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风文明建设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继承传统、扬善抑恶、凝聚力量的重大战略举措,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但是,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仍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可以说我国乡风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XX省乡风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XX作为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找准载体抓手,重点突出典型宣传引领,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稳步扎实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和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在投入上加大力度,在实践中着力推进,使XX省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大好局面。截至20XX年年底,XX省有XXX个村镇入选全国文明村镇,XXX个村镇入选省级文明村镇,县级以上文明乡镇比例达到XX.X%,提前完成了中央文明委“2020年前达到XX%”的创建目标。全省共有XXX个全国文明单位、XXXX个省级文明单位。这些文明单位积极参与农村结对帮扶活动,帮扶X.X万多个村,有力支持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全省脱贫攻坚工作。XX省共有XX个家庭在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中当选;XX所学校在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评选中当选。XX省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深化“双评双创”(深化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评选、星级文明户评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文明集市创建)活动为着力点,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一是组织引导得力。根据《XX省乡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各地普遍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市、县、乡三级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协调落实。二是宣传教育深入。各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社会发展各方面,使之成为农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比如,安阳市汤阴县以县委机关夜校为引领,在全县十个乡镇XXX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农民夜校建设,让广大村民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扶贫惠民政策,学会生产科学技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三是重视实践活动。各地根据实际积极创新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体验、感悟、认同。以优秀传统文化“正人心、美风俗”,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村民们说,“和睦家园行动改变了村风和民风,找到了我们心中的根”。如濮阳市把每月第一个星期日确定为“幸福家庭日”,积极引导家庭成员围绕“经营家庭、经营婚姻、经营幸福”开展家庭道德实践活动。
(二)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活动
长期以来,广大干部群众虽然对很多旧风恶俗深恶痛绝,但碍于情面,也只能硬着头皮从众跟随。近年来,随着XX省文明乡风宣传不断深入和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乡村陈规陋习已得到初步遏制,乡风正气得到大力弘扬。一是示范创建成效显著。按照“省级定方向、市级出意见、县级立标准、乡村抓执行”的思路,出台《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建设工作。截至目前,XX省已建设示范乡镇XXXX个,示范村XXXXX个。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按照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原则,XX省大力加强“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建设,目前XX省XX%以上的行政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XXXXX个行政村建立了“四会”,为红白事划定了合理标准。三是“关键少数”带领。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一些地方注重以关键少数带动,充分发挥先进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家庭在移风易俗、家风家教方面走在前列、当好表率。如焦作市大力开展“廉洁从家出发”家风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家风抵万金———致全市领导干部家庭的倡议书》,印制《“廉洁从家出发”家规家训集锦》,组织领导干部家属观看廉政戏剧、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等形式,切实加强对配偶、子女、亲属的教育管理。四是深化村民自治。各地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在村民协商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比如,XX市通过在全市推行《村规民约》,规定什么事可以办、什么事不可以办,有的村还出台“土规定”“土办法”进行约束,狠刹“麻将风”“迷信风”“薄养厚葬风”等社会陋习,谁违反红白事相关规定,村两委人员就号召村民不去他家随礼,不能享受年底村集体分红等。五是推崇孝善敬老。XX农村有“五保”户和托养农村老人约X万人,一些地方把乡风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重点面向贫困老人,大力开展孝善敬老活动。如,临颍县开展孝亲感恩“五个一”活动(每天一个问候、每周看望一次老人、每月陪老人进行一次户外活动、每年为老人体检一次、为老人生日煮一碗长寿面),将传统孝德具体化。
(三)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明显
各地不断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为民利民惠民,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一是创建文明村镇。省文明办通过修订《XX省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将乡风文明要求贯穿文明创建全过程,并会同省委农办、省财政厅出台文明村镇创建政策激励措施,列支XXXX万元奖励全国和省级文明村镇,让文明村镇群众有荣誉、得实惠、受尊重。目前,XX省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已达XXXX个,占到乡镇总数的XX.X%。一些市县也相继出台文明村镇创建激励政策。比如,汝州市对不同星级文明村奖励X万~X万元村庄建设资金,对村内学生和老人分别提供发放学习用具、免除学杂费和免费乘车、免费体检等优惠。二是乡村环境得到改善。一些地方积极回应新时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XX市XX县XX寺村本是一个极为偏僻落后的国家级贫困村,但紧挨X水库,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而且移民搬迁后新建的房舍稍加改造就具备接待游客能力。目前,XX省文联将该村确立为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吸引了十多所高校艺术院系的师生来此采风创作。很多尝到甜头的村民不再外出务工,专心在家经营家庭旅社。三是树立榜样引导。各地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新乡贤等选树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用身边凡人善举感化人、教育人,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体验。比如,汤阴县白营镇北陈王村村委会后边有面墙,被称为好人榜,凡是做过好事的都会上榜。上一次榜可以攒X个好人分,XX分就可以奖一袋大米,XXX分就可以奖励一辆自行车。
(四)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XX省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大力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一是持续完善基层文化服务设施。XX省百城提质工程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同步谋划同步考核,在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方面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统筹,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的资金投入。各地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持续加大投入,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遍布城乡。二是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服务。XX省文化部门大力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中原文化大舞台”“戏曲进乡村”“教你一招”“舞台艺术送农民”“红色文艺轻骑兵”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现在全省每年仅“戏曲进乡村”活动就达两万余场,实现了乡镇、行政村全覆盖。以文育人,让农民更具情感寄托。三是加强传统文化传承。独特的文化资源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各地立足自身特色,加强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和传承保护,构筑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根”和“魂”。比如,X县将正月古庙会作为弘扬当地传统文化的龙头,每年吸引周边X省近XXX个市县XXX多万游客慕名而来,有“中国最受欢迎传统庙会”“XX第一大古庙会”之称。此外,当地还以工艺美术为载体,积极推动泥咕咕、石雕石刻等民间工艺品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文化产业特色。
二、XX省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XX省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个别地方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观念转变不彻底。一些基层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只是软指标,要“先富口袋,再富脑袋”,精力都放在抓经济建设上,对乡风文明重视不够,号召得多、落实得少,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诸如此类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客观存在。有些地方干部对“大操大办风”“赌博风”“攀比风”等不正之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不仅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助长了歪风邪气。二是推进力度不够均衡。由于各地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同,造成抓乡风文明建设的力度和成效也大不一样。调研发现,得益于近年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变,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反倒是一些非贫困村,由于各级政府重视不够,乡风文明建设推进较为缓慢。三是陈规陋习顽疾尚存。陈规陋习作为农村“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遗风,“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一些农村地区不良风气、陈规陋习仍大行其道:有的相互攀比,大摆婚庆宴席,大收天价彩礼;有的讲究排场,大搞封建迷信,大办豪华葬礼。比如在婚事消费方面,主要集中在定亲彩礼、购房、购车和婚宴上,其中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等见面礼金约X万~XX万元,大多女方要求购置一辆轿车约X万~XX万元,一般要求建新房或在县城买房费用约XX万~XX万元,还要置办家具约X万~X万元,农村婚宴时要迎亲车辆X~XX辆,全程录像,宴席XX~XX桌,计X万~XX万元。当前农村人情消费支出也在不断攀升,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礼尚往来。一个普通农户的人情消费支出有十多项,涉及满月生日、老人过寿、建房修缮、乔迁新居、考上高校、参军入伍、生意开张等。过去,农村礼金只有X元或XX元,现在是XX元到XXX元不等,每户年均“人情费”在XXXX余元。一些农民反映,过去婚丧嫁娶等人情往来只限于亲戚朋友和乡亲同事之间,现在一些联系较少、关系较远的甚至一面之交的也被邀请。“红包越来越厚,人情越来越薄”,人情消费占农民家庭总支出的很大比例,增加了农民经济负担。一些刚过上温饱生活的农民,婚丧陋习消耗掉了多年的积蓄,甚至欠账消费,需要正常投入生产的费用减少,削弱了农业再生产能力,有的地方还存在因婚丧致贫、因礼返贫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已经成为农民头上的“新大山”,并且呈现出经济发展越落后彩礼越高的特点。各地虽然都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完善了村规民约,但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措施,XX.XX%的被访者认为它们的作用发挥一般甚至没有作用。一些婚庆公司、媒人红娘、风水先生为了牟利,在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中推波助澜。群众虽然内心抵触,但裹挟其中又无可奈何,非常期盼党委、政府能够加强规范约束。四是文化服务形式陈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原有的文化服务形式和手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全省XX户以上的自然村已全部覆盖4G通信网络,农村居民通过微信朋友圈和手机客户端获取信息的比例分别为XX.XX%、XX.XX%,两项合计超过了广播电视的XX.XX%,平均手机上网时长为每天X.XX小时,与城镇居民每天X.XX小时不相上下,已成为获取信息主渠道。特别是青少年,他们的文化生活几乎全部集中在手机网络上。但从调研看,目前农村的文化服务仍以传统戏曲、广场舞为主,优质网络内容还比较少,吸引力不强,年轻人参与度不高。五是资金投入仍显不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够,许多村由于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全靠上级转移支付经费维持运转,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有些村还缺乏专门用于群众活动的文化娱乐场地,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没有经常开展,一些农民反映,晚上最主要的文化生活还是“看电视、玩手机”。六是工作合力尚未形成。由于有些工作没有延伸到最基层,还没有形成一套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完善、务实管用的制度和运行机制,“执行弱化、效果淡化、总结泛化、推进虚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没有打通乡风文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久久为功的工作合力。
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助推XX乡村振兴的路径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因此,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落地生根,就必须攻克乡风文明治理难点,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放眼长远,多管齐下,久久为功,努力营造乡风新环境,打造文明新风尚。
(一)思想建设重“引领”
进一步改变千年风俗,转变思想观念是关键,坚持正确导向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很多农民群众受年龄结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方面影响,对乡风文明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乡风文明跟自己没有关系,是政府管理的事情,甚至一些乡村干部对乡风文明的认识理解也出现偏颇,简单认为村庄建美了、环境变好了就是乡风文明,不聚焦文化涵养建设、不注重弘扬优秀传统道德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因此,培育乡风文明,必须首先从思想上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进行观念转变,真正落地落实,落小落细。对农民的宣传永远都不能放松,要经常喊喊喇叭、贴贴标语、发发传单,不能让村里干净得连标语都没有,因为一个标语就是红绿灯,出门看到标语,老百姓就知道了对错美丑。一要坚持先进思想引领。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守道德、守法律、守诚信,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辨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让老百姓明白各级党委政府一心一意为民服务,坚定跟党走有出路、跟干部走有奔头的信心和决心,自觉抵制不健康、不真实的幻想及歪风邪气。二要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要将儒家传统道德伦理如“孝亲敬老、守望相助、仁爱诚信、扶危济困”等积极向上的传统美德渗透和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去,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充分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让其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激发农民群众求真、崇善爱美、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传统的“根”。三要创新宣传形式。要注重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通过农村文化站、图书室和党员远程教育等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夜校”、报刊、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和宣传栏等载体作用,把好的理念习惯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自发需求,使之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骨髓、形成自觉。要使农民群众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使乡风民风美起来。
(二)文明创建立“载体”
乡风文明从现象上看是看不见的“虚功”,但“虚”变“实”需要有载体。一要坚持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大力倡导文明生态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开展洁美农家、五星级农户、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道德在农家等创建评比活动,真正让干净整洁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让自然成为风景。二要坚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乡镇为依托、农户为对象,按照“修缮一批、改造一批、建造一批”的思路,继续加大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在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尽早实现全省行政村的全覆盖。三要坚持丰富文化活动。坚持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以农村群众文化需要为导向,积极扶持各类民间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农村文体骨干、民间文化能人的传、帮、带作用,经常开展宣传教育和具有当地特色的群众性文艺活动,通过组织文艺展演、文化演出、文艺培训和送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移风易俗寻“突破”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当下,尊良俗、去低俗、废恶俗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构建精神家园的热切期盼。一要坚持加强法制教育。要从农村实际出发,选择农民听得懂、能理解、用得上的法律法规广泛进行法制教育,通过教育,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禁止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二要坚持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社会组织,及时总结各地在移风易俗中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常规程序,使乡风文明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要坚持开展文明进校园活动。学校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学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后来人”。要从实践养成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和社会新风的形成。
(四)选树典型当“向导”
乡风文明需要引路人,移风易俗必须抓好典型带动。一要坚持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大力表彰一批最美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并通过事迹展播、座谈研讨、巡讲报告、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激发群众的道德自觉,引导他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二要坚持抓好“关键少数”。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要紧盯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依法依纪狠刹“大操大办”、打牌赌博、互相攀比、借机敛财等不正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列,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文明新风的推动者。三要坚持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大力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努力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发挥党员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引领模范作用。
(五)齐抓共管汇“合力”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汇聚政府、社会组织、村民等多方的力量,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一要建立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和协调机制,把责任落实到位。二要健全资金投入机制。采取“财政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市场运作一点”的办法,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三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尊重群众自治要求,用健康、文明、进步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四要建立考评机制。把乡风文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班子成员、单位负责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把责任落实到人,对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的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和科技带头人等要给予表彰奖励,对败坏社会风气者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法律制裁,弘扬社会正气。
相关热词搜索: 调查报告 文明建设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调查报告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