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版心得体会(12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篇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心得体会
史宁中教授和王永春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犹如指向灯,让我们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为我们今后数学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史教授一开始就重点强调了新课标中将“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解读了核心素养的一致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史教授还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的变化,整体的领域没有变化,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理念上更强调核心素养。王永春老师针对“四基”、“四能”、“十一核心”、“三会”,结合“小数”、“分数”等详细地阐述较之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
通过学习,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全学年、全学段、全校数学教师知道自己教学的前后联系。日常教学中体现整体性:数学知识体系与相应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把握;一致性:最初概念提出到最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教学;
阶段性:数学知识进阶,核心素养进阶的阶段性实施。2022年新课标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不断认真研读的内容,如:方程移到初中、百分数移入“统计与概率”、强调代数推理和几何直观等等。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不固守旧经验,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
篇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心得体会
通过最近的《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学习,我越来越觉得,道德是衡量行为准则的标准,而法治则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道德与法治之间相互关联,可以说道德就是心中的法律,而法律就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后天的教育与学习。法律也不是一开始就全部知晓的,需要师长的告知。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纯的文化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孩童时代是思想最单纯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被影响的时候。就好像一张白纸,沾了墨水便是黑的。所以,他们需要在道法路上的引路人。因此作为师者,首先应当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尊重学生,在点滴小事当中为学生做好榜样。既要言教,更应身教。
所以,教师应当将道德与法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道德与法治相结合,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基础,进行更高层次的升华。也就是所说的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讲授知识的同时,通过一些小活动加强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知。
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不是将一个个知识点发给学生后死记硬背,更不是一张答卷进行选择、填空、判断题的检测。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对于道法的理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应当只是记忆,而是应该贯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因此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首先要将课堂生动化,有趣的事情才会更加吸弓|学生的注意,此外抓住孩子希望被夸赞表扬的心理,进行课堂学习过后的小活动,加强学生学习过后对知识的强化。此外道德与法治不同于文化课程,比如遵守交通法规,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线,单纯的记忆没有多少价值,真正贯彻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学之后关注学习的效益,以及学生的收获也是格外重要的。
所以说道德与法治的教育需要打破常规的文化课程教育方式,注重创新,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人生道德路上的真正的引导者。做一名有长远目光,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的内心,用法呵护儿童的成长。
篇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心得体会
今天趁着还没有上课,看了一会《课程方案》中的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体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将我们的教育教学和时代的发展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可以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课程方案》只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且这十二个字也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之一。
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被创造性地提出。这不仅是对原有思想的延伸,也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所以,是对新时代特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在新时代生活学习的思想武器。
所以,我们在新时代就应该进而开展教育教学。这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社会的需要。
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去年重新修订,再次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为国家法律规范。这一版教育方针中虽然已经省去了“立德树人”,但是“立德树人”却已经深深地内化在教育方针之内。在教育方针之内教育的价值性已经很明显——教育是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教学的途径或者是方法也很明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我们的教育教学不能脱离生产与生活,必须坚持教育教学是生活的集中体现;培养什么样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只培养两类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两类人都是社会主义的同志,也都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没有双标,也没有两面。这就是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这几天有两条新闻:一条很热——初中不再分流;一条很温——幼小衔接。初中分不分流,肯定分,这是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所选择出现的一条适合现在家国发展的,所以这种变化不会特别“明显”。另一条消息幼小衔接,有很多人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让幼儿园学习小学的内容。这是不对的,幼小衔接是一种生活的向往,学习能力的提升,个人习惯的培养,绝对不是将下一学段的内容在上一学段开始教学。
现在有很多学校,就在本学段已经开始了下学段的学习,还有一些区域将学段打乱,让六年级和七八年级在一起,造成了八年级的“无法无天”。学段的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比方说“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关系也有相互的依存。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到底是什么呢?“立德”就是立大志,也是树立价值观。还有同向同德的立场观念,通过正向引导感化人、激励人、启发人。“树人”,是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但是在“树人”上有一点,那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有一个时间的要求。
“立德树人”时间段很难有效果,所以,在我们的义务教育课程中将我时间划定为九年。在具体的时间内,每一学科的具体新授课时间也进行了详细地规定。每学年39周,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为35周,复习时间为两周,另外两周为机动时间。这样的划分就是,为了防止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出现大量的复习时间,而影响孩子们的终身发展。
有人说《新课程标准》是药理,不是实际的药剂。那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一定就是《新课程标准》的药理了。但是我们要明确一点,药剂是要符合药理的,同时也是要符合学生的。在实事求是的观照中进行“君臣佐使”的搭配,但是绝对不能因为一时的治疗,而将药物进行随意的调换,或者将某一味药去除,再把其中的一味药物的量巨大化。这就不再是符合中国人体质的中医治疗,而变成了“病毒与抗菌”的西医疗法。这样的更换不仅仅将药剂变化了,也将药理扭曲了。
“立德树人”只一个较为宏大的目标,需要具体的操作实现。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就是具体的营养成分。哪一门课程都不能少,哪一门学科都不能断。小学的“科学”学科学不好,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需要重新引起兴趣。小学阶段过于提高数学或英语,乃至于是抬高数学或英语学科的占比,一定会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这必然会造成营养不良。义教阶段的学习是完全不能等同于高中阶段的,高中阶段的一些励志性的教学方法能否在义教阶段完全使用也有待商榷。
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上个世纪被提出来,到现在经过全国各地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比方说现在的“创新”就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们教育不能推辞的一项任务。
以人民为中心。那就是应该将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人民不满意,这也是失败的教育。人民不等同于老百姓。老百姓和人民是有交集的,也有不同的。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让人民满意,还要继续培养人民。因为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也体现了中国教育对中国人民的负责。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中国的教育要实事求是,就应该扎根中国大地。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从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发展、家庭发展出发,办中国人满意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既要协调发展,又要有先锋队;既要均衡发展,又要有一部分开拓者。中国的教育一个都不能落下,一个都不能丢。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教育对中国老百姓的承诺,也是中国教育的根本,更是中国教育的未来。我们的教育既要有共性的基础,又要有个性的发展。既要让人民、老百姓满意,又要让我们的国家可以持续地、高质量地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现在教育的发展,在某些地方出现过一些不合适的行为,但是中教育的德育一定是这所学校最鲜明的旗帜。有很多人反感衡水中学,但是你可知道衡水中学的五育并举的大德育观念。衡中学生远足80华里,每年坚持,这就是一种德育;还有为1500名衡中师生这样为宿管送别。
衡中的德育也是可圈可点。
德育是一所学校最鲜明的旗帜,更是一所学校文化氛围的体现。没有德育,这所学校的教育就是堪忧的。
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这是我们学校在教学中的一个要素性质的表达,这不是梯队形式,是一种并重的教育观念,这种观念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共性基础之上个性张扬。
有很多人在问,教育和时代的关系是什么?
我想教育一定是反映时代特征,彰显时代特点的。就像我们一代人的名字一样,留在我们的身上留下最为明显的痕迹。这个时代的特征一定是爱国主义,或者说爱国主义在这个时代一定会更加明显。世界的动荡,社会的集聚发展,不安定因素的抬头等等,需要我们能有一个合理的价值观念,我们不能人云亦云,需要有一个“主心骨”。我想国家的立场观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立场观点。以俄乌战争为例。国内有人说俄罗斯是正确的,也有人说乌克兰是合法的,但是我们到底要站在什么立场上呢?相信自己的祖国。这也就像2001年王伟坠机事件一样,我们的发展过程中一定有人会牺牲,但是绝对不能让牺牲变成无效的死亡,我们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爱国色彩和宣传作用。这个时代的教育特征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在这一篇章核心素养又一次被体现出来,而且是最直接的表明。我们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在,2014年教育部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行动就是对““立德树人””的具体延伸。我们要引导学生有哪些“德”,成为什么“人”?教育部用学生核心素养回答了这一问题。
学生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又一次升级;是我们教育培养的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必需性需求;将发展变成一个可持续的终身过程,可教可学,并在家庭和学校的综合性培养下不断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就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当中包含着18个小点,这18个小点更为具体。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
我们教育培养的孩子是为了孩子个人,也是为了家庭发展,还有社会竞争,也有国家需要。这些需求是相互依存的家国需求。所以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有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比如说爱国、创新等、我们的孩子要想在未来社会上成为“弄潮儿”那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我们的学生必须要有明确的人生发展方向。这一点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生理想。孩子们的理想必须与国家同向同德。
现在社会的发展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好理解的。比如说郎朗和潘石屹。郎朗向英国捐赠了一百多架钢琴,此外,郎朗还将为这些学校的教师提供音乐培训和音乐课程,并尽一切努力提高英国公立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他的理由是英国的钢琴课开设不全等。就这个事实而言,我认为郎朗的理由和行为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引起我们对价值观念的深切关注。
最终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社会主义为发展服务,为人民幸福服务,为党和国家的需求服务,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心得体会
暑假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认真研读《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结合专家的解读,让我从中受益匪浅,收获颇多。通过学习,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体会,明确了英语教学的新目标,为我今后的教学树立新理念、指明方向,以下是我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的几点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三年级的老师,我对这句话有更加真切的体会。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开始系统性地学习英语,英语学科的趣味性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保持高度的热情。但过一段时间,学生学习的任务难度加大了,比如说开始要背单词和要记住语法点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都减少了。从三年级上学期到三年级下学期,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学习任务难度加大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对后续中高年级的英语学习都是不利的,这样会令学生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所以,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我必须要努力保持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有充足的动力,学生才能不断前进。多方式进行教与学。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巧妙使用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可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在课堂小结或回顾所学知识时,可以创编歌曲和chant,让学生轻松掌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教具;结伴扮演、创编对话;课后制作单元mindmap,用多种充满趣味性的活动教和学。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对必不可少。在三年级这一阶段,是英语的书写习惯,上课习惯,课后读书背书的习惯重要养成阶段。在学写字母的时候把好书写这一关,到后面写单词,写句子,写文章也不用操心;在上课时把好认真听讲,开口读书和回答问题这一关,课堂效率就得以保证;把好课后自觉复习这一关学生的基础部分会学得更加扎实。建立良好的习惯才能适应新课标词汇量加大和难度加大的要求。课前预习、上课、课后作业和复习都要在三年级这一阶段给三年级的学生明确的要求。
三、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今后,英语学科的考查方向将更加多元化,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翻阅高年级英语资料和与任教高年级的同事交流时,我充分体会到通识知识的重要性和跨文化积累的必要性。过去在材料中快速找到答案已经不一定是万能方法。新课标倾向于学生通过不断积累,有理解有思考才能得到高分。这一点要求如果体现在三年级的学生身上,我认为就是要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度,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学习和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进我的教学,我要走的路还有很多。以新课标为指导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篇五: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心得体会
2022年7月,在xx市xx区xxx的指导下,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市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培训视频会议线下学习,在此次学习中,观看学习了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的视频讲座,在观看他授课过程中,吴教授语言诙谐幽默,深入浅出,直指当前教学困境,见解深刻,对解决当前的教学问题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感到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对当前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深刻思考。
一、优化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负担重,效率低。”吴教授首先指出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追溯其原因为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习方式太单一,转变学习方式,优化知识结构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重构知识概念,为教学转型奠定知识观基础。当前的教学系统仍然过于重视事实性知识,而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优化的课堂教学更可以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课外延伸性,这决定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增添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不同的教材,我们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拘泥,不套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充分挖掘教材的功能和语文魅力,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我们也可以大胆考虑教学目标的权衡取舍,合理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每一篇课文都会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师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一点,也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参照点。我们进行教学时首先会根据教材和教参去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目标去选择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灵魂,同时又对语文教学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是在各个阶段逐步提高,交叉进行的。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得太密、太快、太满,逼迫学生“贪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可能就会“嚼不烂”。我认为,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体现。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考虑这一点。
二、正确处理好“记中学”、“做中学”和“悟中学”的关系
“教师、学生和知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知识所形成的活动过程与轨迹就是课程与教学。”吴教授通过生产与生产力的例证提出,教学质量的改变除了提升要素本身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改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建立学科思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挖掘学生持续学习的源动力。在课堂教学中,现在比较时尚的一种原则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正确的原则应是“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如果教师是主导的话,学生做主体是不可能的,所以“主导主体论”是有缺陷的。当前国际上有一种说法叫“互为主体论”,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教学是互动的过程,是平等对话的过程。这是有道理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更强调互动性、更强调平等性。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学要围绕老师的指进行,学习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盲目性、随意性,所以教师是教的主体;从教育功能的角度来看,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策略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设计,教学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盲目性、随意性,所以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这两个主体的地位是互动交替,相互推进的。要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发挥个人兴趣特长,将理论联系实际融入到教学教育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认真撰写教学反思、论文,和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共同探讨学术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因此,我们有必要好好思考一下,不但有“记中学”,更要有“做中学和悟中学”,尤其不能为了所谓的急功近利、节约时间、完成任务,毫不负责任的把“做中学和悟中学”堂而皇之的演变成“记中学”。
三、实现“单边教学”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让课堂更有活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互动型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语文这门学科恰恰就重在平时的理解和积累,这就必须要优化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学生获取知识不仅是能力和素养的提高过程,更应该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学习乐趣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超负荷运作的题海战术及“满堂灌”“填鸭式”的严重问题,致使学生陷于应试教育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未得到充分激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形成,教师“忙乱”,学生“苦行”,教学质量非但没有提高,反而长年在低水平、浅层次徘徊。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拒绝包办代替,满堂灌的做法,应腾出时间让学生去自学、表现、互动。如讲每一篇课文前,必须让学生预习,学生只有通过预习,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才会有在课堂中表现的内容。我们也要引导学生相互尊重,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悦纳别人的观点,能求助和助人,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思考,允许而且提倡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它的优点和长处,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了。聆听完吴教授的授课,我也会带着思考投入到我今后的工作当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创新方法,勤于探索,敢于实践,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新的活力生机。
篇六: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心得体会
新课标(2022)中的核心素养要求以阶梯化呈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在四个学段以阶梯化呈现。同时,课程内容设计要凸显一体化的要求,这为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目标,即“注重策略”“教、学、评”一致。
新课标(2022)提出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学生道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要加强纸笔测试与观察、谈话等方式的结合,关注不同情景中学生品行日常表现,避免仅凭考试分数判断学生水平的传统单一评价方式。要根据评价情况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式。
我认为,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切有必要转变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较自由的学习环境,有了与老师同等对话的机遇,变得越来越勇敢,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总之,道德与法治反映的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新课标存在的意义是指导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与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心得体会
8月18日,我们在十二中的五层会议室参加了矿区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结合实际工作,对今后如何紧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推动教学变革,提升育人质量有了新的感悟。
在培训会上,我们聆听了xx十五中特级教师胡月英老师的培训内容。胡老师非常全面地从各个维度和层面解读了新课标,让我们明白了2011版与2022版化学课程标准在学科定位、学科特征、学科价值这三大方面的不同,也因此更加认识到新课标更能体现国家的育人标准,更具有时代特征。胡老师用多个生动的案例启发我们深入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探究”名副其实的重要性。基于以上学习,老师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作为新课改时代的一名教师,应当义不容辞地利用好我们的主阵地——课堂,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分分秒秒,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如何建立创新模式,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借此不断提醒和激励自己,以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
创新之一:改变单个知识点教学为项目式教学
这次培训中专家不断提出“大概念”指引下的项目式教学,也就是要进行主题教学。通过学习与聆听几个教学案例,真正体会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个高效,既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还能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创新之二:学习方式多样性
执行和开展好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多种学习方式的引用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胡老师展示了她工作室老师的特优作业设计案例,展示的案例让我们大开眼界,给xx地铁设计三折册的宣传画,通过老师的设计和评价。学生逐层深入进行作业的完成,多角度的进行训练。
创新之三: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真正做到“解放自己,让学生动起来”这一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永远要作为我们始终贯穿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与新课程标准相吻合的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多情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乐学”,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如此更好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创新之四:进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素养
新课标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我们应该反思,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我们是否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一次课后作业的好坏或者一次单元测验的优良是否能评价一个学生的素养发展程度?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一个暂时不能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学生可能比其他同学具备更强的跨学科实践能力和更好的小组合作能力,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活动表现评价,通过多种形式收集学生的表现证据,作出诊断和评价,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以发展,都能被肯定。
一天的培训远远不够,我们在新课标的学习和执行上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好素养导向的科学探究与实践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应该永远在求学的路上,为呈现更好的课堂,实现更好的教育,付出不懈的努力。
篇八: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心得体会
一、培养什么人?
时代的潮流波涛汹涌,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呢?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一定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时代新人。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彼此交流、吸收与融合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家国情怀,担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二、“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新版义教课标确定了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与此前的课标相比,这六个要素紧密关联,不再是一盘散沙。如图所示,主题位于图的顶部,具有统领各要素的作用;语篇位于图的底部,作为载体发挥整合各要素的作用;主题和语篇上下呼应,统领和承载中间和左右位置的四项内容要素。
这意味着我们要继续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通过创设情景,运用图片、歌曲、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旧知,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形成结构;通过让学生解决和完成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和任务逐渐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对所学语言形式和文化意义的理解。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围绕真实的情景和真实问题,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达到学用结合、会学会用的目的,促进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和有效提升。
三、阅读的重要性
上一次课标发布是在2011年,每一次更新,都决定了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所有学生、老师和家长来说,这都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学与测试的原则与发展方向。在反复学习新课标的中发现,词汇量提高了,课外阅读量增加了,考试更注重应用了,这也更加凸显和强化了英语阅读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学校本学期推出了“用英语讲家乡故事”主题活动,通过纪录家乡的风俗、美食、特色建筑与家乡人们的故事,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用英语向世界讲述有温度的中国。同时在延时课堂上,我们进行了绘本课的教学,孩子们很喜欢,兴趣很高。除了课堂以外,在我任教的两个低年级班里,每周我会布置绘本选读作业,每逢周一回到班上都会听到孩子们互相讨论各自读了哪些绘本,他们也会跑来我跟前和我讨论他们最喜欢的绘本。久而久之,相信阅读它会根植于孩子的内心,成为他们将来的一个好习惯并且意义深远
新课标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在今后教学中,新课标必将耕植于每位教师心田,生发于每位节课,育得满园花开。新课标,新思维,新教学,新征程,愿与新课标共成长!
篇九: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心得体会
近日聆听胡卫平教授的新课标解读讲座,也参加了人教社的教研培训,自己对新课标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新课标中,明亮核心素养、调整课程结构、精简课程内容、突出育人导向、增加学业指标、强化实施指导。其中提到的核心素养更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在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和探究实践。这些都共同体现了育人价值。
在《新课标》中,科学思维能力是首次提出的,胡教授讲到: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包括:观察、测量、实验、估算、推断,而科学是一个知识系统,这些都可以构成我们的科学观念。
在新旧课标的课程目标上就有这样的区分。《旧课标》的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之后又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首先界定了本次课标修订新提出的核心素养内涵,指出,“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次课程改革也重点提出了,学科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概念的理解,对于跨学科,会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教师的创新,能更好的的引导学生多方面发展。
篇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心得体会
今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使学生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教学活动方面,《课标》要求“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孩子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这短短的一段话,说起来容易,但对老师来说真的存在一些巨大挑战,万世开头难,一个好的引入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孩子积极思考,因此,对于我们数学教师而言,需要创设符合学生现实的情境,提出符合现实情境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接下来,我就以“字母表示数”为例,谈谈我个人的情景引入提问的想法。
屏幕上给出课题名称《字母表示数》,问问同学:“你在平时生活中、游戏中听说过或见过用字母表示过什么吗?”(例如扑克牌表示13,图形题目中出现字母…),那对于今天的话题“字母表示数”你有什么问题?一个字母是不是只能表示一个数?一个字母能不能表示多个数?用哪些字母表示数?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带着这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领悟教材、回归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能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新的理念总是需要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新课标的学习不仅让我明确了教学方向,也激励着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研究和成长。
篇十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心得体会
新课标两天半的新课标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专家们的精彩讲座,接地气的教学实例和中肯的专家金句依然历历在目、回荡耳畔,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英语教学的目标不局限于使学生学会英语,还应该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认识自我、认知世界、增长知识、学会思考;(2)英语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应包括广义的知识、经验、智慧、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等;(3)英语教学的过程不局限于语言知识的记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还应包括观察、思考、分析、判断、阐释、创造等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如果英语教师能够以这些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那么就有可能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统一。
尽管大家都知道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但是谈及英语教学应该教什么,大家又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直到现在,以讲解语言知识为主的英语课堂仍然非常普遍,学生几乎没有语言实践的机会,难以形成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果学生不能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价值,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减弱。之所以存在以上现象,是因为有些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听、说、读、看、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目的与价值,不能认识到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践行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四、注重“教一学一评”一体化设计
教师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将评价贯穿于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要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评,建立相互间的关联,体现以学定教,以教定评,将评价融于教学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及时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理解了什么、会表达什么、会做什么以及是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挥协同育人功能。
篇十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心得体会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新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是与时俱进的修订,对比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有明显的区别。
解读共201页的新课标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潜心研究,融入课堂,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革变化。
我的心得如下:
一、我敏感地注意到义务教育阶段的等级划分有变动,初中为三级,还有三级+。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做选择,对于中考题“试卷要有难度区分”,这与我们常规教学中的培优不谋而合。
二、对词汇量的要求提高了,以前1600个,而三级+的标准是1800个,再加200个。
三、阅读和写作一直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重头戏。
阅读提出了16点要求,初中课外阅读量达到15万字。数量多且难度大。要求学生能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根据重复、解释、停顿等现象理解话语的意义;理解多模态语篇中,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
写作中提出14点要求,写作的考查形式和话题会更加灵活多变,同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是数量变多,难度加大,是重点拉分项。
总之,新课标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作为教师,一定要早做学习规划,迎接新课程挑战。教学相长任重而道远,吾将带领学生一起上下而求索。
相关热词搜索: 版心 教育课程 义务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版心得体会(12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3年版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心得体会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