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用理论武装铸牢强军思想根基

时间:2022-07-01 11:30:04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理论武装铸牢强军思想根基,供大家参考。

用理论武装铸牢强军思想根基

用理论武装铸牢强军思想根基

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谈到抗美援朝战争时说,美军是钢多“气”少,我军是钢少“气”多。就是凭着这种“气”,我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个“气”是什么呢?就是精神。精神,是信仰信念的外在表现,是融注在我军血脉中的基因和特质,也是我军战胜任何强大敌人的重要力量。要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是一个带根本性的任务。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军就无从谈起。因此,强军必强精神,强精神必强理想信念,强理想信念必须强化科学理论的武装。
涉过那片绿水清波——
在提高理论武装质量上下功夫
从现实生活的大环境看,社会上包括党员队伍最突出、最要害的问题,就是理想信念面临考验。少数党员干部对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思想上存有疑惑,甚至怀疑动摇。问题出在哪里?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理想信念的淡化,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因为我们的理想信念的科学性是具有极大的时间涵盖和空间覆盖的,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并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理想信念出现问题,并非时代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而是与理论武装弱化、科学理论“掌握群众”不够分不开的。
马克思主义者坚信,理论只要彻底,就能变成物质力量。延安时期,我们党通过学习“活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全党在对理论的学习反思中完成了拨乱反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转型期,改革开放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事实已经证明,西方的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人们期盼中国自己的理论能够给现实提供有力的回答,为改革提供新的动力。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必须在提高理论武装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切实用科学理论教育人、塑造人、鼓舞人。
现实的情况是,科学理论与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还存在一泓若隐若现的隔膜之水,理论武装的任务就是必须渡过这片绿水清波,提高理论武装的成效,弥合科学理论与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
搞清此岸与彼岸——
让科学理论有效解释现实、释疑解惑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军营。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政治自觉,既要反对西方把其价值观强加于中国头上,也要防止现有思想理论体系的解释力、批判力和说服力减弱。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用科学理论来解释现实,正本

清源,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一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溯源归真。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准确理解,深化对科学理论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认识。应当在还原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观点本来意义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向官兵宣传马克思主义。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前一些流行的观点现在被证明是由于译本原因“以讹传讹”。如在德文原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所谓“消灭私有制”的翻译并不准确,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扬弃私有制”;在新版《资本论》第一卷中,谈到公有制时明确提出“股份制是公有的实现形式”等等。这些理论贡献,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富有真理性,为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我国今天的社会现实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是从现实出发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的展开,反映了我们党在最新问题上的认识和实践,是从我国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中、从活生生的现实中提炼总结出来的。毛泽东同志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理论学习更是这样。理论要回到现实中去运用,需要连接一些中间环节,所以,容易出现偷懒取巧、简单对号、学用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学习理论要从解释现实出发而不是从注释观点出发,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以此培养理论兴趣,激发理论热情,坚定理想信念。
三是抓住理论武装的“战略机遇期”。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每遭受一次危机,都会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这些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中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转换,为坚定官兵理想信念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和证明。必须讲清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向这一理想社会的桥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现阶段的行动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长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曲折;历史的天空会不时出现风雨和云层,但真理的光芒是遮盖不住的。不能因为我国发展某一阶段某一领域遇到矛盾问题,就动摇整个理想信念。
各级政治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应当认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自觉抓好理论武装。搞清楚理论武装的“此岸”和“彼岸”,明确目标以后,方法和路径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打造桥和船——
让科学理论进入群众、融入生活
理论是不是真正掌握群众,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宗教教义、儒家

思想之所以被广泛接受并能延续千百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融入了社会的伦常和伦理,规范并引领着社会的运行与秩序。让马克思主义进入社会生活,无疑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我们党的早期理论工作者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是用中国化、大众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启发阶级觉悟,点燃民族希望,动员中国最广大的社会力量,造就了一大批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当前理论武装的重点,就是要让科学理论以各种形式进入生活、扎根社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接受。党中央倡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实际上就提出了这个任务。只有时代化、生活化,才能大众化、通俗化。
一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需要通过民族形式才能真正扎根和实现发展,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贯通、有机结合是民族化的重要途径。理论大众化要在内容上深入民族精神、社会关系、道德伦理、宗教艺术、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以及人们思维方法、行为方式等。这种深入需要以一种文化的形式来实现,侧重于吸引和打动。只有把“化”大众与大众化融于一体,才能为科学理论厚植文化根基,赋予本土力量,激发生机活力。
二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实际相结合。对每一个普通人而言,所关注的并不总是国家大事和政治实践,大量的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实现科学理论大众化,同样要从关注这些小事做起。上世纪30年代,“人民哲学家”艾思奇编写《大众哲学》,做的就是这项工作。这本书使每一个读者真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大众学得懂的、是体现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的理论,是能够解释社会并给人以思想启发的理论。那个时期许多走上革命道路的人,大多不是因为读了《资本论》等大部头著作,而是在学了马克思主义ABC之后,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可以说,贴近生活、亲近群众是政治理论的生命。只有脚踏实地,关注现实,了解官兵所思所想,在解释疑难中满足官兵需求,才能展示理论的力量。
三是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相结合。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使理论之树长青,就必须发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契合当今时代的内容,大力进行宣传传播;以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把创新理论武装的重心放在提出和解决问题上;呼应社会心理,更新话语方式,多讲官兵听得懂、爱听的话,切实拉近理论同官兵的距离。
根植思想的土壤——
用科学理论构筑核心价值体系
任何阶级的国家,都要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去引领、统摄和支配社会各利益主体的价值观念。军队作

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观必然是为有效执行统治阶级赋予的政治任务服务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军事道德领域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用科学理论来主导和构建价值观,才能使其具备深层次的思想理论基础,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才会更加深入、持久、有效。
一是让科学理论成为核心价值观的支撑。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价值观多元多变,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关键是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内核,它以党、人民和国家作为最高价值主体,使这支军队获得不可战胜的力量。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般的政治口号,而是熔铸在坚定的理想信念之中。因此,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在理论转化上下功夫,以理论认知辐射官兵认识问题、衡量事物的标准,实现理论认同、真诚信仰和行动指南三者的统一。
二是把科学理论体现在战斗精神培育之中。战斗精神的核心是生死问题。生命对任何人都只有一次,没有任何物质可以交换,唯一能够解决的只有理想和信仰。邓小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无数革命先烈、志士仁人、英雄模范,都是为了信仰流尽最后一滴血。只有把战斗精神建立在理想信念的坚实基础之上,才能真正牢固和持久。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对手将运用各种手段动摇我军信念,官兵的信念信仰时刻经受着考验。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坚定官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战斗精神培育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三是以科学理论深化作风建设。价值观不是喊出来的,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践行、转变作风上。制度固然可以约束人,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理想信念。当前深化作风建设,既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规范权力的运行,也要通过理论武装在每个干部的内心编织一个坚持信仰和操守的“笼子”。只有使领导干部敬畏权力,敬畏官兵,敬畏法纪,才能确保手中的权力为官兵所用、为强军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 如何打牢思想根基 根基 武装 理论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