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杨震拒金读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杨震拒金读后感600字,供大家参考。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杨震拒金读后感600字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震拒金读后感600字1
近日,单位组织全体干警观看了一期国学大讲堂,主要内容是关于“杨震拒金”的故事。在收听收看之后,引发我一系列思考。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内容种类多、范围广,而且有深度,这个故事我还是第一次了解,仔细听来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便将自己的感悟随笔记下。
杨震曾推举秀才王密,四次升官,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去往郡中上任途中,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愧疚地出门走了。
杨震为官清廉,不接受私下的请求。他的子孙们与平民百姓一样吃蔬菜,出门步行,亲朋好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世人都称他们为清白官吏子孙,将这些留下,不也是十分丰厚的吗?”
杨震多年恪尽职守,秉公办事,勤政廉洁,为国为民,成为千秋万代学习的楷模。与“杨震拒金”相比,让我又想起了另一个故事“齐人攫金”:从前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一天清早来到集市上,走到卖金子的地方,抓起金子就跑。巡官抓住了他,问他:“人们都在场,你怎么敢抢人家的金子呢?”那人回答说:“我抓金子的时候,根本没看到人,只看到金子。”
这两则故事的主人公,对待金钱利益的态度完全相反,一个是即使没有人在旁监督,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另一个哪怕是满大街的人都在看,也不顾一切伸手去拿人家的金子,其本质区别在于他们内心对于欲望的控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追求,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人生价值更高更充分实现的追求,等等。但如果把握不好,将进步的追求演变成贪婪无止的欲望,一切都将适得其反。
人民法院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部门。作为政法系统的一名干警,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扎实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不管自己是在何岗位,都要以实际行动树立人民法院良好形象。
一、勤业以固本
俗话说“干啥吆喝啥”,单位需要你,主要取决于你是否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为单位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工作重在尽职,努力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最根本的基础。只会夸夸其谈,连自己该做的事都做不好,又谈何理想价值实现。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就是对如何完成使命的态度。
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拒绝浮躁,尽心尽力,踏踏实实把每件分内之事做好,树立一个尽职尽责的先锋模范形象。若每日浮想联翩,或慵懒懈怠,以“现实利益”对待自己的工作,毫无责任感和荣誉感,这其实是在侮辱、践踏自己的生命。工作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和舞台,如果连勤勤恳恳、保质保量完成分内工作都不能做到,又如何能够取得单位的信任和社会公众的认可?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必定会在工作中收获满足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清廉以立德
今年以来全面开展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目标就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对政法系统来讲是一次时代的大考,考的是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考的是履行使命的责任担当、考的是廉洁干净的作风形象。每一名干警都要以此次教育整顿为契机,自觉锤炼党性修养,面对众多诱惑,做到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交往的人不密切交往,不能带着侥幸心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句话为何重复了千百遍,就是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够侥幸到底。可能有人认为喝别人一顿小酒没问题,拿别人一张购物卡没被别人看到,杨震那句话说得好“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收受了别人一点儿小小的利益,背后被人家冠以贪小便宜的恶名,败坏的是一生的清明,何轻何重?以德立身,清风正气,不管何时何地面对何人,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而不是鄙夷嫌弃的目光。
三、无私以树人
前几年进修学习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授课老师给我们讲过两种人的性格,也是两种处事的原则:一种是内罚型人。这种人在遇到失败和出现错误后,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自己,会不停地想“我这样做是不对的,我那样做没有做好,我下次不能这样”。另一种是外罚型人。这种人遇到失败和出现错误后从不考虑自身原因,周围人全错,只有自己不会错。当然这两种性格总结的有点儿极端,但是我也以此来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否总是以自己的立场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付出就想要回报,一旦有什么疏漏,就想办法推卸责任。
人人都想为自己树立一个完美的形象,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不能有自私的心理,私心杂念严重就会表现得不够坦荡,这样的人很难实现获得尊重的需要。日常工作中,假如遇到一个当事人情绪激动了,我会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在说话和行为上引起了他的误解;工作没有衔接好,我会检讨自己是不是没有和同事做到有效的沟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敢于面对工作中的难题,以积极的心态改进工作方法,以坦荡的心胸面对一切。这并不会降低自己的人格,相反,却会让自己更加趋于完善、全面。心态制约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要永远保持无私、宽容、谦卑的良好心态,才能修炼高尚的人格。
只要拥有上述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坦荡无私的心态,不辱使命,不负人民,才能能让自己有更强的自信心投入工作中,以更好的状态完成本职工作。
杨震出仕做官二十多年,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古有杨震、包拯等清官为典范,今有无数身边的模范法官为楷模,见贤而思齐,就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向榜样看齐。作为新时期干警,必须率先垂范,示范引领,带头端正党风政风,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多学习,多思考,多付出,只要把目光永远向着光明,一定会走出一段闪光的足迹!
原标题:《以史为镜 观古鉴今——杨震拒金故事的观后感》
杨震拒金读后感600字2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这是小学课本上的一篇古文,前几天看到此文时我的感慨颇多:在当今时代有几个能做到“暮夜却金”呢?
有些人总是想着自己的那点蝇头小利,置法律于不顾,置人格于不顾,甚至出卖自己的良心做出有损国家的举动。但凡送礼之人既然有金遗你,必是有所图谋,你接受了礼物就等于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正直的人对金不屑一顾,因了无功不受禄,因了自己纯洁的灵魂不被玷污。我所想到的不只是收受贿赂这一层,咱毕竟不涉及到这一方面,拿现代人的职业观来说,做人要用心,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从教多年,经历过太多的人和事,使我对人也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现在我把人分成几类:
有一类人站在时尚前沿,他们“砌砖”是为了构建理想的大厦。他们积极探索,热情高涨,所以他的方法一定新颖,而且可行度大;他们教无定法,会顺应时代和学生的需求而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方式,摸索出一条合适的路子来,他们总是事半功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去获取更多的精神食粮。可想而知,他的学生有多幸福。
有一类人兢兢业业,维学生是主,他们“砌砖”是为了垒好一堵墙。白天眼里只有学生,夜晚梦里还是学生,一心扑在工作上,以生荣我荣,生耻我耻为座右铭。这样的人因为一心想着工作,本本分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因此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有一类人比较“木纳”。他们“砌砖”只是为了糊口,得过且过。他对万事都抱有无所谓的心态,捅一刀子都不带出血的主。对待工作消极应付,不去创新,不去学方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严重。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他自我行我素。他们心里的天平很准,吃多少粮干多少活,多干一点也没门儿,铃声一响就是回家的命令,天大的事儿,明天再说。
有一类人头脑“灵活”。他们“砌砖”是为了搅局。他们会见风使舵、察言观色,对上阿谀奉承,对下横眉冷对。领导喜欢什么,他什么方面就强,全然不把学生放在心上,为迎合领导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前一分钟还大声歌颂,领导前脚一走他后脚就变脸,骂声连篇,到处蛊惑别人,搅得四处不安、一片混乱。损人又不利己的事他最喜欢,越乱他越高兴,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典型的“维恐天下不乱”。
有一类人非常“精明”。他们“砌砖”是为了不劳而获。他很会打算,天平随时摇摆,利益一头总是很沉。只要有合作者,他都想尽一切办法逃避,留给对方的多一些;遇到分好处的时候,他会精确到千分之一,自己绝对不会少拿。他的信条是“力少出,利多得”。
有个别人唯利是图。他们把“砌砖”当成了晃子。这类人没有一点资本,工作没心思,留太多时间想别人为什么发财,别人为什么升级;爱做梦,总觉得世道不公,给予别人的太多而给自己的太少。不是向人家学好,而是妒忌,心里总惦记着怎么算计别人,想办法使别人一败涂地而后快,是典型的‘踩着别人我为峰’的无知小人。
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太快,经济利益日益膨胀,在这样的光芒下,能洁身自好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孔孟之道重新兴起,人们意识到不管在什么年代,学习仁义礼智信,用道德的准绳要求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准则。任何时候都要对得住天地,对得住良心,做什么事都别掩耳盗铃,放平心态,追求德行操守,自重、自强、不追名逐利、不扯皮推诿,那么就是天地有知,世人赞誉的谦谦君子。
就像我们行业现在下发的《十不准》和《问责法》一样,法是为了约束那些不自觉的人的,如果处处做好自己了,法又有何用呢?其实大多数教师本来就是这么做的,有没有这个法与他们根本无关。就如无贼就不必加锁,无犯就不必有法,更无须问责,这就叫无为而治吧。
杨震拒金读后感600字3
廉崇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兴国安邦之源,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忍痛的道德规范和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这本书里有许多这样的故事。
其中这个故事最吸引我。
故事主要讲了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路经昌邑。
昌邑县令王密是他的门生,又是他举荐做了县令。
所以王密常常想报答老师杨震的教诲之恩和推荐之情。
到了晚上,王密备下厚礼赠送给杨震,可是杨震拒不接受。
王密说:“我从不,这些金子都是我的俸禄所得,我拿来只是报答老师的恩情,有什么不可以呢?”还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的。
”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知道?”王密惭愧地走了。
杨震由此被誉为“四知”先生。
是啊,杨震是多么清正廉洁。
在当今社会上,有些人当了官,却利用手中的权利,干尽坏事。
如大贪官、等,数额巨大,和杨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应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官,,知廉明耻,长大了才能当好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2.杨震从小没了父亲,生活贫苦但爱好学习,精通欧阳,眼光透彻,知识广博,儒者们为他编了这么句话:“关西孔子杨伯起。
”他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州郡长官聘请他去做官,他都没有应允。
人们都说他年纪老了,想出来做官也迟了,而杨震却更安心他的教书生活。
邓骘听说后就召请他做官,那时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
屡次升迁,升到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
后来调任涿郡太守。
为人奉公廉洁,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
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用这个‘产业’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杨震(59一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
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西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垂相,因功被封安平侯。
父亲杨宝,因刻苦攻读欧阳生所传授讲解的,而成为当时名儒。
衰、平二帝时,杨宝隐居民间,以教书为生。
居摄二年(公元7),杨宝与龚胜、龚舍、蒋翊一起被朝廷征召,他因不愿出仕做官,便逃避隐匿、不知去向。
东汉光武帝刘秀很敬重杨宝才华、学识、品德和气节,建武中特派官家车辆征召他人朝做官,他因年老有病,未能成行,而老死家中。
杨震拒金读后感600字4
当时,今文经学居官学正统地位,非常盛行。
他为了通晓今文经学的深刻含义,就拜桓郁为师,深钻细研《欧阳尚书》。
桓郁是当朝九卿之一的太常,主管宗庙礼仪和选试博士,曾为汉章帝和汉和帝讲授儒经,是当时既显赫又有很高学术威望的经学大师。
在桓郁的教授下,他通晓经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无不深钻细研。
杨震对教育事业特别热心,从20岁以后,对于地方州郡长官征召他出仕做官的召请任命置之不理,一心一意自费设塾授徒,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年的教育生涯。
他当时家住华山脚下的牛心峪口,就利用其父授徒的学馆收徒传业。
他坚持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因此,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学生多达2000余人。
由于他教学有方,名气很大,学生很多,因此,学馆如市,书声朗朗,规模很大。
当时牛心峪槐树很多,故当时人称亡牛心峪为杨震槐市.他教书育人以清白正直为要,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师德情操被人们誉为槐市遗风.继牛心峪学馆讲学之后,杨震还在华阴双泉学馆、客居于湖(今河南灵宝市豫灵镇董社源)讲学将近十多年,弟-子多达1000多人,加上牛心峪学馆的学生已超过了3000人,完全可以同孔子有三千弟-子相媲美。
所以,当时人们就称杨震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后人亦称其为'关西夫子')。
杨震教授的学生,英贤甚多,不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如虞放、陈翼就出气自杨震门下,虞放在汉桓帝时,官至司空(掌管国家工程建设的官员)。
杨震拒金读后感600字5
今天,我读了一篇见利思义的人物故事,《杨震拒金》。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杨震在荆州做官时,发现学生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推荐王密做昌邑县令。王密对杨震十分感激,为表达谢意,给了杨震十斤黄金,但杨震却拒绝收下王密送的黄金。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对见利思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杨震的行为中也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一个见利思义的人。当杨震在个人利益与道义的抉择中,把道义放在第一位,不被金钱所迷惑。所以,我们也要像杨震一样做一个见利思义的人,在面对个人利益时,我们应该想到符合道德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被眼前的小利益所迷惑,而失去一个最重要的人格,如果一个人失去自己的人格,就不能个为人处事了。
见利思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所以,我们在解决道德的问题时也要像杨震一样“先义后利”,不能愧于自己的良心,这样社会才会和谐,民风才会纯正,国家才能安定。
当时他在东莱做太守,就举荐了一个读书人叫王密,举荐他当昌邑令,就是昌邑的县官。王密很感谢他,所以有一天晚上就带了一些黄金去送给他,杨震看到他送来的黄金,就跟王密说:「我很理解你,还举荐你做官,你为何如此不理解我,还要送我黄金?」王密说:「没有关系,只是我一点心意,绝对没有人知道。」杨震就说:「何以会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所以,一个人的品德在何处容易被人看出来?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才能显现一个人的节操。王密听完之后,觉得很惭愧,就把黄金带走了。
因为杨震非常的清廉,这个榜样也传给了他的后代子孙,他的儿子秉、孙子赐、曾孙彪,官职都做到三公的地位,都是国家的栋梁之臣。
相关热词搜索: 读后感 杨震 杨震拒金读后感600字
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