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往年高考经验,高考作文题目一般会与当年的社会热点、民生有关。那么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一下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我们一起看看吧!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12023年,历史写下澎湃一笔。“我国经济实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8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根据往年高考经验,高考作文题目一般会与当年的社会热点、民生有关。那么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一下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1
2022年,历史写下澎湃一笔。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当这些振奋人心的愿景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一个更好更强更美的中国跃然眼前。“跃升”“大台阶”“强国,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自信!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以此为背景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出题意图,是让学生了解时事、关心时事,并思考此背景之下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目标等。本材料立意角度很多,只要符合材料内容和要求即可。因为任务是“思考和感悟”,所以,写材料中的“自信”不是立意。可以写奋斗、青春、使命、担当……,一定思考自己或同龄人,而不是只去赞美别人。
【参考范文】
家里人用的手机有一个进化史,在我幼儿园和小学时候,用的是诺基亚,在初中时时候,用的苹果,现在用的是华为。我还清楚记得,当年用诺基亚的时候,在小小的电子屏上玩过山车游戏时的沉醉;用苹果的时候,记得他小巧精致的外形,只有一个HOME键的新奇;再后来,用上了华为,手机再也不是外国品牌的天下,变成了最常见的电子产品。从家人手机进化史,从我现在方便使用手机学习和生活,我意识到这背后国内自主品牌企业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中国能有今天实力,绝对不是别人施舍的,是百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努力换来的。中国是最能忍得民族,十年磨一剑,一点不夸张。最近最热闹的新闻,就是中国正式发放5G牌照,在全球5G发展中,中国的专利最多,华为技术,中国5G网络覆盖面和应用深度将引领全球。从2G的学习模仿,到3G、4G的奋起直追,到5G引领全球,这样的发展速度,对国人来说绝对是惊喜,估计连美国人都想不到我们竟然能超越他们。通过不懈奋斗,在通讯技术上,中国人再也不是模仿、追赶,而是站在了技术巅峰,引领了新的历史。
中国人的忍是不动声色的,中国人的奋斗是坚定不移的,就比如我们普通人一直只知道我们国家在努力发展通讯技术,但突然有一天我们看到新闻“中国的5G全球了”,这种喜悦是无以言表的。为祖国崛起不懈奋斗的人们是让人敬佩的,他们认真、隐忍、坚毅、刻苦,但绝不会大肆宣扬个人功绩,更不会去斤斤计较个人利益,但是每一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甚至牺牲生命的人我们永远铭记:“两弹一星”科学家、牺牲的消防英雄、保卫国家的战士、辛勤的劳动者……我们没有忘记,国家没有忘记,正是他们为中华崛起奠定了基础,汇聚了动力。
经常有外国人说中国拘泥于形式主义,中国政府喜欢开大会、搞活动、贴标语,只为外表光鲜亮丽,徒有其表。其实,这是不了解中国。我们要问,哪一项政府承诺的事情没有落实?污染防治正在轰轰烈烈推进,我们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脱贫攻坚正在全面落实,大量的贫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脱离了贫困,创造了发展中国家人民摆脱贫困的样板和奇迹。扫黑除恶正在旗帜鲜明开展,新闻报道中一个又一个黑恶势力和“保护伞”被“连锅端”,人们都在拍手称赞,我们的社会秩序越来越好。还有许许多多政府的正确决策正在施行,相信我们国家发展一定能够行稳致远。
百年前中国忍受冷眼欺凌,百年后中国正在迅速崛起,这其中包含着全体中国人的心酸和泪水、奋斗和努力、喜悦和骄傲。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只要我们全体中国人团结一心、更加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每个人努力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2
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往,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中国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请依据对上面两则材料的理解,自选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共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讲的是思想的交流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增值交流;第二则材料讲的是不同文明的交流可以促进世界的发展。把两则材料放在一起来看,可以提炼出关键词“交流”,进而得出本题的话题是“交流的好处”。据此,我们可以从为什么提倡交流、怎样看待交流、怎样进行交流等层面进行立意,但值得注意的是,依据材料提示和题目要求,“交流”应限定在文化、思想等意识形态领域。
【参考范文】
文明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素质的高低,它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首先带给大家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公交车上,一个小男孩在吃着早餐,这时车到站了,母亲在他耳边耳语了几句,只见他迅速跑下车回来时手里的吃完的早餐袋已不见了,原来他是下车扔垃圾啊!再转头看那对母子,他们手里的书竟是韩文书?这样普通的一幕,不由让我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无论是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素质不高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人们在不经意时形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中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华礼仪。而我们如何让讲文明源远流长呢?
首先,我们着装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中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课堂礼仪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风貌,也体现了我们对老师劳动的尊重和肯定。我们应该认真听课,积极举手。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靠右行走、见老师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公共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勤同学的。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像润滑剂悄悄滋润着我们的关系。在发生争执或矛盾时,应该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比较好的协作精神,这才能使班级更加团结、同学友谊更加深厚。
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更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把这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我们作为在校学生,要养成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爱护同学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品行兼优的有用之才。
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3
清朝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学问之道,四子书如户牖,九经如厅堂,十七史如正寝,杂史如东西两厢,注疏如枢阆,类书如厨柜,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厅堂正寝,可以合宾;书舍花园,可以娱神。”提倡读书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则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之神。
博览群书和读书贵专,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在理智中学高三年级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有同学对此产生疑感。学校辩论社拟举行一场以“博览群书,涉猎广博”(正方)与“读书贵专,求精求深”(反方)为题的辩论赛。假如你是其中一个辩手,请你联系自身课外阅读体验,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中选择一种,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作文材料提供了两位古代名家(袁枚和郑板桥)有关读书方法的观点,作为写作的情境。两位名家都是谈读书方法,但前者以家居庭院作喻,提倡读书要“广读博览,力避偏废”;后者以孔子读《易》为例,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之神”。
作文的写作要求很明确。提供了“博览群书,涉猎广博”与“读书贵专,求精求深”两个辩论角度,考生只需要任意选择其一,列出具体的阐释要点,为己方观点辩护。
写作情境是“理智中学高三年级开展的读书节辩论赛”,身份是正(反)方一辩,要求写“立论陈词”。写作文体是辩论词,应该写成议论文,考生须观点鲜明,立场坚定,切忌模棱两可,观点摇摆(比如“读书应博览与专精相结合”“读书应先博再精”),也不能没有重点,泛泛而谈(比如“谈读书方法之我见”,“我们要热爱读书”)。写作时可陈述与阐明己方理由,也可分析并反驳对方立场。
【参考范文】
寂寞的童年,没有想像中的蓝天、白云和碧海,没有梦幻中的碧草、卵石和小鱼。但那一本本精美的课外书,却让我的生活变得美不胜收。
记得爸爸给你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从前有座山……”开始我还听得津津有味,再听几遍,就发现了然无趣。闹着爸爸讲故事,爸爸却神秘地走到典雅的书橱前,说:“看书吧,书里有看不完的故事”。这就是最初我读书的动力。
带着好奇,我翻开了那一本本精美的童话,起初,我看到的是可爱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那漂亮的美人鱼和七公主,还有那滑稽的小丑。看着那精美的插图,花花绿绿的,我幼稚的童心被童书彻底征服。这个世界里那么新奇美妙,我如同一个饥饿的人闻到了面包的香味。这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这里有遐想的空间,童话的城堡,把彩虹的颜色定格在梦的呼吸里。
带着追求,我打开了那一本本有趣的小说,那曲折、神奇的情节把我完全吸引住了,追随着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替主人担心,也在想像结果会是怎样的。因为急于知道结局,所以我看得很快,囫囵吞枣。最喜欢看的是《淘气包马小跳》,注意的是搞笑,它总是能给我带来快乐。淘气的马球小跳,漂亮的夏林果,笨笨的安琪儿,聪明的路曼曼,书生气的丁文涛……第一个人物形象我都喜欢!杨红樱阿姨笔下的人物是何等的活灵活现!每一个人物都有个自的特点,刻画得如此靓丽!这是一个可爱的世界,这里有隐形的翅膀,神奇的魔笔,于是,我开始了逐梦的旅程。
带着理想,我掀开了那一本本尘封的著作,那“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屈原英勇投江的场面,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自刎乌江的场面,都是我们智慧、勇气动力的源泉。读的第一部小说是作家老舍的《龙须沟》,故事的情节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龙须沟是个穷地方,还有最后一句话是“中国共产党万岁!”不仅读得稀里哗啦,哭得也是稀里哗啦,感动得一塌糊涂!还有就是《骆驼祥子》,我对这部小说尤其欣赏,老舍把对拉车夫祥子的形象、语言、动作都写得极其到位,祥子的传奇更是描写得淋漓尽致。我喜欢的`著作还有《呼啸山庄》、《上尉的女儿》、《宝葫芦的秘密》等。这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这里有古典的韵味,无垠的平地,我在这里尽情释放我的热情!
一本本精彩的课外书,让我读出了不同于课堂的味道,美丽的世界,可爱的世界,神秘的世界,都属于我读书的国界!我生活的的动力,生活中的激情,来自我读书的乐趣。
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种前见。”“前见”是理解者在认识一种事物之前对事物的先行判断或者理解。
有时,前见有助于提前认识事物,成为预见。
有时,前见妨碍全面认清事物,成了偏见。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本题属思辨性新材料作文,旨在引导考生结合自身实际生活,围绕生活中出现的“前见”问题展开讨论,主要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引导考生对前见(预见、偏见)进行多层面(如社会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群体特征层面、个人经验层面等)的思考分析,并能提供理性而又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且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抛却偏见,使前见成为预见。
2.融合视阈,化“偏”为“预”。
3.打破前见之锢。
4.消除偏见,让前见成为预见。
5.莫让前见成偏见。
6.秉持己见,不囿于前。
【参考范文】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种前见。”生活中,有时,前见有助于提前认识事物,成为预见。有时,前见妨碍全面认清事物,成了偏见。善于思考,勤于理解,见微知著,转换偏见,方能使前见成为预见。
肯于思考,高瞻远瞩,富有预见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基本素养。
诚如伟大的思想家王充所言,“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一个人如果闭目塞听,不登高博览远望,那么和死人是一样的。所以,高瞻远瞩,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素养。我们需要扩大自己的“视域”,跨越时间的巨大鸿沟,转换偏见,将自己置入客观的理解,以达到对理解对象的精准把握,不仅“明其所见,而且要明其所味”,确立一种超出彼此、是非兼怀的目光,使前见成为预见。
善于思考,从细微处预见事物的发展,有助于治国。
谋士朱升,总结经验,高瞻远瞩,进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国策,朱元璋积极采纳,在这极具预见言论的指导下,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建立起强大的大明王朝。可见预见不仅是个人成功路上的助力器,更是一个国家取得成功的风向标。周恩来《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中说:“在革命战争和阶级变化的发展上,需要我党有领导的预见,但证实这个预见的正确,还需动员全党领导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循着这个预见的方向努力奋斗。”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客观环境,能从细微处预见事物的发展,转换偏见,方能使前见成为预见。
转换偏见,预见成功。
随着社会信息化、知识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具有正向的前见成为在社会中谋求发展的必备技能。正如历史学家巴克斯顿所言,即使在人生中,也和下国际象棋一样,能聪明预见的人才能获胜。然而非正向的偏见,会阻碍个人、社会、国家的良性发展。西晋政治家江统看到乱臣贼子在边关作乱,游牧民族大量内迁杂居的情况,著作徙戎论,告诫统治者及时徙戎,避免威胁中原政权的统治。遗憾的是统治者并未听取建议,不到十年即发生五胡乱华,王朝一朝没落。可见因为没有预见,视野局限的人即使拥有天时地利的条件也很难成就伟业。因此,只以自我视域观世界,会产生武断片面的认识,偏离事物的本质,而转换偏见,使前见成为预见,方能取得成功。
因此在认识和理解事物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下所具有的“前见”的影响,若遮盖了事物的面目,就会形成偏见。所以我们要善于思考,从细微处预见事物的发展,转换偏见,不断扩大自己的视域,形成正向的预见性理解,实现超越。
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耀华中学学生会举行学生会主席竞选活动,其中一项是综合素质考查。考查内容是根据上幅漫画的内容和寓意确定主题,进行演讲,评委当场打分。请你以陈明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参加竞选。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图片内容:在广袤的蓝天的映衬下,一只凶猛的熊虎视眈眈地看着朝它举起枪的猎人;这只凶猛的熊和举着枪的猎人同时处在跷跷板的两端。
图片寓意:很显然,图片要表达的是人类与动物的统一对立的关系。如今新型冠状病毒的极度扩散,恰是我们人类极需反思的问题,杀死动物吃掉它们,我们不但征服不了自然,反而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自然法则告诉我们人类和动物应当和谐共处。
拓展引申:这幅图片是借图呼吁人类唤醒内心的良知。“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即便你占尽了优势,也不可能是为所欲为的。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健康在于平衡,发展在于平衡,对抗有时候也是一种平衡,不仅仅人和熊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大自然生物圈的变化时刻提醒着人类需要克制自己的无限欲望,万物的发展都是处在平衡状态。所以,请人类放下手中的猎枪,收起那不该有的欲望,人类和自然的平衡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持。推而广之,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平衡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持。
3.参考立意: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类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世界是平衡的,也是对立统一的。伤害他人,有时也意味着毁灭自己。平衡一旦被打破,就预示着危险的到来。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任意破坏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平衡关系,都将得到惩罚。
【参考范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相处才有美丽家园”。看看漫画中人类与自然的脆弱平衡,难道我们还不应该反思吗?
自然是永恒的奇葩。她创造出梅花的秉性,“众芳摇落独萱妍,绽尽风情向小园。”她绘制出别致风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她雕刻出壮阔山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古往今来,文字记录了自然的绮丽,它在纸面上自由挥洒,将大自然的变迁与奉献永载史册。我们后人手捧沉甸甸的书籍,恍若置身其间,不由得用心来体会自然的心跳。
自然赋予人类生命,让人类得以欣赏如此的壮美景致。她为我们嵌上一对宝石,这是明亮的天窗,让我们用眼睛看自然。她为我们调制出奇妙的香气,茉莉的清香、玫瑰的芬芳,使我们心旷神怡。她教会鸟儿唱歌、教给溪流作曲,让我们聆听到动人的旋律,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她还亲手将一颗殷红的心放入我们的胸膛,使我们能够感知自然的节奏、感受生命的跳动。
自然同时又慷慨给予人类珍宝。她无数次涌出一股股灵动的生命之泉,她送给人类不计其数的矿产。她还叮嘱大地疼爱人类。于是,大地母亲展现出最宽容的一面,以最宽阔的胸襟承载了万物、接纳了人类。一本本史册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动人场面与唯美境界,那段时间里,人类懂得回报,天地一片和谐,万物都生活在享受着天伦之乐。
然而,如今呢?自然为人类倾尽了心血,她把能做的都做了,她把能给的都给了。而我们呢?
我们似乎是受宠若惊,我们似乎在她的溺爱中失去了理智,我们在她的庇护下竟开始胡作非为,将利爪伸向了自然。我们不但毫无节制地向她索取矿产、石油和水源,甚至还肆无忌惮地将有毒气体排到空中、将浑浊的污水注入江河。
自然开始觉得无奈、感到无助。她十分难过:为何她倾心养育的人类会这样对她!她的美丽将要毁在人类手里。她辛苦捏造的鲜花要枯萎,她精心绘制的风光要残缺,她沥尽心血雕刻成的山河要垮塌!一切的壮美绝伦就要毁灭在人类手里!
终于,宽容的大地开始为自然的遭遇抱不平,她不间断地用各种方式给人类以警告。
我们的心还在跳动吗?如果在,就让我们恢复良知。我们总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自然对我们的恩情已远远甚于滴水。如果我们不能立即还天空以蔚蓝,如果我们不能立刻还大地以绿色,如果我们不能现在就让自然回到鸟语花香,那么我们人类将遭到自认无情的惩罚。
同学们,无数的书籍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本是一家,两者理应和谐共存、互惠互利。如果我们人类能觉悟、能悔改、能尽自己的举手之劳,那么自然就能回到最初、恢复她从前的花容月貌。
让我们在品味书香的同时,感悟自然的沧桑,引领更多人理解:人与自然的和睦,人类才会有美丽家园,自然也必将成为人类永恒的奇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诗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恬淡中的浓烈
曾经迷惘,曾经彷徨,每当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之时;总想起托翁的那句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化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阴影中仍保有对光明的向往,就仿佛是身处不为人知的恬淡环境仍在内心充满对生活的如酒般的热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少次,在灯下展读柳永之词,总是感喟万端。学者大略愿意将其仕途不顺作为理解他的关键,我以为这种所谓的“仕途失意”正是柳永人生中的“恬淡境界”;在这样不为人知的苦痛中,也许有人会抱怨生活欺骗了自己,从此随波逐流;但像柳永一样的天才,却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爱,这种爱,我揣想,是如浓酒般热烈的。我从来都认为真正优秀的文学大家,无论在何时何地,内心深处都永远珍藏着那份对生活的热忱,柳永就是这样的人。在柳三变那些慢词长调中,在那些娓娓道来的自然风物、人情世故中,我们读懂了何为恬淡中的浓烈,我们更读懂了一个时代。我赞赏很多学人将柳词归结为以“身世之感打并如艳科”,在那些浮华背后,在那些不被人理解的世俗场景之中,我见到的是一颗处处碰壁但决然不向命运妥协的高贵灵魂;我更读懂了人生应该如何在不为人知的恬淡境界中始终保有对生活的那份热情。
捧读《沈从文选集》,总为那湘西的山山水水感动,似乎灵魂都被涤荡了。在我的读书生活中,总是难忘沈先生的那间小小的窄而霉小斋。读《从文自传》,知道刚从湘西来到北平城的沈先生只能租住在北大附近的小小公寓中,这恐怕真的是被人看不见听无声的“恬淡”之处吧;但我坚信,一个内心怀有对生活热情的人如论身处何时何地,精神一定高远、一定充满真爱;就是在这件小小的“窄而霉小斋”中,我们熟知的太多关乎湘西的传说流淌出来,这些传说仿佛如浓酒一般,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最绚烂的神话。究竟何为“恬淡中的浓烈”,我曾在心底不断地问自己,当“窄而霉小斋”中飘出阵阵书香之时,我依然读懂其中内涵。
此时,又想起托翁的那句话。是啊,随着阅历的增加,我愈发感到,人生中的任何“恬淡”境界都并不重要,关键是一个真爱生活的人始终都能够用自己的热情冲破一切恬淡,这热情,我想,是如浓酒般的吧。
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万事万物,一动一静,动静适宜,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芸芸众生,“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动如脱兔,静如座钟。动,是躁动,是行动,是创造;静,是宁静,是静止,是平衡。静能生慧,慧能促行,行能达成。动静相生,自然充满生机;动静结合,社会充满和谐;静水深流,人生充满智慧。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这道作文题,主要在“动”和“静”二字上作文章。材料可分三个层次解读:第一个层次,由两句古诗引出世间万物动静相衬、动静相生的道理,告诉人们,动静适宜,方可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第二个层次,从人们对待动静的态度出发,阐述了喜静或喜动的原因,表现出人生追求的差异:第三個层次,具体分析动和静的含义与意义,交代了动和静在人类生活中的表现和价值,指出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动静结合才能打造和谐社会。
作文时,考生可以以某一层次的含义为主题来写,亦可以整段话的主旨为主题:可以根据自身的偏好,重点阐述静或动的意义和价值,亦可辩证分析静与动相衬相生的道理。
【佳作赏读】动静人生
世间万物,亦动亦静。动静结合,生生不息。自然如此,社会亦然。人乃自然之子,万物灵长,所以,美好的人生,亦当亦动亦静,动静相融。
对人生而言,动,是行动,是进取,是创造。我们应当用“动”创造人生的辉煌。
蛹脱壳而出,化成了翩翩飞舞的蝴蝶:幼苗在土壤中扎根,生长成参天大树;鹱鸟飞越千山万水,觅得心爱的伴侣……正是一个“动”字,创造了欣欣向荣的美好世界。没有行动,人生便好似停摆的时钟:没有进取,人生便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创造,人便成了坐吃山空的废物,只能随光阴流逝化为尘土……人若失去“动”的欲望和勇气,只流连于过去的美景,就永远无法到达彼岸的天堂。
但是,在我们的生命中,除了“动”这种积极向上、波澜壮阔的大境界之外,还有一种同样至善至美的大境界,那就是“静”。“静”,蕴藏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最明净、最澄澈的精神阳光送达我们的灵魂深处。“静”,是心灵发出的深呼吸,是喧嚣风暴退却后的一片宁静的蓝天,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
人生一味求“动”并不可取。“动”,就像不停加速的车辆,长久运转必然不堪其重。一味求“动”,是对生命资源的浪费,会让生命倦怠,让心灵疲惫。“静”,是安抚心灵的良药,让人身心愉悦,淡定从容。在《丰富的安静》中,周国平说:“人生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在这个喧嚣和浮躁的世界中,我们更需要坚守心灵的静、精神的静、生命的静,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潜,如兀坐听雪溜竟日的徐霞客,如垂钓瓦尔登湖的梭罗……
“动”与“静”,是人生的两端:一端是激情和活力,一端是宁静与安闲。如果没有“动”,就没有人生的峰峦,没有人生的高潮;如果没有“静”,就不会有人生的淡定与沉着,不会有生命的从容与睿智。我们“动”要“动”得精彩,“静”要“静”得安适,以“动”去书写人生的豪迈,以“静”去感悟生命的柔曼!
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要把自己看成单数,因为每个人都那么独一无二。
有人说,要把自己看成复数,因为离开了群体,你将一事无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即将参加高考的青年学子理应有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理应对集体主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崇高精神进行思考,当然也包括独立之思想、健全之人格的树立。这个作文题借“单数”与“复数”两个概念引导同学们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如果单向审题,可以有观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言下之意就是鼓励张扬个性、拥有自信、特立独行;或是“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群体”,言下之意为感恩他人、融入集体、珍惜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然更好的是将个人与集体辩证统一起来,比如,在个性的前提下讲求集体的融合;虽然个性的突出在创新的时代十分必要,但家国的振兴更需集体的力量;个人不自由,集体无意义;等等。如此,既张扬个性接地气,也弘扬集体主义提升格局。
【佳作赏析】在森林中骄傲生长
人从一生下来就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与周边的人或事物发生联系,由此交织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生活的网。尽管我们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但我们也不能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寻,我们要在群体之中,造就独一无二的自己。
我们可以把每个人都比喻成一棵树,“独木不成林”,只有千千万万的翠绿汇聚在一起,才能勾画出那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足球比赛的胜利离不开每个队员的努力付出,拔河比赛更需要大家的齐心一致、拼尽全力。可见,我们无法脱离群体去进行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这或许是自然万物运行必须遵循的规律。我们可以看到姹紫嫣红的鲜花总是簇拥在一起,天空中的大雁总是成群地翱翔。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项工作的完成也离不开他人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群体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在强调复数的时候,是否意味着对单数的否定呢?实际上,我认为两者并不矛盾。我们在群体中,同样可以造就独一无二的自己,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把自己看成单数体现在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三毛曾经说过:“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这实际上是许多人的生活的一个写照。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除了要编织与他人相联系的网,还要酿造属于自己的蜂蜜。我们应该是辛勤劳动、勇于奉献的。在某些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沉思,去追寻和探求那蕴藏在自己体内的能量,去绽放属于自己的花朵。
由此观之,群体与个体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群体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而个体的发展要致力于为群体做贡献,从而推动整个共同体的发展。
千万的翠绿汇聚成一片森林,我们在森林中享受惬意的阳光,品尝清晨的露水。于是,我们也在骄傲地生长,用我们的枝繁叶茂为人们带去阴凉,为雄鹰带去歇息的地方,成为森林中独一无二的组成部分。
【点评】
文章从人的社会属性切入,点出人离不开社会,但同时不能抹杀个性,从而点明了观点。接着用“树木”“森林”比喻“个人”与“集体”,着重强调集体的重要性。随即笔锋一转,以“我们在强调复数的时候,是否意味着对单数的否定呢”设问过渡,引出个体的“独一无二”的论述,进而明确“群体”和“个体”是相辅相成的。最后再以“树木”“森林”为喻收束全文,照应前文,点明中心。全文观点明确,运用意象、类比论证得当,结尾描述精彩。语言蕴含情感,逻辑关系明晰。
相关热词搜索: 热点话题 高考作文 预测 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8篇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