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借着“冬风”好行船

时间:2022-08-10 13:20:04  阅读:

  借着“冬风”好行船

借着“冬风”好行船

  年初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母亲的爱好》,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意义,文章从母亲不同时期爱好的变化,折射出国家富强给人们思想和精神带来的新追求。我把稿子发给师弟田兰富同志,他直接推荐我加入《冬歌文苑》平台,同时告诉我:“你喜欢写就常往文苑平台推稿子,那里有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文苑平台,瞬间就被平台的创始人冬歌拉进了群,我把好消息告诉了妻子。妻子说,加入这个大家庭有了练笔的机会,要紧的是多向大家学习。

  我把稿子发给冬歌,没过几天,文苑平台头条刊登了我的稿子,不到一天的功夫点击率就过万。在朋友圈里第一次晒了我的文章,被同村的胡日明老师看到了,他是村上第一个读大学的人,还是学中文的,村里的老人们都喊他“先生”。他当过老师,后转行当过银行行长,帮衬过不少人谋生,在村里的形象极其高大。他对我的文章赞誉有加,在他的朋友圈里转发,还留言:“冬歌文苑是个值得关注的平台。”家乡的父老乡亲信他,人传人、村传村,焦点很快凝聚在了母亲的身上,都夸母亲养下了好儿,能把母亲的心思揣摩透。如今,家乡人不缺吃,不缺喝,缺的是精神食粮;谁料,不出家门也能读到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二姐传来话说,街坊邻居要我多写点家乡的文字。文苑平台给人留下太多的故事,我认定了“她”——《冬歌文苑》。

  用最大的热情浇灌,你的笔下总会开出花来。自从有了文苑平台,夜,才不会黑暗,我的生活也充满笑颜;仿佛世界一片灿烂,因为有梦,生命充满期盼。创作的欲望如同一粒种子在发芽,谁都阻挡不了生长的规律。平台每天都有新鲜出炉的作品,文风和写法各有千秋,这种免费的“早餐”去哪里找?我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凌晨创作前,阅读平台每一篇文章,用心去思考他人的作品,用热情的态度接受它,它就是精彩充实的。妻子在装修房子时,费尽心思把二楼隔断,为我装了一间书房,还把旧的装饰柜改为书架,正好把几年沉积下来的书全部入了柜。我坐过几次那把“昂贵”的椅子,总是找不到一丝的灵感,我把原因归咎为不能吸烟,还堂而皇之地告诉妻子,在那里写作会影响她们休息。我把创作的舞台搬进了厨房,一把小圆凳,学着母亲的盘腿样子,电脑摆在窗户底下的橱柜上;窗户打开后,呼吸着后院蔬菜园子飘进来的菜香味,读着文苑平台的各式文章,时不时地猛吸一口烟雾,顿时,思路打开。几十篇的散文落笔诞生,好似戏中忙忙碌碌的戏子,不全心投入,便无法落幕。

  喜欢上了这个平台,觉得“她”纯洁无瑕,因为“她”对每个人都是敞亮和公平的。决不允许世俗的倪光玷污了“她”,维护平台的正义,扩大平台的影响力是每个人的义务,我已经进入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状态。每次稿子发出来,先推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闹腾的人家有点不高兴。看来,强推文章不行,那就要求大家关注《冬歌文苑》公众号。我负责省污染防治宣传工作,亲手打造的美苏“263”公众号,粉丝多达30万,每篇稿子阅读量点击率都过万,美苏的魅力在于抓人眼球的文章,还有背后支撑的强大宣传发动主体。有了这个体会,我的定位有了方向,只有把自己的作品质量提高,才会让人家主动点击看。

  靠文字质量取胜,做个有魅力的人,把更多人的生活和思想,以至于他(她)的一切搅乱,成为我作品的附属品,即便知道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也很专注。我的每篇文章从构思到写作都是站在时代背景下思考的,平台还经常推出一些充满学问的写作方法,《散文是有情写作》《最好的散文不是散文》,“便餐式”的知识点弥补了我的短板。当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群里的人和我一样,无论年长年幼,注意力都凝聚在一起,和谐共生成为一种自觉,谁都是大家庭的一个成员。

  知识之岛越大,好奇的海岸线就越长。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的天才的闪光,平台的点评会最能体现出这一点。我创作的《石磨•碾子•家》文章发出后,家族的亲人读着文章哭了,身边的朋友读着文章哭了,那是文章穿透了人的心。制造风花雪月是自己,把自己的感情毫无保留地贯注到大自然中去;于是风花雪月也就成了有生命的东西,抑或说,风花雪月就是我们自己的化身。这就是诗中寓禅的魅力,也就是禅味的魅力。很多人主动加我微信,有的还打电话给我,都说这篇文章可以拍成电影,有位热心的朋友还说愿意出资。我到基层出差时,每到一处,大家首先聊到的是我的文章,我问他们从哪里看到的?几乎每个人都说是关注了《冬歌文苑》,有的还说,时间久了,见不到我的文章还着急哩!

  《冬歌文苑》扶我走上了文学道路,创作的道路是辛苦的;我白天要忙着治污攻坚的大事,只能用业余时间写稿子。凌晨写作是我多年的习惯,几十年过去了,这种习惯难以改变。有时候睡梦中想到一个标题,被惊醒后一骨碌爬起来,打开电脑一鼓作气地写。时间长了,妻子担心我的身体,说我是中了邪了。但我的兴趣在文学,如果中邪也是文苑的诱惑。

  我在部队时是政工干部,当过营、连级主官,尤其是国际关系学院做十三队教导员时,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学生。部队有句老话,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称职的干部,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那时,有些主官搞形式主义,不注重抓学员的学习成绩,把很多精力用在了“面子工程”。十三队学生入学时,缺少一名教导员,政治部主任召开党委会,决定从机关选派一名同志下去任职,我职级不够但思想老道,担任教导员是最佳人选。于是,我被下了一个带括号的命令。十三队是特种侦察专业,我下决心要带出既能上天入地,又能文能武的学员,瞄准军事高科技前沿。学员毕业了,把我的心带走了,当年我选择了转业。每当我的作品在文苑平台推出后,不少学生在阅读打赏后,执意让我写写十三队。我反复读过文苑推出的反映部队生活的稿子,总觉得自己虽然离开部队,但每次和同事及领导谈起部队生活,心潮澎湃得如火。连续写下了四篇《我的兄弟,我的队》,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很多道理。首篇推出后,我的同事杨文峰局长深深地被打动了,边抹眼泪边说我是有情怀的领导。一名转业干部读了文章后主动打电话给我说,他本来到地方工作后想混日子,是文章中的经典语言启发了他,他要以我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上海《新民晚报》邱编辑在朋友圈里发现了文章,主动和我沟通,破例在晚报专门给我开设专栏,我的乡愁类作品不仅上了天,还落地生了根。更重要的是,我的作品鼓舞和教育了人,我的文学斗志更坚强,犹如希望的火种,在摸索的黑夜里,照亮文学的道路,这份自信来源于《冬歌文苑》。

  引路靠贵人,走路靠自己,成长靠学习,成就靠团队。《冬歌文苑》风雨四年,谁都不能忘记能支撑起平台的是默默奉献的编辑老师,是他(她)们的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这些草根作家,可以回报的是,自己多用心,编辑就少操心。我在谈《家门》一文的写作体会时就说过:把心埋进黄土里。就是说在构思和创作过程中要让自己真真切切回归到生活中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心去捕捉生活。我的每篇文章第一读者是同事,她们不但帮我校对,还动手修改,还少不了给文章打个分,超过95分的文章才敢发给编辑,我心疼的是他(她)们的劳动。

  起床不是为了应付今天的时间;而是必须做到今天要比昨天活得更精彩!昨天再好,走不回去,明天再难,也要抬脚继续,你不勇敢,没有人替你坚强;你不疯狂,没有人帮你实现梦想。不管你昨天有多优秀,代表不了今天的辉煌;昨天的太阳永远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以阳光心态迎接每一天,推荐文苑公众号是没人赋予我的职责,因为我是她地地道道的铁粉。

  《冬歌文苑》平台的创始人是黄玉东大校,尽管我没有见过他的面,但读了他写的几篇文章后,突然觉得和他并不陌生。大校的文学功底毋庸置疑,爱家乡写家乡是我们共同的兴趣,每篇文章如同一幅画。他是专业作家,我是草根,他在私信中也不停地鼓励我,我觉得我们没有距离,心里有什么想法,吐出来痛快。他的每句话,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老乡战友张盛平,夸我是黄土高坡的文学代表,路遥的文学的传承人。我对他说,我与路遥相差的不仅仅是距离,还有对生活的真谛。但我喜欢路遥的作品,他的一部《平凡的世界》是我永远的爱,我写不出惊天动地的作品,至少语言可以保持泥土的气息。

  突然想起一句话:热爱可抵漫长岁月。这句话并非出自于某个作家或小说家的书本原句子,但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后着实火了一阵子。我也担心业余写作,会有很漫长的一段时光无法达成所愿,只能依靠心底最初的炽热,支撑着自己走下去。但为了心中所想所愿,即便是这段等待的时光,我也可以用爱来抵抗。因为文苑平台有非常坚定的力量,而且积极明媚,满满的正能量。保持炙热坚持走下去,或许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荡,但也一定能充满无限可能。

  人的爱好,就是自己发展的方向。兴趣也是自己的资本,各人有各人的理想乐园,有自己所乐的花花世界。朝着自己所乐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环境,也无须艳羡别人。

相关热词搜索: 行船 借着 冬风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