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017年德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本(全文),供大家参考。
2017年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017年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时代要求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中,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就《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作了重要讲话。《报告》为中职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要的文化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报告》给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上指引了前进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在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更增强我们适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劳动力重要的主体部分,中职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我国未来劳动力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战场,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历史重担。而中职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将有利于为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职德育教育理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2、现实要求
德育是中职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证。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下中职学校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德育创新的研究实践,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中职教育的神圣使命。
3、校情需要
我校是宁远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中专学校,提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实行全员育人,在德育方面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是学生基本上是双差后进生(思想行为素质差,学习基础差),在教育和管理上都存在很大的难度。学生不听教导,不服从管理,出现经常性违纪违规。教师在教育工作者琐事多,压力大,况且我校又无专职班主任,因此教育教学和管理存在力不从心,常常导致要么因为教育影响教学,要么因为教学影响教育。为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时效性、针对性,我校一直在探索多途径、多方式的德育创新教育模式,努力找到提高德育创新教育实用效果的最佳途径,创造和谐、美好校园。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校提出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课题进行研究。
二、选题的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进一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育人思想与当前中职德育教育现状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中去的新的突破点。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步入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他人或社会关系;从而尽可能调整行为,理顺关系,实现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创造性开辟未来。
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使我校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建立起以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为核心的民主运作机制,评价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通过知行合一原则,将道德知识和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仰,形成稳定的道德习惯,培养一批品德高尚,和谐发展的人.
三、研究目标
通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课题的研究,提高全体教师德育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有创新思维和工作能力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德育工作教师队伍及学生队伍以及全员育人的德育新格局。成就学生,负教师,具体表现在:
1、注意德育活动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学生能通过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形成感悟与信念,进而把正确的观点内化为思想观念和行动方式,最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德育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思想,确立了注重素质教育,涵养人文精神,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提高于一体,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努力挖掘、优化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3、德育教育工作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体现与时俱进理念,立足当前中职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注重德育工作机制方法的创新。工作形式多渠道、灵活化、多样化,方法趋向科学与可行。
4、注重德育教育规律性的探求。在课题进行中,积累第一手原始资料,总结德育教育规律,供其他德育工作者参考。
5、通过课题开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文明校园,有效锻炼学生,成就学生,切实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减负减压。
6、建立以六个一工程(编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队伍、制定好一套学生评价机制、编印好一份校园德育报纸、建好一个校园德育网站、选定好一批德育实习实训基地)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形成德育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四、研究内容
1、建立科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体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力量和效能。
2、研究环境因素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注重潜在课程的育人功能,探索符合中职学校的校园环境、班级管理模式。
3、研究中职学生个性差异,制定一套针对中职学生个性差异的心理辅导对策。
4、研究各文化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因素。各专业组任课教师组成学科德育渗透队伍,挖掘各专业学科教学内容内在的德育因素,实现学科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具备优良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5、研究校园与企业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
五、研究思路与依据
(一)、研究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2、贯彻知行合一原则,凸显实践育人功能;
3、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及方法,体现出与时俱进思想,强化机制方法创新。
(二)、依据
1、理论依据:
(1)、《中学德育大纲》
(2)、科学发展观理论,以人为本思想及知行合一思想
(3)、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2、实践依据:
我们有深厚德育教育的文化底蕴,在当地已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德育工作战线上,拥有一批优秀、素质过硬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并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案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德育科研,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首,注重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定期开展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全体教职员工注重德育理论学习,具备较强的德育科研的素质。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选择宁远县职业中专学校作为实验学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法
(2)文献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二)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
对研究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德育现代化理论和实地考察学习,转变观念,确定实验和样榜班,制定方案,做好一切课题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年3月)
全面展开学校德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研究,并查找相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按照实验计划方案的具体要求,全面细致认真地进行实验,不断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
总结课题,整理实验过程材料,立案归档,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一)科研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课题管理措施
(1)制度保障:例会制度保障。围绕课题研究的展开,抓好科研队伍,注意点面结合,加强重点难点的攻关力度,使研究活动经常化。建立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建立教师理论学习和研讨交流制度。
(2)研究组织保障:由校长担任课题主持人,学校配备行政领导、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程序。
(3)时间保障:确保时间落实,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活动,每个月举行课题汇报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
(4)经费保障:确保可以研究经费全额到位。
九、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论文。
2、课题研究教师、学生成功案例集。研究有关活动录像、照片、资料集。
3、完成好六个一工程:编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队伍、制定好一套学生评价机制、编印好一份校园德育报纸、建好一个校园德育网站、选定好一批德育实习实训基地。
4、制作德育教育课件,将科研成果推广。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篇二: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 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而且,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在人的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的独特价值。所以加强德育工作的探究,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讲求实效,意义深远。
2. 中小学德育现状急待改革。
目前,德育实效性低靡,道德教育把道德和日常生活分离,德育目标被无限提升,脱离主体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求;在道德价值观认识上过于强化其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等需要的工具理性价值,而忽视它的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德育过程中无视道德学习主体性,重说教,重外烁,消泯生活世界的主观生动性。这种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要求,脱离现实人生的教育造成的后果表现为: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在遭遇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学生具有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3. 我校现代德育教育发展与深入的需要。
多年来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吸收、融合现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德育教育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意在继承、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德育教育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模式及德育的管理模式。在研究中,力求在找准当前德育弊病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尝试,为改变德育现状,增强其实效性出一份绵薄之力。同时,通过专家、研究教师、德育管理者、学生的互动融通,实现学校德育环境和成效的优化改善,并形成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式和管理范式。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转变教育者已有的道德教育观念。
德育不能仅被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学生有了相应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必然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和达到社会需要的道德效果;德育不是一个被认知的受动过程,而是一个被道德主体实践着、经验着的主动过程;德育是主体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而非强制灌输;德育不是外在于学生生活、外在于学生生命的东西,而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等融为一体的东西。由此,德育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道德需求和道德能力;德育的途径应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德育的方式也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2、 解决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操作问题。
传统德育过程背离人性特有的规律,无视道德学习的主体性、情境性、情感性,重说教,重外铄,这种用刻板的灌输、管理、训练等方法,强制学生去服从各种道德规范的美德袋式的德育模式急需改变,相应地,我们要使德育过程与生活过程、活动过程紧密结合,构建起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德育模式。
3、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式和学校的德育管理模式环境。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研究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的实际问题。本课题研究以重点高中为研究对象,以德育课堂活动为策略,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目标展开。
(1).重点高中是范围。作为学校特征之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高中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点之一,它有别于普通高中的德育内容,课题在德育的形式与内容,如课程设置与课例方法方面,必将就重点高中为本研究作一个限定。
(2).德育课堂是策略。将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让学生在体验自身成功(或认识自身不足)的同时,完成教育意义上的德育传输,是德育科研的目标。也是新课改与新课标的关键。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课堂不再只是传授文化知识的载体,更是体现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新知、新领域、新方法时获得的新体验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形成的交互作用下的课堂也可以成为德育的教育阵地。本课题旨在通过寻求德育与课堂的整合,实现德育课程开发的目的。德育课堂指的是以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进行的德育主题内容的教育方式,旨在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授与受的探究式的体验。
(3). 校本课程是手段。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关注的是人作为自我的人的一面,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也必然是个性化的。对其的开发必然服务于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有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的过程,目标是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具体来看,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应从一个最终目标,三个立足点方面来理解:
①. 最终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在对话、探究式活动中体验德育 。
②. 立足点之一:学校的特色。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就形成了该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传统和校风。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③. 立足点之二: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而且更重要的在人格方面。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在校本课程开发和重建过程中更要充分突现教师的个性。
④. 立足点之三:学生的个性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外在的教育因素能否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活动。而要促成这一内在建构活动的发生与完成,关键的是要找到他作为人发展机源的体验点。作为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学生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开发主体。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基于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把这些因素都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之中去。本课题旨在通过课程开发,以课程案例(以下简称课例)为开发目标,在实践德育目标序列上为学校德育研究提供程式。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宏观上考察,国际教育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十分重视学校德育,无不表现出对德育改革的紧迫感,并且开展了颇具声势的讨论。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士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1986年国际大会明确要求,要通过提供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条件,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和协调地发展。亚太地区的国家从对外开放的实践中体会到,在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决不可忽视本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品德教育。国外及地区学校的德育多以公民课或价值观等文字表述,但其实质属于德育范畴。综观国外及地区学校的德育工作,似有两种趋势:第一,一些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把德育改革提到相当的高度,由国家最高领导机构或政府首脑亲自提出要求或意见,组织专门机构对学校德育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然后又由最高领导机构或政府首脑做出重大决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第二,在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国家及地区要求学校德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并致力于把这方面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1990年2月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有总统参加的拿美州长会议,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会上发表了《美国XX年教育战略》的报告。报告中明确要求全美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提高和显示良好公民意识、社区服务与责任心的活动,美国的每所学校都要实现无毒品、无暴力,并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纪律的井然环境。美国现任总统克林顿认为,新政权的核心政策是教育政策,要恢复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开始。
近些年来日本社会强烈呼吁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要求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日本在其规划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只有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才能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文部省在1988年度教育白皮书中强调:道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考察日本教育史可以清楚地看出,日本对学生道德品行培养的高度重视,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十分重视养成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建立了国家主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战后,日本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直是按照智、德、体的次序来实践协调发展的。近些年来,日本鉴于青少年道德水平下降、犯罪率日增的事实,下决心转为德、智、体的培养目标。针对青少年道德意识差的情况,文部省实行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加强了有关公民道德的科目和内容。日本大学的教育系或教育学院的学生必须学习经专门改进的课程,即德育和专门活动以及全部规定的学科,而且必须获得德育的基本学分。日本政府还专门拨款用于改善和加强德育工作,呼吁学校德育应与其它学科具有同等的地位。学校开设道德必修课,发给道德教科书,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日本政府建议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上,并希望家庭、社会和学校一起进行综合道德教育。日本人之所以越来越重视德育价值,注重德育投资,因为他们认为德育投资会给社会管理、生产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来自日本的德育效益:日本之所以具有竞争优势,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劳动力具有良好的素质,尤其突出的是,普通工作人员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智能水平。
除了国际方面的探究外,我国也有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1.已知省内同类课题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在XX年开始逐步探索知识性德育、养成性德育、情感性德育相统一的自主体验式的德育模式,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时至今日,该校在德育管理上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在模式研究上,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成果。
2.在全国范围内,有部分地区在此领域走在前列,开始了已些卓有成效的研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主要有:
① 十五期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德育研究中心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和体验式道德学习的研究开始运行。该课题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中国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惊铎教授主持。课题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原创性理论视野关注中国德育的基础性问题和热点问题,聚焦本土化校本(园本)教育问题研究,深度合作并引领课题实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至此,已取得部分丰硕成果。
②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承担了中央教科所的国家级研究课题教化体验型德育研究在XX年刚刚启动, 计划在xx期间完成。实验目的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形成与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要求相适应,以教化体验道德教育为基本范式的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
由此可见,无论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国外及地区的学校都把德育放在重要的地位,且越来越重视,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国际性的发展趋势。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目前德育的单一刻板模式,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而且本课题研究的体验德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理论价值: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努力建构起体验德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能充实和发展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实施将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手段、途径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2、行动研究法: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渐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问卷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家长及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来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实际效果。
4、经验总结法:通过定期总结、及时反馈等方式,把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负效应与对策的研究逐一总结。
(二)、研究途径
1、研究准备阶段(XX.10---XX.2):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制作课件和网页,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
2、研究实验阶段(XX.4---XX.3):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实施方案,制订实验细则。
3、研究实施阶段(XX.5---XX.5):中期经验总结、报告,提出评估考核标准。
4、总结评估阶段(XX.6---XX.3):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撰写总结报告,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鉴定,申请结题。
(三)、研究手段
1、活动所需条件:
(1)图书资料(网上搜集、图书汇总、问卷征集等)
(2)辅导学习(参加各种研讨会、请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等)
2、预期成果的形式:
论文,资料总结,班会、优质课,微机软件,实验报告等。
(四)课题完成的条件
课题负责人是鞍山一中校长,首席教师,从事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以多年,组织能力强,并有高度的责任感。时间上有充分的保障。
参加研究的都是一线的班主任教师,研究水平较高,有近三分之二的教师为研究生毕业,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同时所有的班主任教师有非常便利的条件了解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能利用有效的时机和家长、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提供教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另外我校的班主任是属于全天跟班式,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证。此外,我校的班主任教师经常参与各级各类的工作培训,学校也有专业的科研机构负责班主任的培养工作,为这一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 开题 范本 报告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本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