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奇凡在主城区建设推进大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刘奇凡在主城区建设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铜仁撤地设市。三年来,铜仁主城区建成区面积从28.4平方公里扩大到47.7平方公里,城区道路从55公里增加到158公里,人口从26.5万人增加到38.3万人。这组数据见证了铜仁城市建设的速度和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城区建设工作密不可分。
一个城市的格局决定一个城市 的未来发展。为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我市确立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建设 “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城市定位,提炼了“厚德铸铜·仁义致远”的城市精神,探索了产城互动、景城融合、教城一体的同城联动发展模式,形成了既要奋力建设一座大城市、更要着力建设一座好城市的共识,明确了“建新城、疏老城”的思路,先后投入近百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寻找城市发展的支撑点与建塑 一个城市的灵魂同等重要。“武陵之都”的标志就是靠交通好、实力强、生态美作为支撑,这是我们底气和信心的来源。同样,“有容人之量、有助人之德、有成人之美”的“仁义之城”的内涵,让这座城市可以不断创造出“记忆里的辉煌”。
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与发展竞争中,谁能够先行破局,领跑发展,谁就是主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发展规划,下一步将在两级统筹三区联动发展上持续发力,在城市管 理的标准和方法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我们欣喜地看到了铜仁在城市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明确了方向目标,只要齐心协力,踔厉奋发,一座美好幸福的新城必将呈现眼前。
现将市委书记刘奇凡在铜仁市主城区建设推进大会上的讲话全文刊发,以供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推进铜仁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刚才,大家观看了铜仁城市建设发展宣传片。碧江区、万山区和铜仁高新区以及市直相关部门就推进主城区建设作了发言,李建、杨德华同志分别就五城联创、主城区城市功能“十大提升工程”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都很好,希望下来后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真正抓出成效。
撤地设市三年多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主城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主动适应“城市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科学规划、理顺体制、扎实工作,城市格局迅速突破,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面貌日益变化。一是找准了方向定位。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确立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城市定位,提炼了“厚德铸铜·仁义致远”的城市精神,探索了产城互动、景城融合、教城一体的同城联动发展模式,形成了既要奋力建设一座大城市、更要着力建设一座好城市的共识。二是规划工作赶超突破。迅速启动和完成了《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铜仁市中心城区城市风貌规划》、《铜仁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等系列工作,实施了城乡规划攻坚年严管年行动,开办各类规划知识培训班,普遍设立了乡镇规划管理委员会,提升了各级干部的规划意识、规划素质和管理能力。三是大城市的框架初步形成。近年来,市区两级按照“建新城、疏老城”的思路,先后投入近百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主城区建成区面积从28.4平方公里扩大到47.7平方公里,城区道路从55公里增加到158公里,人口从26.5万人增加到38.3万人,城市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正在凸显。四是好城市的模样开始显现。以“五城联创”为载体,开展了锦江河流域污染防治、城市“野广告”专项治理等行动,铜兴大道、锦江栈道、大明边城、木杉河湿地公园、孔圣园等道路和景点添彩主城,出行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如厕难等民生困难得到较大改善,城市形象越来越靓、越来越美。去年底,省委赵克志书记在参加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分组讨论时说,铜仁大城市的框架已经出来,有希望发展成为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今年初,陈敏尔省长到沿河调研时,对铜仁城乡面貌的变化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要建设一座有实力的大城市和有品位的好城市,成为大家公认的武陵之都和令人向往的仁义之城,我们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考验。从城市规模、经济实力、承载功能到规划水平、管理能力、人文素养等各个方面,都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特别是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铜仁能否抢得先机、占据高点,迫切需要我们奋起直追、敢于超越,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创造让人民享有美好幸福生活的新铜仁。
下面,我结合主城区建设情况,重点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武陵之都的标志和仁义之城的内涵
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武陵之都·仁义之城”战略定位以来,得到了全市人民的普遍认同,提升了全市人民的发展自信。不少同志希望我们对“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标志和内涵进行界定和说明,前年以来,我们通过设立课题的形式,请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了研究。综合三年多的探索和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在此简要讲一讲,以便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关于“武陵之都”的标志。都,在古代指建有宗庙的城邑,在现代指有影响力的大城市。“武陵之都”,简而言之就是武陵山片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武陵之都”,至少须具备三个标志:一是交通好。世界上的大城市都建在交通要道上。谁的交通条件好,谁的资源配置能力、开放互动能力、要素聚集能力就强。怎么才能算交通好?简单说就是对外要成枢纽,对内要成网络,内联外畅气脉贯通。
这些年,我们全力构建战略性通道,开通杭瑞高速公路,完成铜仁·凤凰机场扩建,实施了与沪昆高铁相连的铜玉城际铁路,对外初步形成了大交通格局。特别是与全国、全省基本同步进入“高铁时代”,将让铜仁人民彻底摆脱当年不通铁路的痛苦。下步,我们要争取开通国际航线、设立航空口岸,让铜仁城区成为贵阳通往北京高铁的重要节点,加快形成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让主城区真正成为贵州向东开放的“前沿”和武陵山片区交通“枢纽”。从内部来看,主城区主干路网已基本拉开,但是道路网络欠账还比较多。老城区要逐步打通关键节点和通道瓶颈,抓好道路标识、智能系统、停车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北部新区要加快构建四纵九横布局,南部新区要加快打通主次干道循环系统,这样才能满足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二是实力强。城市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比的是人口规模、经济总量,拼的是科技、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功能。按照城市发展规律和国家最新公布的标准,城区人口规模要达到50万才能跨入中等城市,达到100万才能跨入大城市。如果按照人均一万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标准,50万人口的城市经济总量要达到50亿美元,按现行汇率算必须超过300亿元人民币。2014年,主城区聚集人口有38.3万,碧江区、万山区经济总量有140多亿元人民币。实现中等发达城市的目标,人口要增加12万,经济总量要翻一番以上。以目前的发展势头,只要我们再加一把劲、努一把力,到2020年有望实现这一目标。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30年主城区人口有望达到100万,经济总量再翻一番以上,可以具备支撑“武陵之都”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在科教文卫几大功能中,教育关系下一代,医疗关系健康,是人们最关注、最上心的,也是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教育就是“人口收割机”,医院就是“人口稳定器”。现在,主城区教育最关键的任务是抓好川硐教育园区建设,最基础的任务是化解大班额,培育一批名校、名师,迅速集聚人口。
医疗卫生方面要重点打造几个三甲医院。各项城市功能都要尽量按照区域领先的标准来配套。三是生态美。面向全国,在生态环境方面铜仁可以排在第一梯队,我们不可能成为最大的城市,但可以成为最美的城市。梵净山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山最高峰,也是我们锦江的源头。大家都很认同 “铜仁生态美·梵净天下灵”的说法。因此,依托“武陵主峰”,打造 “武陵之都”,我们应有这个底气和信心。要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以梵净山为战略依托,深入谋划建设旅游城市、做活城市旅游。城市山体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农业公园都要努力打造好,环保、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都要尽可能完善,让铜仁的水质、空气、绿化率等生态品质始终保持在全国、全省第一梯队,共同成就最美的城市。
除了自然生态外,还要注重人文生态的塑造。只有保有独特的历史记忆,才能与众不同。人文生态靠的是历史传承,要坚决保护好代表铜仁文化气质和神韵的古建筑、古文物、古村、古井、古树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是有利于传承历史记忆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要善加珍惜、精心呵护,让世世代代记得住乡愁。做到了以上三点,建设“武陵之都”,自然水到渠成。
关于 “仁义之城”的内涵。铜仁因儒、释、道三尊铜人而得名,天赋仁义底蕴。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命题。什么是 “仁”?历来的学者有很多解释。我比较赞同梁启超先生的说法,“仁”是人和人交往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一种人格。这个说法容易理解,便于实践。我们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要建设“仁义之城”,必须解决好城市对人的态度问题,解决好市民立身的人格取向问题。具体来说,建设 “仁义之城”,应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要有容人之量。俗语说,山潮水潮不如人潮。
一个地方,外面来的人越多,交融性越强,活力就越大。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必须友善开放、包容并蓄。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四海皆兄弟,八方聚宾朋。不管你来自什么地方、什么身份、什么文化背景、什么年龄、什么民族,一切有才华、有抱负、有个性的志士,我们都真诚欢迎,求同存异一起奋斗,共赢美好未来。二要有助人之德。渡己先渡人,渡人即是渡己。你帮助人,处处为别人考虑,别人也会帮助你。孔子在解释仁的内涵时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喜欢脏环境,就不要乱扔垃圾;
你不乐意别人说脏话,就要带头文明用语;
你希望自己困难时候别人拉一把,看到别人困难就应及时伸出援手。将心比心、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就是一颗道心,雷锋精神的实质也是这样。人们向往的好城市,应该是和睦友善、相亲互助的城市,每个人在这里都能得到社会的帮助,同时每个人的存在对社会也有帮助。只要每个市民都激发心中正能量,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争当铜城 “仁者”,就能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体现城市的好。三要有成人之美。城市应人而生,其大美也在于成人之美。铜仁要致力成为成就人的好地方。这些年,我们搞开发区,招企业;
建教育园区,推动科研合作;
实施 “雁归工程”,拓展就业培训;
开展 “三个开刀”,破除 “人情社会”,等等。目的就是搭平台,营造成就人的良好发展环境。
不管是高素质人才,还是企业家、学者、工人、农民,揣着梦想来到这里,都有用武之地,都有成才追梦的平台,都能公平分享机会,都可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放眼望去,武陵山区方圆近20万平方公里,至今没有一座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谁能够率先胜出,领跑发展,谁就是主角。这就是构建 “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机遇。这些年,我们探索出了产城互动、景城融合、教城一体的同城联动发展模式,铜仁的发展速度开始领跑武陵山片区,虽未得 “中心”之名,但全市上下的共识已形成。只要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全市第一次党代会以及市委一届六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向,按照“聚、放、统、拼”的工作方法,加快把城市做大、人口做多、产业做强、市场做活、品质做优,就一定能够谱写出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传奇篇章。
二、关于联动发展的方向和原则
(一)坚持三区一体。主城区规划用地面积120多平方公里,包括碧江区、万山区、铜仁高新区。三个区域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按照 “聚”的思维,坚持三区一体,各展所长、各担所能,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才能迅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所谓三区一体,就是要强调规划协同、功能互补。
现在,铜仁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已经获省政府的正式批复。市区两级必须按照规划推动建设和发展,做到一个蓝图干到底、一张图纸管全盘,在市区全域范围内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无论市里,还是碧江区、万山区、铜仁高新区,都要确立规划的法规性、严肃性,认真执行,不打折扣。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三区的功能各有不同,要在城市发展的大格局下明确各自的方向和定位。现在,三区一体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是碧江区行政中心往新区搬迁必须尽快完成。否则,万山区老在边缘发展,当不了主角;
铜仁高新区缺乏配套支持,孤掌难鸣。二是万山区行政中心必须尽快搬进城来,实现真正意义的城市异地转型,闯出新的发展空间。
三是铜仁高新区必须迅速集聚企业,改善配套环境,形成新的产业中心。碧江、万山联动发展的方案,经过市委、市政府研究,刚才杨德华同志已经作了安排,市里会加强统筹,两区要全力执行,确保按期完成。铜仁高新区要抢抓迎接今年全省项目观摩会的机遇,把市委、市政府明确的政策措施落实好,把招商引资的项目实施好。
(二)坚持重心北移。重心北移,是铜仁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城市建设的重点要向北走,建设的项目要向北倾斜,人口、资源、产业、市场都要往北聚集,要在北部新区打造城市新的政治、经济、科教、商贸中心。老城不堪重负,北边大有可为,也必然大有作为。重心北移是当前的大局,大家都要主动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以引导,严格按照规划推进城市空间、发展重心向北移动。在城市重心北移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推进主城区联动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及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年内如期完成碧江、万山两区行政中心的搬迁工作。各市直部门都要将自己摆进来,结合职能加强统筹,切实在城市重心北移上多谋划、多出力,多给两区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对于两区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主动揽下来、担起来,协调整合资源帮助解决。两区对需要协商的问题彼此多串串门、多沟通沟通,一起想办法解决,不能遇到点棘手的问题就畏缩,甚至拖、推,一味等着上面来解决。碧江区要注重强化主城区的阵地意识,唱好城市建设的主旋律,打好城市管理主动仗,在发展理念、思维方式、工作标准等方面都要有大都市的定位和气势。万山区要注重强化主城区的融入意识,主动作为,当好主角,通过融入主城区实现体制、机制和管理的转型跨越。市直部门也要转变观念,在认识上要将万山区当作主城区来对待和支持。
(三)坚持职能下沉。城市管理和服务是个精细活,越是到下面,越要直接面对群众,越需要“接地气”。很多问题让基层解决更快捷、更顺手,工作也更容易“落地”。现在,各地城市管理的模式虽各有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统筹权上收,办事权下放,让基层职能部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们提出两级统筹,就是希望市直部门善于统筹资源,通过授权执法、配置资源等方式,调动和发挥基层办事的积极性,实现“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干。该统的要统起来,该放的要放到位。统不是揽权,而是抓住重大问题、统住关键环节,确保城市管理朝着良性发展方向前进。放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让基层有办事的职责和力量。
为了推动三区联动发展,市委、市政府部署了城市建设 “三年大会战”,到底战什么?我想主要就是战功能配套。怎么战? “十大功能提升工程”是一种系统解决方案。自去年实施以来,我们干成了一批亮点项目,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年的 “十大功能提升工程”,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落实资金筹措渠道,扎实有序推进。能让市场解决的尽量交给市场,实施条件不成熟的项目不要急着上马。一个项目要明确一名牵头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个月调度一次,形成 “三个一”工作机制,把责任细化到单位到人,不推诿、不扯皮、不折腾,一抓到底,久久为功。
三、关于城市管理的标准和方法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延伸,是城市文明程度、综合实力、整体品位的重要标志。推动城市管理升级,必须找到一套符合实际的标准和方法,让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自觉执行,并融入到工作生活实践中。我在这里讲三个观点:一是用干净检验一切。大家看人,第一印象很重要,你穿着朴素一点没关系,但要整洁,这样才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印象分。城市也是如此,第一位的也是要干净,即便是青石路、瓦屋房、土砖墙,只要干干净净都别有一番韵味;
若是脏乱差,即使再繁华、再发达、功能再齐全,在市民和游客心中也难有好印象。世界各地一流城市最显著、最共同的特征就是干净。
在很多国家,立法规定主人带宠物上街溜达,必须随身携带方便袋,以清理排泄物;
在很多城市,随地吐痰要遭重罚。城市管理要做到干净两个字并不容易。城市立法、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配套设施完善、市民素质培育等都要有大的突破,干净的背后是一个庞大复杂且成熟先进的管理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干净代表一个城市的治理能力。因此,我们做城市管理工作,首要是围绕干净二字来做文章。
干净至少应包括空气干净、水质干净、街道干净、房屋立面干净。我们的空气是可以做“罐头”的,要尽量控制 “有烟”产业,引导群众改变随意烧稻草、烧垃圾的习惯,打好空气干净 “无霾”这张牌,绝不能让雾霾侵蚀了城市的蓝天白云。水是城市的灵脉。古人讲,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前不久,陈敏尔省长到沿河调研时又一次感叹,铜仁城市美就美在有锦江,没有这茂润的锦江水也就难以出类拔萃。正是认准这一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开展锦江河污染防治工作,现在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水平,这是令每一个市民感到自豪的,但仍有不少污水直排,还有一些雨污分流工程未能完成,我们还不敢懈怠,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一年接着一年、一届接着一届、一代接着一代永远保护下去,绝不让我们的母亲河变质变色。街道是人们日常生活接触最广泛的空间。美丽城市应从美丽街道开始。
街头巷尾的卫生不能留有死角,“野广告”不能视而不见,主干道要干净,背街小巷也要干净。对街道和小区的环境卫生,要实行网格化管理,对街头店面严格落实门前 “三包”。房屋立面的广告、装饰、色彩、风格等都要有规划、有管理,彰显特色风貌,杂而不乱、和而不同,让每一栋建筑都很养眼,让人们走在城中都愿意看一看道路两边的风景。城区环境卫生保洁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环卫工人每天起得最早,干的是最脏最累的活,带给人们的是干净舒适的环境。但对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一些人不尊重,肆意践踏。下步,要继续创新实施 “五城联创”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提高自身素质,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真正让干净成为城市最闪亮的名片。
二是用追责细化管理。抓管理就是抓责任落地。过去常讲 “七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破草帽”,有时街上乱丢乱倒、乱停乱摆很多,真到管的时候,每个部门都有点权力,却都管不好,真正问起责了,又找不到人来担责。说到底还是个管理不精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现在,很多地方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将一片区域划分为很多小的网格、一项工作细分为很多小的环节,每个细节都有具体的责任人抓和管理,工作成效很好。网格化管理为什么效果好,我想关键就是任务明确、责任明确。
管理河段设河长、路段设路长、街道设街长、小区设楼长,长就是责,长官就是主责,谁不落实责任就追究谁的责任。这就是用追责细化管理的理念。各级干部都要善于运用追责方式来推动城市管理升级。首先,要明确责任。责任不明是管理大忌,科学分责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分责不是叫你当 “甩手掌柜”,而是要让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
该是谁的责任就分给谁,怎样最利于开展工作就怎样分,什么样的螺丝钉就配什么样的螺丝帽。出了问题是谁的责任就由谁来解决,谁落实不好就问谁的责,要让每个人头上有责、心中有底、眼里有数、手上有招。就拿路灯来说,坏了谁来报告,向谁报告,谁来修,修后怎么检验,只要都落到具体责任人的头上,就不会出现坏了一个多月都不见动静的情况。其次,要强调过程管理。任务明确后,过程督导很重要。过程好结果才好,否则即使有结果也多是“粉饰”,难以持久。过程管理的方法有很多,如定期检查、突击检查、月考评、召开工作推进会等,但不管是什么形式,都要及时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若是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就要敢于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不等不靠,不躲不推,推动责任落地生根。再次,要严格追责。
严格追责是细化管理的关键。考评这个 “指挥棒”用好了,大家干起来就带劲,也自然会想方设法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出成绩。该奖励的要奖励,没落实好就得向你 “开刀”,理由可以有千百种,但只要不是特殊客观原因就必须保证追责的刚性,形成威慑。
三是用难题倒逼创新。俗话说穷则思变,“穷”就是困窘、处境恶劣, “变”就是改变、创新。路是人走出来的,办法是逼出来的。哪里有难题,哪里就要创新。我们现在城市管理中难题很多,大部分都是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发达地区也走过,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借鉴和创新,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而且很容易就能创出亮点和作品。
从前期的调研和平时了解的情况看,我市城市建设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少。
“两违”建设就是一个难啃的 “硬骨头”。现在是抓得紧点就好些,稍有松懈就 “疯长”。这些年在控制“两违”上,市区两级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创造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大家要好好总结一下,哪些方式已经过时了,哪些方法可以推广运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真正在政策宣传教育、“规前、规后”执法、日常动态监管等方面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要通过持之以恒地整治,逐步达到治本的效果。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要有“事在我止”的决心和魄力,分类制定对策,一一想办法解决,消化存量,杜绝增量。小区管理也是一块 “短板”。我市成规模、上档次的小区不多,城区物业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在小区物业管理上,无论是市民也好,还是物业公司也好,都存在配合不够到位,以及部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干部带头不交物管费、一些物管公司只管收费却疏于服务,导致物业管理呈现恶性循环的趋势。今年,相关职能部门和区、办事处都要把小区物业管理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小区物业管理新构架,推进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全面升级,尽快形成多元共治的新格局,按照环境优美、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的标准,打造温馨家园。城市管理中的其他问题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差距就是空间,问题就是潜力,只要我们善于创新突破,工作就一定会越来越出色。
同志们,构建 “武陵之都·仁义之城”,让人民享有美好幸福的生活,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主基调主战略,坚定信心,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奋力拼搏,用心血和汗水在铜仁这片大地上绘就最新最美的图画,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相关热词搜索: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