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公”“私”自在人心“贪”“廉”一念之间

时间:2022-07-27 17:05:03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私”自在人心“贪”“廉”一念之间,供大家参考。

“公”“私”自在人心“贪”“廉”一念之间

“公”“私”自在人心“贪”“廉”一念之间

9 月23 日,作为党支部纪检委员的我,在支部内上了一堂名为“背私为公,反贪倡廉”的党课。选取这个主题的初衷是: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习总书记一连用了14 个“公”字谈作风建设问题,由此可见“公” 对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仔细品味习总书记的“公私论”,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句句千金。既催人奋进,又发人深思;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长期指导性。尤其对党员干部来说,既是谆谆告诫,又指明了如何处理公与私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

南宋诗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廉洁,

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自家的蜡烛。因为在他看来,公与私之间不能越雷池半步。微小如烛光,此吏都能做到公私财物之间泾渭分明,实在令人感叹。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大公无私之说源远流长,“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在古人看来,廉与贪之间的界线,就是公与私之间的红线。大凡清廉的官员,皆把公私不分看作是极大的耻辱。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立党为公庄严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做到大公无私。毛泽东在一些看似细小的问题上也是公私分明,每次外出的生活用品大都随身携带,大到毛毯、毛巾被,小到牙刷、火柴;吃饭付钱和粮票;几次拒绝为亲属安排工作,甚至连女儿上学也不准用公车接送;真正做到了“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占便宜的事儿一点儿都不能做”,焦裕禄主动带头废除“特殊物资供应券”,一家人以窝窝头充饥,婉拒下属送来的鲜鱼;“在位的时候,没为家乡做过什么,现在退下来了,我要回去种树,为家乡百姓造片绿”,杨善洲带领群众在大亮山上植树造林,却不肯为女儿“农转非”走一次后门,用公家车回家办点私事还要打表;“这事情我办不了,还是让他自己再找别的出路吧”,在嫂子请求为侄子解决工作时,牛玉儒“六亲不认”,他说:“权力是人民给的,不属于我自己,我不能随便支配!”老一辈革命家和当代绝大多数共产党员在大公无私方面树立了典范,成为我们

公私分明的一面镜子,经常对照,对于我们把准公私是非界限,大有裨益。

各种腐败现象,本质上都可归结为一个公与私的问题,都是谋私的结果。正如《吕氏春秋》所云:“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所以有人后悔地说:“贪腐之初,大多由公私不分而起,久而久之,必然腐败。殊不知,公权私用一次,就降低一分威信; 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

片人心;拿一分公款,就留下一个污点。”

产生公私不分、化公为私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

因是:公权私用。公务与私务不分,实质上都是公职人员没有严守公务与

私务的清晰边界而肆意妄为的结果;公物与私物混淆,个人与公家彼此

不分,公私混为一谈。拿原则换人情,是导致腐败的重要诱因。党员干

部手中的权力是公权,是公器,是人民赋予的,不属于任何个人,既没

有私权更没有特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

根本,也是每名党员干部掌权用权的根本。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

文昌,他大半辈子与林业打交道,却从不沾公家一寸木材。他的二女儿

结婚,想让他批点木材做家具,他严词拒绝:“我管林业,我是有权力

批点木材,但是我不能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家批木材;如果我做一张桌子,

下面就会做几十张几百张,我犯小错误,下面就会犯大错误。”

另外,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不为一己之私而动摇,不为个人利益而徘徊。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他一生公私分明,为了工作方便,他特意为自己缝制了一件“工作服”:上衣缝了两个口袋,一只袋放公

款,一只袋放私款。有一次他去募捐,在归途搭车时钱被偷了,他摸摸口袋,私款一分也没有了;他又摸摸另一个口袋,公款还在。按常人的思维,陶行知完全可以把募捐来的钱拿出来先垫买车票,回到学校后再补上,这也无人知晓,可陶行知公私分明不这样做,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从十几里外步行回校。

能不能把握好公私界限,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党性纯不纯、做人正不正的试金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对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只有公字当头、秉公用权,职工群众才会信服你、跟随你。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姓公,即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既然自愿加入了党组织,那就得像个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样子。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置于监督的阳光下。

首先,要多存公心力戒私心。对一个人来说,有私心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尤其对一个党员干部来说,一定要多存公心少存私心。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如果私心太重占了上风,而公心太轻占了下风,那这个人迟早会犯错误,会走上邪路。现实中,绝大多数贪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私心太重。

其次,要多办公事少办私事。作为党的干部,一定要分清公私的界

限,一定要处理好公事与私事之间的关系,切莫公私不分、假公

济私、损公肥私。要知道,公务员、人民公仆中的“公”指的是

为人民群众服务和公道公平公正公开办事,而不是说只要做了公

务员、人民公仆,吃的喝的用的住的都该由公家报销了,就可以

把私事当成公事来办了,就可以胡作非为了。

第三,要多谋公利不谋私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

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

能立的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的好。各级领导干部手中

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

为自己为亲友为利害关系人谋取私利。现实中,正如习总书记

的那样,许多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

关系。一些官员根本没有搞清楚“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的道理,结果走上了贪腐

之路,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

共产党人在公与私的问题上,就得“锱铢必较”,就得有“丁是丁、卯是卯”的较真态度,来不得一点含糊。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正表现出优秀共产党人公私分明的高尚品质。“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私分明应该成为党员干部严以用权的行为准则。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以“公”为标尺,正心、正言、正行,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惑,践行“三严三实”,争做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党员干部。唯其如此,才能自觉抵制各种风险和腐蚀,成为一名真

正合格的共产党员。

相关热词搜索: 公私分明的理解 人心 自在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