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大思政什么时候提出来的(8篇)

时间:2024-09-13 19:19:01  阅读:

篇一:大思政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大思政概念的提出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政治的理解和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在这个背景下,大思政概念应运而生。大思政概念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创新、包容、开放、多元等思想,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1.大思政概念的内涵

  大思政概念的内涵包括几个方面:

  1.1.创新思维

  大思政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机会。而大思政概念通过引入创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创新潜能,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

  1.2.包容开放

  大思政概念强调对各种不同观点的包容和开放。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是以灌输单一正确观点为主,忽视了多元化的思想和观念。而大思政概念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宽容心态,使其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意见。

  1.3.综合素质教育

  大思政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政治觉悟,忽视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而大思政概念提倡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使他们能够做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2.大思政概念的意义

  大思政概念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1.培养创新人才

  大思政概念的引入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综合素质。大思政概念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有建设性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2.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思政概念的实施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对学生实际问题的引导。大思政概念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和社会问题,让学生了解并思考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进步。

  2.3.增加文化自信

  大思政概念有助于增加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和理解本国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大思政概念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等内容,让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增加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结论

  通过引入大思政概念,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这也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大思政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篇二:大思政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大思政是在哪个文件提出来的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重视和强调。作为学生们的必修课程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理论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随着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大思政是一种新型思政教育类型的提出。它不仅注重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还强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思政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日常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经验,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大思政的提出得益于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对学生思维素质的重视。以往的思政教育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应试能力,而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呼唤一种新型思政教育的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大思政的理念首次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提出,该文件于2013年通过。该文件明确了宣传工作的任务和方法,并强调了对青少年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提出了大思政的概念和目标,并提出将大思政融入到高等教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和研究空间。

  大思政的实施需要配套政策和教学方法的支持。教师在思政教育的实施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讨论,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此外,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大思政的学习中,通过阅读书籍、参加社会实践和开展研究课题等形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在大思政的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平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如何评价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学生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解决,才能够让大思政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总之,大思政是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提出的一种新型思政教育模式。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将大思政融入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和研究空间,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实施大思政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教师、学生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大思政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篇三:大思政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答记者问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教育部,教育部,教育部

  【公布日期】2022.08.24?

  【分

  类】问答

  正文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全面推进“大思政课”

  建设的工作方案》答记者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制定并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近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工作方案》的制定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1.制定《工作方案》的背景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思政课建设整体上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迫切需要以“大

  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在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二是着力破解当前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近年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凸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思政课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有的学校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亟需深化,课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大思政课”是破解当前思政课建设突出问题的有效路径。三是新成就新经验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这几年,有关部门和地方建成了一批主题鲜明、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一大批领导干部走上讲台,科学家、先进模范等走进校园讲授思政课,网络“思政大课”、在线教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网络主题宣传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亟需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培养“大先生”、拓展“大格局”。

  2.制定《工作方案》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实质上是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和格局再拓展。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针对性、提升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二是在工作原则上,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用于学校思政课、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活动。三是在目标任务上,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建设若干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不断增强铸魂育人效果。

  3.《工作方案》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工作方案》包括总体要求、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拓展工作格局、加强组织领导等七个部分。其中,22条举措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是突出主渠道建设。聚焦“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坚持用好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方案提出,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强思政课课程群、优化思政课教材体系、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二是强化实践育人。针对有的课堂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提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践教学,明确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落实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分专题设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大中小学校要用好基地,积极开发现场教学课程和资源,不断提升实践育人实效。三是大力推进思政教育信息化。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的要求,提出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使用,建设线上线下联动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推进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侧改革,组织开发科学权威实用的课件、讲义,打造案例库、重难点问题库、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优质教学资源库,不断推出一批思政“金课”。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网络资源建设。会同中央网信办打造“大思政课”网络教育宣传云平台。加强协同联动,组织开展“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

  伍。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书记)培养工程,通过集中培养培训、委托研究项目、加强实践锻炼、开展国际国内访学等方式,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搭建教师研究平台,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五是拓展工作格局。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分层分类开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鼓励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扎实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推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结合开学毕业典礼讲好“思政大课”,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4.《工作方案》的主要亮点是哪些?

  答:一是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各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材。教育部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重大专项,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和分领域分专题研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全面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知识体系。

  二是建强思政课课程群。各地各校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高校要统筹全校力量,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四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是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教育部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等7部门,利用现有基地(场馆),分专题设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在现场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

  四是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教育部把“大思政课”摆在教育信息化的突出位置,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思政教育资源建设。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网络支持系统、“青梨派”大学生自主学习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资源开发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审核评估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师基础数据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系统等为一体,共建共享、系统集成、全面覆盖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

  五是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选聘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讲授思政课;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以及科学家、老同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经常性进高校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

  六是分层分类开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围绕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和均衡发展等思政课改革创新重大问题,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西、陕西等地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坚持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理论阐释、教学研究相结合,统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师资培训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建设,开展“联学联讲联研”活动。深入

  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扩大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

  5.如何做好《工作方案》的贯彻落实?

  答: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教育部、中宣部牵头做好“大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谋划。中央网信办指导做好“大思政课”全媒体宣传。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指导和建设。二是积极推进落实。指导各地各校以《工作方案》为遵循,把“大思政课”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基地资源、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结合工作调研、会议和各类培训,面向各地各校做好宣讲解读。充分用好党报党刊、广播电台、新媒体等各级各类宣传平台,及时总结宣传“大思政课”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篇四:大思政什么时候提出来的篇五:大思政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高校大思政课简介情况

  高校大思政课简介

  高校大思政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院校有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和完善,高校大思政课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使学生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任务、认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科学思想的指导作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高校大思政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党章和党史、思想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复兴理想、关于政治素质的教育、法律知识等。

  高校大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意识和国家观,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具有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本常识。

  高校大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育性讲座、研讨会、社会实践、案例分析、现场考察等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宽广的世界观、合理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高校大思政课具有重要的政治性、社会性、学术性和社会实践性,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篇六:大思政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大思政的提出

  大思政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理念和方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大思政应运而生。

  需要提出大思政的原因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过于强调理论的灌输,缺乏实践和体验的融入,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不高,难以产生持久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各种信息冲击,他们往往容易受到一些片面、极端甚至错误的思想观点的影响。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大思政的概念。大思政是以“大学生成长为本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知行合一为核心,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指导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

  大思政的核心要素

  以大学生成长为本位

  大思政把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使其在思想道德、学业、社交等方面全面发展。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大思政的核心目标。大思政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崇德向善、志存高远的情怀,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其在面临困难和选择时能够明辨是非、坚守底线。

  知行合一为核心

  大思政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还要能够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行动中。知行合一是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理论,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思政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实验实训和创新创业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增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思政的实施方法

  为了落实大思政的理念,大学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方法:

  1.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途径,包括课程设置、图书馆资源、实验室设施等。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科研探索等方式深度参与思政教育。

  2.

  创设互动性的教学环境。透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思政教育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

  3.

  拓宽思政教育的内容。除了传统的理论学习,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形式,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

  4.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遵循事实、逻辑和道德标准,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信息的辨析和判断能力。

  结语

  大思政的提出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创新创业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以学生为本位、注重立德树人、强调知行合一的核心要素,以及建立多元化、互动性的教育环境,大学可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只有在大思政的引领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篇七:大思政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创新“大思政”教育理念

  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

  摘

  要

  本文对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两年来的“大思政”教育改革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途径。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大思政”改革

  途径

  从2012年开始,湖北工程职业学院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两张皮”、队伍分散等问题,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大思政体系”改革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如今,改革已经进行了近两年,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的“大思政”改革进行”检阅”,以期探求一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途径。

  一、加强领导,整合思政教育资源

  在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时代中,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日益繁重,现有的专职思政课教师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还完全依靠思政课教师承担全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切实际的。湖北工程职业学院通过多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研究,认识到整合学院思政教育资源是当下必须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学院把学生的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教育教学,而是创新思政教育理念,积极整合利用五大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同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大思政”教育体系。

  一是学院党委宣传部门对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的宣传资源。通过校园宣传橱窗、电子屏、大型的报告会、宣讲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读书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营造校园思政文化氛围;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承担的第一课堂理论宣讲资源。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政治、德育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贯穿于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是学工部(团委)负责的第二、第三课堂思想政治课实践资源(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例如通过开展新生的入学教育、军训、学生会、各种文化类社团的组织活动、校园文化节、才艺技能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获得正能量;

  四是校企合作资源。学院还借助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途径,在企业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入职前就充分学习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了解企业文化,更好地提升职业文化素养;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五是将生活辅导员作为思政工作的近距离施行者资源,做好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的规范工作。目前,学院已在每栋学生公寓都配置有办公电脑,对学生在宿舍中的行为进行记载,做好管理。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将以上五大教育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调动与集中思政教育的积极力量,优化思政教学的实效,弥补课内理论教学的不足,有效解决了当前在很多学校中存在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与思政工作各自为政,两张皮等严重问题。

  二、重视思政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乐学积极性

  思政课课程理论性较强,如果单凭课堂上的理论讲学,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获得预期的学习成效。因此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思政教学的实践环节,把学生从枯燥的理论讲述中吸引到一个个当下社会热点、焦点的专题活动上来,提升学生乐学积极性。

  案例: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以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们感兴趣的焦点问题作为实践专题,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报告任务和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或项目、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以及学习成果的的展现形式,使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能一直处于主动地位。那些对某些学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科课程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找到展现自己能力、发挥自己强项的途径。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使学生能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亲历亲为,也克服了长期以来单纯学习书本知识的枯燥与乏味,使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三、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开拓教育实践基地平台

  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就是推行实践教学的主渠道,对于当前高校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积极探索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仅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且也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更是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主渠道。

  案例: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一是开放校史馆,组织学生参观黄石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体育馆,让学生们在影像图片资料的观看中对比过去和当下的校容市貌,了解学院以及我市的历史发展沿革;二是在久负盛名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铜录山古矿遗址进行挂牌,将其作为思政实践教育教学的实践基地,基地建成以来,根据教学需要安排教师和学生进行参观学习考察,拓展了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视野,有效加强了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教育,增强了爱国情结,师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生反映良好。

  四、建立信息化交流平台,传播正能量

  当下是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学生们乐于运用电脑网络、微博、手机微信、QQ等媒介进行日常交流,有很多学生也偏向于用这类媒介与教师进行沟通。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传播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枯燥等不足,媒体通过建立一个平等、自愿的交流平台,一是符合当代学生的沟通交流行为习惯,二是扩大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与导向的影响力,对增进师生相互了解,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代性与生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思政课教师和思政工作人员更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俱进,尊重并理解当下青年学生的行为喜好,建立相应的电子媒介交流平台,使思政工作更广泛更有效地在学生当中形成影响。

  参考文献:

  [1]邵建平.论基于“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2]胡国胜,万娟.高校思政教育要树立“大思政”理念[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17.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篇八:大思政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大思

  政课”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学校发展战略,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加强思

  想引领,坚定“四个自信”二、聚焦立德树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主体

  地位四、提升师资水平,夯实思政课建设根基五、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

相关热词搜索: 大思政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什么时候 提出 思政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