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1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
尊敬的各位家长:
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为帮助家长做好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现将有关知识告诉大家,希望做好预防。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又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包括野鼠及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老鼠(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二、临床表现有哪些
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临床表现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
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三、本地发病期在什么时间
全年均可发病,小高峰为每年4-6月,大高峰为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潜伏期最短4天,最长60天,一般为7-14天。陕西关中地区的出血热疫情常年发生,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6-7月和11-12月两个时间段,这与每年农村集中开展的五月夏收和十月秋收有关。农民下地劳作时间长,近距离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的机会多,经过1月左右的潜伏期后发病,时间逻辑相符,也与国内同类型疫区情况相似。
四、怎样预防出血热
1、灭鼠、防鼠:这是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措施。
2、接种出血热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16岁及以上人群应积极主动接种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是每人全程接种3针次,即接种第1针后14天接种第2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3针。
3、现有死老鼠应深埋或焚烧,接触死老鼠时应戴手套或使用器具。
4、注意食品卫生: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饮用罐装饮料时注意擦净罐口或使用吸管饮用;家中食物不要裸露摆放,以防老鼠的分泌物将食物污染;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5、野外作业时要注意灭鼠,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
6、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蔽场所及鼠孳生地。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7、如被老鼠咬伤,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洗净伤口,有条件的可再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并尽快到正规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遵医嘱接种疫苗。
8、及时就诊:近期被老鼠咬伤、接触过鼠污染物者,必须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大夫有被老鼠接触史。
篇二: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秋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更好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特提醒大家熟悉掌握以下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
一、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1月份到次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
二、传播途径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1)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损的皮肤黏膜。
(2)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食物。
(3)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传播。
三、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防鼠灭鼠。这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
3、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治愈起决定性因素。
一就: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4、严禁前往野外及疫情高发区出游,如有出行史,尽快前往就近定点医院检查出血热抗体,及时进行排查。
家长们、同学们,陕西省是出血热疾病的高发流行区域,若出现“三红”(颜面部发红、颈部发红以及胸部发红)、“三疼”(头痛、腰痛、眼眶痛)、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诊断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好日常预防,积极应对,就可以有效阻断流行与传播,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
篇三: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在校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提醒家长熟悉掌握以下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0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
传播途径
主要传染源为动物,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而鼠向人的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未见人-人传播报道。
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关键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防鼠灭鼠,这是本病预防的主要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
3、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起决定性作用。
就近到规范医疗机构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如何识别早期流行性出血热?
如果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
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好日常预防,积极应对,就可以有效阻断它的流行与传播,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期,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也多加注意,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流涕、恶心、出疹等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班级老师,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篇四: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
建民初中广大师生:
大家好!秋冬季来临,又进入了出血热疾病的高发期。为了预防出血热的发生及传播,请大家注意灭鼠防鼠、及时接种出血热疫苗、注意饮食卫生及环境卫生等疾病防范。现将《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疾病——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发给你们,请各位家长高度重视。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我国高发,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人群均易感。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潜伏期一般为2-3周,早期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什么?
鼠为主要传染源。野鼠主要是黑线姬鼠,家鼠主要为褐家鼠。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主要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具体表现为:
①起病急,高热达38度以上,全身酸痛、乏力、衰竭状;
②头痛、腰痛、眼眶痛,称“三痛”;
③面红、颈红、前胸红,称“三红”呈醉酒貌;
④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结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
流行性出血热是如何传染给人的?
01带病毒的老鼠传染
①接触传播:老鼠咬伤皮肤或老鼠的尿、粪、唾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
②饮食传播:老鼠的尿、粪、唾液等分泌物污染食物被人食用;
③吸入感染:吸入携带有汉坦病毒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尘埃。
02蠕虫传播
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健康人,可使人患病。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灭鼠、防鼠
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措施。灭鼠方法为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灭鼠药、捕鼠夹和粘鼠板等多种方法;防鼠方法主要有保护老鼠的天敌,及时堵塞鼠洞,门窗和缝,排水口加铁栅栏,米面等粮食应放在密闭不易咬破的容器里等措施。
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为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居民及进入该区的人员,主要对象为符合接种条件的16到60岁的高危人群。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冷实物,特别是暴露在外的食物和水;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餐具用前应煮沸。
搞好环境卫生
不到草地上嬉戏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尿;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减少鼠类隐藏地及孳生地;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以上就是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的知识。让我们共同学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好传染病的防控,携手守护健康校园。
篇五: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您好!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在校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请您知悉以下有关出血热预防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主要由鼠类(黑线姬鼠、褐家鼠、大白鼠)等啮齿类动物携带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但如果病毒感染后,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那么重症率和病死率可显著降低。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0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潜伏期最短4天、最长60天,一般为7—14天。
出血热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传染给人体。该病不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主要通过老鼠作为媒介传播,传播途径如下:
1、呼吸气体:带病毒鼠排泄物污染的灰尘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
2、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接触带病毒鼠的排泄物、分泌物,病毒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内而感染。
3、污染食物:食用被带毒鼠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
4、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鼠体表螨类吸了带病毒鼠的血后又吸人血引起感染。
如何防治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防鼠灭鼠。防鼠灭鼠,这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防鼠就要经常检查房间内可能存在的孔隙,密封所有的可能成为鼠类出入的孔隙。做好防鼠的同时,可在可能存在老鼠的地方安放捕鼠夹或投放毒鼠饵进行灭鼠。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成功上市近20年,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本病提供有效手段,疫苗接种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接种程序是每人全程接种3针次,即接种第1针后14天接种第2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3针。
3、管好食品。妥善保管粮食、食物,可放在有密封盖厚塑料、玻璃或金属的容器内,或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及时清洗洗餐具和炊具,清除溢出的食物。宠物食品及时收拾不过夜。
4、搞好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滋生地;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病毒尘埃;清除草丛等。
5、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就医,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如何识别发现早期流行性出血热?
如果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可能感染流行出血热。
各位家长,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们做好日常预防、积极应对,就可以有效阻断它的传播与流行,保证我们和孩子的身体健康!
篇六: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出血热是北方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每年十月开始,xx省xx地区进入出血热高发季节。由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症状和普通流感较相似,不少患者会误以为是普通的感冒。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您认真阅读学习以下有关出血热防治知识!
什么是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每8-10年左右有一个发病高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在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称为秋冬峰;4-6月(或5-7月)还会出现一个小高峰,称为春峰。
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
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也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鼠咬及密切接触、螨媒传播、垂直传播途径感染人。
哪些人容易患出血热?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主要以近距离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的机会多的农民、学生、青壮年为主。
出血热早期主要有哪些症状?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表现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脖和上胸部发红)症状,貌似醉酒。
出血热会造成哪些损害?
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病变在肾脏、肾上腺皮质、右心房内膜下、皮肤粘膜等处显著;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脑膜炎、肺水肿。
为什么出血热必须尽早治疗?
尽早治疗能有效减少低血压休克、腔道出血、肺水肿、继发感染等严重威胁生存率的并发症的出现,有效降低死亡率。
为什么出血热患者不能自行使用退烧药?
出血热病毒致病的病理基础为全身小血管损伤,从而引起大量血浆外渗,所以发热期后常出现低血压休克。如果在高热时给予强效退热药物,可因大汗而使血容量进一步减少,从而加重低血压休克。那么高热时怎么办呢?可给予冰袋冷敷降温,另外,此期常用地塞米松减轻中毒症状,也有退热作用。
出血热能否治好?
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死亡率可以高达近20%,死因多是肾脏遭到病毒破坏而衰竭。然而近十年来,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死亡率已经下降到1%左右。虽然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非常凶险的疾病,但经过有效的救治,一般预后都比较好,不留有后遗症,肾损害是暂时的,经过治疗后基本可以恢复。
如何预防出血热?
(1)防鼠灭鼠注意家庭卫生,应用药物或机械等方法及时灭鼠。
(2)接种出血热疫苗,疫苗接种是防控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接种人群: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及工作生活中经常接触鼠类的高危人群;接种程序: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应当重新开始免疫;温馨提示:出血热疫苗是灭活疫苗,接种该疫苗不会因感染活病毒而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
(3)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高峰期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不在不卫生的小饭馆就餐;不吃生冷特别是容易被老鼠类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等。住宅、办公室不要裸露摆放正在食用的食物,以免招引老鼠;在野外工作人员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同时要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特别须注意的是,大高峰期间(10月—次年1月)有高热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勿自行用退烧药,以免贻误病情进而加重危险。
温馨提示
若有发热、感冒等疑似出血热症状者,请及时赴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出血热建议就诊医院:
成人:xx市第八医院
儿童:xx市儿童医院
篇七: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
最近是出血热疾病的高发期,为了做好此病的预防工作,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出血热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病毒并传播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体主要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流行性出血热是如何传染给人的?
1、带病毒的老鼠传染
接触传播:老鼠咬伤皮肤或老鼠的尿、粪、唾液污染了破伤的皮肤或粘膜。
饮食传播:老鼠尿、粪、唾液等分泌物污染食物,被人食用。
吸入感染:吸入携带有汉坦病毒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尘埃。
2、螨虫传播: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健康人,可使人患病。
3、母婴传播:妊娠期间感染汉坦病毒的母亲传染给胎儿。
三、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起病急,高热达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面红、颈红、前胸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粘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且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依次会出现少尿、多尿、血压降低等现象。
四、如何预防出血热?
1、防鼠、灭鼠是消灭本病的关键。要注意生活和工作场所的防鼠、灭鼠工作,在果园、菜园、养殖场、食品加工等重点场所可长期实施灭鼠、防鼠措施,及时打扫环境卫生,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地。2。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贮藏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紫外线、乙醇对出血热病毒具有杀灭作用。
3、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到草地上嬉闹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及尿液;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饭前、便后勤洗手;家庭垃圾日产日清,剩饭剩菜及时清理;保管好各类食物,最大限度降低鼠类滋生条件;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做好自我防护。
4、接种出血热疫苗是最有效、简单、可靠的办法,应尽早、全针次接种出血热疫苗。规范接种程序是接种第一针后14天接种第二针,半年至一年强化接种第三针。
5、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红、颈红、胸部潮红,呈酒醉貌)等出血热典型症状,要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尽早规范治疗。
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做好出血热防治工作。
篇八: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
秋冬季节是流行性出血热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出现传染病的高发、频发,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为了预防和控制出血热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现就将流行性出血热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1、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我省xx地区出血热的高发季节,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汉坦病毒,并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该病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花费大、病死多。在经常野外工作或活动的农民、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
2、传播途径
①携带病毒鼠类的血液、唾液、尿、便等排泄物被搅起漂浮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或经粘膜接触而感染;
②被鼠类咬伤或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新鲜排泄物而感染;
③进食带毒鼠类粪便污染的食物,经口腔或胃粘膜而感染;
④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⑤虫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螨虫进行传播。
3、传染源
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等啮齿类动物,其他如猫、猪、犬和兔等动物以及病患早期亦可携带病毒,但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已发现有170多种脊椎动物能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我国有53种动物携带该病毒。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4、症状
多数患者突然有畏冷、发热的症状,体温39~40℃之间,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数为3~7天,少数达10天以上。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4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有典型的“三红”“三痛”。“三红”就是眼睛红、两腮红、脖子前胸红;“三痛”就是患者会感到头痛、眼眶痛、腰痛。
在疾病发生初期,除了“三红”“三痛”、高热外,还有可能在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发热4到6天后会进入低血压休克期,然后是少尿期、多尿期,最后是恢复期,恢复到正常。
5、疾病类型
根据发热高低、中毒症状轻重和出血、休克、肾功损害严重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5型。
①轻型:体温<39℃,中毒症状较轻,除皮肤和黏膜有针尖样的点状出血外,肾损害轻,无休克和少尿。
②中型:最多见。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球结膜水肿,出血及少尿明显。尿蛋白(+++),病程中可出现收缩压<90mmHg或脉压<30mmHg。
③重型:体温≥40℃,中毒症状严重,渗出现象明显,甚至可出现中毒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休克及肾损害严重,少尿持续不超过5天,或出现无尿但不超过2天。出血明显,可见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
④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如严重感染,难治性休克,少尿超过5天或无尿超过2天,以及BUN>42。84mmol/L(120mg/dl),肝、肾等重要脏器出血,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脑出血或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⑤非典型:发热<38℃,皮肤及黏膜可见散在点状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
6、如何预防肾综合症出血热?
①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双价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双价疫苗能有效地预防家鼠型和野鼠型出血热病毒的感染,是防治出血热的首选疫苗。16—70岁健康人群均可注射,保护率>95%,保护期3—5年。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积极主动接种疫苗。
②注重食品卫生。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
③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日产日清,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类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类孳生地;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毒尘埃;清除草丛,卫生死角等。
④注意个人卫生。野外郊游不进草丛,树林等鼠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回来后先洗手,换洗干净衣物,以免衣物沾染到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⑤加强学生健康教育。避免食用三无食品,不购买小商贩食物。
⑥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不要夜宿在果园等户外场所以防螨虫叮咬;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
⑦防鼠、灭鼠。在学校重点场所放置灭鼠板、检查纱网完整,安装防鼠挡板等,这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⑧及时就诊。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有出血点、感冒症状明显等,以及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就诊,就地治疗。
温馨提示:让我们一起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
篇九: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冬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学校又是人口密集场所,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xx市第七十八中学现就出血热防控知识告知如下:
一、不可忽视的“杀手”:
可怕的出血热到底是什么?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主要由鼠类(黑线姬鼠、褐家鼠、大白鼠)等啮齿类动物携带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情重、病死率高,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
二、发病时间:
全年均可发病,小高峰为每年4-6月(或5-7月),大高峰为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潜伏期最短4天、最长60天,一般为7—14天。
三、哪些症状需小心?
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面红、颈红、前胸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
四、哪些途径能传播?
1、呼吸道:带病毒鼠排泄物污染的灰尘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
2、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接触带病毒鼠的排泄物、分泌物,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而感染。
3、消化道:食用被带毒鼠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
4、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鼠体表螨类吸了带病毒鼠的血后又吸人血引起感染。
五、怎样预防出血热?
1、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是每人全程接种3针次,即接种第1针后14天接种第2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3针。
2、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住宅区周围定期用药物等灭鼠,农作物粮食储存应防止被老鼠污染,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4-6月或5月-7月和11月-次年的1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野外活动时注意不要被老鼠咬伤,野外作业的住地要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减少鼠、螨栖息和接触感染。
3、管理好食品。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4、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滋生地;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病毒尘埃;清除草丛等。
5、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温馨提示:
1、请各位家长朋友近期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流涕、恶心、出疹等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班主任老师。
2、请各位家长朋友配合我校晨午检及病假追踪工作,不刻意隐瞒孩子病情。
3、注意室内通风,引导孩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吃熟食,喝开水。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建校园平安,共护孩子健康!
篇十: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
寒冬季节,正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的季节,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但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认识它吧!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国际上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
二、传播途径有哪些?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伤口接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三、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人感染汉坦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临床表现相差悬殊,早期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典型临床表现具有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损害。
四、流行性出血热如何防治?
(一)防鼠灭鼠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确保家及工作场所无鼠:妥善保管粮食、食物,可放在有密封盖厚塑料、玻璃或金属的容器内。及时清洗洗餐具和炊具,清除溢出的食物。宠物食品及时收拾不过夜。妥善保管生活垃圾,放在有密封盖的容器内。经常检查房间内可能存在的孔隙,密封所有的可能成为鼠类出入的孔隙。在可能存在老鼠的地方安放捕鼠夹或投放毒鼠饵。
防止鼠进入室内:使用有盖的垃圾桶,及时清理家周围的垃圾,灌木和杂草。检查房子外面的孔、洞,及时封堵。使用后宠物食品及时清理。妥善保管粮食和动物饲料,及时清理旧车、旧轮胎等鼠类可能居住物体。房子周围不要堆放柴草,木材堆放时要与地面至少有1尺的距离。在老鼠可能出现的地方布放捕鼠夹或毒鼠饵。
清扫有鼠类尿、粪污染的地方时,要适当防护:戴橡胶或塑料手套,戴口罩,先用消毒剂喷洒,浸泡5分钟后,用纸巾擦拭,把纸巾扔到垃圾桶,再用消毒剂或漂白剂擦拭污染区域表面,脱下手套前,用肥皂水或喷雾消毒剂洗手,脱手套后清洗双手。其中消毒剂可用家用消毒剂或0。05%的含氯消毒剂。不要用掃把或吸尘器清扫啮齿类动物的尿液和粪便,这样容易使病毒颗粒进入空气中,通过呼吸道感染人。
温馨提示:布放捕鼠夹、投放毒鼠饵时要防止儿童接触;可向防鼠灭鼠专业机构咨询新的防鼠灭鼠方法。
(二)疫苗接种
在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成功上市近20年,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本病提供有效手段,疫苗接种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高发病区的16-60岁人群应积极到本地区疫苗接种点进行足程、规范接种疫苗,保护个人身体健康。到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或在较长期野外户外工作任务前可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
(三)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四)被鼠咬伤后及时就诊
如被老鼠咬伤,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或者纯净水洗净伤口,有条件的可再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并尽快到正规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学校会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流行性出血热及其他各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校园环境,让我们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而努力!
篇十一: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
尊敬的各位家长:
随着天气转冷,流行性出血热也逐渐进入高发季节。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情重,病死率高,危害极大,请家长们了解以下防护知识,增强防护意识,家校合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xx市是出血热的老疫区也是重点疫区,目前正值出血热发病的高峰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病毒并传播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xx市是出血热的老疫区也是重点疫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4~6月(或5~7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在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现在正值出血热发病的高峰期,因此冬季要做的事,防范出血热不能少。
一、出血热的传播方式
出血热可以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螨媒、垂直等多途径传播。最常见的是接触带出血热病毒动物的排泄物(唾液、尿液、粪便等)而感染,或摄入被带毒鼠类污染的食物、水等而感染发病。
特别注意:
1、人与人之间是不传染的。
2、要注意并不是只要接触到鼠类排泄物或者被老鼠咬后就一定会发病,这与老鼠的种类和是否带毒有关,xx市的主要带毒老鼠是黑线姬鼠,属于野鼠,鼠背有条很明显的黑线,个头不大,一般出没在郊县水源附近的田间、野地,带毒率较高;城区出没的老鼠也就是我们一般在家里看到的老鼠为小家鼠、褐家鼠,带毒率较低。
二、出血热的易感人群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主要人群为男性青壮年,在田间、野外、建筑工地工作的人群更容易得出血热。
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一般临床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以两周多见,在发病初期,大多病人的临床表现像感冒、发烧,容易忽视。
xx疾控提醒,在冬季高峰期间,如果出现感冒、发烧,一定警惕出血热,要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延误治疗。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四、出血热的预防
1、灭鼠是根本措施。大面积投放鼠药,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清除垃圾,消灭老鼠栖息场所。
2、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是每人全程接种三针。接种第一针后14天接种第二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三针。
3、搞好室内卫生。定期通风,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勤洗勤晒。
4、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障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儿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五、被老鼠咬伤后的建议
被老鼠咬伤后,不建议立即接种出血热疫苗,因为出血热疫苗主要用于健康人群的预防接种,而不用于暴露后的应急接种。咬伤后,建议首先前往医院对伤口进行处理,然后自行观察两周,若在两周内出现发热、感冒症状,不要自己吃退烧药,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有老鼠咬伤历史;若观察2周后无任何症状,这时则可以选择去接种点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预防再次感染。
出血热疫苗属于灭活疫苗(死病毒疫苗),疫苗本身不会引发感染。有疫苗接种需求的群众可咨询所在辖区疾控中心进行接种。
家长们,值此传染病高发及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如果您或家人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或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请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以免误诊,延误病情。家校健康,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科学防护从我做起
提高警惕
莫要大意
篇十二: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
秋冬季节是流行性出血热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出现传染病的高发、频发,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为了预防和控制出血热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现就将流行性出血热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流行性出血热的感染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它主要是通过被鼠咬伤或进食被老鼠排泄物(屎、尿)污染的食物等途径而感染。
二、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
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三、预防出血热的措施
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16岁-60岁人群全程免疫3针,其中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1年,不受流行季节和地域限制,安全可靠有效。
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因此,还要做好以下事项。
1、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室内保持整洁,定期通风,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勤洗勤晒。及时清理垃圾,消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蔽场所,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从而控制和消除传染源。
2、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3、加强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流行性出血热尚无特异性病原疗法,发病后只能对症治疗,因此,预防尤为重要。
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一旦发现自己有可疑症状,要及早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关热词搜索: 出血热 预防 家长 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12篇) 中学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告家长书 学校出血热预防措施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