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一、家校共育:
1,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携手同行,给予彼此充分的尊重与信任。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犹如没有根须的浮萍随时都有可能被浪沙埋没,而缺少学校教育的孩子犹如未经风沙洗礼的花朵容易枯萎。所以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才能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2、在生活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不到位。个别的教师把分内的工作转嫁给家长,让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成为“编外教师”。而也有个别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撒手不管,把教育孩子的重任让老师扛起。自己做起轻松的“甩手掌柜”。
3、这种对教育理解的偏差,让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从而导致家校共育的教育停留于表面,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孩子们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校的引导和家庭的熏陶,学校为孩子提供学习知识、培养素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平台。而家庭让孩子感悟爱与亲情,帮孩子树立健全的人格。
4、所以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如果责任边界模糊,就会阻碍家校之间的顺利沟通,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所以理顺家校关系和摆正家长与老师的角色关键在于“共同合作”。
5、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而且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所以家校各司其职,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6、家校共育,目标在“育”,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才能各负其责、同向而行。
我会紧跟学校的步伐,好好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安排尽最大努力做好“家校共育”这项工作。
二、如何教育孩子:
1、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很多家长朋友常常忽视培养孩子的自信,维护孩子的自尊,家长应该经常对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决策行为予以鼓励。
2、在批评孩子的错误之前,首先要表扬他好的一面,维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表扬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行为,然后再解释为什么错了,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
3、很多的批评可以变成对孩子提出问题,其效果也会比批评更有效,教育孩子的契机有很多,比如安排孩子做家务,到邻居家借东西,让他们自己买日用品等等,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我们知道,要开车必须有驾照,当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而做父母,我们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无证上岗了。所以我觉得与其教育孩子,不如与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学习放手,给孩子真正的爱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怎么造成的呢?静下心来反思,还是我们大人的原因。在家里,父母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爱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着,每天几个人围着一个人转,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他什么,什么事都给他代劳了,他用什么来锻炼自已的能力呢?而我们往往却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只要你学习搞好了,其它事不用你操心。”这里,我们恰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是相通的,是能够相互促进的。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是一个思维逻辑性强的人。这些素质表现在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家长应该尽量放开手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为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
二、学习自律,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他反射出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的问题。
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还得先约束好自己,规范好自己的行为,这样孩子有一个好的榜样,就算我们家长没有多少说教,孩子也会自觉地跟着去做。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平时,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们都在看着,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每位家长都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不让孩子玩手机,家长可以率先捧起书本;想让孩子早睡早起,家长就得有时间观念;想要孩子不挑食,家长在餐桌上就不要挑三拣四;想引导孩子完成目标,家长监督起来就不能时紧时松;要想孩子不说谎,家长就得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自律不能片面设定在学习一个方面,而应该把自律的培养体现在每一个生活细节处。
三、学习沟通,和孩子成为朋友
孩子为什么不愿与大人们交流,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家长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以一种教训的口气,不停地抱怨,不停地责备。这样的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差,那就只有沟而不会通了。因此,我们要放下传统的家长尊严,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成为孩子的朋友,和他们主动交心,让他们愿意与你分享心事。
自从孩子上学后,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围绕着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学习展开的。于是,我们和孩子们的交流就放在每天吃晚餐的过程中,问问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感受,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津津乐道,有开心,有烦恼,我们对孩子的所有话题表示非常感兴趣,从孩子的述说中去发现有没有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引导孩子想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醒孩子应注意的事项。有时候,还会问问他们今天课上学了什么内容,在他们讲给我们听时,我们有时会故意说一些错误的认识和想法,他们就会按上课的内容来纠正,这样,孩子不仅就记住了上课的内容,还让他们很有认真学习的成就感。这样轻松开心的聊天,无形中让我们亲近了与孩子们的关系。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我们要做学习型家长,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我认为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但是学校的,同时它又是家庭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子。为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觉得,做好家庭教育,关键应该根据孩子的特征“对症下药”。孩子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分辨是非能力差,同时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极强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对孩子施教,作为家长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完。”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平时必须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比如写作业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边做边玩;自己的作业自己检查,自己对自己负责,家长不得当老师;家长必须注重错题原因分析,不得只盯着分数。这样,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好的学习习惯,可事半功倍。
二、讲究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
作为家长应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主体,和孩子交流尽量低下身子,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多用“我们”,少用“你应该”等等,即使是批评,要让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因为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如果家长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三、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
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家长言语要文明举止要得体。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成长影响深远。当然,对于孩子我们要有极大的忍耐力和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切莫在工作中遭遇到的烦恼时,把孩子当成发泄桶,作为家长是不能乱发脾气的,只能是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说一声“你再这样,我真的生气了”,然后还是耐心地引导,说服。
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做为家长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动、贪玩,但是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他才会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自觉去做。对不感兴趣的事,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游戏等,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真正的做到“乐学”。
总之,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们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长路上,爸妈与你们同在!
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心里最真实的写照。但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孩子不是一台学习的机器,家长的唠叨和责骂也并不能成为启动学习之旅的动力和能源。只有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孩子的热情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激流勇进!
二、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了智慧的孩子就好比一辆豪华的赛车,虽然光艳绚丽,但没有好的赛手,再豪华的车也有脱离轨道,误入歧途的风险。只有爱心与坚韧融入她的心灵,她的血液,才能让她在人生的赛道上驰骋拼搏,赢得最终的胜利,赢得鲜花和掌声。
三、注意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做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好朋友帮他明辨是非,排忧解难,我们时刻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在孩子遇到难题时,我们会平和地和孩子一起查找、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孩子一生的朋友,陪伴他的成长。
四、教子做人,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和孩子的学习相比,我们更看重孩子的做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认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学做人,学处世。做什么样的人。
或许孩子的学习还不是最优秀的,作为家长,我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发挥好作用,配合和支持学校科学教子,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优秀引路人!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更广阔的蓝天!
所以我个人觉得小学教育应该从六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一、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就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考100分!”这句看似教唆青少年不求上进的话,却是已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多年前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一句题词。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先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少年班的学生做学问,掌握精髓要义,考个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作文吧不要为了考100分而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不要考100分!”这句话实在值得家长、学校和社会思考。因此,我认为在小学阶段,知识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比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因此,小学教育必须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功夫,让孩子从小拥有良好的习惯。
二、要让孩子写一手好字
写一手漂亮的字,是每一个人的心愿,也是每个现代人步入社会的最基本、最直接乃至最重要的自我推介和名片。中考、高考,优美整洁的书法可以享受加分的奖励;工作求职,一手漂亮的字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于无形中赢得优势,也许就此便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生聪明写字始”,写好汉字是国人接触中国文化的开始,也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早在1962年,郭沫若就在《人民教育》杂志上题词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具体到小学生来说,“正确、端庄,行款整洁”“有一定的速度”是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书写的统一要求。练习写字,要从小开始,从一写字的时候开始练起,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要让孩子从小学开始练就一手好字。
三、要让孩子有浓厚的读书兴趣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孩子大量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童年。在小学阶段,要想让孩子多读书,就必须让孩子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任何东西,有兴趣才能持久,才能深入,才有积极性。因此,学校与家长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浓厚的读书兴趣,让读书伴随孩子的一生。
四、要让孩子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儿童时期,正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学校要创造学习普通话的良好氛围,让孩子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中可以看出,在小时候学会的语言,会伴随其一生,孩子在儿童时期说好了普通话,那他在未来社会的交流中会占尽先机。
五、要让孩子掌握一门流利的外语
学习外语的年龄问题早已受到人们的注意。根据科学研究,人类语言学习有一个关键期。错过了这个时期,语言学习就会很困难。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学习外语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部门,应该抓住孩子们的语言发展关键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充分学习一门外语,并对外语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让孩子保持一颗好奇心
小时候,孩子们都爱问个为什么。正是由于千万个为什么,孩子们认识了大千世界。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可能是对事物的认识多了,也可能是标准化的答案太多了,孩子们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好奇心。有些人则不然,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保持着自己的好奇心,无论是见到什么事物,也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他们都会努力地深思,正是这样,才会有许许多多的创新,才会诞生一个又一个科学家。一个没有好奇心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小学阶段要精心呵护孩子们的每一次提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保持一颗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我们创新的源泉,也是我们改变世界的力量之源。
以上所谈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很高兴与大家分享。
近几年,www.小编小编.com初中生出现问题的概率越来越大,很多家庭面对孩子的问题束手无策,其根本“症结”在哪里?培养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怎样才能培养出“好孩子”?日前,教育专家郑委为父母传授了“家长教育”的新理念:要想孩子改变,首先要父母自己转变,转变观念和认识,转变教育方法和方式,转变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记者从中撷取了部分观点,以期引起读者思考。
培养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一生幸福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有的说让孩子成才,有的说让孩子自食其力,还有的说能当官、挣大钱……郑委认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一生幸福!
那么,什么是幸福?郑委认为,享受现在生活和过程的快乐,同时不断追求积极的人生目标,这种生活状态是真正的幸福。也就是说,正确的幸福观是“享受着生活、不断追求着目标”。
但是,如今很多人却错把“成功”当幸福,不会享受生活,对现状总是不满,不停地追求新目标,结果,陪伴他们左右的是无尽的压力和焦虑。与之截然相反的是第三种:把“享乐”当幸福,很会享受生活,但是没有积极的人生目标,当下不断壮大的“啃老族”就是这类人。最可怕的是第四种:把“解脱”当幸福,当下生活没有快乐和满足,对将来也没有希望,于是沉迷于网络,甚者跳楼自杀。
把“剥夺”走的责任心还给孩子
什么是好孩子?有人说听话,有人说学习好,有人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郑委认为,好孩子首先应该有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责任?其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二,犯了错敢于承担。郑委表示,多年来,他在教育工作过程中看到了太多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究其原因,都是家长一手造成的。一方面,家长没有正确的教子方法,剥夺了孩子的责任,其中最能剥夺孩子责任心的教育方法是“总要求”、“总表扬”、“总批评”、“总讲道理”,还有“总是说话不算数”;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国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别的都让爸爸妈妈来干”是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
其次,好孩子应该有爱心。“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爱心是责任心的外化,有责任的人才可能有爱心。
再次,好孩子对内要修自己的德行。在中国,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的不是有才华的人,而是有德行的人。德者,不伤害、不妨碍也。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能做到不伤害、不妨碍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的话,那这个人就是有德行的人。有才无德的人比比皆是,简称“缺德”,有的可能成为社会败类。
最后,好孩子对外应该展露自己的才华。弹弹琴、跳跳舞、画几幅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才华,真正的才华是由个性特征、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三个方面构成。
一个孩子如果有正确的幸福观,对内有责任心,能够修炼自己的德行,对外有爱心,能够展露自己的才华,将来想不杰出都难。
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
说到表扬,最具代表的是中国家长耳熟能详的三个字“你真棒”,与此类似的还有 “你真乖”、“你真聪明”……
郑委认为,这根本不是表扬,如果是事实,应该被称为“赞美”;如果不是事实,应该被称为“忽悠”。在“你真棒”环境下生活,一类孩子会认为自己很棒,因而“不可一世”,等发现自己不棒的时候,就会出现不能承受一点点挫折等心理问题。
郑委表示,正确的表扬方式是:描述孩子的行为+说出行为的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谢。比如说,孩子在家里第一次扫地了,你不能一见面就和孩子说“你真棒”,而应该先描述行为“宝贝扫地了”,再说出这个行为带来的结果“扫得这么干净”、“妈妈不用扫了”或者“地方原来很脏的”,然后表达感受和感谢“妈妈谢谢你”。
表扬关注“结果”,一件事情做完了,做得很好,我们应该表扬。孩子的常态生活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要少用表扬,多用鼓励,因为鼓励关注的是“过程”。郑委说,不论孩子做了好事还是不好的事情,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再告诉孩子下一步的方向和方法,这就是鼓励。鼓励的方式是:家长相信孩子一定行+正确行为描述+以后做事的方法和方向+期望。
郑委说,孩子犯了错,自己也想改,具体怎么改需要家长帮助。可大部分家长并没有心平气和地帮孩子想办法,而是火冒三丈、大加批判,有的是发泄式,有的是翻旧账式,还有的是唠叨式和急躁式。这样不断批评的结果是:当孩子犯错后,不再难过、痛苦,甚至不再感到耻辱……所以,正确的批评应该是:描述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结果+表达家长的感受和痛苦。只有按照这样的流程,才能达到中学教育孩子的目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6篇《家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 家长 家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通用6篇 家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家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