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保护热点分析,供大家参考。
环境保护
【高考命题剖析】
本专题涉及资源的利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环境管理四方面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地位。综合分析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命题中环境保护这一内容多以区域图、示意图、景观图为载体,以某种重要的资源问题、生态问题或污染问题为背景材料,侧重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布特点,造成的危害及解决措施,酸雨的成因及危害、沙尘暴频发的原因、水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在2011年高考中有所体现。
【高考冲刺策略】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高考对相关问题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也相应增加。2012年的高考在本内容的考查上还将以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结合区域发展,以区域图、示意图、数字表格等为载体,进行相关问题的考查。因此,在最后冲刺阶段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如何进行环境管理等问题。
2.以当前某一重大污染事件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该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以及治理该污染的主要措施。
3.结合当前人类面临的淡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问题,综合考查人类在利用资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以当今我国或世界某一重大生态问题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该生态问题的分布、形成原因、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
【核心考点整合拓展】
核心考点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明确环境问题的成因、表现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产生原因
2.环境问题的表现
表现成因
资源短缺
人口总量和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环境污染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坏、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全球环境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各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为,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3.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措施
生态问题
主要
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
因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
西南、华南
林区
滥垦、滥伐超过
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
力
森林火
灾等
封山育林、计划砍
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
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
古、青海、
宁夏、新疆
过度放牧、过度
垦殖
气候干
旱、降水减
少
退牧还草、封育草
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
平原低地、
湖滨、海滨
土壤侵蚀、环境
污染、围湖(海)造
田、引水灌溉以及河
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
自然充满湖
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
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林区、人类的狩猎采物种都扩大自然保护区,建
物多样性锐减草原、近海
海域
集、环境污染和生态
系统的破坏
有一定的寿
命
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
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
度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黄土
高原、东南
丘陵
人口稠密,过度
开垦严重
降水季
节变化大且
多暴雨
退田还林、植树种
草、改坡为梯
土地荒漠化
西北、
华北半干
旱区
过度樵采、过度
放牧、过度开垦等
降水
少、气候干
旱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
用能问题、严禁砍伐、退
耕还牧等
4.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
(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存量扩大和质的提高。
【例1】(2011·山东高考文综,3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解析】第(1)题,已知B城市的唯一水源是A处的水库,因此保护B城市的水源就是保护A处的水库。注入水库的河流发源于森林茂密的山区,若森林遭到破坏,则水土流失势必严重,使水库淤积变浅,因此保护森林是一项重要措施;水库周围的耕地和居民地较多,可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涵养水源;农田应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居民应禁止向河流、水库排污,以避免污染水库。第(2)题,C处山地森林茂密,也是河流的源地,若在此开山取石,必定造成森林破坏,环境恶化,同时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等问题。
【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方法归纳总结】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过程:(1)生态环境问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口数量的巨大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是当今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2)生态破坏的最典型特征之一是植被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自然景观,而且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例如,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自然灾害加剧,进而可能引起土壤荒漠化;土壤荒漠化又加剧了水土流失,致使生态环境恶性循环。可见,植被破坏是导致水土流失并最终形成土壤荒漠化的重要根源。
【针对拓展训练】
1.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________。
(3)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图例,可以看出,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草地退化、土壤侵蚀、森林破坏等,南方主要是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从位置上看,图中甲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乙为西南横断山地区,丙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丁为我国黄河下游地区。
【答案】(1)土壤侵蚀
(2)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丙地势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2.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见图a。
图a 近20年来导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
的污染物类型构成
材料二见图b。
图b 近2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构成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等。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a可判读出,我国饮用水威胁比例最高的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第(2)题,由图b可判读出近2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构成,很容易地判断出答案。第(3)题,饮用水污染带来的危害主要从社会稳定和人体健康等考虑。第(4)题,由图b污染环节可知,防控措施应针对各环节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1)生活污染工业污染(2)BDE (3)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防控措施: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核心考点二、环境污染问题及环境管理
明确环境问题中,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各种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其危害和防治,掌握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弄清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和手段。
1.大气污染、水污染的防治
污染源污染物及造成的后
果
危害污染防治
大气
污
染工矿企业、
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的尾气
煤烟、粉尘→烟雾,
硫氧化物→酸雨,碳氢
化合物、氮氧化物→光
化学烟雾
危害人畜健
康,污染土壤、水
体,危害生物,腐
蚀建筑物
节能和提高资
源利用率,开发洁净
煤技术,开发新能
源,利用可再生能
源、控制机动车污
染,以及工业能源控
制
水污
染工业废水、
农业污水、生活污水、城市地表径流
营养物质和有毒元
素进入水体,水体缺氧,
淡水中出现水华,进入
海水中出现赤潮
水质变坏,鱼
类因缺氧而死亡,
危害人体健康,影
响动植物的繁殖
污水限量排放、
建污水处理厂、有水
污染的工厂布局在
城市水源的下游
2.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方
法
优点缺点原则
填埋法
操作简便,可处理绝大多数类型的
垃圾
占地面积大,同时存在二
次污染,占用土地资源减
容、减量、
资源化、
能源化、
无害化
焚烧法
减容、减量及无害化都很高,产生
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
化
焚烧条件控制不当会存
在烟气污染问题,且设备投资
巨大
堆肥法
适于易腐有机质含量高的垃圾处
理,且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
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
机物和无机物
3.环境管理
国家采取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环境管理的目的
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环境管理的手段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
【例2】(2011·江苏高考,30D)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1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和___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分析污染物进入人体路径图知,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有色金属冶炼是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生产活动;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来自周边环境和从食物中摄取。第(2)题,化石燃料从岩石圈中获取,通过燃烧进入大气圈,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水圈和生物圈,并能相互转化。第(3)(4)题,据图可知,距高速公路越近,铅、镉的浓度越高;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说明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因此,为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可采用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无铅汽油、发展汽车节能技术等。
【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有色金属冶炼从环境摄取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汽车尾气
(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方法归纳总结】列表总结我国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项
目
措施
调
整能
源
结构
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
节
约能源
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控
制污染
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
其他措施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合理布局生产(工业区布局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重污染工业远离城区)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整治重工业和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植树造林(卫生防护林带;城市绿地)
酸雨防
治措施
①在全国建立防控区(酸雨控制地区;SO2污染控制地区);②降低煤炭含硫量;
③控制火电厂的SO2排放;④控制工业锅炉的SO2排放;⑤控制工业炉窑的SO2排放,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⑥加强城市建设,控制生活SO2排放;⑦控制工艺过程中的SO2排放
【易错点提醒】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的区别
辨析: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人类生存环境质量
的下降,按成因一般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属于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针对拓展训练】
3.读山东省地形简图,回答问题。
(1)说出甲、乙两地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及其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请你针对其中一种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及引发的问题根据地理位置分析说明。第(2)题,提出解决的措施要因地制宜。
【答案】(1)甲地:平原地区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碱化;乙地:低山丘陵地区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2)土壤盐碱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推广耐盐耐旱优良品种。
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禁止滥垦乱伐;发展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等。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巢湖是中国重要湖泊之一,位于安徽省合肥、巢湖两市之间,流域面积13 000平方千米,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
材料二根据安徽环保局提供的气象卫星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日,巢湖湖区共有约20平方千米蓝藻集聚,占巢湖总面积的2.56%,集中分布于西北部和东南部,并有局部爆发的趋势。
材料三蓝藻发生趋势与气象条件关系表。
(1)按照环境要素划分,蓝藻爆发属于________污染。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巢湖蓝藻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3)请为巢湖蓝藻的防治提出合理的建议。
(4)环境管理的手段除了环境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外,还可以采取______手段、________手段等。
【解析】第(1)题,识记污染分类作答。第(2)题,安徽巢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从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如表格中的气温、降水、风速,还有人为的原因等。第(3)题,巢湖蓝藻的防治需结合原因提出。第(4)题,环境管理中法律和行政也是主要手段。
【答案】(1)水
(2)高温;降水少;风力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引江济巢,增加入湖流量,促进水体流动和交换;加强监测与管理。
(4)行政法律
相关热词搜索: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对照检查 热点 环境保护 分析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