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地勘工作者(8篇)

时间:2024-08-30 09:57:03  阅读:

篇一:地勘工作者

  

  地质勘探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谈及安全生产管理,凡是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线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一年不到头总让人难以歇心。有时也让人大失所望,总认为该做的都做了,可有些时候还是难以控制事故的发生......。

  我是2005年从事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之前,缘于一位退休职工父子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相继因车祸死亡的事故,单位时常伴随着封建迷信的“安全宿命论”,把安全生产寄希望于看“风水”、碰“运气”,总认为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更有甚者,风水先生说,单位1号家属楼正冲着马路不好,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如在单元门口安一面铜镜。单位职工听信其言就安了铜镜。

  我单位东侧是市交警支队,2002年市交警支队起建了一栋10层大楼,比我单位办公楼高出五层。2003年-2005年,我单位生产一直不顺,每年总有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发生。2005年我接管安全生产后,当年就发生5起民爆物品误爆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是人员受伤的事情总是发生了。由于本人姓“吴”,别人就给我起了个“无”安全外号,意思是单位出事与我个人的姓氏密切相关。

  面对这样一个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安全舆论环境,我当时感到压力很大,甚至有辞去安全管理职

  务的想法。安全生产管理的症结之处究竟在哪里?其关键因素是什么?一直是我难以破解的两个难题,有时使自己感到喘不过气来。后来,一位受伤的工人在医院康复期间,给我说:“你觉得靠你自己一1个人能把单位的安全管好吗?为什么成型药柱(民爆器材)下到孔内后,起爆时没有飞溅物,而硝铵纸皮炸药下到孔内,起爆时老起飞溅物吗?”他还说,“我出事那天,下药的就没把炸药下到井底,有一部分还留在井口......。”

  对于受伤工人提得这两个问题,当时由于自己在技术面没有成熟的办法,我没有正面回答人家。

  但是他提的两个问题使我发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症结所在,我深深认识到,要想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安全技术规程的学习研究,一手抓安全管理,只有能满足安全生产的技术或办法,才能解决安全操作问题;只有实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管理体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才能落到实处。

  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我自学了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所有教材,2006年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安全注册工程师资格,2007年8月在本单位注册,期间重点研究了地震勘探爆炸事故成因机理,并与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颁布的《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进行了对比,才正真揭开了单位地震勘探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原来是国家颁布的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在民爆器材选型、地震勘探起爆方式、边坡孔(炮)的技术变观、安全井深、炮井在起爆前是否堵塞等八个方面都存在缺陷,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为了解决安全规程存在的缺陷,制定新的操作办法,从2006年起到2010年,我对单位地震勘探常用的硝铵纸皮炸药和震源药柱(成型炸药),在安全性能和安全使用方面进行了对比,最后发现地震勘探爆炸应采用正向起爆,而不是反向2起爆;纸皮竹节状硝铵炸药,人们操作时最容易将雷管插入最底下一节炸药上,从而形成反向起爆。对于边坡炮孔、炮井下完炸药后是否堵塞,怎么堵塞,地震勘探安全井深等技术参数,我通过现场测试和借用工程爆破技术参数解决了这些问题,最后经连续六年的现场安全评估,制定了“震源药柱+炮孔偏移+深孔(3米以上井深)+小药量+填塞+沙袋”等八项安全技术措施,使单位从2006年到现在没有发生过一起误爆事故,实现了30万炮安全记录,使单位连续七年获得了上级安全生产达标单位、安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为了推广这一成果,我撰写了《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缺陷研究及其成果应用价值》和《试论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所在》两篇论文。

  2008年,我参加了山西省矿山地质垂直应急救援可行研究,撰写了《矿山地质垂直应急救援可行研究》一文,向山西省政府政策研究办公室提交了论证成果,提出了采用地面快速垂直钻井救援是一种在适宜条件下的矿难救援方案,根据国外成功先例,这个办法是可行的、实用的,是我国现有矿山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锁定被困职工井下位置、钻井定位、快速钻井和应急救援四个技术环节完成矿山事故应急救援任务。通过精心组织,可以优先解决被困职工延长生命极限问题包括通风、送给养、通话等问题,选择1200㎜-1500㎜井径,实施地面垂直救援,可直接将被困职工从危险区通过井筒救出地面。为2010年3月28日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成功救援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方案。为使115名被困职工成功获救,创造了世界救援史上的生命奇迹,同时也验证了山西省煤炭地质3局《矿山地质垂直救援可行性报告》论证成果的可靠性。

  2008年-2012年,针对地质勘探单位施工点多、线长、高度流动分散的生产特点,我在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首先实施了项目开工前事先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通过与施工单位负责人事先进行安全隐患分析,下达项目安全施工交底书,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按照事先排查的安全隐患进行治理,采取预防性措施,实行主动安全,如对3米以下井深的炮井压沙袋,高压线50米附近压沙袋,就是我在项目安全生产交底书中反复强调的一个事项。二是吸收同行业单位事故案例,增加单位安全隐患排查范围,在安全隐患排查方面,我把同行业单位已发生的事故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作为安全隐患管理的具体内容之一,在别人的失误之处取得安全,如防止液化气泄漏、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用梯、安全搬运器材、电法勘探防止触电等。三是按照事故隐患普遍存在于人们生产、生活活动之中的安全哲学观念,开展时时、处处、事事、人人进行安全隐患管理。

  通过近十年的学习和研读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使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认为安全生产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风险管理,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只要有生产过程存在,只要有人的活动,就必然要涉及到安全问题。如果在安全管理中不注重消除物的危险状态,不注重制止人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安全管理等于“一纸空文”。事故隐患存在于人们所从4事的一切活动或事件中。

  二是在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在总结单位建院以来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了项目开工前事先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通过与施工单位负责人事先进行安全隐患分析,下达项目安全施工交底书,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按照事先排查的安全隐患进行治理,采取预防性措施,实行主动安全。

  三是在地勘爆破安全生产条件方面进行了技术论证,推行了“震源药柱+炮孔偏移+深孔+小药量+填塞+沙袋”等六项安全技术措施为一体的地震勘探爆破安全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使地勘爆破事故风险率由三到五万分之一,降低为五十万分之一。

  回顾自己近十年的安全工作经历,我感到

  “一个人无论他做什么,只要有一份对自己、对工作、对单位、对社会负责任的工作精神,只要有一份不把事情做好,誓不罢休,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毅力,那么在他身上就会迸发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有了这种精神,有了这种力量,他就能取得别人想也不敢想的成绩,造就自己的未来,造就单位的未来,造就社会的未来。”

  在总结自己近十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感到,躬身践行,创新管理,勤奋工作,保持警觉,应是我们安全管理人员应树立的科学理念和应尽的职责。我们只有牢记责任,履行好职责,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具体行动。

  躬身践行。就是要求安全管理人员首先认真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吃透法规精神和有关规定;二是要求安全管理人员,通过深入5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检查等途径,虚心向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人学习,学习行业安全技术知识,掌握行业安全技术标准,提升自己的安全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就是安全管理人员要和生产经单位(车间)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人交朋友,就安全生产问题与他们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情况,为企业安全生产提出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并从中选拔优秀人员,建设好本单位的安全管理队伍,解决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形成一个安全专业管理与技术管理相结合,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高单位安全管理效能。

  勤奋工作。安全管理是一门边缘性科学,涉及知识面广。要求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勤学多问,博学精专,成为单位安全管理专家。

  保持警觉。就是在遇到施工环境、人员变更、设备改造、技术引进等方面变化时,自己一定要保持安全警觉,深入研究新环境、新人员、新设备条件下的安全措施,做到防范为先,预防事故,安全生产。

  以上四点工作法,是我近十年的经验总结,通过四点工作法,使我增强了防范的信心,树立了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使单位职工摆脱了“安全宿命论”等封建迷信思想的阴影。

篇二:地勘工作者

  

  地质工作者先进事迹

  把无悔的青春献给地质事业

  ****第八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共产党员****,1992年毕业于****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矿产专业。自参加地质工作以来,长期在****等地区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矿产勘查、矿山开发等工作,在长期的野外实践工作中成为一名成绩卓著的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在他的身上,展现着当代青年地质工作者崇高的敬业精神,体现着新时代地质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传承了老一辈地质人身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他的心里时刻铭记着“我是一名党员,我热爱我的工作,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信条。

  ****同志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工作业绩突出,他思路开阔、敢为人先。他先后担任了组长、技术负责、生产技术部部长、总工、副院长等职务,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地质矿产科研和开拓地质市场等专业调查技术及其组织领导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他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通过对地质成矿规律的新认识,在地质找矿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把地质勘查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开拓地质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献身地质事业。****同志热爱地质事业,忘我工作,吃苦耐劳,一年中有多数时间是在野外项目分队度过的。野外工作,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坚持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用汗水换来了地质找矿的累累硕果:多年来,他主持、承担和参与各类地质市场项目220项,签订合同总额5.5亿元,主要有乌拉特前旗赛忽洞铁矿详查、鄂托克前旗长城煤矿详查、阿左旗邦特勒煤矿详查、额济纳旗交叉沟金矿详查、阿左旗巴音西别铁矿详查等项目。共计探求铁矿石资源量1.2亿吨,煤炭资源量5亿吨以上,钼金属资源量1万多吨,金资源量1吨,提交地质报告31份;自治区财政项目7个,争取项目经费4500余万元,主要包括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呼吉尔图水源地水文地质详查,****西宁乌苏等三幅1:5万区域矿产调查,呼和勃勒格煤炭详查等项目。经过努力的工作,克服了专业人员不足、项目分散、野外作业条件差、外部环境制约等不利因素,保质优质的完成了各项地勘工作。

  多年的地质工作生涯,使他练就了一个诚实守信的性格,在工作中他也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对职工要求的,对每一个项目都能严肃认真的去完成,做到速度快、质量好、价格低,使地勘八院在短时间内占有西部区相当大的地质市场份额,大大提高了八院的行业知名度。

  锐意进取、敢打敢拼,地质找矿出成效。地勘单位企业化运营后,时任副院长的****同志认为,地勘单位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的路子。八院在2007年先后投入资金5400万元对阿左旗查干陶勒盖南铁矿区进行了深部钻探论证,探明铁矿石储量达到1.2亿吨以上,矿石平均品位达到15%。以合作矿权方式勘查的乌拉特后旗查干德尔斯钼矿详查,吸引风险勘查资金7500万元。经过两年多的野外工作,预计资源量可达20万吨以上,钼平均品位达到了0.1%—0.5%,获得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这些成果的取得也为八院尽快建立矿山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使八院的地质勘查工作开始步入了勘查开发一体化的轨道。

  地质找矿工作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不满足于现状,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对地质勘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就是这样一位吃苦在先、勇于奉献,能够以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优秀地质获得者。经过****同志不懈的努力,在院领导与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八院的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职工的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提

  高,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社会知名度迅速提高,为构建和谐、文明的地勘八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迎接资源、环境的挑战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同志以地质找矿为已任,开拓创新谋发展,谱写了新的华彩乐章。他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传承和发扬“三光荣”精神,奋进、开拓、创新,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用青春和汗水为****经济腾飞和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地勘工作者

  

  地质勘查工作者的现状分析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广义地说,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主要目的的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和开发地下水为主要目的的水文地质勘查,以查明铁路、桥梁、水库、坝址等工程地区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工程地质勘查等.地质勘查还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地热调查与地热田勘探、地震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等.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地质成果的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等.这些方法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过程,也属于地质勘查的范围.狭义地说,在我国实际地质工作中,还把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5个阶段,即区域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发勘探.很多人说,干地勘的生活都很苦,经常荒山野岭的跑,抬头是不一定是天空,低头一定是土地.也有人说,身为地质郎,选择了这条路,干一行爱一行,我愿意为自己的地质事业而奋斗、去努力.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大部分人的心声,是怎么说的?

  甲:我是地质工作者,一出野外就是好几个月,回来还要整资料,只有很少时间能陪陪家人,大部分时间处于家庭的缺失状态,亏欠老婆孩子太多了,但是为了这个家还得继续干下去.地质工作,是辛苦的工作,没有水,没有吃的,都是从几百公里弄来的,没有手机信号,都是我们必须克服的困难,地质需要坚持,需要信念坚定.刚毕业就遇到地质低谷,找不到工作,可在双选会找到一家地质队,人家说不招人,是冲着学校面子来的.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走不完的是脚下的路,曾经吃饭靠抢,干粮靠背,时间靠磨,总之搞地质不容易,但是时不时出去真的很开心!乙:地质生活就像二锅头,滋味不好、难以下咽,有时候还辣眼睛!但它却劲道持久,使人流连忘返,回忆起来百般滋味.年轻时候还好,等老了没有身体上不落下毛病的,队上老领导一到雨天就腿疼.丙:地质人常年以山林为伴,沐风栉雨、露餐风宿,身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却只能与石头打交道.地质工作者远看像野人,近看还是像野人.选择一行就要爱一行,地质工作是祖国发展的坚实后盾,虽然苦,虽然累,但是无怨无悔.丁:地质工作确实挺辛苦,但是那个行业又不辛苦呢,既然选择了,就做好本职工作,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知识.地质人员的确很辛苦,比起老一辈还是比较幸福的.各种先进设备、仪器等,减少了大量的工作,不过没有老一辈地质人对工作的态度!

  已:我是地质工作者,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的比猪差,干的比牛多!领导一句大话,要掉你半条小命.这就是我们的地质生活,没办法,谁让我们选择了这一行呢,就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上这些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的心声而已,地勘行业虽苦,但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苦中作乐.地质工作者的确挺辛苦,工作条件恶劣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正是由于这种工作的特殊性,才更加让我们敬佩.地质队员应该是一群高素质的人,与野外深山相伴,有多少地质儿朗没有享受过城市里的浪漫爱情,把青春献给了地质事业,献给了大山,献给了深山老林.为祖国提交了一份份矿产地质报告,多少个以矿建起的城市,而他们又要奔赴新的找矿荒野,地勘人员行走在丛林中,在高原上,在悬崖峭壁上,在戈壁滩中,在矿井中,是值得尊敬的一伙人.不过,个人觉得地勘行业不太适合女生.小编曾经就是一名地勘工作者.作为地勘女来说,你可以选择在实验室,你可以选择在地质队,选择在勘察院.当然这些说的都是一些文职类的工作,或者说是室内画画图,出出报告之类的,如果,是针对于女生出野外,进行勘察地勘操作,那么,真的就太不适合女生了.我还记忆犹新,在广东的夏天,我拿着一个文件夹,一支笔,顶着烈日,在钻机师傅旁边对着打出来的岩心进行地质编录.

  作为一名女生,你去了工地,或者去野外编录,都是极其不便的.工人看着你会以一种很奇怪的方式,毕竟,女的地质勘察做野外的特别少,可以说是极其少了.所以,小编觉得女生可以做室内工作,但是真的不太适合做野外操作.看完了这些,那么现如今,地勘行业的发展又如何?我们地勘人的春天在哪里呢?以前的地勘工作者,生存发展靠单位,而现在却不行了.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转变过去靠单位观念,转变过去靠政府项目观念,今后靠单位不如靠自己,靠政府项目不如靠市场.过去自己把一辈子交给单位,单位好自己好,单位差自己差,自己的命运由单位来决定;现在一定要觉醒,没有谁能管你一辈子,自立自强靠自己,把命运和发展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可靠.

  2017年9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地质勘查资质审批正式取消.取消审批后,国土资源部通过以下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1.2.3.制定发布开展地质勘查的标准和规范.充分发挥地质勘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对政府部门委托的地质勘查任务,要加强对地质勘查单位履约情况的监督,并对委托任务承担相应行政责任.4.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5.建立地质勘查单位“黑名单”制度,推动对失信者实行联合惩戒.那么地质勘查资质取消对地勘行业有什么影响呢?这或许是到目前为止地勘单位最大的革命.地质勘查资质取消,将给行业注入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给行业注入了不断的活力.竞争性的注入将对勘查成果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看似降低门槛,实际是提高门槛.“旱涝保丰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提升勘查质量与水平将会给单位带来更多的“回头客”,未来的机遇将偏向那些注重工作质量的勘查单位.从2018年开始,除了页岩气、油气、稀土外,其它矿种的勘查均不再有资质要求.一些地勘单位感觉失去了“勘查通行证”,任何有技术、有能力的单位都可以进入该领域了.资质的取消,意味着甲乙丙级资质将不再具有实质性意义,也就是说任何单位或个人,只要具备了编制相关技术报告的能力和水平,都可以承担相应技术报告的编制任务.

  失去资质垄断地位的国有地勘单位面对技术实力较强的个人时,无论成本控制、责任明晰等各方面将全面落入下风:1、国有地勘单位、个人、合伙制公司等各类市场主体全面竞争失去资质垄断地位的国有地勘单位面对技术实力较强的个人时,无论成本控制、责任明晰等各方面将全面落入下风.国有地勘单位不得不面临两个选择,第一,退入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勘查领域;第二,拥有自有探矿权的国有地勘单位通过资本运作获取的资金,走探采一体化道路.围绕着部分威望高、技术力量强的个人会组成新的团队.不同的团队也可以重新组合,形成合伙人制度的公司.可以参考律师事务所的运营模式.2、第三方质量监管机构出现我们知道,传统国有地勘单位的质量体系被称为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质量监管是本单位自律的事情.地勘质量的责任人也是地勘单位集体承担.未来,由于地勘市场主体变得复杂与多样,地勘工作的质量亟需一个中立的第三方进行监督.在市场的呼唤之下,第三方质量监管机构将出现.3、专业化的公司、实验室独立出现当前廉价、高效、低质的私人钻机在未来责任明晰、高标准的质量要求下将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专业化、标准化的工程施工公司.工程施工行业的平均素质将大幅提高.样品分析实验室基于同样的理由将提高专业化水平,部分民营实验室可能出现.

  4、“地质勘查+互联网”局面将出现公司可以节约大量经费,同时严格提高自己内部报告的质量.矿业萧条、矿企节衣缩食,而资质的取消,给了我企业一个打造自己团队和节约成本的好机会.如果公司自己的地质人员能够学会吃透报告标准,相信都是可以写出合乎规范的报告.勘查资质的取消,同时也强迫设计院勘察院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提升.坐着喝茶看报纸就能把钱挣了的日子不在了,现在公司不必再用钱去买盖章了.那么,资质单位要想拿回这部分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招收更多技术人员并进一步进行培训,对自己的报告内容提高要求.地勘资质要求取消后,地勘市场主体数量大大增加.信息不对称是阻碍地勘市场甲乙双方进行产品交换的最主要原因.互联网由于具有即时、便利、无地域限制的特点,将是整合甲乙双方供需信息的最佳平台.不出意外,互联网地质平台将整合未来技术力量供应方和需求方的大部分信息.那么,勘查资质的取消,对我们这些技术员来讲,又该如何应对?在大变革的时代,时刻做好变的思想准备.天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应对变局的方法不是关系、门路,恰恰是自己的本领.自由竞争的时代,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时代.如果你没有转行,还是刻苦磨练内功吧.我们相信,真正开始大浪淘沙后,会留下矿产地质工作人员中最优秀的一批,而且也会得到合理的物质和精神回报.

  我们都知道,十九大后,中国正推进各项伟大事业,实现中华名族复兴伟大梦想,未来几十年是难得的干事业历史机遇.在单位做,就要一心一意谋市场谋发展;单位没有机会,换个地方也要谋发展;条件好的时机相对成熟甚至可以拉队伍自己创业谋发展,成就一番事业,这样才不枉对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地矿专业累积.有以前单一传统地勘向大地质转变,做城市地质、地下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和旅游地质等;从单一矿产资源向大资源转变,做大资源地质、三稀和重要非金属矿产调查;从传统地质灾害向生态环境转变,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灾害综合生态环境;从分散地质资料向大数据库转变,建立矿产资源、钻探、环境等各种大数据库;从单一地质服务向矿产资源全产业链服务转变,建立勘查、办证、开采、加工、检测、建厂、技术服务、销售、复垦等矿山全产业链服务,延伸地矿专业服务,走向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基础支撑产业的地质勘探行业,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遇与挑战并存,地质勘查资质审批取消后,地勘市场的竞争将越发激烈,优胜劣汰,地勘单位必须更加注重工作的质量,才能在未来取得主动.

篇四:地勘工作者

  

  优秀勘测工作者获奖感言

  在我局众多默默无闻的优秀勘测工作者中,我能够获此殊荣,非常感谢。感谢局党组、局团工委给予我的关心和厚爱,感谢院党委、行政、工会对我多年来的培养和帮助,感谢我的野外兄弟们、朋友们对我的全力支持,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身后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我会继续用我坚定而勤奋的脚步,为我们地勘事业奋斗终身。

  近年来,我院得以持续较快发展,从传统的测绘产品发展到如今的地理信息产品,从平板仪的使用到测量机器人的引进,我院经营总量连续几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至今天的9000余万元,业务范围扩大至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这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结果。今天的获奖是明天的起点,我们将以此为鞭策,争取更大的成绩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回报朋友和家人,回报我们热爱的地勘事业!

篇五:地勘工作者

  

  地质工程师先进生产工作者事迹材料

  王倪山,男,汉族,1989年10月出生,毕业于长江大学地质学专业,地质工程师。该同志自201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技术、勇挑工作重担,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专业技术工作。日常工作中,他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追根究底、敢于创新方法,他工作认真负责,勤学好问,积极进取,从一名技术员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技术负责、项目负责人,业务突出,严格遵守单位规程,圆满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脚踏实地

  扎根一线

  王倪山同志扎根岗位,立岗成才,在每一个平凡中发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参加工作以来,王倪山同志每年都要在野外工作八个月以上。他的足迹不仅遍布了新疆的戈壁荒滩、云南的崇山峻岭、湖南的偏僻丛林,还曾远赴非洲塞拉利昂、加纳等多个国家,为大队开拓海外市场发光发热。

  2012年7-12月,王倪山同志以技术骨干的身份参与到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11大队的“湖南省平江黄金洞金矿普查项目”大会战,短短6个月,他完成了地质填图8km2,布设、编录钻孔12个,5000余米。保证了矿区勘查报告的按时提交和评审,为新增大型金矿床做出了贡献。该项目勘查新增金资源储量xx吨,是湖南省2013年的三大找矿成果之一。

  2012年12月,刚刚结束了湖南的野外地质工作,王倪山又马不停蹄的开赴云南,参与到我队的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云南省江城县曼见山铜矿普查》,经过两个月的野外工作,圈定了铜矿脉4条,铜品位2~5%。为大队在云南省提升了品牌价值。

  2013年3-7月,王倪山同志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我队两权价款项目《湖南省芭蕉冲矿区金矿普查》。他白天完成项目野外工作,晚上收集资料,加强研究,为大队新一轮的两权价款项目夯基。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最终完成项目储备14个,编制立项报告9个,报送立项报告6个,成功为大队申报湖南省2014年两权价款项目三个:《湖南省安化县金檀金矿普查》、《湖南省安化县将军金锑矿普查》(已变更为湖南省株洲县天台上金矿普查)、《湖南省浏阳市岭下矿区金多金属矿预查》。

  2013年7-10月,王倪山同志又参与到我队两权价款项目《湖南省七宝石金矿普查》。该项目找矿成果显著,获得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2013年10-11月,王倪山又远赴新疆,作为技术负责人实施了我队的商业性地质项目《新疆哈密市狼牙泉铅锌矿详查》。完成了项目的野外填图与物探工作,布设的4个钻孔成功揭露到多条盲矿体。该项目良好的找矿成果提升了我队“新疆哈密市金滩铜多金属矿”和“新疆哈密市双井子铜多金属矿”2个自有矿权的经济价值和找矿前景。并立足该项目,成功在该矿区东部申报了我局首个新疆地勘基金项目《新疆哈密市泉东山铅锌矿预查》。

  2013年12月-2014年7月,刚刚从新疆的雪山下来,王倪山来不及回家和亲人见上一面,又远赴非洲热带雨林,实施了我队的海外基金勘查项目《塞拉利昂辛库尼亚地区金矿预查》。项目区为原始森林覆盖,毒蛇、毒蜂、猩猩随处可见,最可怕的还是蚊子,被叮上一场疟疾在所难免。为了不耽误项目进度,他高烧40℃还上山编录槽探、取样品。最终准时圆满完成了本年度设计工作量,在矿区中部发现数条含金硅化破碎蚀变岩带,宽15-80米,长达1000-2500米,样品金品位5-10g/t,最高的达75g/t,预测金资源量大于30吨。2014年8月,非洲爆发了埃博拉病毒,塞拉利昂每天都有人感染死去。王倪山同志本已安全归国。但是我队仍有3名同志留守塞拉利昂,由于全城封锁戒严,他们缺医少药。听闻情况后,王倪山不顾自身危险,请求再次前往已经疫情爆发的塞拉利昂,为项目组的同志们送去急需的药品。

  2015年刚过完春节,王倪山同志又开往新疆开展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新疆哈密市狼牙泉铅锌矿详查》、《新疆哈密市沙泉子银金矿详查》,大队自有探矿权项目《新疆巴里坤县玉英克3号铜钼矿普查》。

  2016年,刚刚结束了新疆的野外地质工作。他又放弃了和家人团圆的机会,再次前往非洲,开展我局风险勘查项目《塞拉利昂玛崆地区金矿预查》。作为技术负责人,他白天上山测量取样,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绘图研究。布设了4个钻孔,孔孔见矿,金品位1.82~21.38g/t。控制金金属量xx吨。

  2017年,参与完成新疆地勘基金项目申报21个,其中作为负责人完成了《新疆和静县乌布鲁克铀矿调查评价》、《新疆拜城县宿相厄肯调查评价》、《新疆伊吾县阿勒吞昆多金矿调查评价》、《新疆伊吾县大白杨沟铜金矿调查评价》等5个项目的立项报告及综合图件的编制,并成功申报了我局首个新疆地勘基金项目《新疆哈密市泉东山铅锌矿预查》。该项目的顺利申报,为局进军新疆的战略打下良好开局。

  完成项目申报后,王倪山同志又奔赴新疆吐鲁番,开展了新的工作领域:地质灾害调查、非金属矿产勘查与矿政服务工作。在吐鲁番他从来没有假期,常常要同时完成几个项目,每天工作16个小时、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是常态,甚而通宵达旦。这一年,他主持编制各类矿山储量年报24个,参与编制储量年报43个;主持地质灾害评估项目29个,编制各类地质灾害报告29份;完成各类建筑材料招拍挂项目15个;作为项目负责主持了《新疆鄯善县咸水沟ⅱ号饰面石材花岗岩矿详查项目》的实施,为大队首次在新疆提交了非金属矿产详查报告,提交了小型花岗岩石材矿床一个;作为项目负责主持了《新疆吐鲁番市桃树园子石膏矿储量核实项目》的实施,提交小型石膏矿床一个。

  二、开拓进取

  勇于创新

  王倪山同志具备丰富的地质勘查理论知识和野外地质工作经验,长期的一线工作,为其科研创新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在野外工作的同时,他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是能收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结合自己的野外工作经验,提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

  在加入劳模创新工作室后,他和团队先后提出多种找矿新方法:1、“饰面石材荒料率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该研究为饰面石材勘查建立了新的图解荒料率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项目质量,能全面、客观地反应矿体荒料率的情况,具有方便、快捷、经济的优点;2、“astergdem高程数据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该研究可应用于地形图编绘、区域断裂构造解译等地质工作,特别是在立项选区方面,能够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成本。

  三、善于学习

  刻苦钻研

  工作多年来,王倪山同志努力学习专业技术水平,奋发向上,对每一个地质现象都认真钻研,不放过任何一个向前辈专家学习请教的机会。在大队2014年组织的“名师带高徒”活动中,他拜大队总工程师刘云华为师,并荣获“优秀徒弟”的称号。在师父的指导下,他编制了《新疆哈密市沙泉子银金矿详查2015年度实施方案》、《新疆巴里坤县玉英克3号铜矿普查2015年度实施方案》、《新疆哈密市狼牙泉铅锌矿详查2015年度实施方案》,其中《新疆哈密市狼牙泉铅锌矿详查2015年度实施方案》有效指导了新疆哈密市狼牙泉铅锌矿区的找矿工作,截止2015年底该项目探获铅锌(含金银资源量折算)资源量xx万余吨,矿床规模为中型。他参加2014年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举办的“地质测量技能大赛”,斩获团体三等奖。

  王倪山同志先后完成了多个局属科研项目,发表多篇前沿论文,有效的指导了找矿工作。其中对“塞纳立昂苏拉山-坎格里山绿岩带金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前景研究”有效指导了“塞拉利昂玛崆地区金矿”的找矿工作,在矿区中部圈定16条规模不等的金矿脉,平均品位3.75g/t,单工程最高品位21.38g/t,控制金金属量xx吨,编写的《塞拉利昂玛崆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荣获局2017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对“饰面石材荒料率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首次提出了节理裂隙率与荒料率相关系数的算法,有效指导了“新疆鄯善县咸水沟ⅱ号饰面石材花岗岩矿”的找矿工作,成功在矿区中部圈定两个矿体,提交饰面石材花岗岩矿石量118.49万立方米,获得业主及评审专家高度评价,为我队在新疆非金属矿产勘查方面打响了名声;“新疆巴里坤县玉英克地区铜多金属

  矿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有效指导了大队自有矿权“玉英克3铜钼矿”的找矿工作,于2014年1月荣获局找矿发现二等奖。

  他是一名普通的地质工作者,短短的几年时间他不仅走遍祖国的崇山峻岭,更是长期驻守西非。工作6年,他在塞拉利昂度过了两个春节,是地勘院在西非战斗时间最长的人,也是地勘院年均出野外时间最长的人。他工作任劳任怨,从不提要求,他常对领导和同事说“单位给了我战斗在一线的机会,我绝不能辜负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能够出成果、找大矿,就是对我最大的嘉奖”。他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一个用“生命”在工作的年轻地质人,将地质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特别”精神和“崇德有为、奉献报国”的湘核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是新一代湘核地质队伍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一个敏于行讷于言的普通地质人,他总是用实际行动来说话,他用双脚丈量着高山,把视线穿透到地下那个陌生的世界,用激情和智慧探索着地球深处的奥秘。相信他也将在在全局上下开展地勘行业升级,构建大地质格局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新的贡献!

篇六:地勘工作者

  

  三光荣

  四特别

  铸就地勘梦

  (张元刚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

  艰苦奋斗

  团结合作

  创造美好,为祖国地勘事业的强盛默默奉献的一群人

  ————致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地质工作者们

  【题记】转眼间我已经毕业近六年了,也是来到这个工作岗位六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走过了比在此之前还要多的地方,经历了各色各样的人以及事,极大地丰富了对工作、生活及自然的感悟,也更深入的了解了地质工作者这样一群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梦支撑着整个中国的地勘梦,那就是为祖国的地勘事业的强盛默默奉献的地质工作者们。

  山西省地勘局二一二地质队组建于1954年,隶属于山西省地质勘查局,现存在二十个实体机构,主要从事基础地质、地质矿产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地质技术研究与咨询等工作。业务范围与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铁路、桥梁、水利水电、市政、港口、矿山等工程领域。开展业务广泛,技术力量雄厚,作者简介:张元刚,男,中共预备党员,1989.03.30出生,本科学历,籍贯陕西咸阳,物探与遥感工程师,现就职于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山西省地质勘查局驻上庄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勘查成果丰硕。

  我所学专业为勘查技术与工程,2012年7月从石家庄经济学院毕业,那时候怀揣着属于自己的梦想,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这里——山西地勘局二一二地质队,开始了我的物探工作职业生涯:刚来到物探处,首先能感觉到工作氛围的团结,第一个接触的工地是襄垣大平煤业瞬变电磁野外勘探工作。物探工作,是利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各种地质体及地质构造的勘探工作,这就牵扯到利用各种各样的地质勘探仪器及设备,我首先接触到的是ProTEM67瞬变电磁仪,野外工作需要进行供电线布设,数据采集。刚开始参与野外工作,虽然有毕业之前的实习经历,但还是感觉到很累很累,背着好几百米的铜芯线,穿越在山间丛林,我的体力明显跟不上,汗更是像泉水般下流,刚开始的几天让我感觉有些煎熬。在队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坚持下来了,后面的工作中身体逐渐适应了,同时我也更加努力在学习野外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这个团队里有年近五十的老师傅,也有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更加需要团结协作意识,野外工作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突发状况。地质工作更加需要相互团结、相互合作精神,老师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注意安全,踩实了再迈下一步。物探的工作地点分布很广,大多数位于高山丛林区,会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各式各样的人和动物都是我们可能面对的情况。在野外工作中,我亲身体会到了同事之间会相互协作者简介:张元刚,男,中共预备党员,1989.03.30出生,本科学历,籍贯陕西咸阳,物探与遥感工程师,现就职于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山西省地质勘查局驻上庄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作,相互分担;在生活上,同事之间互相照顾。

  转眼之间,已经来到这个团队六年了,这短时间我经历了更多的不同环境、不同人以及不同的工作方法,到过内蒙古的大草原,穿越过沁源的丛林,到过少有草木的黄沙堆地区,到过人烟罕至的大戈壁,接触了高密度电法、大功率激电法、磁法、瞬变电磁法等地球物理方法;期间还接触了其他地质类型的工作,地质测绘、地质填图、化探采样、岩土工程勘察、采空区勘察与治理,这些工作虽然没有全程跟随经历过,但也能同样感受到他们的辛劳,同样是东奔西走,风吹日晒,同样为着同一个“地勘梦”在奋斗着……

  对于地质工作者,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是一群常年奋斗在深山老林、平原荒漠、原野海洋;工作流动分散、条件艰苦的工作者,值得我们引以为荣的是,地质战线中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取得新认识、新突破的地质工作者。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一名物探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常年东北西走,风吹日晒,牺牲小我,造福祖国,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每一份辛勤与努力,共同为着地勘梦,中国梦在不断奋斗……

  从那时候开始,地勘行业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中国梦连着地勘梦,地质梦助推中国梦。

  作者简介:张元刚,男,中共预备党员,1989.03.30出生,本科学历,籍贯陕西咸阳,物探与遥感工程师,现就职于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山西省地质勘查局驻上庄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地质战线的梦。

  实现中国梦过程必定是地质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也必将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地质工作将持续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的内涵和新的活力。

  基层地勘单位重在脚踏实地的实干,奋发图强的努力,执着进取的精神和有为的工作方式,凝聚起每一名地勘职工的圆梦力量,去共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领导层与职工的心真正融入“情感认同”的境界,这样才能凝聚起地勘队伍中最强大的力量。

  中国梦无限美好、令人憧憬,地质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作为地质工作者的一份子,我要强化使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实践者,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继续发扬地勘行业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为祖国地勘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作者简介:张元刚,男,中共预备党员,1989.03.30出生,本科学历,籍贯陕西咸阳,物探与遥感工程师,现就职于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山西省地质勘查局驻上庄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篇七:地勘工作者

  

  地质工作者获奖感言

  我作为单位最平凡、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一名地质工作者,能获得省地勘局“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是上级领导及同事对我以往工作和所取得成绩的认可!在这一荣誉里面,有自己的辛劳、有领导的关心、有同事们的帮助,也包含了上级领导对我以后工作的期望!荣誉不是终点,它只是我工作经历过程中的一次小结,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的期望,一如继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光荣的地勘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继续做一个简单、快乐的地质人。

篇八:地勘工作者

  

  浅谈地勘文化建设--结合一线地质工作者的文化生活的体会

  浅谈地勘文化建设

  ——结合一线地质工作者的文化生活的体会*年*月*日,在台风*夹杂狂风暴雨来临之际,省*局的*书记和*主席以及*队的队长、书记等领导来到了偏远*县*镇,看望慰问我们*项目组,让身处一线的我们备受鼓舞和感动,在指导我们工作、强调安全生产的同时,领导们还非常关心我们一线地质工作者的业余文化生活,不仅送了药品以及牛奶、泡面等物质食粮,还送上了野外工作中最缺乏的精神食粮——满满的一箱流动书籍。一线工作者的文化生活是地勘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让我们对地勘文化建设有了深入的思考和体会

  (一)加强地勘文化建设的意义

  地勘文化是地勘单位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淀、提炼而成,是地勘单位价值观的体现,是地勘人行为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地勘事业的发展需要地勘文化的支持,实践证明,地勘文化能促进地勘文化单位良好形象的树立,职工潜力的发挥。地勘人曾经探索建设符合行业特点、体现行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如《勘探队之歌》、“三光荣”精神、地矿行业职业道德等,都因紧贴地勘工作实际,显得富有时代特色和感召力,激励了几代地勘工作者为祖国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推动地勘单位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时期地勘文化涵盖着具有生命力的地勘单位的管理体系,使之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像一把钥匙,启动着地勘管理的各个方面,左右着地勘单位管理要素的运动。地勘文化的价值在于把地勘单位职工思想统一起来,把职工的心凝聚起来,使之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地勘单位的工作重心不断转移,工作体制、生产经营机制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的背景下,加强地勘文化建设,发挥地勘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凝聚、激励作

  用和在构建和谐地勘过程中的基础作用,激发职工的荣誉感和创新精神,做强夯实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显得迫切而重要。

  (二)谈谈一线地质工作者的文化生活

  说起地质生活,最先跳出来回响在耳边的就是“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的歌声。曾几何时,这首《勘探队员之歌》激励着我们战严寒,斗酷暑,风餐露宿,四海为家,为祖国的地勘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热血。每当听到这首歌,心中总会升起无名的触动,眼前就会浮现地质工作者攀援在崇山峻岭间,穿行在大河峡谷中的画面。它真实地描绘了我们一线地质工作者生活、工作与环境,抒发了我们的情怀、意志和执著的追求,激励了几代地质工作者为祖国的建设而光荣献身。《勘探队员之歌》在地质队里人人喜欢,个个会唱。但是说实在的,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极少唱它,而每次唱它的场景却都是刻骨铭心的,笼罩在一片苦涩而壮美的情调之中,感受到一种说不清的崇高美。

  选择了地质,就注定了要以大山为伍,以孤独做伴,作为寿宁县马斜项目组的成员,我们驻守在偏远的官洋村,宁静安详的乡村生活,没有城市的喧嚣,落后的基础设施虽然难以满足我们的文体活动,但我们依然乐观面对,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诠释。

  为了方便工作,我们驻地连上了网,虽然网速慢得像乌龟爬似的,但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使我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多了解国家大事。摄影、读书、写作以及体育运动更加丰富我们的野外文化生活。摄影让我们记录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记录了幻化的四季。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如良师益友,使人受益无穷,当一个人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彷徨无助时,可能因一本好书,或书中一句格言,而猛然警醒,找到人生的价值目标。读书给我们理智启迪,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它可以洗涤心灵,让我们充满理性并洞明世事。写作,也是我们枯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篇日记、一份感悟、甚至一段心情都记录下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下了我们在地质行业的成长史和奋斗史。对于体育活动,我们最爱的篮球足球运动似乎变得不太可能,而我们

  进行最多的还是饭后散步,偶尔的羽毛球和跳绳是我们最佳选择。

  (三)地勘文化建设现状

  地勘队伍原隶属于中央有关部委,是独立的事业单位。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中央工业部门的改革,各工业部门的地勘队伍归属到部门改革后相应的企业集团。中央对原地质矿产部和部分原工业部门所属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地勘队伍划归地方,承担商业性地质工作,向企业化方向改革。地勘单位企业化,其文化建设现状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首先,地勘文化开展的困难以及投入不足:由于地勘行业的特殊性,单位职工长期驻守偏远地区,即使地勘单位组织不少的活动,但大部分这些活动的局限性,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办公室的专属福利。再加上对企业文化给单位带来的作用及地位认识上不到位,对企业文化的需要度模糊不清,对其投入产出比没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标准,因而一些地勘单位对企业文化的开拓心理不强,不热衷,认识缺位、舍不得投入。舍得在地勘资产上投入,却舍不得在地勘文化建设上投入,使得地勘文化建设面临尴尬的境界。

  第二,地勘文化内容缺乏鲜明的个性:企业文化十分强调要凸现企业特点。地勘单位在文化建设上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内容上与一般企业大同小异,缺少特色。不论地域、不分规模大小、不管性质差异,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上大致相同。这种缺少个性特点的企业文化理念不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没有反映出企业的核心价值取向,也就无法发展为全体员工所追求的精神目标。

  第三,仅仅把地勘文化建设看成是笼络职工情感的文化,领导者缺乏身体力行:由于长时期的计划经济给人们留下的印记还没有全部抹去,尽管现在地勘单位已逐渐走向企业化,但是树立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并没有受到重视,只满足把企业文化单纯看作是一种情感文化。从这种观点出发,往往就把企业文化局限在搞文体活动、福利活动上。其实,这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属于企业文化中的表层或浅层的东西。领导是企业的核心,领导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路标”。处于市场搏击的领导者们,领导应该是团结廉洁、公正勤政、节约学习、务实创新的典范,增强单位核心定力,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的需求愿望,并通过耳闻目睹,有的已看到了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正面效应。领导者们大多数从内心是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的。但在实际运作中,往往还缺乏身体力行,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贯彻到日常行为中,势必会影响到单位成员,进而影响到单位凝聚力,就会精神萎靡不振、形如散沙,单位成员都各怀心事,各种陋习日新月异地滋生。

  第四,地勘文化缺乏文化纳入战略规划,缺乏市场经济观念的新视角: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由于相当的企业领导者们还停留在过去的企业建设模式上,所以行动上没有把企业文化纳入企业的新战略规划内。适者生存,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否则就会被淘汰。因此,也就无法谈起对企业文化有新视角。实际上,也反映出某些领导对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总体思想不完整。我们面临人员老化、资金短缺、设备陈旧、管理落后等实际问题。

  (四)深入地勘文化建设的途径

  地勘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之一,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企业文化也有着其特殊性,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地勘行业要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积极构建新型地勘企业文化,才能对地勘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地勘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充分体现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创新精神,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动地勘事业的发展,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首先,地勘文化建设要与地质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并根据本单位的特点来塑造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地勘文化。

  在新的世纪,培育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分。因此,构建新型地勘企业文化,离不开我国地质工作的历史传统文化,我们要从地质工作光荣的历史中寻找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特别要继承和发扬“三光荣”精神,并在新的环境下予以继承、发扬和创新。

  每个地勘单位都有自己的创业史和经营之道,都有适合本单位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经营战略与经营方针。只要认真总结,从中提炼出引导本单位不段兴旺发达的价值观念,即可提升充实地勘文化。这就要求地勘文化建设必须从地勘单位的实际出发,建设具有鲜明地勘特点和深厚基础的地勘文化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才能发职工的自豪感,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其次,地勘文化建设必须重视职工,地勘企业文化的消费者无疑是地勘职工,必须要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样化的功能和长效机制做保证,才能提升地勘企业文化的软实力。

  (1)要运用地勘文化的精髓,突出“以人为本”,增强凝聚力量,增强士气,加强与职工的情感沟通,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创造舒心、和谐、优美的环境,使职工有强烈的敬业爱岗、吃苦奉献、求真、拼搏意识,有“队兴我荣、队衰我耻”的认同感。把职工个人能量由小聚大,由弱变强,凝聚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的一流团队。增强与职工的沟通,单位人员多、工种多、任务多,人与人、管理者与员工,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误会、误解,有向心力的企业文化氛围要润滑人心,熏陶、感染、包容职工,达到企业文化内涵中“人企合一”的最高境界。这是地勘单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的成功之路。

  (2)注重职工的教育,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道德教育也有行为准则教育,同时也要开展专业技术教育。只有坚持不懈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教育,才能使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事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而通过深化地勘文化建设,在地勘单位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凝聚力和提高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职工与地勘事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聚众力而填海,聚众智而成城,则可确保地勘单位在市场竞争中产于不败之地。

  (3)要在行为文化建设上,规范全体职工行为,用健康、文明、先进的文

  化统领职工的思想阵地,让职工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抵制和消除腐朽思想侵蚀职工队伍。通过在职工中

  灌输,这只文化建设“看不见的手”能激励职工在工作实践中先行、求真、善博、图强,锤炼职工意志,振奋职工精神,指明职工创业方向。

  再者,地勘文化建设,领导要身体力行,党、政、工、团共同努力,经过艰苦努力和积累,形成具有地勘特色的文化根基。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领导,要率先做出榜样,旗帜鲜明地表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更要身体力行,严于律已,从严治队,在深化改革中经过艰苦奋斗就能把理想的地勘文化建立起来。

  最后,地勘文化建设要融入当代的市场经济意识,敢于突破原有模式,积极创新地勘企业新文化,使其符合地勘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形成地勘业特有的、醇厚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底蕴,从而构建适合地勘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新模式,为地勘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新是地勘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将创新精神贯穿于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各个层面,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地勘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则是地勘文化的灵魂。

  相信只要有正确理解企业文化,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员工的日常工作,并有全力推行的管理者,有遵守各项制度认真工作,并不断创新的员工,我们一定能建立一种优秀的地勘企业文化,并让我们地勘单位不断地发展壮大。

相关热词搜索: 地勘工作者 工作者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