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写作力,如何提升写作力?这是笔杆子普遍关心的问题。按系统论观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都有特定要素、结构和功能。在此理论框架下,必须把写作力的组成要素、结构机理搞清,将之拆解为若干“子能力”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写作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集合——笔杆子“六项修炼”,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写作力,如何提升写作力?这是笔杆子普遍关心的问题。
按系统论观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都有特定要素、结构和功能。在此理论框架下,必须把写作力的组成要素、结构机理搞清,将之拆解为若干“子能力”来审视,方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和内涵。
我理解,写作力是一种结构化的能力,它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集成。
别小看这种洞察的意义,很多初学者正是不懂这一点,才常常感到迷茫,不知如何提升,不知从哪里练起。理论和实践表明:文字工作需要相当的学习力、思维力、语言力、创新力、意志力和道德力,这六种能力有机构成了整体的写作力。举个例子,我们说一个人能力强,往往会从研究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多方面细化论证,这些“子能力”合起来就构成了这个人的“综合能力”,我想,对于写作力的论证,大致也是这个逻辑。
明白了这一层,如何提升写作力这个问题就容易了。所以笔者的建议是:精进写作力,不能笼统对待,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偏执一面,走入某个死胡同。
具体说来,要像练武者一样,眼耳鼻舌身意,方方面面都要练,学习力、思维力、语言力、创新力、意志力、道德力,六项修炼都要兼顾,每一项都不能落下。
一、“学习力”修炼
学习是写作的活水源头。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若把写作力比喻为“半亩方塘”,那学习力无疑就是“源头活水”,一个从事写作的人,若没源头活水的持续灌注,哪怕你才高八斗,也有“江郎才尽”的一天。任何写作都是从学习之源流出的绵绵细流,若不学习,源头就断了,写作之河流着,流着,就干涸了。
怎样修炼学习力?我的建议是:
在读书中获得理论。这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掌握读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写作书籍和业务书籍来读,从中汲取写作的理论知识,打开知识的理论源头。历史学家吴晗说:“要想做学问,就要多读、多抄、多写。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秘诀”。他为了考证建州的历史,把明清两代重要的文献《李朝实录》摘抄了三百多万字,为了搞明史研究,积累了一万多张、三大抽屉资料卡片。
在文件中洞见门道。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学会从专业的视角去阅读文件,带着问题去看,看人家怎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出其中的规律。
在调研中收集资料。既要善于深入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也要学会利用网络的搜索引擎或学术数据库,多渠道快速收集目标素材,积累“下锅的米”。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和摘抄的书籍多达1500种以上。俄国作家果戈里在上学时期有一本147页的大笔记本,内容包罗万象。
在记录中沉淀语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凡遇到精到的观点或精妙的语言,千万不要迟疑,第一时间记到笔记本上,不方便时也可以发到自己的微信里,方便时慢慢整理,这是笔者屡试不爽的好方法。
在请教中获得灵感。公文写作也有一定的“创作”成分,创作就需要灵感的驱动。灵感怎么获取?我的经验是多交流。多与同行交流沟通,多听听别人的想法,是打开脑洞、获得启发的好法子,有时你会觉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茅盾先生在1930年春因眼病不能看书时,在休养期间同各式人物往来闲谈,表面看是闲谈,实则不“闲”,它为《子夜》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思维力”修炼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的物化过程。写作最终拼的是思维,“写”是“想”的顺势而为,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现实中,写作高手往往是思维力极强的人,通常是非常善于思考琢磨的人、思维灵活的人。事实上,经典文章的过人之处,就是思维力闪现出的思想力。
思维力可从五方面提升:
悟道,悟透事物发展规律。一是为什么要写?准确把握写作任务的来龙去脉,吃透写作的真实意图,摸清写作的必要性。二是从全局上思考,该工作在本单位和区域内处于什么样的“重量级”,把工作放到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掂量,把握写作的重要性。三是探求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尽量梳理事物背后的底层逻辑,透过现象看本质。四是站在一定时空跨度上,综观历史上这类文稿是怎么写的,上级有哪些要求,兄弟单位有哪些值得借鉴?
研事,理清工作来龙去脉。站在时间维度,对一项工作的把握不仅仅盯住现在的基本情况,还要看历史上取得的成绩,并且放眼未来,看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的规律和趋势。站在空间维度,不仅知道自己的情况如何,还要分析研究,在兄弟单位中排名第几?在一定空间内是什么位置?站在问题构成维度,把一个笼统的事物解剖开来看,看它有哪些板块构成,上下有哪些层次,重点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识人,以用户思维换位思考。吃透上情,重点看上级领导有什么要求?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重视什么,关注什么?是什么个性,有什么样的思维习惯,喜欢什么样的文风?体察下情,掌握下级单位工作情况,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哪些问题基层可自行解决、哪些问题需上级帮助。感知民情,善于倾听群众呼声、关注各方诉求,写出群众的心里话,必要时还要听取群众的意见。
用材,想想素材的来源用途。围绕写作的意图,思考素材从哪里来,用何种素材、用在哪里、用多少?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甄别、筛选和加工,使之符合自己的写作需要。问清三个问题:写什么?用什么?缺什么?写什么决定了素材选择的范围,用什么决定素材的形式,缺什么决定搜集素材渠道。严格两项检查:对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实用性的“体检”,对材料的来源渠道、相互关系的“政审”。做好六种加工:阅读梳理,由粗到精;引申联想,由此及彼;立足全局,由点到面;阐幽发微,由表及里;挖掘创造,提炼加工;把脉时势,平中见奇。
谋篇,对文章结构作出安排。一是立主题。主题明确了,文稿也就有了“主心骨”,真实的观点、真实的目的才跃然纸上。二是分层次。分清篇章结构和各个层次,把握好观点之间、前后之间、主题与论点之间、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顺逻辑。处理好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分清是包含、并列,还是递进关系,分清轻重缓急,辨明先后顺序。列提纲。从一级标题开始,逐层确定二级标题、三级标题。
三、“语言力”修炼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是写作者手中的武器。语言力是写作力最直观的表现。一个有深厚写作力的人,必须有相当的语言驾驭能力,否则就写不顺畅,就像金庸小说里的段誉,尽管内功修为高,但驾驭不了,行走江湖时总被人欺负。所以,写作者必须熟练掌握语言这种“武器”的使用方法。
写作力不是笼统的能力,语言力同样不是,可进一步拆解细分为:
文字的吸引力。文字是思维的外衣,所有的文字工作都为内容服务,所有的思想都要文字来表现。唯有增强文字的吸引力,给人以有趣的阅读体验。
过渡的连接力。任何文章都由句子、层次、段落等语言单位组装而成,不同的语言单位之间必然有脉、意、气、势、形的差异,写作者必须在衔接方法上下功夫,粘连紧密才能体现整体性和流畅性。
讲理的说服力。机关公文写作通常要论证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以及措施的合理性,要能否让人心服口服、心悦诚服,就得有充足的证据,给人以无可辩驳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思想的感染力。写作是语言的艺术,增强语言的艺术性,可以通过语言的调配而创造一种深切感动的力量,以此获得听者或读者的观点认同或情感共鸣,让大家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
结构的层次感。所谓层次感即有条不紊地表达,让句与句、段与段、块与块之间排列组合体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表达时围绕一定秩序来展开文字,就能写出井然有序的文章。
论证的逻辑性。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一篇文章顺不顺,关键看脉络清不清晰,而脉络的实质是逻辑,这要求写作者加强逻辑修养,遵循逻辑规律。
四、“创新力”修炼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众所周知,写一篇好文章不难,难就难在篇篇都是好文章,特别是围绕同一主题常写常新、写出好文章更难,写作需要有强大创新力的加持。
创新的关键在思维,所以创造力的修炼得从思维入手。
学会跨界,拆掉思维里的“围墙”。敢于打破学科界限,将陌生的问题与众所周知的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共同的底层逻辑。这在本质上是类比思维。如有人借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总结该地精准脱贫的做法,用“牛顿力学三定律”来谈中德关系,这些都是跨界思维的运用。跨界思考,可以让思想更自由,写出来的文章别开生面、耐人寻味。
戴上“放大镜”去思考问题。我的感受,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首先在选题上就有讲究。通常的做法是,把主题聚焦到一个关键问题上,不求面面俱到。写作时,尽量做到从小点切入,小题大做、钩沉发微,把最闪光的东西展现出来。“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学会用一滴水来折射太阳的光辉,用一粒沙来探知世界奥妙。
眼中有面“多棱镜”,多向度观察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次多侧面的,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就可获得不同认知。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努力从不同角度去画不同形态的蛋,画出的蛋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写经常性的文章,就好比画鸡蛋,只有从不同角度去画,才能常画常新。
当个潮人,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想常写常新,写出不一样的精彩,还需要审时度势,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步伐。具体说,就是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捕捉新事物,接受新观点,并把这些新东西融入到文稿中去,这样才能写出具有浓厚时代特征的好文章。
五、“意志力”修炼
写作是件苦差事,十分考验意志力。一篇文稿的“出炉”,往往经过反复“捶打”“淬火”,少则数次,多则数十次,绞尽脑汁,“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写作这场马拉松比赛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有时候,写作力的较量,实质上是意志力的较量,意志力是写作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意志力的修炼,建议有四点:
有敢于“亮剑”的勇气。古代剑客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即便倒在对手剑下,也敢亮出宝剑,这就是“亮剑精神”。文字工作是一没有硝烟的战争,常常会有狭路相逢的“遭遇战”、火着枪响的“闪电战”,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无论任务多艰巨,必须亮剑出鞘,果断投入战斗。
能通寂寞交朋友。熬更守夜、加班加点是文字工作者的家常便饭,经常只有“一盏残灯伴夜长”,寂寞是写作者的朋友。接受寂寞、适应寂寞是一种境界。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早就说了,先得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高远,其次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最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信念。
当个精益求精的文字“工匠”。文字工作是精细活,哪怕一个标点符号都容不得半点马虎。这要求“笔杆子”对自己的文字负责,精益求精不马虎、一字一句不苟且,如果没有一定工匠精神是做不到的。
吃下别人吃不了的苦。写材料的人经常是“五加二”“白加黑”,甚至像网上说的“996”,辛苦得很。这种“苦”,有写作本身的“清苦”,也有推敲琢磨的“痛苦”,孜孜不倦的“刻苦”。然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常理,文字工作者就得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尝到别人尝不到的甜。
六、“道德力”修炼
笔者有个观点:干好工作,最终是在拼人品。写材料也是这样,写作力的最底层就是道德力,是人品,是修为。人一旦有了道德,就有信念,有动力,就会用良心干活。
你看《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不管如何,始终坚信“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总是坚持"Run,forrest,run!"。这就是人品,这就是道德力的外露。纪录片《徒手攀岩》里的Alex,始终怀有一种向上的信仰和动力,每一次攀登,都为了向上的提升,最终完成了奇迹般的挑战(徒手登上酋长岩)。这些都是责任、信仰、精神、情怀,即道德力。
《延禧攻略》里,皇后乌拉那拉氏评价魏璎珞:“这个女人非常有意思!不论干什么都能别出心裁、力争上游。在绣坊能绣出最出色的凤袍,在长春宫能哄得皇后最疼爱她,哪怕去刷马桶也能刷得与众不同,这种力争上游的劲儿让人佩服。”
笔杆子修炼道德力,不妨学学魏璎珞。
不怨天尤人,力争上游。魏璎珞作为皇后身边光鲜亮丽的宫女,被罚到了辛者库刷马桶。面对如此大的落差,却能在极短时间内调整好情绪,不但把马桶刷的干干净净,甚至还刷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别出心裁地用妙方去掉了马桶的臭味儿。反观现实,一些人难免有小情绪、小抱怨,这也正常。但怨天尤人者,天怨人嫌;牢骚满腹者,肠断肝伤。“笔杆子”应该学学魏璎珞,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枯燥的写作,将文稿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苦练以文叙事、以文辅政、以文鼎新的能力,写出别人写不出的水平,练就别人拿不出的本事。
不敷衍了事,精品至上。魏璎珞在绣房、长春宫、辛者库、圆明园、延禧宫,面对不同任务从不敷衍了事,总是别出心裁、追求精品,甚至不惜点灯熬油、割发刺绣、放血抄经。那股认真劲儿,让人动容诧异。反观现实,一些人写材料总是一味敷衍应付,平时不努力收集调度学习,临时胡乱拼凑,不求进展情况是否全面、经验做法是否准确、问题是否把得到位、形势是否研得科学、措施是否提得务实。不妨学学魏璎珞,树立精品意识,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在“细深快”上下更大的功夫,掌握情况要细、分析问题要深、制定方案要全、配套措施要实、工作落实要快,全方位完成好文稿拟制有关任务。
不投机取巧,肯下笨功。魏璎珞刚进长春宫时,其书法水平为零,运笔姿势不端,识文断字甚少,还经常被皇后、皇帝批评,但魏璎珞肯下笨功夫,其练习书法的场面几乎贯穿于整个电视剧,后来书法水平精进不少。现实中,一些人想找到公文写作诀窍,粗浅浏览多、深度研习少,捧瓜看热闹多、挺膺深学少,微信里电脑里倒是收藏了很多好稿子好素材,书桌上摆了很多好资料好文章,就是去深度精读、庖丁解牛。不妨学学魏璎珞,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选一些好文章来精读、细研,持续下苦功夫、笨功夫,日积月累,才能有所精进,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
总之,写作力是一个复杂的能力系统,这种能力的修炼是项系统工程。笔杆子写作力的精进,要有系统思维,善于从多个维度综合修炼,既要修炼学习力、思维力、语言力,还要修炼创新力、意志力、道德力,这些能力一个都不能少。
相关热词搜索: 能力 笔杆子 六项 写作力不是一种能力 而是多种能力集合——笔杆子“六项修炼”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