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武装部调研报告篇3近年来,在区武装部的领导下,通过大力宣传,严格按照征兵步骤和程序,依据征兵标准和政策,克服了征兵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近年来的征兵任务,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现就我镇的征兵工作现状,作简要的分析。
一、征兵现状及突出问题
越来越多的青年不愿参军入伍,甚至逃避服兵役,由八、九十年代的“当兵热”降到“当兵冷”,究其原因,我镇对此作了一些专门研究,并结合当前社会情况,总结出三点:
1、征兵意识不高
当前,征兵现状已由上世纪的“当兵热”降到“当兵冷”,一方面是由于许多青年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认为当兵要吃苦、受累、远离家人,舍不得家里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许多家长也不鼓励,甚至不同意子女去当兵,对入伍缺乏正确的认识。
2、经济收入差异
现在我们都生活在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上都普遍追求物质利益,而依法服兵役的青年也是为国家做出了一种无私奉献,现在的应征青年基本上都是在职青年,都参加工作了,一年的收入都超2万元以上,比优抚金高出一倍多,去当兵收入没有增加还减少,还要去部队受苦,认为很不“划算”,有的青年正在学习一门手艺或刚从事一项顺心的职业,更不想中途而废,其在职的企业也是经过一定的人力、物力把他们培训、培养出来,成为生产上的骨干,这
时如果离开生产参军入伍,这势必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产生矛盾,从而导致部分企业也不肯放人。
3、劳务输出的利与弊
我镇是资源输出型乡镇,无工业企业,促进劳务输出是我镇一项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近年来,我镇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每年都对初、高中毕业生组织“双百双后”培训,鼓励他们外出务工,尽管这一措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给征兵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我镇的适龄青年中,除在校生外,95%以上都外出打工,每年在征兵工作中都要通过宣传、发动、上门发信函、做思想工作劝其他们回归,往往一些青年及其家长是宁可实行经济处罚都不回归参加体检,就是参加体检了自我淘汰率很高。
二、我镇采取的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青年及其家长的国防意识
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首先应充分重视征兵工作,在各类教育过程中,特别在各村各户开展思想工作中,相应增加国防征兵教育内容,其次可以结合初、高中学习的暑假军事训练工作,以及民兵、预备役训练工作,增强广大学生、青年职工的参军愿望,激发其应征积极性,结合每年“八一”建军节,“国防教育日”以及历史纪念日,合理引导青年及其社会广大群众树立必要的国防意识,营造良好的征兵软环境。
2、健全法规,形成完备的奖惩机制
兵役法规约束力偏弱,奖励和惩处规定操作性不强,也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现行《兵役法》虽然有专门的“惩处”规定,但对执行主体规定模糊,缺乏具体的处理办法和细则,操作和落实起来困难不少。往往不同地方、不同单位按照不同理解、以不同标准实施不同的做法,影响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如逃避服兵役的,各地有罚款的、处分的、批评教育的、拘留的、取消招工考学招干的,也有不了了之的。而对单位和组织在征兵工作中的奖励则基本是空白。因此,适应形势的需要,完善兵役法,将奖励惩处和优抚上升到法律法规高度,提高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以便于遵循和监督实施,是做好征兵工作的关键举措之一。应尽量以法律形式固化征兵、优抚和安置内容,使征兵优抚同时走向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3、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完善优抚政策
国家已有的优抚政策落实不到位,应征者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优抚安置政策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应征入伍的积极性。比如,在部分地区农村青年当兵2年所得到的优待金,比照在家劳动、外出务工收入差距过大,远远低于《兵役法》规定“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标准;非农业户青年服役回来工作安置在全国普遍存在困难;有的地方优抚安置与地方人事制度改革、企业改制发生矛盾后,不是积极设法解决,而是单纯以牺牲优抚对象利益、违反优抚安置政策为代价处理矛盾。因此,当
前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调整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尤其应大力纠正现有合理政策在落实方面的偏差。
一是严格落实已有的优抚制度和政策。
二是改革调整优抚政策,给予参军入伍以较为优厚的经济补偿。比如,提高义务兵的优抚金标准,严格落实国家兵役法规定的“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这一标准。改革优抚金发放机制,城镇统筹,以体现和达到负担均衡。为退役人员提供应业培训和指导,在成人教育招生、国家公务员招收及一些招工中给予退役人员优先录取(用)等优惠。对退役军人待安置期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设立待业保险制度。对于自谋职业加大经济补偿额度,探索并实践货币化安置的有效途径,解决应征青年以及政府的后顾之忧。
三是提高军人职业的社会吸引力。通过改善军人的待遇,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军人职业的社会吸引力。与此同时,加快军队改革的步伐,提供更大更宽的事业平台,吸纳更多的社会精英来军队建功立业。
4、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形成踊跃参军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对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很重视,做了许多有利于国防建设的实事。但是,当前部分地区的国防教育还处于表面化、形式化和浅层次的状态,缺乏广泛性和针对性,广大适龄青年缺乏依法服兵役的观念,以及为保卫国防安全尽义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一些地方连春节慰问军属、挂“光荣之家”牌匾的传统也不坚持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氛围渐渐失掉。为了加强全民国防
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依法服兵役光荣、逃避服兵役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加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加强兵役法规宣传教育的力度。整合各种宣传资源,改变目前兵役法规宣传普及工作仅在征兵期间的“一阵风”、“运动式宣传”的做法,贯穿常年,坚持深入持久,做到家喻户晓;把《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的基本内容纳入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纳入领导干部培训。
5、热爱人民武装事业,扎扎实实干好基层民兵组织建设工作
认真搞好民兵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使全镇广大群众及适龄青年积极支持和参加每年的民兵整组工作,促进了我镇民兵整组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我镇村委换届后,部份民兵连长作了调整,业务不熟及个别干部军政素质稍差的情况,我们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对民兵干部进行政治和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军政和业务素质。为了合理调整民兵组织,精干民兵队伍,根据上级的有关指示和要求,我们严格按照组织落实、训练有素、制度健全、反应快速、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的要求。认真抓好组织整顿工作。严格按照民兵条件进行审查,确保民兵的政治质量,做到人员落实,队伍纯洁。
基层武装征兵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乡在区武装部的领导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征兵标准,严格执行征兵政策,严格按照区征兵办的步骤和程序,克服
了征兵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区下派的任务。在征兵工作过程中,我乡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常常使征兵工作陷入困境的问题和矛盾,针对我乡的征兵工作现状,根据调研,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青年不愿参军入伍,甚至逃避服兵役,由八、九十年代的"当兵热"降到"当兵冷",究其原因,我乡对此作了一些专门研究,并结合当前社会情况,总结出三点:1、青年本人及其家长的思想意识,现在的适龄青年基本上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条件普遍较好,他们认为当兵要吃苦、受累、远离家人,舍不得自己在家里的"幸福生活";另-方面对入伍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青年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报名参军也是很大程度上遵从家人的安排,自己当不当无所谓,其家长不鼓励,甚至不同意子女去当兵,以上这些情况都反映出应征青年及其家长的主观思想上的偏差。
2、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现今我乡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农民的生产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全乡工业长足发展的过程中,也为青年同志毕业后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条件;符合入伍条件的青年,如果家庭条件优越,又有一技之长,或是稳定工作,家人都不愿让其应征入伍,因为现在我们都生活在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上都普遍追求物质利益,而依法服兵役的青年是为国家做出了一种无私奉献。
3、我乡临近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高新区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且政府又加大劳动力培训,大部分适龄青年都可在本乡离家近的地方或外出就业,且薪资待遇较为优厚。我乡每年的征兵工作都要通过宣传、发动、上门发信函、打电话做思想工作劝他们报名参军,往往是一些适龄青年和家长不愿让其参军。
二、相应对策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青年及其家长的国防意识,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首先应充分重视征兵工作,在各类教育过程中,特别在各村各户开展思想工作中,相应增加国防征兵教育内容,其次可以结合初、高中学习的暑假军事训练工作,以及民兵、预备役训练工
作,增强广大学生、青年职工的参军愿望,激发其应征积极性,结合每年"八一"建军节,"国防教育日"以及历史纪念日,合理引导青年及其社会广大群众树
立必要的国防意识,营造良好的征兵软环境。
2、健全法规,形成完备的奖惩机制
兵役法规约束力偏弱,奖励和惩处规定操作性不强,也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现行《兵役法》虽然有专门的"惩处"规定,但对执行主体规定模糊,缺乏具体的处理办法和细则,操作和落实起来困难不少。往往不同地方、不同单位按照不同理解、以不同标准实施不同的做法,影响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如逃避服兵役的,各地有罚款的、处分的、批评教育的、取消招工考学招干的,也有不了了之的。而对单位和组织在征兵工作中的奖励则基本是空白。因此,适应形势的需要,完善兵役法,将奖励惩处和优抚上升到法律法规高度,提高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以便于遵循和监督实施,是做好征兵工作的关键举措之-。应尽量以法律形式固化征兵、优抚和安置内容,使征兵优抚同时走向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3、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完善优抚政策,国家已有的优抚政策落实不到位,应征者的权益不能得到
有效保证,优抚安置政策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应征入伍的积极性。比如,在部分地区农村青年当兵2年所得到的优待金,比在家劳动、外出务工收入差距过大,远远低于《兵役法》规定"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标准;非农业户青年服役回来工作安置在全国普遍存在困难;有的地方优抚安置与地方人事制度改革、企业改制发生矛盾后,不是积极设法解决,而是单纯以牺牲优抚对象利益、违反优抚安置政策为代价处理矛盾。因此,当前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调整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尤其应大力纠正现有合理政策在落实方面的偏差。一是严格落实已有的优抚制度和政策。二是改革调整优抚政策,给予参军入伍以较为优厚的经济补偿。比如,提高义务兵的优抚金标准,严格落实国家兵役法规定的"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这一标准。改革优抚金发放机制,城镇统筹,以体现和达到负担均衡。为退役人员提供应业培训和指导,在成人教育招生、国家公务员招收及一些招工中给予退役人员优先录取(用)等优惠。对退役军人待安置期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设立待业保险制度。对于自谋职业加大经济补偿额度,探索并实践货币化安置的有效途径,解决应征青年以及政府的后顾之忧。三是提高军人职业的社会吸
引力。通过改善军人的待遇,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军人职业的社会吸引力。与此同时,加快军队改革的步伐,提供更大更宽的事业平台,吸纳更多的社会精英来军队建功立业。
4、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形成踊跃参军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对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很重视,做了许多有利于国防建设的实事。但是,当前部分地区的国防教育还处于表面化、形式化和浅层次的状态,缺乏广泛性和针对性,广大适龄青年缺乏依法服兵役的观念,以及为保卫国防安全尽义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一些地方连春节慰问军属、挂"光荣之家"牌匾的传统也不坚持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氛围渐渐失掉。为了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依法服兵役光荣、逃避服兵役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加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加强兵役法规宣传教育的力度。整合各种宣传资源,改变目前兵役法规宣传普及工作仅在征兵期间的"一阵风"、"运动式宣传"的做法,贯穿常年,坚持深入持久,做到家喻户晓;把《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的基本内容纳入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纳入领导干部培训。
5、热爱人民武装事业,扎扎实实干好基层民兵组织建设工作认真搞好民兵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使全镇广大
群众及适龄青年积极支持和参加每年的民兵整组工作,促进了我镇民兵整组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我镇部分民兵连长,业务不熟及个别干部军政素质稍差的情况,我们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对民兵干部进行政治和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军政和业务素质。为了合理调整民兵组织,精干民兵队伍,根据上级的有关指示和要求,我们严格按照组织落实、训练有素、制度健全、反应快速、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的要求。认真抓好组织整顿工作。严格按照民兵条件进行审查,确保民兵的政治质量,做到人员落实,队伍纯洁。
关于基层武装部工作的调研报告
[标题]基层武装部工作调研报告
[摘要]本报告通过对基层武装部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了其职责和重要性,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优化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武装部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意见。
[引言]基层武装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居民安全的重要职责。然而,由于工作环境和任务的特殊性,基层武装部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基层武装部的工作状况,并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
[调研方法与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通过向基层武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发放问卷,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同时,还对多个基层武装部进行了实地访谈,了解了他们的具体工作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此外,还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加深了对基层武装部工作的理解。
[工作职责与重要性]基层武装部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和管理辖区内的武装力量,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其工作涉及到军事、警务、情报等多个领域,对于防范和应对安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基层武装部的存在和正常运作,直接关系到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
稳定。
[问题总结]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存在的问题:
1.组织结构不清晰,工作职责模糊;
2.缺乏专业化人才,武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3.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协同工作效率低下;
4.缺乏有效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改进与优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和优化建议:
1.明确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健全相关制度和流程;
2.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武装部的整体素质;
3.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
4.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提升基层武装部的形象和声誉。
[结论]基层武装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建议。期望这些建议能够为加强基层武装部的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进一步提升社会安全和稳定的水平。
基层武装部调研报告
基层武装部作为国防动员的一线指挥者,它肩负着城市经济实力、战争潜力向国防实力转化的重任,在调研工作结束后,要怎么写一份调研报告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基层武装部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用!基层武装部调研报告篇1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市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现状,探索规律,推进工作,我们调研组于4月8日—10日到前郭县、乾安县、扶余市和大唐长山电厂、长化公司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共走访街道社区、乡镇,村屯、企业、班组等17个基层单位,召开机关干部、群众座谈会6场,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94份,现将综合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基本做法和成效
从总体上看,调研单位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理论武装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的平台,促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是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委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平台,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学促学的良好局面。一是坚持经常性学习。根据形势任务要求,科学制定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明确学习内容及方法措施。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与围绕地方、企业中心工作开展调研相结合,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乾安县作为中央领导党的先进性教育联系点,突出党的先进性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两次邀请国家级理论专家为县委理论中心组作专题辅导。长电、长化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开展形势政策学习,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驾驭全局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坚持扩展性学习。每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都采取扩大会议形式进行,将有限的学习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分享最优学习资源。三是建立完善学习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制度,把党员干部的理论考试作为
民主评议党员、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乾安、前郭等地要求党员干部每年每人学习笔记不少于3万字,并把干部学习力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年终考核中予以体现,将干部的学习自律和制度的他律有机结合起来,收到较好效果。
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推动理论武装全覆盖。理论武装工作难点在基层,在群众。为切实解决理论武装群众的问题,各地、各单位普遍开展了基层理论宣讲活动,把理论宣传触角延伸到社区、乡村和企业班组。前郭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理论宣讲队伍,抓好“三个层次”的宣讲工作。由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等单位理论骨干组成理论宣讲队伍,面向基层党委、县直机关开展宣讲活动;由各乡镇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中小学骨干教师组成理论宣讲队伍,面向村支部、中小学校和域内各企业开展宣讲活动;由各乡镇牵头,各村屯、社区的“草根”宣讲员组成理论宣讲小组,面向社区居民和农民群众,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宣讲,确保宣讲覆盖到全县每一个角落。为搞好宣讲,各县(市)每年都组织理论骨干采取“听、查、谈、讲”的模式进行培训,即听讲座、查资料、谈体会、作试讲,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提高表达能力。在加强培训的同时,组织宣讲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让宣讲员掌握国情、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掌握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而使宣讲有的放矢,使理论宣讲真正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2012年,在全市“百人千场草根宣讲员”宣讲精神活动中,扶余市共开展基层宣讲100多场,前郭县开展基层宣讲近百场,乾安县开展基层宣讲70多场。长山电厂在学习宣传历届党代会精神时,都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组建宣讲组,深入班组进行理论宣讲、生产经营形势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和企业生产经营理念送到干部职工心中。
创新学习载体,激发干部群众学习热情。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关键在于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为此,各地创新理论宣传模式,活化学习载体,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前郭县打造党委(党组)中心组、党校(行政学校)和网络学习三个平台,开展了专业培训、以会带训、活动促训等系列活动。连续十年开展“一宣讲、三到户”活动,即全面宣讲
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将科技信息传递到户、将实用技术培训或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实到户、将扶贫帮弱服务到户。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开展了“一讲五送十解决”活动,“一讲”即宣讲党的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五送”即送法规、送技术、送项目、送信息、送温暖;“十解决”,即县直包村部门和各乡镇场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重点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单一等十个方面的问题。扶余市在扶余宣传网、扶余报上开设了理论园地、大众论坛等专栏,便于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学习交流。还依托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开办“农民讲堂”。此外,还开展了“理论超市”活动,在一些街道、社区办事服务厅和小超市,设立了阅报栏和宣传板,提供理论学习资料,市民在自家门口办事和购买东西时,可以随时看到这些免费学习资料。长山电厂着力构建“家文化”,培育员工主人翁思想,以“党员之家”为依托开展了学先、比先、超先的党支部现场观摩活动。长山化厂采取编辑研讨课件,创办企业内刊、广电新闻、电子简报和设立借阅室、读书角以及召开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激发了企业员工的学习热情。
建立群众自学组织和宣讲队伍,实现理论武装本土化。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在于建立一支自己的理论宣传队伍和永久性阵地。在这方面,各地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好经验。一是探索建立群众自学组织。乾安县大多数行政村都建立了党员学习室、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他们以此为依托,组建了近百个农民自学组织。这些组织以文化活动为特色,在文化活动中体现理论学习内涵。扶余市建设了以肖家乡王家村、弓棚子镇双胜村、更新乡丛林村为代表的一批农民自学组织,这些组织因生产经营项目而结合,以学习技术为主,辅之以理论政策法律内容,由县乡政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前郭县、扶余市各乡镇、社区针对居民的需求建立了“市民学校”,社区离退休干部们根据自身情况自发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等群众性组织,他们把文体活动与看书看报融为一体,使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理论的熏陶。长山电厂以“QC”小组为依托,在开展技术质量攻关的同时,组织年轻技术骨干开展政策理论和
形势任务学习,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的优秀青年职工团队,热控分场超越QC小组2012年被命名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是培育基层草根宣讲员队伍。长山化厂选配5名政治素质好、表达能力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管理人员担任企业宣传团成员。前郭县郭尔罗斯社区现已有宣讲志愿者48人,其中党员23人,20至30岁的5人,30至50岁的13人,年龄最大的78岁。扶余市有名的草根宣讲员就有25名,肖家乡王家村草根宣讲员张利的宣讲足迹遍布周边十几个乡村,今年一月他宣讲党的精神活动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在当地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反响,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呼他“张老师”。乾安县的每个县直机关、每个行政村都有草根宣讲员,实现了基层宣讲员全覆盖。
二、当前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基层理论武装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干部群众对待学习的认识和态度上还存在偏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机关干部虽然对加强理论学习都有正确的认识,但却存在着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的现象。特别是部分业务干部认为自己的工作重在抓落实,而理论学习替代不了实际工作,因此,在主观上存在重干轻学的思想,当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冲突时,就将学习让位于工作,理论学习自然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困境。广大群众对理论学习的认识也各有不同,78%的群众受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愿意学习理论,也不想学习理论,22%的群众能够主动阅读理论读物以及收视收听中央、省市的新闻节目,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理论“学习无用论”还有一定市场。
二是理论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从内容上看,理论学习宣传“上下一般粗”的现象比较普遍。结合基层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接受能力,符合群众需要、群众感兴趣的东西不多,内容枯燥乏味,群众学起来很为难,听不懂,记不住,在现实生活中也用不上。调查问卷显示,有87%的基层群众对实用技术感兴趣,对社科理论很少关注。从宣传教育的形式手段上看,理论学习资料和传播渠道
面向机关干部的较多,面向基层群众需求的少之又少,而且大多停留在说教层面,真正适合基层群众需要、通俗易通的、喜闻乐见的不多。单向灌输多、双向互动少,“大讲堂”多,小组讨论少,理论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理论武装工作的队伍、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从队伍建设看,基层理论宣讲队伍以党校理论教员为主体,他们知识丰富,理论功底深厚,但缺少实践经验,缺乏基层生活经历,缺少群众语言,他们的宣讲很难被群众接受。而乡村和企业班组从事理论宣传的人员较少,大多是理论志愿者,缺少必要的培训和经常性锻炼。文化底蕴深的大学生没有经验,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技巧不足,工人、农民宣讲员专业性不强,对理论政策的理解上难免存在一些差距。从组织状况看,我市基层群众自学组织在总体上仍处于自发发展阶段或起步阶段,层次比较低,学习目的性不明晰。问卷调查表明,92%的自学组织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往往成为其他活动的副产品。89%的自学组织没有组织机构,管理不规范,活动缺乏计划性。很多自学组织的学习内容非政治性倾向明显,多以实用技术、业务知识技能及传统文化为主,兼有文娱、艺术等。自学组织的发展状态也很不均衡,城镇社区、企业自学组织发展较快,农村自学组织发展较慢且组织不规范,活动不经常。
三、深化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对策建议
从我市实际出发,按照理论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基层理论武装工作: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是理论学习的保障。要坚持以政府和企业为主导,以乡镇、村屯、企业班组为依托,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能够满足基层群众理论学习和文化活动需要的文化站、图书室、文体活动中心等,为群众理论学习和文体活动提供平台。要加强理论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把那些有一定工作实践经验、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有威望、爱学习、善思考的人充实到理论队伍中来,建立一支由理论工作者和理论志愿者组成的基层宣讲人才队伍。要以“市民学校”、“党员电教室”等阵地为载体,为基
层宣讲员搭建成长平台,在反复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从技巧和方法上提高宣讲水平。要加强群众自学组织建设,采取党委政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办法,推动群众自学组织形成规模。要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尤其要大力整顿“文山会海”现象,将干部从过多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并能静得下心、学得进去。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理论学习的根本建设。一是加强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的理论学习制度体系。如学习计划制度、学习考勤制度、学习档案制度、个人自学制度、学习成果转化制度等,对学习内容、方式、时间等做出严格规定,使相关的责任健全、规范起来,形成有约束力的责任机制。要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为理论学习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履行“带”的责任,又要履行“抓”的义务。二是构建约束督促机制。将理论学习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和工作绩效考核范围,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学习的时限、数量、质量制定检查考核标准,通过以考促学等强制手段督促干部群众主动学习,使“软任务”变成“硬约束”,把内在需要的动力与外在约束的压力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对理论学习中表现优异、成绩优秀的干部群众既要给予必要的精神激励,也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三是注重理论学习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创新学习形式和内容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要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整体效应,将基层理论武装与舆论引导、主题教育、文明创建等工作相结合,在相关宣传活动中体现理论内涵。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通俗理论读物等传统媒体开展理论宣传的同时,积极利用网络、手机报等新兴媒体,抢占理论宣传新阵地,不断扩大理论宣传覆盖面。理论宣讲和解读要注重大众化,要把理论和政策转换成群众语言,多用群众语言阐释理论政策,讲“家常话”,把深奥的理论变成政策或者故事,力求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努力让群众易学易懂、真信真用,印证和展示科学理论的魅力。要针对普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和问题,以情
动人、以小见大,把真情传播与理论阐释紧密结合起来,变“灌输式”为“互动式”学习。要适应现代传播分众化特点,将宣讲和解读理论的地点下移到乡镇的文化大院、企业车间、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乃至农户的热炕头,内容可以从新农村建设、土地建房、安全生产到税收计生乃至村民低保,通过析事明理,互动交流,为群众解疑释惑。
基层武装部调研报告篇2近年来,在区武装部的领导下,通过大力宣传,严格按照征兵步骤和程序,依据征兵标准和政策,克服了征兵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近年来的征兵任务,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现就我镇的征兵工作现状,作简要的分析。
一、征兵现状及突出问题
越来越多的青年不愿参军入伍,甚至逃避服兵役,由八、九十年代的“当兵热”降到“当兵冷”,究其原因,我镇对此作了一些专门研究,并结合当前社会情况,总结出三点:
1、征兵意识不高
当前,征兵现状已由上世纪的“当兵热”降到“当兵冷”,一方面是由于许多青年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认为当兵要吃苦、受累、远离家人,舍不得家里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许多家长也不鼓励,甚至不同意子女去当兵,对入伍缺乏正确的认识。
结合每年“八一”建军节,“国防教育日”以及历史纪念日,合理引导青年及其社会广大群众树立必要的国防意识,营造良好的征兵软环境。
2、健全法规,形成完备的奖惩机制
兵役法规约束力偏弱,奖励和惩处规定操作性不强,也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现行《兵役法》虽然有专门的“惩处”规定,但对执行主体规定模糊,缺乏具体的处理办法和细则,操作和落实起来困难不少。往往不同地方、不同单位按照不同理解、以不同标准实施不同的做法,影响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如逃避服兵役的,各地有罚款的、处分的、批评教育的、拘留的、取消招工考学招干的,也有不了了之的。而对单位和组织在征兵工作中的奖励则基本是空白。
因此,适应形势的需要,完善兵役法,将奖励惩处和优抚上升到法律法规高度,提高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以便于遵循和监督实施,是做好征兵工作的关键举措之一。应尽量以法律形式固化征兵、优抚和安置内容,使征兵优抚同时走向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3、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完善优抚政策
国家已有的优抚政策落实不到位,应征者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优抚安置政策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应征入伍的积极性。比如,在部分地区农村青年当兵2年所得到的优待金,比照在家劳动、外出务工收入差距过大,远远低于《兵役法》规定“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标准;非农业户青年服役回来工作安置在全国普遍存在困难;有的地方优抚安置与地方人事制度改革、企业改制发生矛盾后,不是积极设法解决,而是单纯以牺牲优抚对象利益、违反优抚安置政策为代价处理矛盾。因此,当前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调整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尤其应大力纠正现有合理政策在落实方面的偏差。
一是严格落实已有的优抚制度和政策。
二是改革调整优抚政策,给予参军入伍以较为优厚的经济补偿。比如,提高义务兵的优抚金标准,严格落实国家兵役法规定的“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这一标准。改革优抚金发放机制,城镇统筹,以体现和达到负担均衡。为退役人员提供应业培训和指导,在成人教育招生、国家公务员招收及一些招工中给予退役人员优先录取(用)等优惠。对退役军人待安置期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设立待业保险制度。对于自谋职业加大经济补偿额度,探索并实践货币化安置的有效途径,解决应征青年以及政府的后顾之忧。
三是提高军人职业的社会吸引力。通过改善军人的待遇,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军人职业的社会吸引力。与此同时,加快军队改革的步伐,提供更大更宽的事业平台,吸纳更多的社会精英来军队建功立业。
4、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形成踊跃参军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对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很重视,做了许多有利
于国防建设的实事。但是,当前部分地区的国防教育还处于表面化、形式化和浅层次的状态,缺乏广泛性和针对性,广大适龄青年缺乏依法服兵役的观念,以及为保卫国防安全尽义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一些地方连春节慰问军属、挂“光荣之家”牌匾的传统也不坚持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氛围渐渐失掉。为了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依法服兵役光荣、逃避服兵役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加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加强兵役法规宣传教育的力度。
基层武装部调研报告(2)基层武装部调研报告篇3近年来,在区武装部的领导下,通过大力宣传,严格按照征兵步骤和程序,依据征兵标准和政策,克服了征兵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近年来的征兵任务,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现就我镇的征兵工作现状,作简要的分析。
一、征兵现状及突出问题
越来越多的青年不愿参军入伍,甚至逃避服兵役,由八、九十年代的“当兵热”降到“当兵冷”,究其原因,我镇对此作了一些专门研究,并结合当前社会情况,总结出三点:
1、征兵意识不高
当前,征兵现状已由上世纪的“当兵热”降到“当兵冷”,一方面是由于许多青年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认为当兵要吃苦、受累、远离家人,舍不得家里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许多家长也不鼓励,甚至不同意子女去当兵,对入伍缺乏正确的认识。
2、经济收入差异
现在我们都生活在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上都普遍追求物质利益,而依法服兵役的青年也是为国家做出了一种无私奉献,现在的应征青年基本上都是在职青年,都参加工作了,一年的收入都超2万元以上,比优抚金高出一倍多,去当兵收入没有增加还减少,还要去部队受苦,认为很不“划算”,有的青年正在学习一门手艺或刚从事一项顺心的职业,更不想中途而废,其在职的企业也是经过一定的人力、物力把他们培训、培养出来,成为生产上的骨干,这时如果离开生产参军入伍,这势必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产生矛盾,从而导致部分企业也不肯放人。
3、劳务输出的利与弊
我镇是资源输出型乡镇,无工业企业,促进劳务输出是我镇一项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近年来,我镇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每年都对初、高中毕业生组织“双百双后”培训,鼓励他们外出务工,尽管这一措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给征兵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我镇的适龄青年中,除在校生外,95%以上都外出打工,每年在征兵工作中都要通过宣传、发动、上门发信函、做思想工作劝其他们回归,往往一些青年及其家长是宁可实行经济处罚都不回归参加体检,就是参加体检了自我淘汰率很高。
二、我镇采取的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青年及其家长的国防意识
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首先应充分重视征兵工作,在各类教育过程中,特别在各村各户开展思想工作中,相应增加国防征兵教育内容,其次可以结合初、高中学习的暑假军事训练工作,以及民兵、预备役训练工作,增强广大学生、青年职工的参军愿望,激发其应征积极性,结合每年“八一”建军节,“国防教育日”以及历史纪念日,合理引导青年及其社会广大群众树立必要的国防意识,营造良好的征兵软环境。
2、健全法规,形成完备的奖惩机制
兵役法规约束力偏弱,奖励和惩处规定操作性不强,也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现行《兵役法》虽然有专门的“惩处”规定,但对执行主体规定模糊,缺乏具体的处理办法和细则,操作和落实起来困难不少。往往不同地方、不同单位按照不同理解、以不同标准实施不同的做法,影响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如逃避服兵役的,各地有罚款的、处分的、批评教育的、拘留的、取消招工考学招干的,也有不了了之的。而对单位和组织在征兵工作中的奖励则基本是空白。因此,适应形势的需要,完善兵役法,将奖励惩处和优抚上升到法律法规高度,提高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以便于遵循和监督实施,是做好征兵工作的关键举措之一。应尽量以法律形式固化征兵、优抚和安置内容,使征兵优抚同时走向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3、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完善优抚政策
国家已有的优抚政策落实不到位,应征者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优抚安置政策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应征入伍的积极性。比如,在部分地区农村青年当兵2年所得到的优待
金,比照在家劳动、外出务工收入差距过大,远远低于《兵役法》规定“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标准;非农业户青年服役回来工作安置在全国普遍存在困难;有的地方优抚安置与地方人事制度改革、企业改制发生矛盾后,不是积极设法解决,而是单纯以牺牲优抚对象利益、违反优抚安置政策为代价处理矛盾。因此,当前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调整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尤其应大力纠正现有合理政策在落实方面的偏差。
一是严格落实已有的优抚制度和政策。
二是改革调整优抚政策,给予参军入伍以较为优厚的经济补偿。比如,提高义务兵的优抚金标准,严格落实国家兵役法规定的“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这一标准。改革优抚金发放机制,城镇统筹,以体现和达到负担均衡。为退役人员提供应业培训和指导,在成人教育招生、国家公务员招收及一些招工中给予退役人员优先录取(用)等优惠。对退役军人待安置期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设立待业保险制度。对于自谋职业加大经济补偿额度,探索并实践货币化安置的有效途径,解决应征青年以及政府的后顾之忧。
三是提高军人职业的社会吸引力。通过改善军人的待遇,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军人职业的社会吸引力。与此同时,加快军队改革的步伐,提供更大更宽的事业平台,吸纳更多的社会精英来军队建功立业。
4、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形成踊跃参军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对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很重视,做了许多有利于国防建设的实事。但是,当前部分地区的国防教育还处于表面化、形式化和浅层次的状态,缺乏广泛性和针对性,广大适龄青年缺乏依法服兵役的观念,以及为保卫国防安全尽义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一些地方连春节慰问军属、挂“光荣之家”牌匾的传统也不坚持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氛围渐渐失掉。为了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依法服兵役光荣、逃避服兵役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加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加强兵役法规宣传教育的力度。整合各种宣传资源,改变目前兵役法规宣传普及工作仅在征兵期间的“一阵风”、“运动式宣传”的做法,贯穿常年,坚持深入持久,做到家喻户晓;把《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的基本内容纳入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纳入领导干部培训。
5、热爱人民武装事业,扎扎实实干好基层民兵组织建设工作
认真搞好民兵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使全镇广大群众及适龄青年积极支持和参加每年的民兵整组工作,促进了我镇民兵整组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我镇村委换届后,部份民兵连长作了调整,业务不熟及个别干部军政素质稍差的情况,我们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对民兵干部进行政治和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军政和业务素质。为了合理调整民兵组织,精干民兵队伍,根据上级的有关指示和要求,我们严格按照组织落实、训练有素、制度健全、反应快速、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的要求。认真抓好组织整顿工作。严格按照民兵条件进行审查,确保民兵的政治质量,做到人员落实,队伍纯洁。
相关热词搜索: 基层武装部工作调研报告怎么写 武装部 基层 调研报告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