会思考、能行动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独特视角。那么教师如何在丰富多元的一日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不同幼儿、小组或集体幼儿的具体情况,并用便捷适宜的方式方法记录分析,抓住有效信息数据和重点,进而依托科学的常模理论分析评估幼儿的兴趣基础、经验需求、发展水平与成长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优化幼儿园、班级课程生态呢?这是幼儿园队伍建设与教师培训需要重点关注、持续研究、长期磨炼的基本素养与关键命题。
一、重新对话——观察基于的课改背景
站在我们当下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改行动的基本准则是“儿童立场”,认同幼儿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是自主生活能力的人,幼儿获得经验最适宜的方式不是教学而是高质量的游戏,幼儿最适宜的课程不在教材中,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尤其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观察的最核心
是教师对于幼儿的那份真爱以及真爱背后对儿童生活每天的好奇和关注,所以当下不是培养教师的技术,而是教师对儿童的真爱,以及对儿童的好奇心。
(二)课改带给幼儿园的变化
从游戏到空间布局;从环境创设到教研;从微课程到幼儿行为观
察。
(三)我们更应追本溯源
我们要想一想:创设环境是为了什么?高质量的游戏到底是谁觉得的?高质量课程真的从依赖教材转向聚焦生活了吗?我们的教研,真的是对接幼儿的现场和真实的问题吗?
透过这三个问题,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怎么让这些研究和实践落实在孩子身上的思辨,还少了一点,如果改革落点不在孩子身上,终究可能还是我们自我折腾与陶醉。所以当下的课改需要警惕用功型内卷,切忌只会做加法,不会做减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和幼儿无关的无效劳动在不断增加,真正和幼儿相处的时间却不断减少;
2.文字工作占用时间过长,导致教师没有那么多心力面对幼儿;
3.越来越繁杂的检查与无处不在的评价;
4.琐事带来的茫然,以及过分追求技术导致的内心焦虑。
由这些表现,我们可以得出,如果我们很忙很疲惫,却没有收获任何惊喜和幸福,就到了要认真反思的时候了,我们的忙一定要产生效益才有价值,这些效益有长期的,有短期的,有显性的,有隐性的,但归根到底,一定要对儿童成长有利。因此,对儿童成长有利,应该成为我们忙的基本准则,它就如同一面镜子,立在那里,我们要经常照一照、看一看里面有没有孩子?有没有成长?
关于儿童行为观察,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几个镜头来进一步明晰它的重要性:
镜头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当中的“支架一”要求我们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而不是去发现问题,也不需要提供帮助。学习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不要想着一步登天,从自己能做的开始,享受观察带给我们的幸福和惊喜。
镜头二:安吉游戏的架构与行动---教育的真谛是放手游戏发现儿童。安吉游戏强调将课程改革与教师成长紧密结合,分步实施,将观察解读儿童的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素养,将游戏作为培养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用最大程度的自主和最小程度的干预来实现解放儿童的目标,开启一场把游戏的权利归还给儿童的真游戏革命,并不断寻找幼儿教师的专业定位。
镜头三:《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重点强调了聚焦班级观察,所以我们应该把指南放在心中,让常模与现场中的幼儿进行对接。
儿童发现世界,教师发现儿童——放手儿童,发现世界。教师发现儿童的发现,与儿童共同成长,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人类最丰富的、有意
义的世界,承载着丰富的生命意义。
二、从问题出发,聊观察的意义
在本讲内容中,徐老师首先从上一讲的内容出发,告诉我们观察不能脱离教育,不能脱离当下课改的背景。接着,徐老师从当下课改的问题出发:在我们的很多工作当中,有没有把儿童放在工作的正中央这一问题开始,给我们列举了在当前做儿童行为观察的三大挑战:
挑战一:我们树立儿童立场了吗?当我们在现场时,我们的儿童立场是否立得住?
徐老师通过四个案例,让我们进一步明晰了我们在现场中所提到的儿童立场存在的缺失。
在案例一中,徐老师提到,教育生活中要成人多一些钝感,幼儿的经验可能才会自由生长,一步一脚印,逐步成为自信,面对未来的人。同时,他还让大家追问这样三个问题:
这项工作儿童能做吗?
这项工作还给儿童对儿童有价值吗?
如果还给儿童了,教师的角色与行为可以做哪些转变呢?
在案例二中,徐老师告诉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今天的游戏有人玩,教师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预设和规划的有的层面,幼儿不能仍在可预见的流程中游戏和生活。
在案例三中,徐老师带着我们了解到,幼儿园在落实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时,普遍存在为了幼儿有余,基于儿童不足的倾向,追求价值的热情远远高于感受与需求的现象。
在案例四中,徐老师让我们意识到,游戏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坚持程度以及教师关注要点与支持策略的能力。
基于以上三个案例,徐老师让我们重新对儿童立场有了新的认识,并梳理了其基本准则:
1.看待儿童:认同孩子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是有自主生活能力的人;
2.看待学习:幼儿获得经验最适宜的方式不是教学,而是高质量的游戏;
3.看待课程:幼儿最适宜的课程不在教材中,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尤其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
同时,徐老师还带着我们一起梳理了儿童立场的行动要领:
在教师层面上,我们应该思考,在儿童前面行动,在儿童后面行动;在专业层面上,要学会和问题打交道,在问题解决中寻找经验,并用好这些经验,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个挑战,那就是打破惯性思维,看到过去工作中没有看到的道理,原理和学理。
挑战二:日常游戏水平偏低
徐老师用三个常见的区域游戏当中发生的问题,向我们揭示了当下游戏水平不高的最大挑战——幼儿主体缺位。
主要体现在:环境的真空、游戏材料的退化、隐性的高控以及缺乏挑战。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理清:游戏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样的游戏才会对幼儿发展有意义?游戏中有幼儿自己的逻辑和规则吗?我们要做什么?
基于以上问题,徐老师告诉我们,高质量并不是简单追求自由和有趣,应具备适度挑战,长时间积极参与的特点,这类游戏也需要教师在过程中观察并做有启发的支持,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环境和材料对游戏的推进与智慧指导。
基于此,徐老师帮助我们梳理了高质量游戏中教师基于观察的行动路径,以及行动特质:
1.游戏支架准备在前
2.游戏过程观察为本
3.除了安全皆可等待
4.经验分享,问题共解
5.据需要做尝试性调整
挑战三,教师真的了解和理解幼儿吗?
徐老师通过六个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案例,引发了我们对于幼儿理解的进一步思考:我能看见幼儿做什么?我提供的资源适宜吗?我给幼儿的发展提供可能了吗?现场你能看懂幼儿的经验吗?教师的为有价值吗?我的支持兼顾不同兴趣和发展水平的吗?
最后,徐老师通过小班幼儿的美工区游戏,再次向我们诠释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放手、等待、尊重。
结合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告诉了我们从当下的课程改革的问题出发,摸清我们观察的意义——让我们在寻常生活中更加走进孩子的生活,更加走进孩子的内心,更加洞悉孩子成长的秘密,以至
于让我们的教育更适宜更有温度。
第三讲:当下园所幼儿行为观察面临的问题
在本讲内容中,徐老师从几个案例出发:
案例一:幼儿关于地震的绘画表征以及对话:简单的作品以及与幼儿的对话可以让我们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既可以通过作品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信息,也可以借助这一作品引发其他幼儿对这一事件的关注,从而引发相关课程的生发。
案例二:幼儿给小猫做核酸检测:教师对于幼儿的解读,一定是基于对于幼儿所经历的生活背景的把握、对相关年龄段发展指标的把握、对孩子过往生活经历的把握。
案例三:幼儿画教师的绘画作品:儿童的作品不是简单的,是其生活世界与内心想法的再现,从中我们也可以更为直接的获取和解读幼儿的发展的信息,如:内容构思、艺术要素的运用等。
案例四:网络视频《弹钢琴时的母子对话》:在幼儿的现场中,幼儿最寻常时刻的“语言”我们读懂了吗?有没有试着放慢节奏,位置退后,与幼儿形成情感的共振?这样的观察看起来很寻常,却是最有价值,最有温度感的。
案例五:大班区域游戏现场中的对话:观察最核心是你对幼儿是否有一份真爱,对幼儿的最寻常时刻有一份好奇。我们能否能读懂,儿童语言背后的需要是什么?寻常时刻、寻常儿童,寻常信息都是有价值的,都是能给你的教育和课程提供依据和方向的。
案例六:角色区幼儿的困惑:基于幼儿现场中的行为,结合指南相关领域的发展指标,以及年龄特点我们是否能精准把握幼儿在现场中面临“困惑”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基于这六个案例,徐老师直指当前幼儿行为观察在实践中走入的怪圈:过分关注技能的娴熟,曾经是集体教学活动的锤炼,经历课程改革后,我们又陷入了观察技术的过分追求,观察不再是研究儿童,而是在折磨教师。所以,我们更应借助观察重塑我们的儿童观、课程观、教育观,借力观察让日常教育更有质量。
案例七:幼儿做蛋糕的照片:第一层次看见孩子做了蛋糕。第二层次看见蛋糕有规律。第三层次发现每一层的规律是不同的,对规律的整我是多样化的。第四层次想要了解幼儿对规律的认知是偶然的吗?于是和和幼儿做现场互动。第五层次,与全班幼儿进行经验的分享,从个体走向群体,创造发展机会。第六层次:关于规律的课程的生发。由此案例我们可以得出:真正有价值的观察技能让我们看懂当下的孩子,又能判断当下的水平,更能引发从个体到群体的互动,同时生发新的发展点。
观察既是一种专业能力,也是一种教育智慧——专业能力:是教师了解和理解幼儿的核心手段;教育智慧:是开展适宜教育(课程)关键
依据。
案例八:积木区中教师与家长观察的差异,基于这一案例,关于专业的教师,我们有这样的认识:
当幼儿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做的就是站在他们的背后观察,当他们有需要时,随时提供适宜帮助;或是帮助幼儿找到一些工具,或者给他们一些建议,让他们尝试自己去解决生活与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所以,观察是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用多种感官获取可视、可听的幼儿现场信息;借助多元工具,帮我们“看到”信息背后的意义;基于充分
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当事者更适宜的支持。
案例九:幼儿地面建构游戏。由此案例得出我们当前观察存在的问题:面对寻常生活中的幼儿,我们往往不知所措或者不以为然。
对于幼儿正在发生的故事,我们感受不到价值或者不愿意花心思去多思考一点。
幼儿日常有意义的现场故事正在我们眼前悄悄溜走,二位破门总觉得我们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要去应付。
基于以上问题,徐老师提出:对幼儿内心存爱以及对他们的寻常生活保持好奇才是观察的核心所在;好奇能驱使你慢下来,靠近去,调动多元感官,去获取现场的信息。
四、系统建构——观察推进的园本化行动
在本讲内容中,王老师从整体架构、园所层面、4项行动、教师层面6个尝试、总结反思四个方面对园所如何推进观察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交流。
(一)整体架构
王老师老师首先回顾了实施幼儿行为观察的实践历程,从启动观察—架构小组—成立工作室—前瞻项目研究—评估指南观察系统项目范式。结合振阳幼儿园观察研究的历程,梳理了幼儿行为观察工作推进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学习并实践运用观察的基本方法——白描,并在此基础上,筛选有价值信息,提高观察的有效性。
2.通过教研活动、专家讲座等,分享同伴专家的经验方法,进一步明确观察的意义,学习研讨观察的方法。
第二阶段:
1.观察方法的梳理与拓展,依据不同的观察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深化观察水平。
2.进一步提升教师日常观察儿童的目的性,能根据目的在现场捕捉、筛选有效信息。
第三阶段:
1.深化教师观察品质,通过观察,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需求和兴趣。
2.尝试依据日常观察对课程进行游戏化、生活化设计并及时调整活动计划。
3.深化轶事记录、影音记录以及时间取样三种观察方法的使用效度和信度。
基于以上几个阶段,振阳幼儿园嫁接幼儿日记、全园教师观察评比、日常视频练笔三大事件,提升教师的幼儿行为技能、能力的提升;并借助微型家长会、一对一云家长会、幼儿学习成长档案落实幼儿行为观察的价值。
第四阶段:
1.深化教师观察品质,通过观察,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需求和兴趣。
2.聚焦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探索基于科学观察的解读与支持。
3.积累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各环节的典型观察案例,呼应指南目标。
第五阶段:
1.拓展基于观察的园本课程建设,丰富适宜支持的多元课程载体。
2.聚焦幼儿学习与发展档案的建设,突破观察实践的科学性、有效性。
3.积累观察与自主生活、环境、区域游戏、分享交流、发展档案、微型家长会、课程资源建设等课程活动的实践经验。
借助以上几个阶段,王老师用表格的形式进一步梳理了幼儿行为观察工作的单个步骤:
二、园所层面如何推进幼儿行为观察研究
王老师老师提出,观察实践初期追求的不是高质量而是“愿意”!观察以熟悉掌握、熟练运用《指南》为基础,强调基于充分理解前提下的适宜支持。在具体的行动中聚焦一个场景、记录一类行为、对接一版指南、尝试一次开方:
行动一:在现场·造观察氛围
课程核心组成员借助班级巡视的机会,与其去检查和指导不如和老师聊一聊:今天他在现场的某个发现或者对某个孩子的行为解读,以此提升园所的观察氛围。
行动二:优教研·用指南举例
每周级组教研一定要围绕指南的某一个指标,让教师尝试用日常观察的某一个片段来进行指南目标的表现举例,让观察练兵与指南学习同步。
行动三:勤练兵·提观察技术
每月一次集中练兵:练兵核心在于如何让我们的观察有实用性而非全
面性,如何让教师有敏感性而非过度的规范性。
行动四:重分享·让经验拓展
每月推选一批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案例进行经验分享,借助群体的互动让我们的自己的经验看得见并得到共享辐射。
在行动的过程中,王老师老师提出重点关注的四点思考:
1.观察推进初期的核心在于愿意·坚持而非高水平;
2.精准掌握和熟练运用《指南》是前提,指南不仅是现场幼儿行为解读的依据,也是课程支持的目标指向;
3.观察应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
第一层次:看见什么(人、人数、地点、时间、客观事件、相关材料);
第二层次:思考一点(情绪如何?有兴趣吗?做得怎么样?)
4.观察最终的目的在于基于充分了解基础上给与适宜的智慧的教育跟进(时间、空间、环境、材料、活动)。
三、教师层面
王老师老师给我们提出了思辨的话题:面对自然生活中鲜活儿童:不再是教师刻意关注任务观察?而是看见儿童自然常态下的生活、游戏
样态,同时,教师在儿童多元表达的过程中,反思“看到幼儿的基础与需求了吗?”、”有下一步如何跟进的预设吗?“同时,还告诉我们,了解儿童、读懂儿童最直接的方式:常蹲下身子,和儿童对话。
尝试1:习惯成自然。借助日常的宽松环境,试着每天观察一个孩子(多看一眼、多听一句);
尝试2:自主多设计。试着从便捷的角度,自主设计或者选择2-3个便于自己使用的观察表格;
尝试3:解读对常模。试着将观察到的信息,自己去寻找工具进行解读信息背后的东西(如年龄特点、经验表现、情感态度、兴趣需求等)——将你看到的信息与工具“常模”对接;
尝试4:智慧再对话。试着将自己的初步解读和当时的孩子进行闲聊进一步验证和补充你的解读;
尝试5:反思多跟进。试着围绕你的解读和判断对班级的某个元素进行尝试性调整这个调整越具体越细微越好,调整过后再去验证效果;
尝试6:梳理成经验。尝试每个月梳理一篇成熟的观察案例;将零散的发现转化为相对成熟、有一定深度的经验。
王老师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帮助我们进一步树立了有质量的幼儿行为观察的基本路径:
科学观察:基于多元适宜的观察方法的运用看见每一个以及各具差异的儿童个体在具体活活动中的情绪状态与具体的行为表现。
精准解读:立足持续的有计划的观察,在对接常模理论中客观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具体场景中的情绪情感、品质习惯、核心经验与显性知识技能的发展优势与需要。
有效支持:围绕幼儿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学习特点,聚焦情感呵护、时空创设、材料增减与经验拓展支持每一个幼儿享受幼儿园的童年生活。
基于幼儿行为观察,王老师对园所的转变有这样一些期待:
1.儿童观的革新: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有能力参与课程建构并从中获得发展,儿童观真转型体现在:
幼儿:从课程消费者变成课程参与者和建构者。——自然生长、自主发展。
教师:领着幼儿跑变为跟着幼儿走。——陪伴者、支持者。
2.教育形态新的建构:
逐步甩掉买来的教材,基于幼儿行为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从而架构符合幼儿、适宜园所的园本课程体系。
3.教师专业再优化:
从注重弹唱说跳等能力,逐步走向对新时代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六大专业能力的关注,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形成精准解读技巧,架构适宜支持策略。
4.教师专业再优化:
关注现场发现问题——初交流,明目标定观察计划与记录表——再交流,审观察计划与记录表——现场观察、记录——即时分享交流形成操作经验——回到现场检验成效。
5.管理机制重塑:
三领:领方向、领路径、领方法;
三做:我比老师行,带着做;我差不多行,一起做;我没老师行,陪着做。
幼儿园教师真正的专业情怀与追求:理解不同年段、不同基础的幼儿在如何生活和游戏(学习),能够踩准他们当下的兴趣、基础与需求,从而借助多元的课程载体助力每一个幼儿带着笑容在幼儿园生活,使他们对学习充满期待,对幼儿园充满向往;让他们的内心充满愉悦的体验、生命充满智慧和自由;让他们当下的生活充满游戏精神,使其童年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幼儿园教师浅谈核心素养之我见
什么是核心素养?
教育肩负着为未来社会培养现代公民的使命。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永远都是教育的终极追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正视现代公民必需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启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在我国,双基、三维目标曾是我国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
核心素养的价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更高要求而提出,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与前瞻性。其价值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关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从我国国情看,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是教育上位的、宏观的要求,而核心素养则是从终端层面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的确定,将教育的视野聚焦到教育主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来,做到了目中有“人”。相较以往的双基、三维目标而言,更关注学生的品格与能力培养,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原则。
其次,关注教育主体的发展性。相较于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确立是建立在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之下的。
还记得我初踏上工作岗位时,还不习惯做孩子的老师,常常是看见他们可爱的地方就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与他们相处常会被他们天真稚趣的憨态所感染,以致批评孩子时也严肃不起来。现在看来那种喜爱是略显幼稚的,喜爱孩子和怀有童心都是幼儿教
师的必备条件,但如果没有成熟的心态,没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又能有什么魅力来吸引孩子、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呢?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弗纳·希尔德布兰曾提出过一个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26个条件,当时觉得他的要求好高,现在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都提高了,看来这样的条件都是能够达到的。
1.对所负责的所有幼儿和应该做的事保持警觉。
2.思维活跃,同时又是一个机智的劝说者。
3.当出现冲突或有竞争性的任务时,不轻举妄动。
4.在工作中,正确地依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事。
5.与孩子、家长相处时,充满了热情。
6.与孩子相处时活泼迷人,并且感到由衷的快乐。
7.对孩子、家长和同事毫不吝啬自己的爱、见解和精力。
8.身心健康。
9.能在不加刺激和压力的情况下,开始必要的劳动和学习,并且愉快地进行。
10.一视同仁。
11.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12.在护理、教养儿童时充满爱的激情。
13.具有一定的成熟感。
14.穿戴整齐、协调。
15.能在紧张而忙乱的短暂时间里有条不紊地做完该做的事。
16.准时上班。
17.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能很快作出反应。
18.足智多谋,有创造性。
19.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20.尊重孩子的想法。
21.为人正直。
22.工作中有大胆的想法和创新的举动。
23.与孩子、他人相处时,诙谐幽默。
24.对未来充满信心。
25.总想助人一臂之力。
26.热心于幼教事业,维护儿童的权益。
分析以上这26个条件,可以看出这里包括了幼儿教师的责任心、爱心、儿童观、教育机智、个人形象、专业素养、性格状态和待人接物的各个方面等,所以,做一名孩子喜爱的好老师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幼儿园提倡“一日活动皆课程”,可见教师对课程的把控能力就是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我认为教师的核心素养一是业务能力,教师不仅仅要熟悉五大领域的学科知识,还要能够对学科知识有一个宏观了解和把握,了解孩子的基本需求并能有弹性地去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是还要具有反思、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教师既要善于自我反思,又要能够与自己的同事一起反思,要学会客观地反思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幼儿互动都要有客观的反思。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并分析幼儿的特长和不足,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困难。
每天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多反思一定会让我们揣摩出让孩子喜爱的秘诀的。当然,让孩子喜爱的前提必须是能真正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任何带有欺骗或讨好色彩的做法都应该摒弃,我想,我们应该既学会站在成人的角度怀着一颗童心,也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怀着一颗成熟的心来与孩子相处,我们始终要做孩子的合作者和引领者,而不仅仅是玩伴。
我们常说幼儿园的工作是“保教并重”,所以,不仅要关注孩子在园生活中知识的掌握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爱是教师最基础的素养。当然这个“爱”有几点,首先要爱自己从事的事业,只有喜欢幼教的工作,才能激起老师的工作热情,更好地投入精力与工作中。其次,还要有要爱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同事之间就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工作证劲往一处使,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当然,最重要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真心,日常工作中对待孩子要有爱心、耐心、细心,有责任担当,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受孩子们欢迎的。
一名好的幼儿教师总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宽松、平等、无拘束(这里的无拘束不是肆无忌惮的放纵)的环境中;给孩子创设敢说、愿意说的和谐氛围中;让孩子眼睛变的明亮、心变得敏感、思维变的活跃;在学习上老师是孩子的合作者;在游戏中是孩子的玩伴;在运动中是孩子的引导着。我们要时刻记得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等同划一的复
制。
在工作中永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处处以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满足孩子的不同发展需求,就是一位有素养的好老师。我在学习和思考不放弃,踏实的向着一个好老师的方向努力着……
相关热词搜索: 安吉游戏的启示什么才是幼儿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 安吉 才是 幼儿教师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