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贵州雷山县旅游考察报告

时间:2023-10-13 11:50:08  阅读:

贵州雷山县旅游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贵州xx县在苗族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开发xx县畲族文化旅游资源,20**年8月6日至9日,我县考察团一行33人在横河镇党委书记陈振友、县文体旅游局副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贵州雷山县旅游考察报告,供大家参考。

贵州雷山县旅游考察报告

贵州雷山县旅游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贵州xx县在苗族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开发xx县畲族文化旅游资源,20**年8月6日至9日,我县考察团一行33人在横河镇党委书记陈振友、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陈雪花的带领下,专门赴贵州省xx县考察学习。考察团一行实地考察了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及下寨等景区景点,并与xx县旅游产业发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xx县文体局、xx县郎德镇等有关部门座谈,探讨了广东xx县与贵州xx县文化旅游事业的交流和发展。通过学习考察,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受益颇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旅游发展情况

  xx县位于贵州省xx州西南部,距州府凯里42公里。拥有4a景区一处,国家森林公园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一处,主要有西江景区、雷公山景区、郎德景区等景点景区;有国内旅游社1家,四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3家,正在申报三星酒店2家,申报2星级酒店1家,农家乐 415家。共有床位4940个,餐位14440个,其中,酒店床位1528个,餐位4930个,农家乐床位3510个,餐位9517个。

  xx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苗族聚居区,是几乎没有工业支撑的国家级贫困县。在乡村贫困面大、可进入性条件差、政府投入能力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条件下,当地政府极为重视旅游业的发展。20xx年,xx县委、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县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乡村旅游在全县旅游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富民兴雷”为目标,根据“一业带三产”(旅游业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发展思路,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发展的战略,旅游业已发展成为xx县的支柱产业。20xx年,贵州省在xx县西江成功举办了“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更加快了雷山旅游“二次开发”的进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雷山已成为了世界旅游目的地。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达175.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6亿元。

  二、xx县旅游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

  1、加强政府对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是xx县旅游办改名为xx县旅游产业发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增强了旅游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二是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乡村旅游工作指导小组,乡镇也分别成立协调小组,从县到乡镇都有专人负责旅游工作;三是在西江、郎德、南猛、脚猛、猫猫河成立旅游管理协会。此外,还设立了西江景区管理局和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区管理局主要负责景区日常行政管理,西江旅游公司负责景区经营性活动。

  2、建立旅游发展扶持与激励机制

  政府将旅游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建立奖励制度。政府拿出资金对乡村旅游贡献单位、村民、旅行社等进行奖励;高标准对农家乐进行规划设计,拨付扶持资金,进行农家乐改造;将乡村旅游工作纳入重点旅游乡镇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并且,从20xx年起,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拨出100万元作为发展乡村旅游贷款贴息,并逐年递增,贴息专款由旅游部门统一管理,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3、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

  xx县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20xx年,政府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旅发大会西江主会场、西江苗族博物馆、西江民族工艺品加工销售一条街等26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94万元,完成上、下郎德村寨沿街包装、芦笙场及长廊等16个项目建设。20xx年,政府投入1880万元,完xx县城教厂坝、羊常坝沿街房屋立面民族特色包装,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西江连城至凯里排乐、西江至凯里朗利、xx县城至凯里舟溪等油路改造150公里。20xx年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西江北服务区、西服务区配套设施和西江景区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

  4、政府主导编制旅游规划

  20xx年,xx县重新修编《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在总规划指引下,投资130万元先后编制了《西江千户苗寨综合性修建性详细规划》、《乌东苗寨综合性修建性详细规划》、《xx县郎德苗寨旅游综合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20xx年,政府投入560万元用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完成西江千户苗寨、乌东苗寨综合性详规和《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并通过省级评审,完成上下郎德综合性详细规划;启动了文化保护规划,实施了上、下郎德苗寨,乌东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新桥水上粮仓保护项目建设;20xx年完成了《xx县西江千户苗寨保护性控制性规划》,启动西江和郎德上寨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通过科学规划,指引旅游发展,避免破坏性重复性项目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发动原住居民参与旅游发展

  苗族文化是xx县的核心旅游资源,而当地的苗族居民,无疑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xx县发动全县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居民参与旅游,一是注重保护少数民族原住居民的文化原生态特征,使原住居民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二是引导原住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成为旅游从业者,实现旅游富民。据了解,在西江景区内,文艺表演队伍基本上都是当地或附近乡镇的居民构成,迎宾队伍则全部是西江苗寨景区内的原住居民,其中很多还是老年人,他们每天在景区大门,身着苗族盛装,吹着芦笙,唱着迎宾歌欢迎游客,工作5小时将可获得14元的酬劳。迎宾队伍,是西江景区一道靓丽且独特的风景,也是促进就业的途径,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让更多当地群众直接参与景区的发展,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原住居民是西江旅游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在西江景区,通过原住居民的参与,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的集聚发展。据统计,20xx年和20xx 年对比,景区“苗家乐”接待户从40户发展到138户,增长2.45倍;民族工艺品店从28家发展到75家,增加1.68倍;宾馆客栈从3个发展到8个(其中以星级标准建设的宾馆2个),增加2.7倍;餐饮店从8家发展到18家,增加1.25倍;从事银饰、服装、摄影,出租苗衣等摊点经营农户从原来的没有发展到163户;茶楼酒吧从无到有,现有茶楼酒吧5家;表演从业人员从20人发展到近450余人,增加22.5倍;服务从业人员从260余人发展到 800余人,增加3.08倍。西江村直接参与旅游的农户达516户2100余人。通过西江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景区开设环卫、消防、票务、交通协管等各类管理就业岗位130余个,组建西江文工团60人,组建西江迎宾队伍和游方队伍共300余人,解决了景区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群众收入不断增多,西江村人均纯收入从20xx年的1700元增加到20xx年的4000多元。

  (三)注重保护原生态文化

  文化的原生性是xx县旅游生存之本,也是雷山旅游的核心竞争力。xx县委、县政府非常注重保护文化的原生性,出台了《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办法》,采取发放民族文化保护经费的办法,直接奖励给景区原住居民,加强对古建筑群的保护,激发群众参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性,老百姓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得到增强,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氛围逐步形成。

  20xx年至20xx年,xx县投入不低于150万元的民族文化保护奖励资金,用于奖励老百姓在保护苗族吊脚楼建筑方面做出的贡献。村委根据各家各户房屋的建筑年代、建筑风貌、穿着民族服装、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越高,其获得民族文化保护奖励资金越多。20xx年,西江景区还将从门票收入中提取15%作为民族文化保护奖励资金。景区门票收入越多,则奖励给老百姓的奖金将更大。

  此外,xx县还重点抓好了30个民族村寨发展、30名民族文化传承人才保护、30名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原生态苗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工程。

  据了解,西江苗寨、郎德上寨、雷公山森林公园、大塘水上粮仓、乌东水系景观每天迎来上千人的游客,成为中外游客体验原生态苗族文化的大本营。此行,我们和每一个在西江旅游景区的游客一样,从进入景区的那一刻开始,就体验到了浓郁的苗族风情,苗族的迎宾歌、寨门酒、拦门酒、长桌宴、敬酒歌等,还有品尝到了苗家美食。在进到农户家时,还被苗族姑娘给戴上了一个意寓“红运当(蛋)头”的红色鸡蛋。热情好客的苗族人民,让我们在西江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四)注重塑造特色景观

  城市形象作为一个城市的“闪亮名片”,既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一种“有形印象”。特色是城市发展的生命力,而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和灵魂,xx县依托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围绕旅游建设民族创意县城,按照“蓝天、绿园、碧水、宁静,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旅游县城”的发展定位和“以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县城”的理念,将苗族文化寄寓于城镇建设之中,通过政府统一规划,在城市建筑、市政设施、民族广场、民族体育活动中心、旅游景观等特色风格设计和建设上都体现苗族文化个性和特征。县城的街道的路灯,设计成苗族图腾牛角形状;民族文化广场从高空看,好像苗族姑娘的头饰;县城所有临街的房子,都按照苗族建筑风格重新改造,屋檐都“长”了牛角,并且都装了灯,夜幕降临,所有的灯全亮,整个县城,美不可言。游客在这样一个美丽的西南小县城,夜晚可以待得非常惬意。在西江景区,政府要求每户苗寨都统一悬挂装饰灯,夜幕中的苗寨,如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印证了“用美丽回答一切”,让游客们都纷纷前往观景台,占据最佳摄影点。xx县城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小城”,西江村、乌东村获评“中国景观村落”,上郎德村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特色建筑景观给xx县带来了诸多荣誉称号,更成为xx县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宝贵的旅游资源。雷山的夜,西江的夜,不一般,景观留人的“夜经济”效果显著。20xx年,西江旅游景区接待游客90.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8亿元,人均旅游收入接近320元/人,比较可观。

  (五)注重打造节庆旅游品牌

  xx县利用鼓藏节、苗年节、爬坡节、吃新节等民俗节日,打造季节性文化旅游。20xx年起,通过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苗年活动为平台,使“住吊脚楼、品长桌宴、验民风俗、体苗歌舞、赏农家景、观夜景韵”雷山乡村旅游品牌声名鹊起,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西江荣获了“20xx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郎德上寨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县接待游客由20xx年的1.2万人次到20xx年的1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也由20xx年的230万元到20xx年的 2.51亿元。这充分说明,以办节促旅游发展模式取得了成功。

  三、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深思想认识

  贵州xx县打造苗族文化旅游品牌,对我县畲族文化旅游开发有一定借鉴意义。我县横河畲族是县内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与贵州苗族、瑶族同一祖先及蚩尤,一脉相承,在文脉上有许多共通之处。在秦时,他们是同一族群。畲族操苗瑶语族语言,畲族歌舞与苗族歌舞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两地文化旅游资源品质存在较大差异。西江和郎德,苗族典型建筑吊脚楼保存完好,景区内原住居民,不仅是旅游从业人员,他们生活习惯习俗、服装服饰等都保留了苗族特色,是苗族文化展示 “活”的载体,游客在西江、郎德等地,都能获得非常强烈的苗族文化体验价值。所以,西江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当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帮助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引导当地居民保护好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并对其旅游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加上适当的宣传推介,西江就已经享誉国内外,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而我县畲族目前已基本“汉化”,建筑、生活习惯、服装服饰、语言等都与汉人无异,当地居民对畲族文化认知存在缺失。所以,开发畲族文化旅游,我们需要对自身条件有清醒的认识,并对未来发展有明确的定位。如果,我们只是建一个民族风情农家乐,在农家乐旅游项目中融进一个畲族歌舞表演,只需要派遣一支文艺队伍赴贵州雷山短期学习,或者邀请1-2位雷山的歌舞人才来我县短期支教,便可实现。如果,横河镇要打造一个畲族文化旅游景区,相当于要在横河镇重新“造”一个景区,则就不仅仅是歌舞表演这么简单。景观设计、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等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此外,隔壁兄弟县xx县有蓝田瑶族风情旅游区,与横河畲族旅游景区同属于民族文化类旅游景区,苗族、瑶族、畲族同一祖先及蚩尤,一脉相承,资源资源文化内核同质,且蓝田瑶族风情旅游区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旅游景区,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将是我们距离最近、威胁最大的竞争者,将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形象遮蔽”效应。因此畲族旅游景区的发展目标、客源市场定位、竞争市场定位等都需要统筹考虑。

  (二)进一步挖掘畲族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对于文化类的旅游景区,文化旅游资源是其核心资源,也是立足于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我县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已面临严重的汉化现象。此前,我县文化界人士已经为畲族文化保护做了许多工作,横河文化活动中心对畲族文化有部分展示。但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平台,成为旅游的一个吸引物,这显然还非常欠缺。因此,要打造畲族文化旅游品牌,需要有人力、物力、财力作支撑,成立专门的研究队伍,并有专项研究经费支撑,进一步深入挖掘畲族文化,整理畲族旅游资源,建议将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合,建成一个畲族文化博物馆,成为畲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成为旅游景区内的一个景点。

  (三)坚持旅游发展,规划优先

  建造一个新的景区,一定要规划先行,确保景区开发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畲族文化“汉化”造成畲族旅游景区发育“先天不足”,一定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精彩的策划,为景区加强“后天弥补”。在理清畲族文化旅游资源脉络的基础上,聘请有资质、高规格的旅游规划设计团队,为景区作规划和策划,充分统筹横河嶂背村的畲族文化及横河良好的生态资源,围绕旅游产业六大要素,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超越周边同类旅游景区,特别要注重游客参与和体验,让畲族旅游景区具备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实现集聚发展。

  (四)努力打造文化旅游有效载体

  文化是旅游的内核,但文化需要载体去展示与传播。建筑、服装、服饰、节庆活动、语言、博物馆以及迎宾、敬酒、婚嫁等各种仪式,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成为畲族文化的展示载体,甚至是畲族人,对游客来说,他们都是景区的道具,是景区的一个吸引物,一道风景。因此,在横河畲族旅游景区文化氛围营造上,要着力打造畲族文化的有效载体,充分体现畲族文化元素,使旅游景区风格有典型的畲族特色。

  (五)精心策划旅游线路

  横河畲族旅游景区除了在项目策划和设计上要有所超越,在市场推广上,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罗浮山旅游的市场影响力,设计罗浮山—横河的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线路,将畲族旅游景区纳入罗浮山旅游圈,成为罗浮山旅游的有力补充,成为罗浮山旅游线路上的一个节点,与罗浮山风景名胜区形成资源互补、市场互补,增强竞争的合力。在横河镇,根据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以资源互补为原则,设计横河镇一日游旅游线路,使横河畲族旅游区和横河郊野公园成为横河镇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六)加大旅游教育培训力度

  在畲族旅游景区的运作上,可参考西江模式,引导当地居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县文体旅游局、县教育局、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横河镇联合组成乡村旅游实用人才教育培训领导机构,邀请省旅游培训中心专家和畲族文化研究学者为横河镇农民进行授课,组织横河镇农民进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普及畲族文化知识,让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技能、服务意识和一定的畲族文化常识。同时,将畲族文化纳入横河镇中小学教育课程,增强中小学生对畲族文化的认知。

相关热词搜索: 雷山县 贵州 考察报告 贵州雷山县旅游考察报告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