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赴X调研报告(2022年)

时间:2022-07-07 08:45:02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赴X调研报告(2022年),供大家参考。

赴X调研报告(2022年)

赴X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难点和重点在农村;
建设美丽中国,难点和重点也在农村。为学习和了解浙江、江苏、四川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更新观念,转换脑筋,x日至X日,由xx带队,有县直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以及村委干部、村民理事会代表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一行x人,前往浙江、江苏、四川三省就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我们到了浙江杭州市桐庐县荻浦村、环溪村、分水镇万强农庄,余杭区森禾花卉园艺中心,湖州市安吉县山川乡马家弄村、高家堂村、灵峰街道横山坞村,南京高淳区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高淳老街、漆桥老街、桠溪国际慢城,四川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和花卉园区,洪雅县光明新村、柳江古镇,郫县农科村等地,实地考察了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休闲旅游开发、古村落保护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内容。通过学习考察,对浙江、江苏、四川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领会了他们在发展中政策的开放和灵活,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干部群众的务实,干部敢创新、善创新的精神,特别是对桐庐县、安吉县在抓美丽乡村建设,依托生态文化优势做好村庄整治、污水处理、长效机制管理等方面;
对高淳老街、漆桥老街、柳江古镇等地在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中,注重对生态的保护和民俗、文化的传承;
对南京桠溪国际慢城、桐庐万强农庄、郫县农科村等地在依托山水自然的原生态农村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农业综合旅游观光景区方面都感受颇深,得到了很多启示,参加调研的人员均纷纷表示凭借xx特有的资源优势,能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进一步坚定了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和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快xx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决定。

二、学习考察的几点收获

如何改变发展的理念?如何打造升级版的美丽乡村?怎样才能把古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怎样才能找到符合xx发展的有效模式?这些都是我们此次调研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到浙江、江苏、四川考察的情况来看,各地都通过各种措施,因地制宜做好统筹规划,整合优势资源,注重对生态的保护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强化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并积极稳妥的推进,其很多理念、做法和经验给人启示,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对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启示

X指出:美丽乡村“美”的内涵,应该是以传统耕读文化为魂,以优美田园风光为韵,以朴素村落民宅为形,以循环生态农业为基。如何改变发展的理念?如何打造升级版的美丽乡村?在整个调研过程中,不管是高速两旁、进入城市、进入村庄、还是农户房前屋后,所到之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田园风光秀丽精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x日上午,我们在浙江桐庐县看了荻浦村和环溪村,荻浦村是桐庐第一批打造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也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区、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省级民俗文化旅游村。走进村子,一眼望去都是整洁的道路和优美的绿化环境,村里的房屋保留了当地的建筑特色,公共用地都做成休闲场所并进行绿化美化,房前屋后空间都用竹篱笆或石头、石块、石片堆砌起来,里面进行绿化或栽瓜种菜,家庭农场、田园风格很是浓郁。更为特别的是把原本脏乱差的牛栏和猪栏改造成为颇具特色的咖啡馆和茶吧,把旧房的改造和休闲旅游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整个村庄显得文化底蕴丰厚,孝义文化、农耕文化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据县内工作人员介绍,以前的荻浦村有句顺口溜:“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溪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非常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村里的情况。但从2003年开始,全县就开始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起初该村主要靠政府投入打造,通过实施“古生态整治提升、古建筑修缮利用、古文化挖掘传承、古村落产业经营”四大工程,对村里的水、电、路、房屋立面、庭院绿化进行了改造,但在实施过程中,群众对政府的依赖较大,群众工作难度大,政府投入过大,经过近3年时间才打造出来。所以说,如果政府对村庄建设的投入过多,大包大揽,不利于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乡村建设也无法复制推广。

环溪村从2008年开始建设新农村,是在荻浦村等成为美丽乡村样板区后开始打造的村落,通过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推行“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村内环境整治成效十分明显,“三线”入地,历史建筑得到合理保护开发利用,也成为了全国美丽乡村的样板。据浙江农办相关同志介绍,当时,政府已不像原来那样投入过多的资金一定要帮助建设,而是在荻浦村等建设成功带来效益后,村民强烈要求村委干部要带头进行村庄建设,建设初期,政府对基层设施和规划设计方面给予了支持,对农村的改造实行按比列投入,比如对房屋的立面改造采取三部走,第一步,对支持村庄改造的农户,政府投入80%,农户投入20%;
第二步,对继续愿意改造的农户,政府投入60%,农户投入40%;
第三步,对还想进行改造的农户,政府投入30%,农户投入70%,以后政府不再投入,逐步引导村民自己改造村庄,帮助建立长效机制来管理整个村庄,并通过结合旅游来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通过农民自发的热情和干劲,带动了整个环溪村的建设,整个村庄看上去农村社区管理规范有序,村内环境舒适优美,绿草鲜花古桥流水相伴,古风民俗与现代文明交映,展现了江南秀美乡村美好形象。这也说明,乡村建设就是要有示范带动,出台一些适合的政策,以政府引导为主,提高村民改变现状的积极性,才能使得美丽乡村建设继续下去,焕发生机。

X日上午,我们还到了浙江市安吉县山川乡马家弄村、高家堂村、灵峰街道横山坞村。马家弄村和高家堂村都是以竹林产业为主的山区村,村庄与山水交融,风光秀丽,村民别墅整齐划一、村间小道铺满鹅卵石、分类垃圾箱和太阳能路灯排在路边,体现出该村生态和环保的理念,为全国生态村建设提供了模本。两个村庄建设之所以获得成功,除政府对村庄的整治和打造外,主要还是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取得的结果。两村从2008年开始,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对辖区的各个自然村进行村庄环境整治,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对村河道进行整洁美化,对村道进行路面加宽亮化,村内各项事业都由服务中心负责,实行保姆式社区服务,村民办事基本上不用出村,村民自觉维持,保持了村庄环境的整洁、干净,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特别之处是马家弄村充分发挥了村级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了“三亮三创”等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设置了村民笑脸墙,展现了每家每户良好的精神状态,给人一种十分自然亲切的感觉,马上就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还对每家每户庭院绿化、环境卫生、家庭幸福观等实行评星管理并公开,大大提高村民爱护村庄和家庭的意识;
高家堂村开展了“美丽家庭”创评活动,村里主要是就环境、收入、行为、风尚等内容进行3-5星的评定,给予500—5000元不等的奖励,并统一在村民礼堂设置能人榜、寿星榜、道德榜、学士榜、美丽家庭等,给予公示,有效地促进了村民争创星级家庭的观念。灵峰街道横山坞村,是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城郊型村,该村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坚持统筹规划,做强工业,做特农业,做亮中心村,做优环境,文化娱乐、服务设施齐全,太阳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充分运用科技信息平台,通过视频、网络等手段,管理整个村委,使村民在家中就能获得市场信息,就能了解村内事务,促进了该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这说明,随着村级组织建设的不断夯实,长效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村民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才能促进美丽乡村和谐发展。

所以说,这些都源自于他们牢固树立建设美丽乡村的共识,有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注重与乡村旅游发展、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相继实施了村庄整治、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富民产业培育、农居改造、改水改厕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项目,使“环境立村、立镇”和“全区域景区化、园林化”理念成为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共识,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思想基础。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做到规划先行,实行全域规划,初步形成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涵盖区域村庄布局、土地综合整治、中心村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规划体系。通过科学规划,做到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对接”,为美丽乡村建设指引了方向,制定了长效保障制度,有效保证了规划落实到位。例如,安吉县从2008年起,规划确定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特色模式。目前已建成“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12个乡镇全覆盖。南京桠溪国际慢城,秉承慢生活、慢休闲、慢运动主题,将功能规划分为一带、一中心、四区、多点的结构,建成农业慢城、文化慢城、健康慢城、生态慢城,把中国的首个国际慢城发展成特色化、本土化彰显的国际慢城。二是狠抓环境治理。整治环境脏乱差,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难点所在。各地都突出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环境整治重点,推进公路边、河边、山边、庭前屋后的区域净化、绿化、美化。例如,桐庐县为抓好环境整治,出台了拆除违反规定的污染猪场,保护清新的生态环境;
环溪村在污水治理上首创了分散式厌氧加人工湿地、(太阳能)微动力耗氧加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
安吉县高家堂村的生活污水采用美国阿科曼生物处理法、湿地处理法和太阳能微动力处理法进行。考察途中,无论是集镇还是乡村,无论是大路还是村街小巷,可视之处干净整洁,没有塑料袋废纸果皮等垃圾,没有乱堆乱放现象。这些都得益于各地坚持不懈抓环境整治的魄力和勇气。三是突出产业支撑。坚持建设村庄和经营村庄相促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产业培育、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村美与民富有机统一并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和农旅结合的思路,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农家乐产业和休闲乡村旅游业,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例如,桠溪国际慢城的休闲农庄、乡村客栈、农家乐分布在慢城内,村民在自己的家乡经营农家乐、销售土特产,享受旅游产业带来的收益,这对我县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开发保护古村历史文化和生态山水田园风光、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起到了较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四是注重政策引导。例如,桐庐的万强农庄成功创建了“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为游客提供观光农业采摘体验项目的同时,还提供舒适干净的客房,吸引城镇居民前来休闲体验、享受大自然生活的乐趣,成为杭州西部山区生态牧业的发展方向。为支持家庭旅游业的发展,该县出台政策,对家庭旅馆由县镇分别给予每个床位1200元的扶持资金,规定创建星级标准,并经常对家庭农庄进行监管。还有四川郫县的农科村,县镇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聘请物业公司负责管理,整个村庄显得干净整洁,环境优美。

(二)对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启示

怎样才能把古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如何才能找到符合xx发展的有效模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也是乡村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内涵所在。此次调研,我们也看了几个古村落,了解了它们对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对今后工作有了很好的启示。

x日上午,我们到了南京高淳老街和漆桥老街。高淳老街,位于南京市高淳区的商业中心,是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南京著名的旅游胜地。进入老街,就感受到老街的古朴气息,两旁的商铺摆满了玲琅满目的各类商品,熙熙攘攘的人流穿行其中,老街内的房屋、围墙、道路、商铺等都还保留着古代的建筑风格,农户结合旅游产品销售增加自身的收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据了解,1984年,高淳区政府就开始对古民居进行了保护开发,将老街原貌保存较好的长345米片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通过不断修缮和改造,禀承“修旧如旧”原则,使老街仍保持了昔日的风貌,飘逸着古色古香的韵味,高淳老街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漆桥老街,始建于西汉末年,距今有近2000年的建街史,依然成片保存着明清时期的街巷建筑,是江南最大的孔子后裔的聚居地,留下了众多人文典故、民俗传说,被誉为“金陵第一古村落”。据介绍,2011年成立了老街保护和开发办公室,政府投入了5.3亿元进行古村落的修缮,通过实施街面修缮、危宅修复、雨污分流、水系打通、杆线下地、环境整治等工程,道路设施得到完善,并依照以旧修旧的原则,尽量恢复当时的建筑风格,漆桥村也得以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9月19日下午,我们还到了四川洪雅县的柳江古镇。柳江古镇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被称作“烟雨柳江”,与现代建筑一水之隔的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是一个自然和文化古镇。走进古镇,看到的是整齐划一的仿古建筑,对两旁的商铺进行了统一规划,一些流水景观穿街而过,最有特点的是临河天生弯曲的古榕树,与以浓荫下沿河出现的别具一格的吊脚楼小木屋相得益彰,到处都是游客享受休闲时光,真正做到了青山绿水与古民居保护盒旅游开发相结合,确实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据县里一位副县长介绍,柳江古镇很早就开发利用了,但因长期以来的无序利用,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再加上每年夏季洪水对沿河吊脚楼的威胁,诸多古建筑和风景被破坏。近年来,该县党委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引入专业旅游企业管理运营,坚持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养文”的思路,充分挖掘柳江本土文化,注重保护柳江镇地方性文化历史遗存,把地域传统文化、自然生态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起来,突显了柳江文化特质和魅力。

这三个村都是各地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典型,政府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整个古村落进行了规划保护,进行修缮,保持了古村落原有的风貌,并结合旅游带动村民做好商铺、饮食和住宿等民宿产业发展,但三者的管理模式却有所区别,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管理发展模式。一是高淳老街采取的是政府整体开发利用,全部资金都是靠政府投入,所有商铺都由政府统一管理经营;
二是漆桥老街采取的是政府对古村落进行总体规划保护,对古民居前厅进行租赁做商铺,并引导农户在里面做住宿,10年内由政府出资装修打造,带动旅游发展,10年后由农民自行管理;
三是柳江古镇采取农户与企业合作形式,由企业统一包装打造,农户按企业要求进行经营管理,共同对古村落实行开发利用。目前,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拆旧房建新房的现象比比皆是,古村落不断受到破坏,老的东西、老的文化正在逐渐缺失。这说明,古村落保护不仅仅是老村的立面改造、道路的简单铺设、环境卫生的整治,更应该在规划、建设、修缮和长效机制的建立上引入一些新的理念,将建筑理念、微田园理念、农耕文化理念、饮食文化理念、人文民俗理念等融入其中,真正把古村落作为民居生态改造提升工作来抓,精心保护古村落的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以及民俗风情,才能使古民居焕发青春,才能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才能使古村落更有生命力。

三、对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开发的一些思考

美丽乡村建设如何避免“千村一面”?各有特色的乡村,特别是古村落怎样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其他城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对xx有无借鉴意义?这都留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几天的学习考察,给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各地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开发方面的成功模式,经过调研人员的座谈交流,我们对加快新村建设、古村落保护、打造农旅结合现代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考虑和想法,并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1.关于科学规划问题。各地在村庄整治、农旅结合、产业发展中十分重视规划工作,通过规划的引领、规范和指导,党委政府也遵循实际,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使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工作有序推进。由此也启示我们,要坚持做到高起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不能搞千篇一律,一个样子,必须结合实际,按照发展理念和功能定位,围绕产业布局来制定科学的规划。对我县创建以xx片区为核心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来说,进一步结合了xxx公司的产业规划设计,对照示范区的创建标准,重新做了审定,科学布局各个项目,特别是随着与xx的交流合作,在园区内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提升了园区的科技含量。对XX扶贫开发工作重新做了定位,把其作为XX民居生态改造提升工程来抓,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与乡村旅游发展、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注重农村绿化美化花化等工作,按照“村庄披绿、沿路造绿、庭院添绿”的要求,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优美乡村和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对农民休闲公园、房前屋后、河堤等进行了绿化,让农村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实现到处有绿,四季有花。特别是在许多古村落的古祠堂、古民居之间,夹杂着为数不少的现代化建筑物,在相当程度上减弱和破坏了古村落的古朴风貌和历史氛围。这就需要引进专业公司对休闲景区的景点布局建设、农房改造进行整体策划包装,下功夫整治村容村貌,集中力量发展富民产业集群,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一批休闲旅游、美丽乡村的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重点加强对以XX的X个古村落的编制保护性规划工作,以防止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随意翻建或修缮古屋古院的现象发生

2.关于村庄管理问题。“其实我们xx的山水环境也不差”,参观中,随行的一些村委干部和村民代表也纷纷表示,这样的环境和资源,在xx并不少见。正如他们所说,我们的有作为申报旅游景区的潜力,我们的XX等村,有统一规划的新村,有一定的产业支撑;
我们的古村落,都保留着得天独厚的原始风貌,彰显出后龙山文化特色。这些硬件确实并不比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差,有些方面甚至更胜一筹,但为什么我们却做不出像桐庐、安吉那样的美丽乡村呢?这说明我们在软件上不行,也就是我们的长效管理机制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这正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作为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强化政府的服务和指导作用,凸显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以村民为主体,以村委干部和理事会为带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组织发动广大群众按照卫生村、镇的标准要求,对城乡结合部、大街小巷、村庄院落、公路道旁、河流水系等的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确定垃圾集中填埋点,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达到绿化、净化、美化的效果。

3.关于政策扶持问题。通过学习考察,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投入。目前,我县大多数农村发展滞后,存在脏乱差现象,主要还是由于缺乏村集体经济收入,政府投资偏少以及村落分散等客观条件制约,农村环境整治还存在“四低一不健全”的问题,即“建设标准低、自然村覆盖率低、农户受益率低、运行负荷低和设施正常运行机制不健全”,农村治理任务繁重而艰巨。要打造美丽乡村,保护古村落,必须整合政府各部门的项目资金,逐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规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一些项目给予补助或实行以奖代补。xx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鼓励农民发展建立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加强能力建设,发挥他们的带动效应,对符合目标要求的合作社每个给予20-50万元不等的产业扶持资金。

4.关于发展模式问题。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而言,可借鉴以下三种模式,为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机遇。一是企业化运作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开发前景好的休闲农业项目,吸引一些大企业、大公司对农村休闲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集约运作。二是乡村组织模式。对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的区域整体组织开发农家乐旅游,统一规划实施道路整修、街道绿化、房屋改造、环境整治、景观建设、结构调整等,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三是公司+农户模式。对一些新农村建设点或休闲区可成立公司或外来投资者联合组建新型公司,与农民合作开发“民宿旅游”、“农家乐”等项目,从而带来大量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美丽乡村与新农村建设。古村落、古民居要发展,历史文脉要延续,瑶族民俗要传承,一味的只讲保护不行,彻底推倒重建也不现实,必须创新发展模式,以新的思路走“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有三种模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一是政府主导经营模式。由政府投入,统一规划、开发、管理,这是建设初期主要的开发模式。这个古村落完全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把原住民全部迁出,重新把它修得很漂亮,再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另行租赁管理,统一开发利用。二是村民自主经营模式。政府在对整个古村落房屋、街道及公共场所设施等进行保护修缮的同时,保留村落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改变古民居的用途,农户自身转移到餐饮、住宿、娱乐设施、古玩及其他旅游商品店等的经营和管理中,保留一个活着的古镇。三是企业开发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能力、有资质的旅游企业,集中开发利用。村民可以通过将其所有的古建筑租赁或入股,并吸收社会资金入股,共同参与特色文化村的保护、经营和受益。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