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警情分析汇报材料,供大家参考。
警情分析汇报材料
篇一:警情分析报告工作要求及模板
警情分析报告工作要求及模板
关键词:
地质类型(软土、岩石等)、施工工法(盾构法、明挖法、矿山法等)、工程类型(隧道、基坑等)及事故分类(围护结构漏水、坍塌等)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地质及水文概况
包括地层分布表、地质纵剖面图、平面布置图(工程结构及周边环境)等。2. 基坑(或隧道)设计概况
包括基坑的长、宽、深,施工工法,围护结构形式及尺寸、支撑形式及每道支撑的标高等。隧道的施工工法、长度、埋深、推进历程、支护形式及厚度等。
3. 周边环境介绍
包括周边建构筑物的名称、与工程的关系、距离、基础结构形式、建筑年代等(以表格的形式)。
4. 分包名录
包括设计单位、勘查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单位、监测单位(施工方监测及第三方监测)及各类分包单位的名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
二.警情发生的经过及采取的措施
1. 现场工况描述
包括现场工况图(平面图及剖面图)。2. 监测数据分析
包括重要量测项目(测斜、立柱隆沉、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及倾斜、管线沉降等)监测数据汇总表、异常测点曲线图、测点布置图(标记异常测点位置)、重要量测项目之间关联性分析及连续多天数据分析(结合工况)等。
3.现场采取的措施
包括总包单位、业主、监理及监测单位等参建各方针对警情已经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三.警情原因分析及建议措施
包括现场及监控中心对警情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四.总结
主要针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总结、不足及类似事故的建议措施等。具体可参考附件《××区间右小隧道局部坍塌事故报告》。
附件××区间右小隧道局部坍塌事故报告
关键词:岩石矿山法隧道坍塌一、工程概况
1、区间总体概述
区间线路基本位于××路下方,横跨××路和××路,长度约1.3km,采用矿山法施工,结合工期要求,在区间中部设置一座施工竖井,区间共设置两处联络通道,其中一处与竖井横通道合设,一处与泵房结合设置。区间平面曲线半径最大1200m,最小450m,线间距13~14m。区间纵坡最大为24.64‰。
图1 区间总平面图
图2 区间右线地质剖面图
2、周边环境
区间在小里程车站站端下穿多栋建筑物,沿线两侧建筑物较多,如下表所示。
表1 区间建筑物风险清单
区间沿线地面管线繁杂(其中包括3条通信、1条有线、2条给水管、2条燃气管、2条中水管、1条污水管及1条电力管)。
3、区间地质、水文(1)区间地形
本区间沿××路方向,横跨××路和××路,地面为商业、商务办公、居住和商住用地。地貌类型为剥蚀坡地和山前侵蚀堆积坡地,所处地形变化不大,地面高程约为8.79~18.09m。
(2)区间水文
工作区内的地下水类型按赋存方式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3)不良地质评价
①场地内普遍存在填土及砂土层,厚度不均,埋藏较浅不均、高压缩性低强度的特点,易发生压缩变形和流土现象,在隧道施工中降水易造成地面建筑由于地基不均匀,产生变形开裂,在施工中应引起重视。
②本区间全、强风化花岗岩、煌斑岩及中风化煌斑岩遇水易发生软化、崩解特点,导致岩土强度降低,影响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边坡稳定性,设计施工时应予注意。因此隧道施工开挖该层时应尽量做好防水和排水措施,减少浸水和基岩暴露时间。
③本区间全、强风化花岗岩、煌斑岩形成的风化深槽,对隧道开挖、地基稳定性和均匀性等可产生不良影响。在本区间部分地段拱顶及边墙上部存在煌斑岩,在该类岩土范围进行隧道施工,拱顶易坍塌,侧壁经常小坍塌,因此,在该范围内施工时应加强围护措施。
4、工程分包名录
区间各参建方名录详见表2。
表2 区间各参建单位名录
二、事故发生段概况
事故发生段里程为YK4+848.05,位于区间右线小里程如家酒店与伊美尔整形医院之间的空地上。拱部覆土约6.7m,第一层杂填土厚2.4m,第二层全风化3.1m,第三层强风化岩层,1.2m;隧道内部为人防段,采用CRD法施工,设计拱部120°范围内采用双排(Φ42,长3.5m,环向间距0.3m,水平角度10°)超前小导管,Φ6.5 200×200cm双层挂网,30cm厚C25喷射混凝土,格栅钢架间距0.5m,Φ22 长4m锁脚锚杆;临时支护采用I18工字钢,工字钢中间挂网喷护。
设计要求先施工1部,再施工2部,然后3部,最后4部。如下图所示:
图3 右线人防段进度示意图
事故发生时,左线人防段已施工完毕,右线1部进尺约1.5m,3部进尺约1.5m,由大里程向小里程方向施工,为挑顶刚结束部位。
图4 右线坍塌段平面图
篇二:关于完善警情研判机制的报告
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局警情研判机制的报告(讨论稿)
从前阶段调研的情况来看,同江浙一些情报研判工作走在前面的地方比较,目前我市情报信息领域还停留在粗放应用的状态,系统多,整合少,数量多,线索少,采集多,应用少,比对多,研判少的情况比较普遍。情报研判工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解决两个深层次问题,一是警务理念问题。全体民警要彻底扭转情报信息就是报报情况、写写案件侦破过程、发破案串并的错误认识,真正在各项公安工作中注重信息的积累、流通和研判。二是警务机制问题。警情研判需要公安各部门紧密协作、配合,需要信息的流通与共享,为此必须建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即注重硬件投入又注重应用产出,即注重落实工作措施又要注重检查考核。
情报研判工作是一项重基础重过程也重结果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全警研判,始终把研判工作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始终,才能有所建树。我们认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警情研判机制,真正实现情报信息服务基层、服务实战的目标。
一是构建市局综合、业务部门、基层所队三级信息采集管理责任机制。(见附件)
二是构建市局综合、实战大队、派出所三级研判机制。(见附件)
三是全面落实信息民警制度。刑侦、治安、巡防、网监、户政、禁毒、看守所、各派出所要明确一至二名民警担任信息民警,
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信息民警负责本单位的基础信息采集、录入质量把关,开展本部门、本辖区内的警情研判工作,对市局发布的研判指令进行落实分解,按照工作要求制定符合本单位、本辖区实际情况的工作措施。
四是建好警情研判发布平台。抓紧建立一个全局共享的统一的警情研判发布平台,全市所有情报信息的上报、收集、发布均通过该平台来实现,减少基层单位重复劳动,增强研判成果应用效能。借市局主页改版的机会,建议涉及警情研判的预警防控、警情分析、案例分析、信息质量通报、研判成果等主要内容直接放在主页上,让实战部门一目了然。相关栏目向各业务部门开放权限,经局领导签发后直接上网向全市发布。派出所上报的具有全市借鉴意义的研判信息由研判科整理后上网发布。研判信息的上报,包括原有的办公室、政工、国保等部门的信息上报系统整合成为一个综合上报系统,在市局主页设信息上报栏,基层上报信息全部通过该系统,各单位各取所需。
附一:
指挥中心警情研判科职责任务
市局指挥中心警情研判科是全局警情综合研判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全局各单位、各警种开展警情研判工作,开展全局性、综合性以及重要案件的警情研判工作。
一、收集全市各单位上报的预警信息、警情分析等情况,加以汇总整理后报相关局领导批准后在一定范围内发布。
二、综合分析一定时段内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的总体趋势、犯罪特点和犯罪手段,供局领导参考。
三、帮助实战单位对涉及全局性、多部门的案件、跨区域流窜案件开展研判工作。
四、跟踪分析、解剖典型案件,总结成功经验,发现打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关工作措施。
五、对省厅警务平台发布的信息进行分析,指令相关派出所开展调查。
六、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信息质量督查。
七、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研判工作。
附件二:
指挥中心警情研判科工作规范
为进一步整合全市警情资源,规范市局警情研判工作,提高情报信息的实战效能,根据上级公安机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警情研判科工作规范。
一、信息搜集
全体民警每天首先浏览本地及周边地区各类公安信息。重点浏览本市接报警系统、刑事案件系统、每日公安信息、各种上报信息、警情分析、预警防控信息及典型案件等各类信息;浏览外地网页时重点浏览当地公安机关好的经验做法,关于发案的特点分析、高危人员的分析及流窜犯罪或新型作案手段的案件发案情况,抓获的流窜犯罪嫌疑人情况,并根据案件实际情况联系有关单位,获取更进一步资料;及时搜集互联网相关信息。
二、信息核查
每周对接报警情况、刑事案件录入情况以及相关重要应用系统信息进行核对检查,对照信息录入和反馈工作要求,形成每周信息数量质量及时性工作通报,并在市局网页上发布。
三、信息研判
1、每周110警情分析;
2、定期分析本市抓获人员基本情况、随身物品情况以及活动轨迹,提供给实战单位;
定期分析全市车辆信息,发现重点车辆,通报路面单位加强检查;定期分析物品信息,通报一线实战
单位;
3、每天搜集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南京、上海、浙江地区发生的系列性、苗头性、倾向性等具有流窜犯罪特点的案件信息和作案手段,发布预警信息,提出识别、检查、盘查方法和抓获现行途径建议;
4、每天将本地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南京、上海、浙江地区抓获的流窜犯罪人员与本市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旅馆人员、上网人员进行比对,掌握犯罪轨迹,结合本市同类发案情况,协破案件;
5、每天对省厅警务平台发布信息进行签收、核查、反馈;帮助实战单位对涉及全局性、多部门的案件、跨区域流窜案件开展研判工作;
6、分析研判多发性、系列性案件,掌握规律特点,摸清案件多发的重点人群、重点地段、重点部位与重点时段,对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测和警情通报。
7、跟踪分析、解剖典型案件,从作案成员的吃住行销、作案手段、作案规律特点、逃避打击伎俩、破案方法渠道等方面,分析成功经验做法、公安管理存在问题及漏洞,提出指导性打防管控工作意见;
8、分析研判阶段性刑事犯罪规律特点,追踪刑事犯罪的走势和变化;
9、挖掘服务侦查破案的各类情报信息研判、作战技法,搜集好的经验做法,加以归纳整理,并上网发布;
篇三:城市公安警情分析系统
城市公安警情分析系统
1 解决方案
1.1 方案概述
城市公安机关对掌控社会治安形势的需求日益强烈,使得警情分析与研判工作成为其实现辅助指挥决策的重要手段。110、119、122警情信息因其及时、鲜活、全面和数量可观的特点,客观、准确、多角度地反映了现实的治安形势和公安机关的工作状况。针对警情信息的研判和挖掘,可以帮助公安机关分析社会治安形势、发现治安工作焦点、科学调整警力部署、实施定向精确打击、评估公安工作绩效,从而达到辅助决策的最终目标。
城市公安警情分析系统针对城市公安机关这一实际需求,借助SQL Server 2005强大的数据集成、存取、分析功能,实现对公安警情信息的收集、增补、整理、分析和挖掘,构建警情数据仓库,并采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OLAP和文本分析等技术构建前端应用,面向城市公安局领导、指挥部门、情报部门提供高效的警情查询、统计、分析功能,针对各项工作提供实施科学的绩效评估,建立灵活、准确、及时的预警预测机制,从而实现业务辅助管理、警情预防控制、破案辅助参考和领导辅助决策。
1.2 主要功能特点
1.2.1 功能介绍
1.2.1.1 警情数据仓库
(1)ETL模块
通过SQL Server 2005的集成服务(SSIS)实现警情信息的抽取、筛选、转换、加载,通过警情增补功能实现针对警情信息深层次属性和附加信息的增补与充实。
(2)警情采集模块
针对公安机关各类门市报警信息,实现此类信息的上报、采集、汇总和管理功能。
(3)警情数据仓库
根据警情研判工作的实际需求,建立包括警情数、盗抢物品、盗抢金额在内的多个主
题,并根据不同的主题信息提供不同的维度范围,如对于“警情数”主题,维度包括辖区、时间、地段、部位、类型、手法等,而对于“盗抢金额”主题,维度包括数量、手法、部位、事主状态等。
1.2.1.2 警情查询
面向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用户,提供警情信息的查询、分析功
能,多种条件的复合查询支持对于警情数据全面深入的信息遍历和检索,并能通过报表、图形等多种方式展现和打印输出。
1.2.1.3 报表统计
针对不同警情实现包括作案时段、发案路段、责任警区、案件类型和作案方式等多角度的定性分析统计,并能自动生成台帐和报表,为指挥部门全面、细致、深入的掌握整体治安形势提供帮助。
基于SQL Server 2005的报表服务(SSRS)实现各类分析报表的自动统计,并支持用户级的报表维护与自定义。
(1)通用报表
自动统计警情分析工作中的常用报表,支持多种报表和图形等多种展现形式,支持管理员自定义报表格式,管理员可以维护常用报表的分析因素、分析指标、统计条件和相关参数。
(2)报表设计器
提供给用户可视化的自定义报表的统计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关注焦点自行定制分析报表。
(3)报表输出
对于统计出的各类报表及其图形,系统支持各种制式电子文档的输出,包括xls、rtf、doc、pdf等多种格式,并支持电子报表的在线打印功能。
1.2.1.4 警情分析
基于SQL Server 2005的分析服务(SSAS)在警情数据仓库之上实现OLAP应用,对于主题信息可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与观察。用户可以选择指定的研判主题,诸如警情数、盗抢物品、盗抢金额等,进行筛选、透析、钻取操作,系统支持进行多种维度的切换、调整和细分的方式。对于各级分析结果,系统支持图形的即时展现和报表输出。
1.2.1.5 工作评估
通过对治安情况和发案数的统计和走势分析,结合本警区人口总数、破获案件数、抓获现行数等多方面做出对一线单位、部门和个人的工作绩效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为合理调整警力部署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所要评估的对象(如分局、派出所、责任路段、警务区、重点部位、专项工作等),结合警情信息自身特点,以治安形势评估为目标,归纳总结相关评估指标,并建立指标库,再通过报表服务为研判提供选取指定指标评估工作绩效的功能。支持管理员对于指标库的维护,支持评估结果的横向和纵向对比、排名。
1.2.1.6 警情预警
为各类焦点警情建立预警机制,系统能够自动监控各类焦点警情的发展状态,并与正常状态和预警临界值实时比较,及时对各种异常变化和对治安形势的影响进行预警,辅助领导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应对形势变化、调整工作重点。
(1)通用预警
针对具体单位和某种案件类型,设定预警临界值。在预警的周期内,当实际案发数超过临界值时,根据超过幅度对应不用的预警级别和预警范围,系统自动的给出预警提示。
(2)特征预警
针对不同类型警情的某种特征,如作案手段、作案原因、发案部位等特征因素,系统自动实现监控、比较和报警,并能对异常的作案手段等关键属性进行异常识别和预警。
(3)预警任务管理
系统以预警任务列表的形式供管理员对预警任务进行管理操作,包括新建预警任务,删除已有任务和修改现有任务。
1.2.1.7 案件串并
根据案发区域、作案时段、作案工具、作案方式、侵害对象、嫌疑人特征等条件对警情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检索出多起同类性质的警情,达到串案的目的。包括自动串并和人工串并两种方式,自动串并是系统根据设定的警情特征集自动串并警情,而人工串并则是支持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对警情特征集、域值进行动态调整。
1.2.1.8 智能检索
实现针对指定信息源的关键词检索,检索信息源除了各类格式化数据之外,还包括各类非格式化的文本信息。其主要特性包括定向检索、模糊检索、二期检
索、相关度处理。
1.2.1.9 警情预测
根据案件现发数,同期案件发案数的对比,结合本辖区人口总数、流动人口数、发破案情况、繁华程度、天气等相关因素对焦点警情和治安状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领导的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2 收益
面对超过百万条警情数据及其逐年增长的趋势,通过人工方式实现数据统计分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公安实际需求,警情分析工作在及时性、全面性上凸现出较大的提高空间。由于大量的基础分析工作占据了一线警员极大的工作量,警情分析人员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焦点警情的分析工作,同时传统的研判方式也无法为城市公安机关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决策辅助信息、预警信息和绩效评估信息。
针对这一需求,警情分析系统实现了警情分析工作的自动化、科学化,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改变现行的手工统计、人工分析的传统方式,进一步提高警情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在充分集成各类警情数据的基础之上,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警情的查询、统计、分析、预警、绩效评估、预测,并在此基础上为城市公安各级领导提供决策辅助,为各个业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实际指导。
2.1 改变人工研判局面
警情分析系统的建设效益之一,就是改变目前公安机关的情报工作大多采用人工方式的现状,帮助情报部门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能够及时快速、全面、准确的研判出全面反映治安形势的情报信息,并且将情报人员从大量的基础统计工作解放出来,从而将导致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焦点信息的分析工作,在研判手段、效率方面带来更大的提高。
2.2 实现情报分析挖掘
传统的情报研判工作由于没有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在机制和方法上相对落后,导致研判目标和结果的范围相对狭小,展现形式也较为单一,随着公安工作的不断发展,对情报研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方式和成果已经不能满足
相关热词搜索: 案件侦办总结和分析 情分 汇报 材料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