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政治论述题(1)

时间:2022-07-01 09:00:03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论述题(1),供大家参考。

政治论述题(1)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主要包括:1.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人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把发展市场经济同坚持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4.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6.关于对外开放思想。7.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思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必须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制度和体制取决于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经济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势。

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是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 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健全权利运行约束和监督体系,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2. 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 在文化建设反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建设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 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5.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三.如何理解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答: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现实紧通性,并要遵循党执政的规律来加强党的建设,从理论、制度、方法等各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从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准确把握(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提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第一次在党的公开文件里,提出党建科学化这一目标要求。

(二)提出的背景。

1、国际形势。《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等,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格局发生新变化,各种竞争甚至于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执政党来说,如何应对新变化、新态势、新格局,更多的是严峻挑战,也是党的建设必须面临的新课题。

2、国内特征。一方面,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主要矛盾没有变,但是,“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繁重性,党的建设需要达到科学化水平,我们的党才能正确、坚定地肩负这一历史使命。

3、党内现状。一方面,“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另一方面,“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

表现在:一些党员学习不够、理想信念不坚定、纪律观念淡薄、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选人用人公信度不够、腐败案件等等,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影响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党的建设必须正视这一现状,勇敢地解决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鉴于国际国内和党内形势,《决定》审时度势,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总体目标。

(三)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本质。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本质就是按党执政的规律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党的执政规律是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两个基本问题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第一要务是执政兴国,目标是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党执政的规律就表现为:理论创新、执政兴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执政、从严治党。

(四)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1、科学的理论。党的建设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所谓科学的理论,就是对党的建设、党执政的规律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在指导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证明是科学的。

2、科学的制度。制度是党的建设的保障,是根本性的要求。正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党建制度是联系党的理论原则与实践行动的中介和桥梁,包括党内的各项约法规章。科学的制度,就是指党建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在内容上形成体系,在效果上具有约束力和执行力。

3、科学的方法。就是要求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要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和党自身的发展现状,正确认识党执政的规律,不断创新方法。

综上所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并要遵循党执政的规律来加强党的建设,从理论、制度、方法等各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从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的主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道路,就是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有以下几种方法:1.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就是不断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权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中国民主的性质,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途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植根于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各族人民通过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我国的社会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发展水平等重要因素,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进程中不断加以推动和发展。

5.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6.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制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纯粹的民主,而只有具体的、历史的民主。一个国家采用的政治制度模式也是依据本国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确立的。中国的政党制度以合作、协商为原则,确立政党关系及其运行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和对执政党的监督作用,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发展。

五.如何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等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不仅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多变,而且带来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一方面,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利益,更加重视诉求表达;另一方面,不同领域、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处理难度明显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应把统筹兼顾作为重要原则,充分考虑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实际需求,找准多数群众共同利益和部分群众特殊利益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使得利益矛盾成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建设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是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具体表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在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但其内容和表现形式更趋复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利益矛盾日益凸显。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难以避免地会经常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因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平衡而产生的矛盾。

(2)矛盾的复杂性增强。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不仅表现为矛盾是由历史、现实、政策和一些具体问题等诸多原因引起,而且还表现在矛盾主体增多,矛盾关系更加复杂,解决难度明显增大等方面。

(3)矛盾对抗性演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但若处理不当,就有可能计划矛盾,出现经济问题政治化,内部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的趋势。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由许多矛盾构成的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其中,利益矛盾是其他各类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是影响和制约其他各类矛盾发展的主导性矛盾。我国利益关系呈现出以下一些新的特点:(1)是利益关系趋于主题化。在生产里发展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环境下,随

着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阶段阶层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利益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2)是利益差距有所扩大。在社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和社会分配方式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出现了明显差距,并呈现出扩大趋势。(3)是利益冲突有所增加。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过程中,社会发展进入历史的关键时期,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冲突引发的矛盾,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具体措施有:1.健全诉求表达机制。2.健全利益协调机制。3.完善矛盾调处机制。4.加强权益保障机制建设。

(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它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正义是对社会终极价值的追求,是对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约束。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

正确认识社会公平正义的特征是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社会公平正义表现出明显的历史性、具体性和发展性特征。

相关热词搜索: 但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论述题 政治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