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文风有一个优点,就是对待自己过手的文电非常认真,凡认为有必要的,都亲自上手修改,而且不厌其烦。表面上看,他是对文字负责,其实质是对工作、事业负责,这一点很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好好学习。一、标题改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从领袖修改文电悟到材料修改之道(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毛主席文风有一个优点,就是对待自己过手的文电非常认真,凡认为有必要的,都亲自上手修改,而且不厌其烦。表面上看,他是对文字负责,其实质是对工作、事业负责,这一点很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好好学习。
一、标题改到有吸引力。这样的例子很多,比较典型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修改《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这部被称为“合作化运动百科全书”的材料书,是毛泽东1955年主编的,共收集各地材料176篇,90多万字。毛泽东亲自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为104篇材料写了按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迅速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的美好愿望。它的出版,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逄先知回忆,毛泽东对《高潮》一书中的大部分材料重新拟定了题目,把一些冗长、累赘、使人看了头痛的标题,改得鲜明、生动、有力,而又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例如,材料原题是《天津市东效区詹庄子乡民生、民强农业生产合作社如何发动妇女参加田间生产》,共33个字,毛泽东改为《妇女走上了劳动战线》,只用9个字,简单明了,又抓住了主题,使读者一看就有印象。又如,原题为《大泉山怎样由荒凉的土山变成了绿树成荫、花果满山?》,毛泽东改为《看!大泉山变了样》。从保存的原稿和各次清校样中看到,有的标题,毛泽东是经过多次推敲、一改再改的。例如,三娄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那篇材料,发稿时题目为《山西省解虞县三娄寺农业生产合作社几乎垮台的教训》,看初校样时,他改为《解虞县三娄寺农业生产合作社几乎垮台的教训》,看二校样时,又改为《严重的教训》。
二、论据改到无懈可击。1939年初,国共两党的摩擦开始增多。为了做工作,党中央以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萧劲光的名义,给蒋介石、胡宗南以至国民党的师长、专员等,发了许多电文、声明、布告。这些以萧劲光名义发出的文电,基本上都是经过毛泽东亲自审阅修改的。萧劲光回忆说,毛泽东在修改这些文电时,字斟句酌、煞费苦心。在修改萧劲光给蒋介石等人的一份通电中,毛泽东反复推敲,最后改写成这样一段话:“目前日寇以一师团之众大举西犯,柳林、军渡相继失守,我河防部队正尽一切力量,予以痛击,连日战斗甚为激烈。大敌当前,覆舟堪惧,后方纷争,实属不宜再有。苟一方拼死杀敌于前,他方复乘机争夺于后,则不啻以刃资敌,前途危险,何堪设想!?”这段话里的潜台词,是在警告顽固派不要继续与日伪勾结。在修改致程潜、朱绍良的一份电文时,毛泽东加了“据闻一切行动均系根据新颁处理共党问题方案,下级不过照此方案执行而已”一句,点明下面的人制造摩擦,上面是有根的。在审改涉及到国民党军侵犯我边区的文电中,毛泽东多次加了这样的一些话:“边区二十三县范围为蒋委员长所指定”,我军“对原定二十三县并未越雷池一步”。这样写的意思是,边区二十三县是你老蒋亲口承认,是经过国民党正式会议讨论决定下来的,现在你派兵来侵占,出尔反尔,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萧劲光后来回忆说,当年认真琢磨毛泽东修改的这些词句,对于怎样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心中更有数了。通过认真学习研究毛泽东修改过的这些电文,真切地体会到,审改文电不是小事,它不仅是个文字水平问题,而是一个人、一个群体甚至一个党派的整体水平在具体文电中的体现。只有胸有全局,有想法、有办法又有文字水平,才能改好电文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学习毛泽东的这种文风,需要从更多的方面学起。
三、核心要点改到具体明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周恩来负责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9月3日至11日,毛泽东在修改这个草案时,改写了这样一段话:“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各级政府机关为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在仔细学习研究毛泽东在《共同纲领》上改写的这3句话感到,每一句都是政策性的,是今后全党、全国都要执行的。应该说,这都是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的,是要高度负责的,是要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关于修改文章,我们有几个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一、采取各种方法把文章的毛病找准。要把文章改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找出文章的毛病,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恰到好处的修改。文章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反映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因而作者对自己的文章容易看到长处,不易察觉不足。而察觉文章的不足是把文章改好的前提。一般来说,文章刚刚写完,大脑还处于兴奋状态,很难冷静地审视自己的文章、发现文章的问题。此时不妨来个“冷处理”,把稿子放一放,等头脑冷静下来,能够客观地对待自己的文章时再改。再就是转换角色,把自己摆在受众的位置上去发现文章的不足。文章是作者思路的外化,如果按自己的写作思路检查原稿,就很难跳出原有的框框、突破思维定势,即使发现原稿有些地方需要修改,也很难下手。要摆脱思维惯性的束缚,走出修改文章的困境,就要调换一下位置,由作者位置换到受众位置,向自己提出如下问题:假如我是读者,读后会有什么感觉?能否看明白?有没有教益?有没有用处?这样一想,有些毛病就容易发现了。另外,要善于借助外力发现文章的毛病。当自己看不到文章的问题时,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使自己冷静下来,从而客观地对待自己的文章。旁观者对文章的毛病一般会看得比较清楚,应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要虚心请教有关同志,听取各种批评:柔和的批评也听,尖锐的批评也听;正确的批评要听,不怎么正确的批评也要听。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自以为是,而是要自以为非。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是不可能把文章改好的。旁观者的意见,无论是具体的修改意见,还是只是某种“感觉”,都是修改文章的有益借鉴,要举一反三、认真吸纳,不要听是听、改是改,一听了之,我行我素。
二、把内容的修改作为重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内容决定形式,又受形式的制约。文章的修改,既包括思想内容的修改,又包括表现形式的修改。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少,但重点还是内容的修改。要把主题、观点、材料的提炼、深化、升华贯穿于修改的全过程。着重考虑观点是否准确、鲜明、新颖,有无错误,有无片面性、绝对化的毛病,有没有不够稳妥之处;材料是否真实、充分、恰当;论证手段是否正确,推理是否严密,分析是否合理,只有着重于内容的修改,才能使文章的质量有实质性的提高。
三、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修改。文章的修改要立足全篇,通观全局,由大到小,先从大的方面考虑和改着手,首先检查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逻辑关系是否严密,总体结构是否完整漫均衡,论述顺序是否符合人们的认识习惯。然后,再考虑局部问题,重点谈检查对各个分论点是否提供了充分的论据和进行了合乎逻辑的论证,观点与材料是否统一,内容和形式是否一致,等等。最后再看说明是否清楚,数据是否准确,用词是否恰当。切不可胸无全局,主次不分,轻重不辨。
四、要有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修改是文章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提高文章质量的关键环节。文章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改好的,需要高度负责、一丝不苟。一篇文章的修改,既涉及宏观,也涉及微观;既涉及大的框架,又涉及细枝末节;既需要大处着眼,又需要小处动手;既需要刀削斧砍.又需要精雕细琢。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不舍得下功夫,是不可能把文章改好的。修改是写作过程的自然延伸,体现了一种写作境界。修改其实是再创作,也是对自己的超越。从某种意义上说,改比写更难,尤其是改自己的文章。从素质要求上看,第一要会看,第二要会改,不仅会诊断,还要会治疗。会看,是眼高,很不容易;会改,是手高,更不容易。我们到饭店就餐,对饭菜的色香味形尽可品评,但真要叫我们下厨,只怕还做不出这样的饭菜。“眼高手低”是通病,而改文章要求“眼高手更高气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会改文章就不会写文章。俄罗斯文学家契诃夫说过:“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厂删减,是修改,也是创造。雕塑艺术其实就是删减的艺术:挖掉不是“脸”的地方,把“脸”留下,仅此而已。难的是要确切地知道,哪里该留,哪里该减,并手随心动。到了关键处,少刻一刀会留下个“包”,多刻一刀会形成个“疤”,一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改文章又何尝不是这样?改文章的高手,可以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毛病没有看准就贸然下手,可能越改越差。所以,要把文章改好,不仅需要高超的技巧,还需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毅力。
相关热词搜索: 文电 修改 之道 从领袖修改文电悟到材料修改之道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