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篇)

时间:2024-09-08 19:38:01  阅读:

篇一: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研究》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同类课题研究现状述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研究背景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重视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提倡不同学科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整合学科知识、实际生活以及学生个人经验”。同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提出各门课程设立跨学科主题活动,把“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定位为基础原则,要求“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二)现状述评

  新课程方案指出,义务教育“六三”学制九年的总课时数为

  9522。以语文学科为例,课时占比为

  20%—22%,每学期用不少于

  10%

  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约为

  11课时。可见,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当下及未来的课程设置

  中的重要位置。

  在我国,以“跨学科”为对象的理论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于80年代。以“跨学科”“跨学科教学”“跨学科学习”的开展,国内跨学科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阶段,对中小学的跨学科研究在近几年才刚刚兴起,而且主要是从大教育的视角来讲跨学科。

  (三)理论意义

  跨学科学习打破学科课程教学的封闭性和孤立性,克服知识学习的碎片化和分散化,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实现学生多维度、系统化、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现实要求。

  跨学科学习是指为培养跨学科素养而整合两种及以上学科内容开展学习的主题教学活动安排,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学时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四)应用价值

  目前大部分的学校仍停留在课程结构单一、分科过多的分科教学层面,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极大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课堂实效性,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某一相关知识,改变了原有传统单一课程的线性模式,学生从多维度认知,多角度探究与感悟,立体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较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跨学科学习是加强课程综合和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课程板块,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阶段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跨学科学习案例研究、实践,探索小学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设计策略。

  2.探索小学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流程。

  (二)

  研究内容

  1.调查学生个人学习需求,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个体学习特点差异,了解学校跨学科学习的现状,合理设计跨学科综合性学习主题。

  2.通过探索、研究、提炼、总结,找出小学高年级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流程。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法。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进而全面地、正确地开展小学高年级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2.经验总结法。在不断的尝试和调整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

  3.

  行动研究法。通过案例、教学研讨的具体实践和过

  程研究,探索小学高年级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教学流程、评价方法等,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四)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和申报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2月)

  1.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培训、搜集资料。

  3.设计调查问卷,展开多形式、多角度的调查,了解学校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现状及学生的兴趣所在。

  4.确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2年1月—2022年10月)

  本阶段着重开展以下工作:A.根据学科特点,选定案例研究主题。B.根据主题,各学科教师集体制定研究计划并实施。

  第三阶段:调整阶段(2022年11月—2022年12月)

  1.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完成中期论证。

  2.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继续开展研究。

  3.摸索出小学高年级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有效融合的途径和方法,整理过程性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3年1月—2023年3月)

  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在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

  法,完成研究报告。

  三、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一)课题组成员的相关研究成果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一)学术背景及研究经验

  课题主持人为市骨干教师,多次进行公开课、观摩课教学,具备很强的教学能力与较强的教科研、活动组织能力。其它参与教师也多次参加省、市、区级优质课、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比赛并获奖,有丰富教学与教研经验,组内成员承担过省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整个课题成员组多篇教学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二)时间保证

  本课题参与者都是扎根一线的优秀教师,对学生有着充分的了解。课题组有着严密的组织制度,定期进行交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课题研究的每一步都有着详细的计划和安排。

  (三)资料配备

  学校宽带网络全校覆盖,42个教学班均配有触控一体机,全面实现“班班通”。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丰富,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中的书籍、报刊、杂志等资料;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电脑,我们可以随时研读网络素材,为研究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四)制度和资金保障

  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对开展课题研究非常支持。学校有具体的课题研究制度、评价机制,为课题研究提供各种支持,能够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五、参考文献

  [1]

  张玉滨,安晓红.问题导向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J].佳木斯职业报,2018(5):259-260.

  [2]

  张悦颖,夏雪梅.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1[3]孟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何为与可为[J].基础教育课程,2022(11):4-9.

  [4]

  李玉珠.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问题及思考[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篇二: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篇一:《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东兴中心小学

  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

  ”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作业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中。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这些现象,即模仿作业多,创造性作业少;封闭训练多,开放作业少;机械练习多,探究体验少;脱离实际练习多,联系生活实际少;限制思维作业多,解题策略多样化少;个体独立练习多,合作探索练习

  少;课内练习多,课外实践少;简单划一多,分层要求少。这样的作业设计,背离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难以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是广大一线教师走进新课程必须面对并解决的具体课题,对有

  效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完成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3、通过研究构建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相结合的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数学

  作业模式。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既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又体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为广大一线教师将课改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可借鉴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因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共同参与学生的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凝,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识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

  。强调“经历与体验”主、交流、互动、对话(本文来自:www.jIaOShilM.COM教师

  联盟

  网: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4、关于“优化”的理论。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既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阶段性检测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

  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主体理论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2.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把完成数学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3.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使广大教师积极地将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

  五、课题研究方法

  作业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理论认识的再现过程,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作业设计就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作业设计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改、提高、完善的过程,从理论的学习中进行作业设计,从作业设计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我们优化数学作业设计行动的指南。因此,本课题研究拟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在形式上拟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层层深入的办法。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一)研

  究内容

  、、、以实验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为内容,开展如下作业设计研究:

  1、优化小学数学基础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基础性作业是指为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2、优化小学数学拓展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拓展性作业是指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和发展而设计的课内作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推理等

  数学思维能力。它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计的。

  3、优化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开放性作业是指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课内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等。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条件、问题和策略,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4、优化小学数学合作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合作性作业是指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5、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实践性作业是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内外作业。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学用结合的问题,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通过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经验,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篇二:小学课题的开题报告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科学课的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氛围之中,形成定向导入。小学科学课堂导入

  是小学科学教师在一项新的科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通俗地说就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开头,课题的引入。它是小学科学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科学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课题的提出基于以下因素:(1)在新课标中,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因此,上好每一节科学课是科学老师应尽的职责,最首要的就是有一个生动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2)在我校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打造以问题为核心的导学课堂”的课堂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课堂的导入和探究式教学。(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语经常处于可有可无,可大可小,被随意应付与敷衍的尴尬难堪的境地,其重要性并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这无形中也直接影响了科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科学课堂的精彩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至关重要,不可低估。因此必须从转变科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出发,成功的导入能事半功倍,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效果,而且能让科学课焕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为科学课堂增色不少。

  二、研究意义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

  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重视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打造高效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导入除了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还具有启迪思维、组织教学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科学课堂导入语现状调查,研究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学习。

  (2)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根据单元体系主题的特点制定不同开讲导入方法。能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导入类型应用于教学之中,实验课和常规课导入方法的摸索与制定。能设计和编制合理的导入教案。

  (3)将科学课堂导入的多种方法,操作可效性进行整理,每节课设计生动有吸引力的导学提纲,建立课堂导入模式库。在研究实践中,探究符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新的课堂导入模式,找寻建立各学科有效导入模式库的方法。

  (4)能对本人或他人的导入技能进行评价。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研究涉及到三个概念,第一个“小学”;第二个“科学课堂”;第三个“导入”。第一个概念反映了研究的时间范围,因本课题小组成员是针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生进行科学教学,所以,从时间范围来讲,本课题只限于小学阶段所涉及的问

  题。第二个概念明确界定了研究的知识范围,即针对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活动;第三个概念明确了研究对象。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本课题对这个环节开展研究工作。

  本课题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课堂导入环节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第二,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方法与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而设计的教学语言。理想的课堂导入语具有营造情境、激发兴趣、温故知新、指引教学等功能。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2、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本校教师课堂导入的现状和认识;二是调查已有的课堂导入的方法、模式和原则,并进行筛选,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实践研究;三是调查在实验过程中有效课堂导入的变化和发展,为构建新的导入模式提供事实依据。

  3、对比研究法。对相同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通过对比分

  析研究得出结论,形成理论,并指导实践。

  4、行动研究法。教师们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边实践边研究,从实践中提炼观点,然后用这些观点来指导实践。

  5、经验总结法。边实验边总结,形成阶段性总结,使教学中好的经验能得以推广。。六、参考文献

  1.吴吉春《构建教学新课堂》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2.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和谐发展的课堂,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发展,也是师生相互交往、平等对话的体现。在现在的科学教学中,科学课堂的导入方式,可谓是千姿百态,方法大同小异。“导入”应紧

  扣课堂的主题,倡导简明实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导入的有效性,发挥它的作用。导入应该灵活多变,一成不变的导入无法实现导入的作用。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能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促成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的教学导入是关键。

  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篇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开

  题

  报告

  夏张中心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勿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多位目标、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生成??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然而,我们还是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试图体现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但静心反思时总觉得有许多缺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实验。

  三、研究的目标、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方法。

  2、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获取

  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子课题设计:

  1、学习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可行性。

  2、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包括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媒体运用的有效性??3、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4、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包括板书设计、习惯养成、位置移动、引导点拨、课堂总结??5、开展多元化的数学学习评价。

  研究重点: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通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教学的观念: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过程

  实验时间为三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9.2—2009.3)

  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及有关信息、资料,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2)实践探究阶段:(2009.3—2009.11)

  依据研究方案,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3)实验的总结阶段:(2009.11—2010.12)

  ①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②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③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学生

  对具体措施的反应,努力做到“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

  (2)观察法: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第一时间的记录和描述。

  (3)比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师,平行班对比等,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

  (4)调查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学后调查,把握当事者的感受和课堂教学实效获取“定性”与“定量”的双重资料。

  (5)个案法:

  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采取提高效率后的成果。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

  部分教师理念异化为目标,在隐藏目标的泛化、扩大化与多维目标的整合中迷失方

  向。

  (2)

  热闹的“多言堂”、频繁的合作与讨论,使得不少课堂“形”聚“神”

  却散。

  (3)

  部分课堂过分地拉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下降。

  (4)

  过度地依赖学具操作、数学知识泛生活化的现象,造成学生数学化思考缺乏,阻碍

  着课堂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5)

  不少课堂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与课堂的生成,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畏首畏脚的现象和被弱化的趋势。

  2、创新之处:

  我们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与新课程密切接触几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题目变活了,错误变多了,分数变低了”。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我们从农村小学的视角出发思考着。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

  相结合,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用数学的眼光捕捉信息、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起来是很困难的。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和实践体验性,很多家庭作业形式也由原来的书面作业转变成操作实践性作业,有的则需要在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能完成。但在实际操作中

  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大打折扣,很难实施见效。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及硬件设施相对较差,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或实践活动往往由于学具量的不足而只能靠老师或个别学生的演示验证一下,大多数学生无法亲历实践的过程,无法在操作中观察、分析和体验。动手能力弱在农村小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某些老师仍然迷信于题海战术,高耗低效,让学生练技巧出成绩,把学生当作盛载知识的容器,当作彰显自己教学业绩的筹码。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专业引领:

  聘请教研室领导等作为本课题的顾问,定期来我校做专家讲座,听实验教师的随堂课,进行随机检测,与其他学习的班级做比较研究。

  2、优质团队:

  由学校领导、教导主任、区骨干教师、区教坛新秀、优秀一线

  教师组成。

  3、管理经验:

  我们提出“确立效率意识,促进师生发展;强化系统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规范意识,保证研究质量”等课题开展组织策略。探索实践课题实验的激励机制,可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4、理论基础:

  课题参与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等均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前期研究比较到位,已有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获奖。

  5、经费保证:

  学校能提供课题实验所需的经费,保证给予方便。

  2012年10月18日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跨学科 开题 小学数学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