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年运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5-31 13:45:02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运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年运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运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23日在运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储祥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是运城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力“六稳”“六保”“六新”,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7.9%,主要指标均列全省第一方阵。

  一是全力应对疫情防控,坚决打赢“运城战疫”。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全省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市县乡村四级迅速行动,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强堡垒。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果断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全力以赴救治患者,18天消除本土新发病例,28天实现19个病例清零。自觉服从大局,尽己所能为湖北提供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5批143人援鄂医疗队员逆行出征,为全国抗疫作出了运城贡献。在这场抗疫大考中,2.8万名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舍生忘死,24万名党员干部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广大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坚守岗位、日夜奋战,537万河东儿女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每个人都是英雄,每个人都了不起。

  二是全力夯实发展底盘,经济持续回稳向好。保主体稳就业。出台“中小企业发展15条”“金融帮扶19条”,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开展“千人千企”帮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为各类企业减税降费54.4亿元、减免电费1.5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6.7万户,增长20.6%。出台“稳就业18条”,实施“春风”“春雨”行动,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抓项目稳投资。坚持以“两新一重”为重点,加强项目策划包装,争取专项债券28.9亿元,储备新基建项目646个,总投资575.4亿元。创新“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滚动实施“1311”重大工程项目,招引世界500强正威集团落户河东,建龙130万吨棒材、大运新能源乘用车等项目建成投产,垣曲抽水蓄能电站、中条山铜带箔深加工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99个,总投资3797.4亿元。扩内需促消费。制定推进服务业发展系列举措,累计发放消费券两亿元,稳定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销售,促进商贸零售、餐饮、旅游等传统消费持续回暖。疫情没有阻挡运城发展的脚步,我们用3个月时间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实现经济稳步复苏、稳中向好。

  三是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后劲蓬勃坚实。做大做强工业。围绕“六新”突破,抢先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行“群长制”,培育十大主导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精品钢、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不断壮大。推进“智创城”建设,成立7个产业技术联盟,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8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9%。做特做优农业。新建高标准农田57.8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8.2亿公斤。落实“南果”战略,果品出口到73个国家和地区,“运城苹果”“运城面粉”“运城蔬菜”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有效提升。槐米、杜仲、连翘、菊花等运城药茶提质升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增加4个、总数达到31个。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372.2亿元、增长12.1%。做专做亮服务业。网络消费持续增长,举办“好吃运城·e购河东”活动,拼多多运城优品馆上线运营,芮城、夏县荣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万荣获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4A级景区新增两家、总数达13家,全部完成智慧化标准化建设。关帝庙景区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永济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运城工艺美术馆即将向市民开放。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快速发展。转型发展在夯基垒台中积厚成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迈出新步伐。

  四是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动力活力持续释放。锐意改革攻坚。开发区改革全面提速,“四至”范围全部核定,出让“标准地”1276.4亩,建设标准化厂房146万平方米,储备熟地5593亩。国资国企改革大刀阔斧,71户企业脱钩改制,78家国企完成公司制改革,40户僵尸企业全部出清。“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深化,企业开办实现“一天办、零成本”,全程电子化登记比例达95%。事业单位、农业农村、医疗卫生等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注重开放引领。航空口岸正式开放获得国务院批复。运城机场新航站楼主体竣工。累计与4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利用外资增长91.2%。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第31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第5届果博会成功举办,运城良好对外形象进一步展现。强化创新驱动。举全市之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落实“111”“1331”“136”创新工程,与华为、北理工等共建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谋划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20项,中车永济电机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F型三系杂交小麦技术世界领跑。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17件,位居全省前列。我们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开放塑造优势,以创新驱动转型,运城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五是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提质增效。涵养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确立“一核三翼七支点”的新型城镇化格局。规划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18.7平方公里首开区建设全面启动。开展中心城区大整治、大提升、大建设,实施“两下两进两拆”,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周家坡整村拆迁完成,老旧小区和小街小巷改造步伐加快,整治提升道路17条30公里,创撤地设市20年之最,城市颜值更加靓丽。官道河生态修复、河东风情步行街有序推进,内涝积水得到有效治理。大县城建设扩容提质,特色小镇打造步伐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着力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466.5公里。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百日攻坚,启动49个连片示范片项目,建成2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清理垃圾94.8万吨,改厕4.5万座。我们就是要实现城市让生活更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美好、乡村让人民更向往。

  六是全力补齐短板弱项,三大攻坚成果斐然。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搬迁,剩余722户1790人全部脱贫,4117户“两类户”基本解除致贫返贫风险,圆满完成“交总账”任务。为每个贫困村拨付产业发展资金10万元,投放扶贫小额信贷6亿元,脱贫致富后劲更加充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开展秋冬防,实行中心城区“煤改气”“煤改电”运行补贴,压减焦化产能任务全部完成,空气综合指数下降9.6%,PM2.5浓度下降6.6%,中心城区优良天数增加44天。全面取缔黄河、汾河干流沿岸1公里内的污染企业,7个国考、4个省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完成废弃矿山修复治理5400余亩,造林绿化32.1万亩,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有效化解永济、临猗等地企业担保链问题,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七是全力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整体加强。民生保障坚实有力。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48.2亿元,增长13.6%。“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覆盖830个行政村。4个领军临床重点专科和1个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入选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98%以上。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50元。县级公办养老机构实现全覆盖。文教事业繁荣发展。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1所,认定普惠性幼儿园71所,高标准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改造123所。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成绩显著。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运城职业技术大学。交响乐《关公颂》亮相国家大剧院。204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顺利完成。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零”单位创建扎实推进,实现“三零”标准的村占45.6%、社区占33.2%、企事业单位占98%,全市信访量、安全生产事故、刑事治安案件均同比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群众评价排名全省第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质量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我们用心用情用力为民服务,14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运城人民美好生活的图景更加灿烂!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9件、政协提案251件。我们直面矛盾开展“理旧账”大起底,用行动践行使命,用实干推动转型,用奋斗书写担当,政府治理效能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迈上新台阶,军民融合发展谱写新篇章,第三次被评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为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划上了圆满句号,为开启“十四五”崭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首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运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五年来,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架梁立柱、拔节起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五个百亿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90亿元,年均增长9.8%。4家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山西建龙突破500亿元大关。五年来,我们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转换动能、培育优势,转型发展态势强劲。省级开发区数量由5个达到12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9.4%。五年来,我们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统筹协调、内外兼修,城乡发展一体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1.24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23平方公里。供热、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1088个。所有建制村通路通车。五年来,我们在增进百姓福祉中回应关切、聚力攻坚,民生事业不断改善。民生支出年均增长8.3%,每年占比保持在8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36.1%、48.5%。5个贫困县如期摘帽,5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4.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历程充满艰辛,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运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运城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需进一步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占比较低,创新驱动力不足,转型任务依然繁重;对外开放的层次水平不高,区位优势还没有转化成要素集聚优势;环境容量有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压力很大;公共服务供给欠账较多,民生领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一些政府系统干部工作标准不高,服务意识、担当精神、专业素质有待加强。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采取更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成绩是昨天的句号,奋斗是永恒的主题。征途漫漫,惟有拼搏,我们要重整行装再出发!

  二、“十四五”时期总体要求和工作遵循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厚植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运城的关键时期。根据***及省委精神,按照市委的《建议》要求,市政府编制了《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查。《纲要(草案)》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运城的发展定位、战略布局和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推动高质量发展、高速度跨越、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坚定地朝着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迈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全国、全省一样,运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既要看到,在国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背景下,由于受思想观念、发展底子、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我市在区域竞争中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更要看到,我市正面临着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一轮中部崛起、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等重大战略纵深推进带来的机遇,面临着5G、大数据、智能终端、物联网等新科技革命加速突破带来的机遇,面临着区位交通、自然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更加凸显带来的机遇。未来五年,经济发展迎来“新风口”,我们既要“赶考”,也要“补考”,既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也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遥远不远、未来已来,其时已至、其势已兴。这个“时”与“势”,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跟上,决不能让运城在我们手中输在未来发展的起跑线上,这是我们必须担负的历史责任!

  做好政府工作,必须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打造现代农业强市、新兴产业强市、知名旅游强市,构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强建优晋南市域中心城市、积极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关键环节城市为牵引,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奋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书写运城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纲要》围绕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运城这一远景目标,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一是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经济总量在2019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100亿元左右,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300户以上、增加值1100亿元左右,二产占比为50%左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是创新发展形成新优势。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增加,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真正确立。三是协调发展构筑新高地。城市综合承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四是绿色运城展现新面貌。主要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五是开放发展激发新活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合作领域持续拓宽,陆港经济、通道经济、枢纽经济加快构建。六是共享发展书写新篇章。人的全面发展得到更加有效保障,人均GDP接近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七是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实施“十四五”规划,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我们要把握好“六个互促共进”。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崛起互促共进。运城要在新发展阶段开好局、起好步,必须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中高端,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环,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二是推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互促共进。需求和供给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原动力,我们必须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切实发挥需求侧“稳定器”功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经济发展整体效能。三是推动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互促共进。营商环境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比拼,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营商环境的比拼。我市的经济增长必须靠项目作支撑,通过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见效,使运城真正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四是推动对内统筹和对外开放互促共进。我市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必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攥起来是“铁拳”、伸开来是“铁掌”,“攻山头”“炸堡垒”,开辟突围的新天地。五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互促共进。创新是企业爬坡过坎、培育壮大的根本,也是运城的短板,必须视创新如生命、抓创新像拼命,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做到今天靠创新“起家”、明天靠创新“发家”,努力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六是推动加快发展和安全稳定互促共进。发展和安全是事关运城现代化建设的两件大事,必须把安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既要警惕“黑天鹅”,也要防范“灰犀牛”,切实把运城的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实现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

  各位代表,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是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只要我们勇立潮头、顺应大势,深刻洞察国家宏观政策取向,敏锐应对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统筹处理好抓当前与谋长远、增后劲,抓速度与调结构、促转型,抓经济与保生态、惠民生等重大关系,就一定能够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在新格局中创造新优势,把“十四五”规划的美好愿景变成火热实践的磅礴图景!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我们有幸怀着几代人的梦想,迎接建党百年华诞,并开启“十四五”奋斗历程。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和10.5%,并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下达任务。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打造“三个强市”,促进优势产业协同发力

  “三个强市”是省委对运城发展的战略定位。打造现代农业强市。着眼于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标准化生产。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黄汾百万亩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以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实施农业特优战略。以万荣、临猗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为引领,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完成16万亩老果园改造提升,打造10万亩果业标准化基地和3万亩药茶原料基地。全面推广农业保险。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招引龙头企业,开发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粮店”变“粮厂”、“原果”变“原料”。支持闻喜牧原肉食品加工、绛县东方希望生猪养殖、万荣温氏养殖等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60家、300家,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加快科技兴农步伐。集中资源攻关F型杂交小麦核心技术。发挥“农业科学合作研究院”科研引领作用,注重优质品种繁育引进推广,打造现代种业“一核心五基地”,确保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殖技术,培育高素质农民6000人以上,开展职业农民培训10万人次。加大品牌打造力度。用好果业出口平台。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设立覆盖省会城市和有关大城市的直销网点,让“运城苹果”“运城面粉”“运城蔬菜”等优质农产品占领更多老百姓餐桌。

  打造新兴产业强市。着眼于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在全面建设十大主导产业集群基础上,重点打造“合(和)汽(气)生材(财)”新兴产业地标。“合”就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物联网建设和企业上云用云步伐,帮助更多企业“腾云驾物(雾)”。全年竣工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培育20户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汽”就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挥大运新能源汽车龙头带动作用,吸引关联企业集聚,加大车联网研发力度,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生”就是生物医药大健康。围绕建设晋南新特药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发展专利仿制药和新药创制,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材”就是新材料。重点发展特种钢、铝镁合金、铜合金及稀土材料,加快向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能源装备、军工等高端领域延伸。同时,大力发展特色轻工业,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全年新创办小微企业1万户,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0家、“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以上,新增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企业2-3家,确保百亿元以上企业保持在4-5家。

  打造知名旅游强市。着眼于融合化、品牌化、全域化发展,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让洒落在河东大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遗存绽放耀眼光彩。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芮城通过国家验收,盐湖、夏县、万荣等县(区)通过省级验收。打造知名文旅品牌。擦亮“关公、盐湖、黄河”三大金字招牌,抢抓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再建成196公里。实施关公文化产业园、河津龙门景区、平陆茅津古渡等29个文旅产业项目,打造28个名人展馆、典故展馆,推进“黄河人家”、乡村旅游示范村、康养小镇建设。新建一批A级景点、旅游度假区和特色民俗酒店,加快推进关帝庙、五老峰创建5A级景区。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做好重要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加大永乐宫壁画等文物修缮保护力度,建立国宝级文物特殊保护机制。提升文旅服务层级。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实现智慧景区智能服务。扶持绛州澄泥砚、夏县青铜铸造、稷山螺钿漆器等企业开发更多适应市场需求、传承河东风韵的文创产品。加大宣传推介,办好关公文化旅游节、舜帝德孝文化节、池盐文化节等活动,拓宽旅游客源,叫响“游山西运城·读华夏历史”。

  (二)全力构建“三个高地”,促进资源要素聚合裂变

  “三个高地”是省委赋予运城的重大使命。构建创新高地。坚持把创新放在转型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好一个核心区。围绕创建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加快盐湖国家级高新区和智创城建设,力争引进研究院所和高新产业等项目10个以上。壮大一批创新主体。新培育高科技领军企业20家、总数达到4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突破4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搭建一流平台载体。实施好“111”“1331”“136”等创新工程,支持大运建设新能源汽车集成与节能省级重点实验室、银光镁业牵头建设国家级铝镁合金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基地达到20家。支持运城学院、运城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建设特色重点学科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4个学科和1个实验室建设,打造领军临床重点专科。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聚焦产业技术瓶颈,深化与清华、北理工、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建好“三库一榜”,力争突破复合电极材料、5G通信材料等核心技术20项。支持国强高科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攻关。

  构建人才高地。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打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流人才队伍。抓好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引进,吸引一批学科带头人及工程技术人员来运创业创新。深化“运才兴运”专项行动,促进更多人才回乡、项目回归、资源回流。加强本土人才培育,鼓励在运高校、职校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培养转型发展和生产一线急需适用人才。大力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运城成为各方英才追梦之处、筑梦之地、圆梦之城。

  构建开放高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合作。夯实平台基础。加快推进运城机场改扩建、临猗黄河大桥、运城市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争取芮城通用机场建成、万荣通用机场开工,积极做好运三客专、阳运高速等项目前期。尽快实现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力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早日获批设立。深化区域合作。发挥产业招商专班和驻外联络部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办好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第五届轮值大会,推进次区域县(市)间融合发展。扩大对外贸易。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提高企业自营出口能力,壮大农产品及高端机电装备等优势产业出口规模,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家以上。

  (三)全力推动“双轮驱动”,促进需求潜力充分释放

  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两大主引擎。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科学安排政府投资,充分调动民间投资,使投资的拉动作用发挥到最大。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围绕“六新”“两新一重”,加强项目包装,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完成项目签约额3000亿元以上,开工项目投资额930亿元,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率达到60%以上。提高投资效益。紧盯“1311”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正威新材料、华兆东南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稷山梅山湖石墨电极、河津华辉杰高效活性炭等项目建设。推进永济蓝科途锂电池隔膜、临猗豪钢锻造煤机配件、闻喜润泰工业固废利用等项目竣工投产。强化投资服务。落实好省、市项目推进机制,有效缩短建设周期。用好“南果贷”、转型发展基金和文旅发展基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实现标准地常态化出让,建成标准化厂房143万平方米,让投资企业“拎包入住”。

  促进消费回暖升级。深入挖掘消费潜力,优化消费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城市消费。鼓励大中型商业综合体、商超连锁发展,推进吾悦广场、红星美凯龙等项目建设,构建15分钟商圈。着力打造河东风情街、南薰坊等高品质步行街,构筑消费新引擎。大力支持县域精品街区申报山西省特色商业街。释放乡村消费。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在乡镇布点,加强农村电商扶持力度,引导商贸企业与京东、阿里等知名电商深度融合。每个县打造1个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争取培育1-2个省级电商强县和10个以上电商强镇。激活重点领域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正确引导运材运用、运用运材。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对新能源汽车及我市整车生产的汽车进行补贴。出台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支持家电绿色化智能化更新换代。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支持职工住房消费。持续打造“好吃运城”品牌,在太原等地组织农特产品展销会。支持“三晋老字号”“中华老字号”企业开拓全省全国市场。

  (四)全力实施“两大行动”,促进城乡发展协调融合

  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五中***确立的双重任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城市品质和品位。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重点抓好“六大工程”:一是环境整治工程,深入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美化建筑立面,改善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整体环境,逐步解决遗留烂尾问题;二是路网畅通工程,统筹快速路、主干路、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加快禹都大道、学苑路、槐东路、大禹街等道路建设;三是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做好圣惠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康杰中学家属院、中心医院家属院等96个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四是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完善排水防涝设施,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城西污水处理二厂建设,逐步破解城市内涝难题;五是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加快推动市县城区5G网络全覆盖,用好“一平台十应用”,推进城市智慧化管理;六是文明城市建设工程,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城市文脉保护,唤醒“老运城”历史记忆。增强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县城支点吸纳作用,完善公共场馆、路网改造、集中供热、垃圾污水处理等短板弱项,布局一批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依托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县域人口向县城集聚,加快就地城镇化。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在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上铆足劲、做足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抓好特色小镇建设。稳妥推进乡镇撤并、撤乡改镇,推动基础设施向城郊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展。挖掘小城镇独特元素,持续打造永济水峪口古村、夏县天沐温泉小镇等一批主导产业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功能叠加融合的特色小镇,增强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力。扎实推动接续发展。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好返贫预警监测、产业就业扶持、基础设施改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软硬件设施。加快补齐水、电、气、网和物流等方面短板,完成434.8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及5.3万户改厕任务。加强自建房管理,确保规范安全。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结合“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和“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走廊”建设,每个县(市、区)至少确定2个覆盖10个村以上的集中连片示范片进行规划建设,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加快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五)全力用好“关键一招”,促进系统改革走深走实

  改革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深化能源革命。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运城行动,支持芮城开展“碳中和”示范前期研究。推进氢能、能源互联网等新能源产业布局。创新电力交易机制,让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享受每度0.3元电价。抓好能源互联网试点市建设。深化开发区改革。推动相关行政职能再下放,实现“区内事、区内办”。每个开发区至少建设1个省级科技孵化器或省级众创空间,科研投入增长10%以上。深入开展“四比四看”活动,各开发区签约项目开工率和“六新”项目占比均达到60%以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市县国企改革任务,力争山西农药厂和永济纺织厂破产清算实现突破。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管机制。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国有经济活力。深化要素配置改革。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专项行动,盘活存量用地,推进产业项目全部实行“标准地”供给。扶持15家“金种子”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争取新环精密制造在新三板挂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0家以上。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续引深“一枚印章管审批”和“五减”专项行动,审批环节、时限、材料再压缩30%以上。加快推行“一网通办”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涉企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0%以上。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新设企业“一天办结”,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0万户。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按照“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要求,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进金融服务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防范系统性风险。打击恶意逃废债和非法集资行为,引导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健全完善县乡两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三块地”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同时,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景区景点、市县转型综合配套等领域改革,确保按时间节点改革到位。

  (六)全力筑牢“两条底线”,促进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绿色和安全是必须守住的两条底线。筑牢绿色发展底线。践行“两山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运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加强污染防治。多措并举打好“三大保卫战”。推动集中供热、平原地区清洁取暖全覆盖,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和餐饮油烟排放专项整治,全力甩掉PM2.5浓度排名靠后的帽子,优良天数比例完成省考核目标。强化河湖长制,加大黄河、汾河、涑水河排污口整治,做好沿线农村污水收集治理,整治城乡黑臭水体,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扎实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深入开展危废专项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做好报废汽车、废钢、废铝等回收工作,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力争实现公共机构全覆盖。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加强生态修复。大力开展绿满运城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坚持绿化彩化财化相结合,加快黄河汾河沿岸、废弃露天矿山绿化,完成植树造林16.7万亩、水土流失治理36.9万亩。统筹做好“三河两山三湖”生态修复治理,加快官道河、姚暹渠禹都段、鸭子池、干河生态整治,推动“运城南山新境市民广场”建设,启动实施南山裸露山体生态修复,还河东大地碧水清波和巍巍中条。

  筑牢安全稳定底线。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运城。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实“四方责任”,坚持“人物同防”,加强来(返)运重点人群闭环管理,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守住运城阵地。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高质量推进县级疾控机构核酸检测能力、专业流调队伍建设,推行全民新冠疫苗接种。抓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攻坚战,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依法治理超限超载,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加强各类自然灾害防治和极端气候预测预警。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装备配备,提高应急救援水平。统筹抓好食药、能源、网络等领域安全,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三零”单位创建,巩固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加快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信访“控新治旧”,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把各类矛盾风险稳控在当地、化解在基层。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稳步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深化双拥共建和军民融合发展,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等事业。积极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史志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全力打造“四个运城”,促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幸福、技能、健康、书香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打造幸福运城。推进社会保险法定群体全覆盖,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再提高20元。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筹集租赁住房5000套,新开工棚户区住房改造2463套。

  打造技能运城。加快“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抓好重点人群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鼓励企业、院校及第三方机构开展技能水平评价,形成培训鉴定一体化服务,技能人才数量占到劳动者总量30%以上。聚焦“一县一业、一县一品”,紧盯市场需求,拓展培训领域,举办首届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擦亮“关乡家嫂”“闻喜花馍”“永济面食”等特色技能品牌,争创全省全国样板,带动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

  打造健康运城。提高综合医院实力,发挥特色专科优势,高水平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继续实施乡村医生素质提升计划。持续深化医改,力争基层就诊率达到60%,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推进中心城区医疗机构合理布局和资源整合,加快市疾控中心迁建。发展康养产业,建设中医药强市。做好健康中国行动16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

  打造书香运城。建设认定30所普惠性幼儿园,每个县(市、区)新(改、扩)建1-2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全市建设改造80所寄宿制学校。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实现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中心城区圣惠小学、第五幼儿园投入使用,启动规划十小建设。全面提升高中教学质量。推进公共图书馆进景区、进社区、进商场、进农村,打造无处不在的读书角。繁荣文化事业,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各位代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今年,市政府将在全面承接、认真办好省政府确定的11件民生实事基础上,再增加4件:一是中心城区建设河东驿站10座;二是中心城区建设过街人行天桥3座;三是中心城区建设不少于5个高品质河东书房;四是实施2万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技能培训。谋民生之利,解群众之忧,是政府职责的根本所在。我们一定竭尽全力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全力让老百姓的笑容成为运城最美的风景!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三手联动”,夙夜在公、只争朝夕,勤勉敬业、善作善成。

  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忠诚干事。深学笃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大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坚持底线思维,自觉从政治上分析问题、推动工作,确保党***大政方针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安排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提升工作效能,奋发干事。全面深化“13710”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任务分工、督促检查、情况通报、追究问责等闭环机制,推行项目化、清单式管理,做到“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实现“说了”到“做了”“开会研究了”到“问题解决了”之间零距离。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让担当尽责成为政府工作的底色。

  三是提升法治观念,依规干事。深入贯彻******法治思想,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的水平。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严格规范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行为。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诚恳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配合做好伍姓湖保护、机动车停车管理、建筑垃圾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制定,并认真贯彻实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综合一次查”。强化审计监督,加强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提升本领作风,过硬干事。树立“以结果论英雄、以成事论水平”的鲜明导向,增强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努力成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发扬“三牛”精神,坚持真干、苦干、实干,践行“一线工作法”。坚定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咬定目标、凝心聚力,快马加鞭、风雨兼程,加快谱写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为运城明天更美好、人民生活更幸福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附注:

  1.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四为”,指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四高”,指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两同步”,指到2020年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3.“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4.“六新”: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

  5.“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7.“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8.“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一季一签约、一季一开工、一季一观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

  9.“1311”重大工程项目:以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牵引,聚焦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三大优势产业,重点推进牵引性强、战略意义重大的100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重点推进带动性强、示范意义重大的100个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促进全市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

  10.“111”“1331”“136”创新工程:“111”工程指紧扣转型发展需求,谋划推进100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建设10个左右重点实验室、10个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基地和10个省级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一企一策”培育100户高科技领军企业。“1331”工程是推动山西高等教育振兴崛起的重要举措。“1”,即始终围绕立德树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根本任务;“3”,即突出抓好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创新团队三项建设;“3”,即全面加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院)三大创新载体建设;“1”,即推动高校产出一批对国家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标志性成果。“136”工程是山西打造国内有影响力重点专科和综合医院的重要举措。“1”,即以提升全省医疗水平为主线;“3”,即建设一批省重点临床医学专科、重点临床医学实验室和重点临床科研创新团队;“6”,即建设区域临床医学、疑难重症诊疗、急救体系协作、互联网+国际医疗、前沿医疗技术、医院管理评价“六大中心”。

  11.“一核三翼七支点”新型城镇化格局:即以中心城区为引领,加快推进盐临夏一体化,打造市域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区;河津、永济、闻喜三县(市)发挥产业强县、人口大县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成为全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三翼;万荣、稷山、新绛、绛县、垣曲、平陆和芮城等挖掘潜在需求和发展空间,切实成为支撑全市新型城镇化的七个重要支点。

  12.“两下两进两拆”:管线下地和广告下墙,停车进库进位,拆除违建和围墙。

  13.“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14.“两类户”:脱贫监测户、边缘贫困户。

  15.“三零”单位:“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

  16.“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抓招商引资、抓市场主体培育、抓发展动能转换、抓项目达产达效、抓人才智力支撑,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17.“六最”营商环境: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

  18.“一核心五基地”:以山西农大棉花所科技研发力量为核心组建运城市现代种业联盟作为创新平台,建设粮食、蔬菜、畜牧、水产和水果特色经济林五大优势种子(种苗)基地。

  19.“三库一榜”:科技创新项目库、技术项目需求库、科技成果供给库,实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制”。

  20.“一平台十应用”:统一基础设施暨运营平台,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食药、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应急十大基础应用。

  21.“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22.“四比四看”:比谋划储备看项目质量、比招商引资看签约落地、比开工建设看工程进度、比服务水平看满意指数。

  23.“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24.“三大保卫战”: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

  25.“三河两山三湖”:黄河运城段、汾河运城段、涑水河,中条山、峨嵋岭,盐湖、伍姓湖、圣天湖。

  26.“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

  27.2021年山西省政府确定的11件民生实事:一是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二是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三是为重点帮扶县农村妇女免费提供“两癌”检查服务;四是实施5万名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五是将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拓展延伸为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六是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七是实施城镇养老幸福工程;八是为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实施奖补;九是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十是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十一是建设200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

  28.河东驿站:是集如厕、休憩、WiFi、图书阅览、急救药箱、食物加热等功能于一体的免费便民服务场所。

  29.“三牛”精神: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 运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运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运城市2021年市委经济工作会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