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8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篇一: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久闻你的大名
走过你走的路
读过你编的书
阅过你写的文
……
而今天,聆听你的云端直播,这算不算是一种相逢?
在葛敏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下,今天我有幸观摩了英语教育专家龚亚夫老师的直播讲座和答疑,内心深有感触。
龚亚夫的大名,在我的心中,一直以来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今天,无论如何,我都不会错过工作室提供给我们的这次难得的学习提高机会。在下午2点多,我终于见到了直播中的龚亚夫本人!他的谈吐间,无不透出睿智与博学,眼神里溢出的是从容与淡定!虽然满头银丝,却意气风发,娓娓道来的言语透出洞察一切的自信与傲娇!
在今天的直播中,龚亚夫教授以“超越学科的站位高度,能做成事的教学设计”为主题,阐释了他所理解的新课程改革:
超越学科——站在一个全人的角度,
超越本学科超越教材——将教材与孩子的现实生活充分联系
超越课堂——思考学生离开学校以后,将来发展
同时他就当前英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与疑问,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在直播中进行了解答。他说当前教师在新课改的疑惑,主要集中在四个核心问题:
1、核心素养的构成与特点
龚教授说,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在面对并解决复杂问题时的综合性表现,是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整合。也就是说,素养的定义更加注重一个具备某种素养的人“能够做什么”“具有怎样的行为表现”,强调从“表达输出”的角度刻画学习者所应具备的行为表现。
2、核心素养的形成与过程
龚教授告诉我们,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次性的掌握,而是经过不断完成任务的一段时间才能实现,不是“告知”、阅读、记忆定义……,而是通过不断尝试做正确的事情,逐渐形成品格、思维方式,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什么作为教学的中心
龚教授引用崔允漷教授的理论,指出一个学习单元由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单元就是将这些要素按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学习单元过程中,应该以素养目标为核心。
4、是否遵循程式化的步骤
在这个问题上,龚亚夫反问我们,你在应用实践的时候,没有同时进行学习理解吗?你在迁移创新的时候,没有产生新的感悟和认识吗?这不就是在应用实践中迁移创新吗?所以,他警戒我们,千万不要把学习过程分成孤立的阶段,它们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交互的、融合的、循环的,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并非刻板的先学后做,而是在学中做、做中学。
……
我相信,今天的直播,一定能照亮我英语教学中前行的道路。
篇二: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今天有幸聆听了晓堂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新方向”的主题讲座,收获颇多。程教授的讲座对英语新课程标准做出了权威专业的解读,程教授从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核心概念、教学途径与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讲解。程教授通过理念+教学实例或情景化视频的方式,有高度,有深度且接地气地为我们如何把握新课程标准指明了方向。
程晓堂教授首先谈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演变和内涵,并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进行了深入的讲解。通过讲述新课标修订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更加理解了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不再是课程核心素养或者学科核心素养,而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中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同时,程教授通过两个生动的例子(什么才是课标素养的展现和医学素养的展现)让我们深入理解了语言能力的一个关键点:参与特定情境下的语言活动。并且反复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设计或者考试活动设计中一定要设置特定情境。在文化意识的讲解中,程教授通过展示一个跨文化交际视频向我们明确了,学习外语不仅要学习语法、词汇等基本语言知识,而且要能用所学语言进行得体地交流。同时要考虑到文化的背景,有效得体地表达意义。在讲解思维品质时,程教授强调thequalityofyourthinkingdeterminesthequalityofyourlife。并且给我们列举了两个缺乏思维含量的课堂互动,让我豁然开朗,以后的教学提问中一定是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
接着,程教授进一步分享了关于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并总结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思想: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语言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学习者发现、获取、概括和探究意义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获取和学习新知的过程。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设置真实有效的问题,激活学生已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深入探究主题意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
最后,程教授对新版课程标准在考试与评价方面的改革,即考试方向、考什么和怎么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英语考试方向更强化育人导向,更注重考试命题的素养立意。评价考试将更注重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解决问题能力。
程教授的讲座不仅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之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认真地将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灵活的运用新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方式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提高改善。
篇三: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4月21日,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标准的主要内容分为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附录七部分。本文主要摘录前三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重点内容和读后的一点感受。
一、课程性质
这部分内容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
(1)数学是什么?
(2)数学有什么用?
对于数学是什么,《课标》开始就给了概括性的定义: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这部分内容不长,我直接贴在下面,值得大家仔细读一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课程理念
1、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课标》原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学段发展水平不同,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的获得与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目标强调“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与“四能”(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导向是本次新课标所有课程都遵循的依据。
2、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课标》原文:
数学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课程内容选择。保持相对稳定的学科体系,体现数学学科特征;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反映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呈现。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螺旋式的方式,适当体现选择性,逐渐拓展和加深课程内容,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课程内容方面,《课标》强调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其中,有三点尤其值得关注:
(1)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里面,许多中国古代的数学问题都已经出现在教材,算是在数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和简单的一种方式。
(2)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强调对内容进行结构化融合,探索发展核心素养的路径。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3)在课程内容呈现上,增加了增加了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选择性学习内容,适应学生发展需求。
3、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活动
《课标》原文: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上面这短短的一段话,说起来容易,新增的提法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4、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
《课标》原文: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说明对学生的元认识更加重视。
在第六部分的《课程实施》部分,专门有对多元化评价的建议,里面大致是这么说的:
(1)评价方式丰富
评价方式应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
(2)评价维度多元
在评价过程中,在关注“四基”“四能”达成的同时,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基本思想的把握、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不仅要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评价主体多样
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4)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运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
5、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课标》原文:
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这里新增了一个提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说明对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的要求更高了。
三、课程目标
这里面主要阐述核心素养的内涵、总体目标以及各学段的目标。
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素养,概括为“三会”: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可以看到,核心素养特别强调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其中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初中阶段侧重对概念的理解。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可以看到,这里面对于小学和初中的表述有些只差两个字,比如“意识”vs“能力”,“意识”vs“观念”。可不要小看这细微的文字差别,两者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关于“意识”vs“能力”,以推理意识和推理能力为例。
小学阶段的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包括知道推理这回事;能够通过简单的归纳或类比,猜想或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体验数学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过程;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
初中阶段的推理能力主要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的能力。包括初步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能通过特殊结果推断一般结论;理解命题的结构与联系,探索并表述论证过程;感悟数学的严谨性,初步形成逻辑表达与交流的习惯。
关于“意识”vs“观念”,以模型意识和模型观念为例。
小学阶段的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
初中阶段的模型观念主要是指对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有清晰的认识。知道数学建模是数学与现实联系的基本途径;初步感知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所以,模型意识主要是了解,顶多会用模型来解释问题,而模型观念则侧重于抽象、建模和模型分析,显然是更高阶的要求。
总目标:
《课标》希望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达到:
(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为了实现整体目标,制定了各学段的目标。《课标》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其中,“六三”学制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每个学段的目标贴在下面,大家可以对照一下。
学段目标
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其中,“六三”学制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
根据“六三”学制四个学段学生发展的特征,描述总目标在各学段的表现和要求,将核心素养的表现体现在每个学段的具体目标之中。
1、第一学段(12年级)
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能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验物体长度的测量过程,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形成初步的量感和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分类过程,能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在主题活动中认识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和基本方向,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应用意识。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入学适应期,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这期间的主要目标包括:认识20以内的数,会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含退位减法);能辨认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会简单的分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信心。
第二学段(34年级)
认识自然数,经历小数和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进行较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小数、分数的加减运算,理解运算律;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经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测量过程,探索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和呈现的简单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在主题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和方向,认识质量单位,尝试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量感、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愿意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愿意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就,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美。在学习活动中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
第三学段(56年级)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能进行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探索数运算的一致性;形成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探索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会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能用有序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经历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的过程,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并作出简单的判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在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中了解负数,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感、量感、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并欣赏数学美。初步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
4、第四学段(79年级)
经历有理数、实数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数域扩充;掌握数与式的运算,能够解释运算结果的意义;会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描述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形成合适的运算思路解决问题;形成抽象能力、模型观念,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经历探索图形特征的过程,建立基本的几何概念;通过尺规作图⑴等直观操作的方法,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关系;掌握基本的几何证明方法;知道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特征,理解相关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够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形成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理解随机现象;探索利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功能;经历利用样本推断总体的过程,能够计算平均数、方差、四分位数等基本统计量,了解频数、频率和概率的意义;形成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和推理能力。在项目学习中,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探索在不同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运用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形成模型观念和数据观念。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严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能够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篇四: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就在昨天(2022年4月21日),历时三年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终于“新鲜出炉”。打开新课标,许多新词、热词扑面而来,如同春风吹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比如:在前言中提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课程性质中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在课程理念中提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等等。具体和英语教学有关的,比如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评一体化、英语学习活动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学段衔接等等等等。
真正读懂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一天多的时间,我只能做到大致读一下,有些地方还是似懂非懂的状态。我边读边整理笔记,同时写下了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课程目标
2011年版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五级分级目标。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构成课程总目标,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三到五级分别对应初中阶段的七、八、九三个年级。
2022年版课程目标分为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三个学段分别是:3-4年级;5-6年级;7-9年级。一级为三到四年级达到的目标,二级为五到六年级达到的目标,三级为七到九年级达到的目标(三个年级不再按年级细分)。
英语课程总目标为: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英语课程学段目标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策略四个维度进行了具体描述:
语言能力的表现: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表达与交流。
文化意识的表现:比较与判断、调适与沟通、感悟与内化。
思维品质的表现: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批判与创新。
学习能力的表现:乐学与善学、选择与调整,合作与探究。
以上目标在新课标中以表格形式呈现,内容很多,自行学习,这里不再细说。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
六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
(一)内容要求
1、主题
主题的三大范畴: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每个主题下设主题群,主题群下设子主题。比如人与自我中的自我认识、理财意识等等;人与社会的人际关系、社区生活等等;人与自然的自然景观、环境污染等等等等。
我们在备课时,就需要首先判断这篇文章属于哪个主题下的子主题,再去思考课标对此的要求是什么,据此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等。
2、语篇
语篇分对话、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新闻报道等。语篇类型中提到了简版小说、童话、人物传记、诗歌等。这些体裁在各地中考中都出现过,比如《简爱》《秘密花园》《青蛙王子》等。人教版中有《愚公移山》、《鲁滨孙漂流记》,还提到了《金银岛》、《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但在有的教材版本中涉及极少,老师们就要在平时留心,遇到好的文章收藏下来,用于课外阅读。
说理类文章归到三级+,不知道会不会对中考产生影响。
3、语言知识
2011年版课标中,语言知识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五项。
2022年版课标中,语言知识分为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五项。具体如下:
(1)语音知识
和2011版相比,更加明确强调了读音规则和音标,比如:在查字典时运用音标知识学习单词的发音,这其实就是在给学生们一个自学的“拐杖”,在他课下学习、预习甚至以后的学英语道路上都有了方法。因此,老师们必须重视语音教学。
关于语音部分,附录中有列举。和2011版大体一致,细微的变化有:“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改为“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去掉了“成音节的读音”。
(2)词汇知识
强调了构词法,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理解和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这一点,对我们的词汇教学也提出了新思考。比如怎样教单词?怎样让学生喜欢记单词?怎样在读前处理单词?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以后教研的主题。
另外,词汇这一块,增加了理解词汇的词性和功能的表述以及通过词根、词缀理解生词。关于这一点,我们倒是在教学中一直渗透,以后还要继续加强。
词汇量的要求:2011年版要求是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2022年版三级仍然是1600,但提到可以接触学习和主题相关的单词100-3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没有具体数量,说的是“一定数量”。三级+要求是1800个单词,接触学习和主题相关的单词200个,习惯用语固定搭配是“一定数量”。这也是一个明显的变化。
(3)语法知识
2022年新课标明确学习语法的目的是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理解体会所学语法的形式和表意功能,这点在2011年版也有。关于语法的表意功能我举以下两个例子,希望能表达明白。
Ifyouplantwatermelonseedsinthespring,youwilleatfreshwatermeloninthefall。
Ifyouplantwatermelonseedsinthespring,youwillbeeatingfreshwatermeloninthefall。
两句分别使用了一般将来时和将来进行时(当然,这个时态不是初中要求)的结构形式,第二句将美美地吃西瓜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出来,这就是它的表意功能。
又比如:
Youalwaysleavesomething。
Youarealwaysleavingsomething。
第一句用一般现在时,第二句用现在进行时,第二句就有埋怨的意味在里面,这也是它的表意功能。
语法项目表和2011年版变化很少,有以下几个小的地方:
介词和介词短语改为介词(但我认为介词短语应该还是考察范围);
添加了几项只要求理解的项目:感叹词、缩写和简写、主谓一致、动词-ing和动词-ed;
therebe句型改为存现句。
(4)语篇知识
三级要求理解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的写作目的、结构特征、语言特点和信息组织方式,并能运用。
(5)语用知识
语用知识是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例如请求、提供帮助、表达情感、态度等。
4、文化知识
和2011年课标的文化意识有相同的地方,也添加了很多内容。比如:中外代表人物,中外优秀艺术家、科学家、主要节日、主要国家的基本信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命安全观念、理财观念、劳动精神等等。
这些内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涉及也是比较少的。其实,语言的学习也是在学一种文化,这点是英语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中外都有各自的优秀文化,我们不能矫枉过正。十年前,我们的学生对西方的文化太过狂热,圣诞节、愚人节很感兴趣,但中国的传统节日却了解甚少,这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最近几年,从国家层面到学校教育,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了起来,随着国家的强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瑰宝,学习不同的文化,这样的青少年才能拓宽国际视野、具有开放心态,才能适应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
5、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分理解型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及其综合运用。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写是表达性技能。这里增加了“看”,和2017年版高中课程标准衔接了起来。
我理解的听读看就是输入,说和写就是输出。看什么?看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
去年,我曾写过一篇随笔《英语教学五大技能之“看”》,主要谈了对“看教材插图”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当时,2022年课标还没有出台,现在看来,恰恰印证了当时的看法。
新课标提出,要借助图片、影像等视觉信息,理解收听和观看的内容。要根据标题或图片预测书面语篇的大概内容、故事的情节发展或结局。看图,培养的不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吗?同时,希望某些教材的美术编辑们在设计教材插图时能更加走心一些。
关于课外阅读量的问题,和2011版要求一样,课外阅读量累计七年级4万词,八年级10万词,九年级15万词。和2011不同的是,2022版对三个年级都要求课外试听活动每周不少于30分钟。这一点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可以考虑通过观看小视频开展相关的英语教学活动。我想起了好几年前的一次英语培训,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灰姑娘》的动画片后,发给我们一张纸,上面有挖空填词、回答问题的题,至今还是记忆深刻。另外,还可以视情况复述故事大意、交流对视频中行为的看法等等。当然,这样的活动难度不小,需要老师引导到位、时间给够。
6、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管理策略等,这里不再细说。
(二)教学提示
关于教学提示,课标中提到了五条,这里主要谈两条:
1、做好初中和小学的教学衔接。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做好学习规划。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我的做法是:在当年的暑假通读小学教材,了解他们学过什么;初一第一个学期第一周,调查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知识量,他们的兴趣爱好等;在后面的备课中,适当补充小学学过、但初一教材没有的词汇知识。
2、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和化学联合的“调查大气污染”,和道法联合的“探析中华传统文化”,和地理联合的“家乡一日游”等等,这些活动学生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给我们的校本研修提供了思路。
篇五: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上午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的讲座,本次讲座内容详细、全面、深刻的解读了国家4月21日正式发布的《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层层解析,让我感受颇深。
本次的新课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础上,顺应了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理念、优化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程教授的讲座从核心素养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英语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以及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六个方面逐级展开。
一、核心素养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在2022版界定为“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表述解决了各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矛盾,接下来,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程教授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又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解读。
1、关于语言能力
它是学生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参与表达或者是学会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呈现,对现行的英语考核题型进行了反思,我同在思考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去创设真实的语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表达呢?
2、关于文化意识
它是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表达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通过视频示例,让我明白,语言远不止实现简单的交际那么简单。
3、关于思维品质
它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包含理解、分析、比较、推断、评价、创造的层次和水平。这提醒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更准确的解读课本信息才能高效的解决各种学习问题;同时,教师课堂语言要有严谨性和逻辑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4、关于学习能力
它是学生积极运用、主动调适策略、拓展学习渠道、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二、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在于它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汲取文化精华。学生应理性看待文化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涵养国家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接下来,从英语课程在育人方面的有利条件以及英语课程的育人途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解读,非常契合时代发展背景。
其后,程教授提及了英语学习的活动观,提倡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而践行的关键是设置情境、激活已知、深入探究。反观自己的课堂,大多数情况下我讲的太多,学生的课堂实践较少;另外,还应关注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层层递进去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最后,提到了考试与评价改革,我们应本着强化育人导向、注重命题素养立意的方向,考查在解决真实问题中突出的语言能力,并逐渐加大听力与口语的考试比例,采用真实情境和任务、基础、综合、探究与开放的方式去对学生进行相关考核。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能第一时间去倾听、去解读、去思考相关的新课程标准,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素养,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极强的指导性。当然,对于理念如何融入我们的实践并去指导我们的实践,我想我们还有一段距离的路要走。
篇六: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当天就迫不及待把新课标打印出来,必须得写点什么才能平复莫名而来的激动心情。到今天,终于梳理出了想说的内容,整理如下:
一变化
与2011版课标相比,2022版课标围绕“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调整。
1、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的些微变化
2022版课标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概况为三方面(“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并将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由2011版课标中的十个关键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发展为2022版的十一个方面: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了量感,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这一改变能更强烈的感觉到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更偏具体,更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和意识的培养。
2、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还是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进行,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综合与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方式,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
(1)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里面,把负数、方程和反比例移到了初中,把常见的量的学习移动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把百分数相关知识移动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
内容的调整,势必会引起教学重点的变化。调整后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就彻底被划分成了“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2)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变化不大,但是侧重点有所调整。2022版课标中更强调几何直观,增加了尺规作图相关内容,加强了动手操作。
(3)统计与概率
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把百分数放到了统计与概率里,放到该领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更好地表达和理解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中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4)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领域改动较大,地位有了很大提升,这也是为了适应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把原来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以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形式在综合与实践中进行呈现。强调跨学科融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3、教学建议
为了促成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领域的达成,在实施教学时,更要把握关键内容,讲究策略和方法。在教学建议方面,2022版课标也做了调整和侧重。
(1)更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为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2022版新课标改变过去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里的“整体性”在数与代数领域体现的最为直接。对于小学阶段的“数与运算”主题,尤其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这种整体性和一致性体主要现在:计数单位的统一。
在2022版课标中,多次提到“一致性”。下面做一下简单列举:
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18页)
数与运算的教学。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和分数。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22页)
在进行除法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在这样的过程中,感悟如何将未知转为已知,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通过小数加减运算、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与整数运算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运算的一致性,培养运算能力。(23页)
通过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进一步感悟计数单位在运算中的作用,感悟运算的一致性。(25页)
数的运算教学应注重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统筹,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运算的一致性。例如,在分数加减运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通分的目的是得到同样计数单位,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对分数表达的重要性,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运算都要在相同计数单位下进行,感悟加减运算的一致性。(26页)
对小学阶段“数与运算”主题,在理解整数、小数、分数意义的同时,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基于计数单位表达的一致性。(85页)
关于运算的整体性和一致性,需要明确下面三点: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算减法想加法)、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横式比竖式重要,横式是算理,竖式是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算除法想乘法)。
(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指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核心素养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教学中,应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
二关键点整理
在2022版新课标正式发布之前,就已经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最新修订解读》的报告。这次手里有了正式的课标,又一次打开了解读视频对照着来看,史宁中教授提到的一些关键点和举的很多小例子,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启发。
1、在乘法中,横式比竖式重要
在提到运算的整体性时,教授强调横式比竖式要重要。横式是算理,竖式是算法。在讲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时,其实就是用到的乘法分配律。
小例子:25x12=25x(2+10)=25x2+25x10。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培养运算能力。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后,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等多位数的乘法,在探索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2、关于数的认识
在讲到数的认识时,特别强调了数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抽象的过程。数的认识是在形式上去掉数量的名词,用符号表示数;在实质上舍去事物的背景,使数具有了一般性。数是一种符号的表达,是对数量的抽象。
小例子:两匹马、两粒米→□□→2这一简单的小例子体现的就是数是一种符号的表达,是对数量的抽象。这里面包含的素养目标是建立数感、符号意识。两匹马、两粒米→□□这个过程是从感性具体→感性一般的简约阶段;□□→2是从感性一般到理性具体的符号阶段。
3、除法是教学难点,表现在分数和小数
现在我们讲分数和小数除法时,很多时候都与整数除法无关。忽略了除法的两个要点,都与整数除法有关(本质上还是整数除法)。
整数除以整数=分数
整数除以整数=小数
小例子:再讲分数除法之前,进一步理解整数的除法可以表示成分数形式。
4÷3=4x=4/3
4÷3=a←→4=3xa(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x=3xax(等式的基本性质)
←→4x=a
4÷3=a=4x(等量的等量相等)
解决了分数除法的问题: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4、小学阶段不讲方程的目的
不讲方程的目的,一方面因为没有让学生感悟学习方程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字母表示,得到代数式,引导学生学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性质和规律。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其实是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字母是数的更高层次的抽象,从理性具体上升到理性一般(普适阶段),能够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运算。
5、小学数学中遵循的几个基本事实
小学数学内容的学习,其实都是在一些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展开的。2022版课标明确提到的基本事实有两个:等量的等量相等(23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5页)除了这两个明确提到的以外,小学阶段的基本事实还包括:传递性:a=b,b=c,则a=c;等式的性质:a=b则a+c=b+c。
6、关于尺规作图
在图形与几何部分,增加了动手操作环节,通过尺规作图增强对数学的感觉。
要求一: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作给定线段的等长线段。
给定一条线段,作等边三角形,感悟两条直线交于一个点;
给定两条线段,作等腰三角形,感悟三边关系;
给定三条线段,作三角形,感悟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要求二:把三角形的三条边依次落在一条直线上,感悟周长。借助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周长,感知线段长度的可加性,理解三角形的周长。
三感悟
读完2022版课标和聆听史宁中教授的报告后,似乎抓到了一点什么,这点什么一直在心里盘旋,等待着拨开云雾见光明的那天。这点不明朗也在不断提醒自己坚持下去,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弄懂、弄细,串成线,织成面。也在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更新教学方式,把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落实到自己的每堂课中。读书、实践、反思、调整,总有一天在自己的课堂上也能遇见不一样的精彩。
篇七: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教师是确保英语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要着力引导教师准确、深刻领会课程理念、目标和要求,并转化为切实有效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凝聚智慧,建立教师学习和研究共同体
教师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学校要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守正创新”的良好氛围,为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创造便利条件,提供有力支持。学校应从时间、人员、内容、形式等方面统筹规划和实施校本教研,凝聚全组教师的教育智慧,构建实践导向的学习和研究共同体,合力应对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创设民主、开放和具有建设性的团队氛围,引导教师在读书、学习、思考和研讨过程中,通过倾听与对话、分享与碰撞,激发研究热情,相互取长补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课程,聚焦课堂,分析学生,研读教材,落实目标,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破教学难点,以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目的。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建立不同区域间和不同学校间教师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帮助教师增进学术交流,拓宽专业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2、更新理念,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精髓
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展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教研和培训活动应注重引导教师深入研读课程理念,全面认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和育人途径,把握其内容精髓,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层面重新审视和定位课堂教学的功能,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中。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以孤立记忆和操练语言点为主的知识导向教学,从浅表性、碎片化和应试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转向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教师要探索和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能力,从讲解道理转向引导发现,从呈现结果转向共筑过程。围绕学生不同阶段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设计并组织学习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走出教材,超越学科,回归生活,实现课程育人方式的改变。
3、研读教材,开展基于学情的精准教学
教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注重引导教师在正确解读课程标准理念和要求的基础上,充分研读教材,整合性和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教师要通读教材,熟知教材的设计理念、主题范围、语境创设、内容选择、活动设计和资源配置等,充分认识到教材对于落实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研读和梳理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特别是各册之间、各单元之间,以及单元内各课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进阶特点,为指导和组织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程内容奠定基础。教师还要基于学生已有基础和学习需求,挖掘每个语篇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把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生活经历、能力层次和语言水平,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合理制订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的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有利于教师在全面、准确、透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或取舍,实施精准教学,确保学生学习机会的最大化和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4、聚焦课例,开展反映真问题的小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是贯彻落实课程理念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真实课堂教学情境中,会遇到各种影响学习发生和学习效果的现象。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培养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抓住关键问题,确立研究方向,依托理论指导,开展基于课堂真问题的小课题研究。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借助教学理论阐释课堂中发生的各种教学现象,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与同伴合作,依托课例实践并探索课程新理念和新要求倡导的教与学的方式。通过基于证据的教学实验和研究,解决问题,突破瓶颈,创新发展,提升自身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学科教研组要制订分阶段的教研计划,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教研活动,开展指向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例如:围绕某一教学关键问题,教研组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观察、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初步找到问题的症结;再通过集体研讨、团队磨课、同课异构等方式,探寻并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开展新一轮的证据收集;基于检验结果,再次展开深入研讨,聚焦教学细节,进一步分析和反思解决措施的实际效果,并将研究不断向前推进,直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聚焦课堂的课例研究要引导教师通过关注教学现象,思考课程育人本质,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益和教师科研能力的双重目的。
5、坚持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成功实施课程的关键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方法、信念和态度,除了通过外部培训和培养形成,还需要通过自主和合作探究、试错和反思逐步形成。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伴随着课堂教学目标落实的过程,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要引导教师从自身所处的特定情境出发,基于具体问题,不断对自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事件进行深入的反思,善于从实践中发现意义与价值,吸取教益,实现改进,在持续的反思性实践中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要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研究如何在教中学和在学中教,坚持从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等不同角度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探索精准、高效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构建有效的师生活动和教与学的方式,有目的地改进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在学习、实践与反思中,激活教学智慧,有机整合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加深对教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形成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逐步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不断进取、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6、深入课堂,扎根实践,改进教学
教研员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教师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研员或培训者的指导下,通过不断自我反思与实践,循序渐进地形成并发展。教研员要率先学习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深刻理解其内容精髓,主动走进课堂,与教师共同实践,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教研员要定期深入基层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走进课堂,基于教学现场,抓住关键环节,发现并聚焦教学真问题,实施全程化、跟进式教研,引领、指导教师探寻解决教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同步发展。教研员要带领教师把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长远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单元、语篇和课时的教学目标,并与教师合作,开展磨课和试课,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以及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的影响,共同反思和总结,持续优化和改进。教研员还要借助基于实证分析和数据分析的教学诊断,携手教师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带领教师逐步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7、拓宽渠道,创新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
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是推动教师转变观念、引导教师实践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对教育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要逐步引导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情境和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同时注重营造教师之间积极分享交流的氛围,让教师感受到被认可、被尊重、被支持。
在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内容上,要重视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帮助教师提高语言素养、思维品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导教师在反思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推动教师参与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和评价研究。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方式上,要因地制宜、突破创新,釆取区域教研、主题教研、课例展示、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同时,要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借助数字学习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将专家讲座、专题微课、工作坊、主题论坛等多种方式有机融入面向全体教师的课程标准通识培训中。
在日常教研中,教研员要以服务好课程实施、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指导思想,做好问题调研和需求诊断,规划并组织参与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的主题教研,有针对性地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归纳梳理成系列教研主题,釆用“问题呈现—团队研究—集体分享—课例展示—专家点评—成果固化”的路径,指导教师“做中学”“研中思”,让教研活动成为联结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桥梁,促进教师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最终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篇八: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从双基到四基
双基:52年提出,63年作为文件,92年进一步强调。
本世纪初开始的教育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改革,源于2001年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理论到实践,引起了很大的变化。
形式: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
理念:从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
目标:从一维目标到三维目标
一维目标:知识技能
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技能:结果性目标
过程方法:过程性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必要性不言而喻,体现在教育方针之中。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过程性目标,问题也出现在过程性目标。
在描述过程性目标时,仅仅使用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基于这样的描述,过程性目标只能作为教学目标,不能作为课程目标。
需要思考:什么是过程?什么是结果?
知识是一种结果,可能是思维的结果,也可能是经验的结果。
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结果的教育。
过程是指学生思维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重视过程是为了培养智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结果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融为一体,把数学课程的过程目标描述为: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从双基到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从两能到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从四基到数学核心素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十八大(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数学眼光:数学抽象、直观抽象;
数学特征:数学的一般性。
数学思维:逻辑思维、数学运算;
数学特征:数学的严谨性。
数学语言:数学模型、数据分析;
数学特征:应用的广泛性。
三、数学核心素养与十个核心词
数学抽象:符号意识、数感
逻辑推理:推理能力
数学建模:模型思想
直观想象: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学计算:运算能力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抽象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
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
最简单的推理需要三个性质命题:前提命题、论据命题、结论命题。
有逻辑的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有逻辑的推理,命题之间具有传递性。
无逻辑的推理:苹果是酸的。酸是一种味道。所以苹果是一种味道。
相关热词搜索: 义务教育 解读 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8篇)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202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