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3王文泽先进事迹材料【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03 12:50:06  阅读:

王文泽先进事迹材料王文泽,围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1980年,承德农校毕业分配到围场农业局。3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全县37个乡镇、312个村,累计培训农民10余万人次。3月12日,王文泽在给农民讲课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王文泽先进事迹材料【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王文泽先进事迹材料【优秀范文】

王文泽先进事迹材料

  王文泽,围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1980年,承德农校毕业分配到围场农业局。

  3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全县37个乡镇、312个村,累计培训农民10余万人次。

  3月12日,王文泽在给农民讲课时,突发脑干出血被送进医院。

  自6月7日从县医院出院回家,至今仍躺在床上,但他家的电话已变成了“农技咨询专线”。

  “有‘化瓜’现象,不是瓜的品种有问题,就是棚内温度过高……要适当放风,给棚内降温,再就是进行人工授粉……”8月11日下午3时,王文泽躺在床上,拿着手机给新拨乡岱尹下村的付金龙讲解蔬菜种植技术,话语略显含混、吃力。

  自打6月7日从县医院出院回家,王文泽家的电话就成了“农技咨询专线”。可电话那边的农民朋友哪里知道,王文泽不久前才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3月12日,王文泽在广发永乡协力永村讲解“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时,突发脑干出血被送进医院,在医院和自家床上一躺就是5个月。

  这期间,王文泽仍坚持尽己所能为农民服务。从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已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奔波了30个年头。乡亲们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乡亲们。

  “小王”变“老推”

  “远看像卖炭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农技推广站的。”这句顺口溜儿形象概括了农技推广人员的清贫与艰苦。可王文泽在两次面临工作变动机会时,都放弃了,甘愿做个“老推”。

  王文泽所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我省最北部,处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过渡地带,海拔在700-XX米之间,由于地处高寒,无霜期短、海拔差异大,农业种植有很多特殊要求。围场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比例达87%。这就意味着,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搞好农业,而搞好农业的关键是针对地理、气候等特点采取适用的农业技术。

  1980年,25岁的王文泽从承德农校毕业,被分配到围场农业局。同事眼中的“小王”“认真、踏实、有股子‘钻’劲儿”,很快就能在一线独立开展工作。而他讲的农业技术课,更为农民们称道。用龙头山乡小锥子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峰的话说,就是“没废话,净干货,一听就懂、一用就见效”。

  讲生物防治,他跟农民说:“生物防治就是不用花钱买农药,用身边常见的植物来防治害虫。比如,栽葱时,把大籽蒿(一种当地常见的蒿草)切成小段,埋插到垄中,这样,葱不着虫,长势好、口味也好。”

  如何解决重茬种植胡萝卜长水癞的难题?他说:“种葱头。葱头有杀菌功效,用它换茬,下一年再种胡萝卜,就不会再长水癞。”

  葱头产量高,市场又好,综合效益与种胡萝卜持平。新拨乡二道河子农民赵志会说:“他说的真管用,这样换茬种,年年都有好收成。”

  在小锥子山村,最初王文泽是在村党员活动室讲。能容纳60多人的屋子,常常人满为患。后来,干脆把课堂挪到院子里。他在月台上讲,一讲就是3个多小时,赶来的农民越聚越多,大家兴致勃勃地听,不时还提出问题。他总是三言两语就回答得清清楚楚。再后来,讲课现场架设起大喇叭,让全村各个角落、甚至田间劳作的人都能听到。

  常年田野奔波,他变得又黑又瘦;他衣着简朴,不爱言说,往农民堆儿里一站,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可是一讲课,他马上像换了个人,口若悬河、神采飞扬。

  正是觉得自己对农民有用,王文泽舍不得离开农技推广岗位。1985年,农业局办公室曾经需要一名秘书,他思忖再三,没有去。1995年,农业局推荐他到乡镇作领导,他又一次谢绝。

  每年,他下乡时间都在150天以上;多年来,他足迹遍及全县37个乡镇、312个村,累计办班上千次,培训农民10余万人次。

  要让农民听得省力,先要自己多费力

  王文泽讲解农技,往往三言两语就破解了生产难题。可很少有人知道,他背后为此付出的辛苦。

  推广一项技术,要让农民愿意听、听得懂,先要自己练“本事”。

  1985年,王文泽听说芥蓝菜子有市场,便在母亲和妻子的责任田里试种了6亩。对于种这种“没听说过”的蔬菜,妻子不理解,邻居说他“瞎胡闹”。

  由于天旱,6亩芥蓝基本绝收,当年借钱投入的XX多元钱打了“水漂”。那时,他的工资仅每月40多元,够他还好几年的。

  类似的失败有好多次,他没有退缩,只是默默地不断改进、完善、调整方向。

  1989年,他又在自家的责任田里试种地膜土豆。有人笑他“给田地盖被子”。可到秋天收获时,人们开了眼:一犁挑开,白花花的土豆又多又大,别人家亩产1000公斤,他家亩产2500多公斤。

  乡亲们说:“王文泽还真有两下子,明年我们也这么种。”

  围场地理位置特殊,气温过低而降雨量较大,容易引发马铃薯晚疫病。一旦大面积发病,对于几十万亩的马铃薯种植大县来讲,损失不堪设想。

  为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王文泽从防治时机、药剂搭配、操作方法等方面潜心研究,日复一日地观察、比对,并向国内业界专家不断讨教,最终整理出一套防治方法。XX年,在他的技术支持下,大头山乡贺家营村建立起500亩防治晚疫病示范园区,疫情来临时,园区外的土豆,干瘪枯黄、一片死秧,而示范园区内的土豆,则是生机盎然。事实面前,他的防治方法终于得到农民群众认可,得以推广,并见到成效。他的论文《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也在亚洲土豆联合会议上交流,使这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活财神”的清贫与富有

  王文泽在围场有个响当当的绰号——“活财神”。可当笔者走进他家时,却没看到一点财神的影子。王文泽的家是几间平房,一进门,右侧一排堆放杂物的柜子,一直顶到屋顶。走进去,对面是简陋的、昏暗的厨房,右侧就是他和妻子的卧室兼客厅:十几平方米的狭小空间,一张铁架双人床,一个破旧的长沙发,见缝插针摆放了几件家电。

  妻子王桂珍在前些年“农转非”后,没有固定收入,一度靠捡破烂补贴家用。靠着微薄的收入,既要供儿女上学,又要赡养老人,还要负担一家的日常开销,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苦。妻子说:“他整天在外面跑,顾不得家里,如果他用技术自己包地搞种植,我们早富了。”

  其实,王文泽已经“富”了。“富”在农技推广取得的综合效益。他和同事成功推广了胡萝卜、甘蓝、白菜等30多个种植项目。仅地膜覆盖马铃薯,全县推广面积已达24万亩,每亩平均增产500公斤,人均增收800多元。

  “富”在农民朋友多。每次讲课,他都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黑板上。“我结识过的农民朋友近万人,许多人一直与我有联系。”王文泽以此为荣,农民朋友到县城办公室找他,经常是推门就进,从不见外。

  如今,就是在病床上王文泽也并不“安生”,除了接听咨询电话,还拖着活动不便的腿脚进行恢复性锻炼。

  “我想早日康复,重返讲台。”王文泽一如农民,简朴、实在,满脑子都是庄稼和收成。三十春秋“种”科技,他用自己的清贫,换来了农民的富有。

相关内容福田区计生局依法行政工作先进事迹材料部队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电力车间先进生产者事迹材料优秀少先队员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学生干部先进事迹范文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典型事迹)电缆公司改制发展先进典型事迹学校先进集体事迹材料抗洪救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范文储蓄所营业员十佳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相关热词搜索: 先进事迹材料 王文泽 王文泽先进事迹材料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