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8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中小学作文性质是什么?应该如何开展?如何评价?作文教学应该如何定位?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必须面对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的功能表述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表述,我们不妨看看写作学领域对于写作的界定:“文章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具有写作能力的制作文章的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文章写作是人们运用书面的语言文字反映事物、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具体表现就是制作成文。”(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显然中小学写作和作家的专业是有很大的区别。作家的“写作”,其驾驭语言的能力比较强,能贴切的运用文字,能娴熟运用表达技巧,其心智比较成熟,有自己的思想,对事物的认识把握相对比较全面,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比较稳定,其写出的文章显示比较独特的个性色彩,也就是说,作家的写作行为,是在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表现生活,其文章反映出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而学生的写作呢?它是教学情境下的“写”活动,特指“学校教育的班级授课制下,以学生的角色学习‘写’而展开的非独立活动及其结果”,这种“写”活动是在集体性的教与学的背景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进行的。”(班级授课制下的“作文”活动———兼论“写作”和“习作”马豫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8月第26卷第四期P122)它是特定情景,特定对象的行为及产品。
学生的作文更多的是为了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为了掌握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的技巧,学会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学会用语言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认识,它是和“听”“说”“读”相对应的一项基本的语文技能,是学生成长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的基本技能。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总体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突出了“表达和交流”、“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强调写作是一种方式,是过程。写作教学是面对中小学生而言,注重的是过程,是基础,而不是把它们放到专业领域去搞写作,练就一手好文章。这一定位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于扭转写作教学的种种弊端起到一定的指导和纠偏作用。
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没有了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也取消了各学段关于习作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取而代之是“表达与分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11年版在各学段目标与内容都有关于“习作”和“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段目标进行了重新调整和表述,把“习作”和“口语交际”整合成“表达与交流”,没有了关于写作教学的定位的表述,也不见关于写作教学的评价的指导,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只存在于各学科的目标中和“语文学习任务群”中。
对于这一颠覆式的变革,其底层的逻辑和背后的考量是什么呢?
我们先不防从新课标中的一些相关表述入手,看看这一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分别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
这六个任务群贯串四个学段,“螺旋发展,体现学段特征,坚持阶段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突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又与普通高中相衔接”。
课标在阐述任务群的设置时指出:“学习任务群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引领教学方式变革。追求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和融通,而不是知识点、能力点的简单线性排列,不是学科知识的逐点解析和学科技能的逐项训练。”其核心是综合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贯穿始终的是表达、分享。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求学会思考,加强沟通,及时记录,交流收获。
其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这样表述的:“注重真实情境中的活动与体验、问题与探究、设计与表达,掌握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最终要落实在“表达”,而这个表达也就包括:方案、访谈、海报、调研报告、调查报告、阅读反思、读书心得。对于学习任务群中的表达,新课标要求:“注意实用性语言运用的特点,关注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白;注意实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习作”“口语交际”改为“表达与分享”,看似取消“习作”,降低了作文教学的地位,实际上把写作贯穿语文教学的各个过程,尤其是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中,这实际上真正体现出作文教学的价值,凸显作文教学在思维、创新、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凸显作文在语文学习中和各科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
有研究者在比较我国和美国语文教材中写作训练指出,我国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训练立足语言文字训练,是“为了写作”,而美国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包括两个取向:“为了写作”和“通过写作”。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目的,更多的结合是通过写作提高阅读、听说能力以及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是站在全科学习的角度,跳出写作来指导写作,把写作作为一种综合素养,一种学习能力,一种各科学习必不可少的练习。
2003年4月,美国国家写作委员会(NationalCommissiononWriting)向国会递交了一份报告书,力陈在全国各级学校进行写作改革的必要。这个名为《被忽略的R——我们需要写作革命》的报告书指出,美国在二十年前启动的教育改革,只进行了一半。过去决策者的心思大部分花在看得见的地方,如课程调整,学校改善等,但现在重点应放在提升学生脑袋里的东西,也就是学生思考、推理以及沟通的能力。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让上学很有趣、学习很有效、学生都能有自信又能自动学习?决策者与教育界人士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写作。如果学生要能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知识,就必须有能力将一堆琐碎数据、数据消化重组,并透过语言的表达来跟别人沟通。简而言之,学生要能学习,必须会写作。
美国最新的“各州共同核心标准”,为阅读、写作、听说和语言学习各个领域勾勒了相应的学习标准。写作标准,从四个方面展开描述,与写作功能相关的是前两个方面:一是“各类型文本的写作要点和写作目的”,接近于我们的各类型文体的写作要求;二是“研究以建构和呈现知识”,这一方面是我们相对陌生的。后者具体要求有:聚焦一些具体的问题,展开研究,最后能展现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能从各种纸质和电子资源中收集相关信息,评估各种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能整合这些信息;能从文学类或信息类文本中获取证据来支持分析、反思和研究。在这里,写作是学习、思考和研究的必要途径,目的是建构和呈现学习结果。
再看其他国家母语课程标准。韩国母语课程标准,提出小学1-2年级的“写作成就标准”强调培养学习者在学习中用文字表达自己想法和学习结果的基本能力;3-4年级继续提出“学生能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5-6年级“写作成就标准”中强调使学生“理解写作的特性”,在随后的“学习要点”中进一步点明对写作特性的理解应是“建构意义”。
法国母语课程标准,也明确地列举了写作的多种功能。“在所有写作阶段,学生都应具备写作的习惯:为了对阅读作出反馈;为了对提出的任务作出思考和准备;为了重新阐释和概述;为了对实施的计划作出解释和辩护。”反观我国的状况,也许在大多数学生心中,“写作”就是写文章,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许,只有在语文课程和写作教学中认可“写作”更为多元的功能、意义,在阅读、写作、思考、学习和生活之间建立更加丰富、自然的联系,“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才更容易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学生也才能更加真切地领悟“写作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真正意义,由此养成借助写作来表达和交流的习惯。
显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顺应课改潮流,凸显写作的实用性、工具性、综合性,立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着眼写作在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创造性表述中的重要地位,确保了写作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价值。
篇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给教育注入了新鲜活水,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更是深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首要任务是,深度学习,改变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现将学习感悟与实践探索记载下来,与大家交流一二。
新课程的理念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下面我就对语文教学影响最大的三大“变化”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初中语文课程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几大关键问题。语文课程更是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起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学科育人如何落到实处?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育人因子。在新课标新增的教学内容版块,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古代诗词和散文等,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如《愚公移山》《唐雎不辱使命》等;利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等作品,培养理想信念、爱情情怀和无私奉献等精神,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老山界》等;利用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等方面的作品,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相统一,如《驿路梨花》《海底两万里》等。
二、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新课标在课堂教学方面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主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教学从教师“一篇一篇教”转向学生“一组一组学”。教师要围绕特定主题确定学习任务,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可以根据学段特点有所侧重。
目前的统编教材是以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的,但是只要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同时确定目标、整合内容和设计任务,也是可以开展任务群学习的。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为《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和《卖油翁》,单元写作版块为抓住细节。单元整体目标为:了解“小人物”的故事,形成向善、务实、求美的品格。熟读精思,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单元整体情境可以创设为“无名小辈·采访与抒怀”,核心任务为:留心观察,选择你身边的一位“小人物”,对他进行采访,了解其不为人知的故事,关注典型细节,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着重以细节表现人物精神的文章。围绕核心任务分为三个课段,每个课段一个分任务,第一阶段:寻找“无名之辈”,确定采访提纲,完成对人物事迹的了解并较全面记录。第二阶段:通读四篇课文,通过熟读精思,从标题、详略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抓文中的关键语句,细节之处体会文章意蕴。第三阶段:根据文章中提炼的细节描写等方法,完成“无名之辈”文章的写作,要求表现人物精神。
在任务群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找学习资源,如杨绛先生的人物经历,《卖油翁》中陈尧咨和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等;建立学习资源的联结,如单篇《阿长与<山海经>》与《朝花夕拾》整本书的联结。同时,每一个课段都有相关的学习评价,可以根据需要提供评价量表,如单元核心任务的完成,就可从写作对象、写作方法、抒情表达等方面设置评价标准。整个任务群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注重整体规划,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
三、立足生活,情境实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鼓励自主阅读。同时提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来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教师一定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以自以为是的解读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一定要突破以讲解为主的课堂模式,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课堂。语文老师要有“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是语文,要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其两相融合,创设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提升素养。
不只是课堂,作业设计也同样要在情境中实现。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单元为例,单元核心任务为“为你身边最可爱的人撰写颁奖辞”。作业设计情境为: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观看推荐视频,并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学习资源提供:
1、《长津湖背后的战役》视频
2、《长津湖战役有多惨》视频
作业设计:
★☆☆1。有同学在观看电影后,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请你找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在影片中,战士们坚韧的精神让我感动。
B。看到美国原本战无不胜的王者之师终于节节败退,真是太过瘾了!
C。这一个个可爱的战士,淳朴得就像庄稼地里的红高粱。
D。从不谦逊的美军对着冰雕志愿军敬礼,并说:“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也无法战胜他们!”我军钢铁般的意志让敌人都肃然起敬。
★☆☆2。语文老师在班级举行了演讲比赛,请帮这位同学找出演讲稿中有语病的句子。
A。前一秒还和伍万里一起追逐打闹的小战友,后一秒就与万里阴阳两隔。
B。通过对这段历史加以回顾与呈现,影片让中华儿女铭记伟大胜利,凝聚奋进力量,致敬最可爱的人。
C。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长津湖》再次把英勇的军人形象显示给了我们。
D。他们那颗不惜一切代价去守护祖国的心,对国土疆界坚决捍卫的行动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在语文积累方面,创设情境,改变以往知识与生活脱离的情况,有效激发情感体验。作业设计关注不同的个体发展特点及学习需求,设计分层,如:
表达与写作(请在下面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5。文章结尾“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和强烈的抒情色彩。请仿照句式,联系生活,另写一组“幸福”场景。
★★★6。影片《长津湖》中这些志愿军战士就是“最可爱的人”,他们让你想到了你身边的哪些人?请任选一位写一则颁奖辞,表达我们的敬意。
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不同的作业,达到相应的能力发展层级。以“★”标明难度,让学习任务更有适应性和挑战性。在设计时,要避免为了情境而创设虚假的、肤浅的情境,避免设计“伪任务”,在语文学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始终是根本,所有的任务都是植根于学生的深度阅读,切忌本末倒置。
左拉曾说:“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面对改变,无需慌乱,我们要固守住语文课程的规律与本质。只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研究力和创造力,不断探索与实践,教育,自然会有新的生长。
篇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忽如一夜春风来,吹得千万教研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主要变化有: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增强了指导性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从形式、内容、知识点、能力等方面,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使得学生知识衔接无障碍,能力发展无短板。
新课程标准要求立足核心素养,以育人为目标,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情境式学习、培养阅读思维、跨学科学习等,对比旧课标更重视“学生之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新课标关于减负提质、多种方式学习、多元评价等方面都给出了更细致的建议。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的要求,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作为语文教学实践者,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主要内容,把握新变化,明确新要求。
1、主要变化
“课程目标”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课程内容”全部更新。(1)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2)新增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具体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评价建议”中,新增了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
“课程实施”中,新增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学段要求”中,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体现了口语输出和写作输出的一致性。
“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具体内容有整合、增加。新课标提出了“梳理与探究”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增强学习内驱力的重视。
附录3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在诗文背诵篇目方面,小学阶段没有变化,仍然是75篇,初中减少了一篇《河中石兽》。
阅读书目基本没有变化。
2、重点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主题与载体形式,二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群有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语文教学建议。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要重点注意学习任务群第二阶段里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新课标的修订,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现在的语文教学比较多地关注形象思维,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些欠缺。课标提出: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对发展与提升思维能力的要求。其中“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批判性思维”“探究和发现”无不包含着思辨的内涵。
而语文其实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语言理解和运用中逐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
关于“语言逻辑很重要”这一点,相信从事于教研的朋友们都会赞同。
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里,“整本书阅读”跟之前倡导阅读的思路没有变化,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则是综合了科学课和大语文的一些内容,主要是体现在“研学”活动上。
从整体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跟大家平时重视的语文学习路线是完全一致的!
阅读仍然是重中之重,不仅不能放松,还进一步明确了“思辨性”的要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诗词古文、历史、文物建筑、神话传说、艺术工艺等仍然是未来10年的热门题材。
“重思考、重逻辑、重文化拓展”,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对这些肯定不会陌生。关于新课标将如何具体实施,以及新版语文教材的修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持续关注。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以文化人、强化基础的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融合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按学段呈现学习内容,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体现语文课程内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
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正式开启,学科为王已变为阅读为王。我们不能只在一成不变的教学上埋头走路,必须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前方,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意味着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需要随时随地去拥抱变化,敢于尝试未曾经历过的挑战,让“大语文、大问题、大任务、大概念”这些词汇伴随我们的学习和实践,尝试着从单篇到整体,从零碎到整合,做一名“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者”、“任务型教学的践行者”,相信这些探索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别样的收获,有效课堂一定会从偶一为之的无心插柳走向高度自觉的日常必然。
篇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年少时,读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最厌岳不群。
在《笑傲江湖》里,坏人很多。余沧海的狠毒,左冷禅的阴毒,令我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会产生杀之而后快的心理。可是,每每读到书中有关岳不群的情节时,我的全身都会感到瑟瑟。这个人太坏了!坏得阴险,坏得滴水不漏,坏得道貌岸然。
表面上,作为华山派的掌门人,岳不群为人儒雅,待人彬彬有礼,凭着君子之风,在江湖上,岳不群换得了“君子剑”的美誉。
何谓君子?君子乃道德高,品行好之人。岳不群以手中之剑,和身上的紫霞神功,扶危济困,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确做了不少好事。在世人的眼中,岳不群看似是个好人。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好人”,一个“善人”,一个“君子”,却叫人怕,叫人恨,叫人厌。为什么?因为,他的一切善,一切仁,一切义,都是假的,都是虚的,都是伪的,都是有目的的———他的最终目的是要坐上五岳剑派盟主之位,然后,一统江湖,称霸武林。
在通往这个终极目的的路上,他以君子之名,冠冕堂皇,道貌岸然地做着一些卑鄙龌蹉之事,还大言不惭地说,一切是为了光复华山派,振兴华山派。
在通往这个终极目的的路上,只要能利用的人,他都利用,只要阻碍他的人,他都除之。
他收留孤儿令狐冲,传授其武艺,使其成为华山派的大弟子,可他为了得到《辟邪剑谱》,杀了一个又一个人后,却让令狐冲成了背锅侠。
他把被青城派迫害的林平之收为门下,还把自己的女儿岳灵珊许配给林平之。可真实的目的却是想从林平之的手中得到《辟邪剑谱》,练上面的绝世武功。
他为了迷惑左冷禅,隐忍收留劳德诺多年,让劳德诺拜在其门下,成为其二弟子,后使计让劳德诺偷去假的《辟邪剑谱》给左冷禅,致左冷禅落败。
………
岳不群为了当上五岳剑派盟主,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杀弟子,冷妻女,害盟友。杀死恒山定闲、定逸师太的时候,他连眼皮都不眨一下,根本就不顾及五岳联盟之义。
岳不群,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他就不择手段地去做。且做这些坏事的时候,他还披着君子的外衣!太可怕了!
没想到,少时对岳不群的厌,在成年后,因看惯了人世的波谲云诡,慢慢地,也变淡了。
因为,我慢慢地发现,人世间,如岳不群一样的人,并不少!
人渴求真善美,也相信真善美,于是,有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就伪变成真人,假做一些善事,粉饰成真美,以这些为表象,换得人的赞扬,信任。这些人,比岳不群更会伪装自己,是真正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当身边出现了太多的岳不群后,我们会活得很累,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岳不群就会在暗中使个拌子,弄你个趔趄。使你摔在地上,爬不起来。
那,怎样会让人轻松起来,愉悦起来呢?学习。是的,学习知识,用知识充盈自己,你就不会纠结于世上这些岳不群了。那么,让我们像闻一多先生一样,躲在小楼成一统,管它什么春夏与秋冬,且做一个“何妨一下楼主人”吧!
而现在,作为一个老师,一个非“者名”人士的语文老师,最应学习的,就应是新公布的2022年新版《语文课程标准》里的知识了。
学习学习,研究研究,对语文教学还是不错的,有用的。咱们既然不想做岳不群,就做一个弘扬真善美的语文人吧!
今天,且不说语文课程的性质,也不说语文的核心素养,单来说一说语文的六大学习任务群。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共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设有“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面设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面设有“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六大学习任务群,以我之愚钝,一时难解其深意,那,就一点一点地,且读且研吧!
我觉得,这六大学习任务群,就如同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六脉神剑,是对敌时的武器,而六大学习任务群,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利器。
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其实不是有形之剑,而是身体里浑厚的内力。由右手的五根手指和左手的小指发出如剑一般的气,用来制敌。
六大学习任务群就是六脉神剑里的六根手指,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选择用哪根“手指”——学习任务群去解决问题。
“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如同少商剑,在语文学习中,最是雄劲浑厚,内力充沛;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如同商阳剑,在语文学习中,可谓巧妙灵活,实用性强;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如同中冲剑,在语文学习中,它的气势最盛,内力最强;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如同关冲剑,在语文学习中,极是拙滞古朴,防不胜防;
“整本书阅读”如同少冲剑,在语文学习中,可选择性比较强,最是轻捷灵便,灵活性强;
“跨学科学习”如同少泽剑,在语文学习中,可根据学习主题和内容,忽来忽去,精微变化。
所以,六脉神剑可以破敌,六大学习任务群也可以解疑,用来攻破学生能力和素养上的不足。
而六脉神剑发出的剑气,其实就是语文的核心素养。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六大学习任务群的形式,运用语言文字,来提升思维能力,塑造审美情趣,培养文化自信。
语文核心素养是内气,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外形。
而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这六大学习任务群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
《天龙八部》里,段誉在使用六脉神剑的时候,也并不是只用一根手指的,而是根据敌人的武功,六根手指头灵活运用,只要能打败敌人就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是如此,六大学习任务群要根据学习实践,采用整体推进与侧重发展相结合,怎样能够最有效的解决学习问题,就用哪个学习任务群。一个不行,就用两个,两个不行,就用三个,反正六个呢!六个里面,难道还没有一个能解决问题的?
同时,六大学习任务群的运用,要打破以往教学中的线性教学惯性,要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富有实践性,具有综合性,实现情景化为好。
段誉使六脉神剑的时候,是神采俊逸,潇洒至极的,我们语文教师运用好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在语文教学中,也会清新俊逸,卓尔不群。
语文教师,不要学岳不群,且去研究研究语文学习任务群吧!如能如此,男教师就是段誉,女教师就是王语嫣。
篇五: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促进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至今已经一年多了,各地掀起了学《标准》用《标准》的热潮。《标准》的颁布,对于今年秋季,新教材将在我区全面启动,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感觉到这又将是一个语文教学的春天。解读《标准》不难发现其中的鲜活力量,它以全新的视觉揭示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课程以全新的理念把握时代命脉,处处体现着时代精神。《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四个学段,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研读《标准》写作目标。我以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大家在教学过程特别注意:
一、重视兴趣的培养
不难发现,重视兴趣的培养是《标准》有别于试用修订版“大纲”的显著特点之一。第一学段是“写话”。“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中的“兴趣”、“乐于”就强调了兴趣的培养。第二学段中同样要求“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得写下见闻、感受和想法”、“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教学评价中也强调“是否有写作的兴趣、有良好的习惯”。无论从课程标准的确立还是教学评价的建议,《标准》都把培养习作兴趣放在首位,这是任何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引起重视的。
二、多方面开发课程资源
以前的教学重视课堂教学资源,有的教师死守教材大纲,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期以来课程资源的拓展落后于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使我们的教改落实不到实处而流于形式,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并有详细的例举,而且还指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开发各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教师也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对这些资源有充分的了解,为作文训练构建起一个稳固的空间,注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紧扣实际需要
“学以致用”、“教是为了不教”《标准》郑重地提醒我们“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为解决他们的实际需要服务。”这在写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冒号、引号。”、“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这些目标明确告诉我们学习标点符号是为了使用的需要。切忌为了学习而学习,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哪种标点符号,教师就要灵活多样运用教材,因材施教。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另外,“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看出写作是为了交际的需要,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握好写作教学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写作不是让学生会写或长或短或朴实或华丽的文章。
四、写出个人特点
曾几何时,写好事都帮军属大娘打扫房间,扶盲人阿姨过马路。看见有人经过菜地必定是去树一块牌子:“请不要从菜地走过。”看见水龙头没关就挂:“请节约用水!”老师都用自己的审美观点牵扯着学生,把传统美德往学生的身上套。有的老师甚至为了考试的需要让学生被范文照套。使学生的习作有如
工厂产品般整齐划一,没有个人的东西。
《标准》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创造精神的培养,第一学段“写话”目标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觉。”强调的是个人的感受。书法抒发的是个人的愿望。整个习作目标中共有10处提到“自己”这个词,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写作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从学生的思想意识出发,写出他们“自己觉得新奇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当然。这不是说对学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若学生在习作中出现不健康的话语或者流落出不良的思想倾向,教师应当在肯定其勇于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以引导,而不该粗暴地一棍子打死,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就看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教材,如何使用教材资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习作教学中忌死守教材,死搬硬套,无病呻吟地要求学生写一些和他们生活实际毫无关系的作文。比如“帮军属老大娘打扫房间”。当地若没有需要帮助的老大娘,教师就得灵活处理教材,换上适合实际情况的训练篇目。
五、倡导合作精神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在以往的“大纲”中没有提到的。写作目标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第二学段中“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中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第一范文网文秘频道』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既提出了合作的理念。有注意了坡度,而且还注意合作后的收效。能否于他人合作,合作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成才与否。《标准》站在时代的高度民主,从长远目标出发,在写作中溶入合作精神的养成,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这一目标,在写作教学中彻底落实这一目标,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方法。在写作中学会合作。
六、彻底改变评价观念
以往的教学重视结果,“读书人看考”说的就是这个理。《标准》的评价与以往的评价有很大的区别。《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要彻底改变陈旧的评价观念,从注重结果转移到注重过程上来。去了解学生是如何积累材料、如何处理所收集的信息的。从草稿本上也可以折射出学生修改时的态度及方法。通过各种评价使学生主动自改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标准》的颁布,已经掀起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又一次浪潮。每次的浪潮中总会出现一大批优秀的弄潮儿。我们没位教师都应该静心研读《标准》,把握其中精髓,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共同构建语文教学大厦。
篇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20xx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这部凝聚着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广大教师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
1、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
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在寒假期间对该标准进行了仔细的研读,通过与实验稿比较、分析,我收获良多。
总体感觉上新课标有以下几个变化:一是内容更加充实。新课标变厚了,由原来的29页变为80页,内容有了大篇幅增加,显得更加厚实。特别是在附录中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使得课标文本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化随意为规范,增强了课标的科学感。二是同中有异。虽然总体结构没有变化,仍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但在每部分中内容都有变化,或是增删,或是修改,或是顺序调整,全篇修改点多达200余处。虽然课程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与处理上,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与操作上都有明显调整,从内容到形式变得更加合理、科学。三是文字表述更加简明准确。文本中对概念的阐释更加准确全面具体,减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总之,通过吸收十余年来课改和教材实验的成果经验,吸取方方面面好的意见建议,修订后的课标更加逼近语文课程的本真、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因而更加有利于指导语文课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实验,更好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与实验稿相比较,我认为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一、课程性质明确定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长期以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这一概念,没有科学、明晰、统一的阐释,从而衍生出许多自说自话的、无谓的争论,最终导致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陷入了混乱。现在,理论研究者普遍认同将“言语性”作为语文课程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言语习得”,因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包括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两个方面)。新课标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并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新课标从“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
二、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在前言部分,新课标将原来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究竟有哪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呢?具体言之,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此外,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是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感悟、以统一的解读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三、高度重视识字写字——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
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使人们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久而久之,错别字随处可见、全社会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语文教学而言,有的教师认为指导学生写字是软任务,不但每周上一节写字课形同虚设,就是识字课中的写字指导环节也常常是指导多、练写少,学生真正写字的时间少得可怜!有的教师教学中习惯用播放课件指导写字,即使有教师板书范写,其书写水平也难如人意。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识字、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过程,同时也是体认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理解的过程。写字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相应,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惟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一——书法。
新课标,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予了我许多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篇七: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一、破题
1、定题缘由
本次讲座主题中的这三方面是彼此连带的,也是目前需要思考探究的共同话题。
2、本次解读新课标的主要内容
新课标提出的概念的内涵是什么?理由是什么?逻辑是什么?在教学中实现的可能性是什么?
3、解读新课标的原则及愿景
试图化繁为简,把厚读薄,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用好课标和教材,调整心态,不要认死理,要朝积极的方面理解,更要实事求是。
现在的语文刷题太多,与考试的挂钩太紧密,但这不完全是我们教师的问题,而是跟整个教育的大环境有关。所以不能只要求教师来改。教师依据新课标教学时,要实事求是地面对国情、学情,既要考得好,又要让学生学得活。
4、小结
这次新课标吸收了过去课改的经验,并非是颠覆性的彻底革命,而是改进,或称之为守正创新。我们学习新课标的精神不是颠覆过去,不要搞一刀切,要尽量学习理解,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
二、对新课标的详细解读
1、理解课标的功能,把握课标基本内容
课标是课程的标准,是教学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照两版课标,基本的内容没有变,即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的标准没有变。语文是教无定法的,如何达到这个要求要靠老师的创造。这些课标的要求已经在统编教材中有所体现,所以根据教材逐年推进,就能达到基本要求。教师在解读课标时,注意力不要只放在提出的新概念上,要放在基本标准和要求上。
2、新课标中提出的几个重要概念
(1)育人价值
概念的提出
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站位高了,视野开阔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担任了文化积淀、传承的任务,语言是民族文化构成的主要部分或载体,文化的血脉、DNA都体现在语言方面,所以我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文化的铭记,是非常必要的。在育人价值方面,新课标还强调了三观的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这些都要在中小学阶段打好基础。这次新课标还特别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师要关注到语文在育人方面有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实践
落实时应该做到四个字:润物无声。不能是穿鞋戴帽的形式主义,应当做到适度教化。
(2)语文核心素养
概念的提出
旧课标只提了“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或者加上文学修养,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而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更明确,界定更清晰。这一概念的提出,终结了长期以来“语文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个更根本”等争论。高中和义教的课标凝练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把以前说不清的争论理清了。
概念的内涵
核心素养包括四方面,三层次。这样分用心良苦。但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是语言文字运用。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把其他几方面带动起来,融汇到一起,这样来理解比较好。
这几个层次中我们要重点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义教课标的亮点,也是以前语文教学的弱项。这次义教课标还讲到了思维品质的提升,其实就是语言思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教学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及对创新的追求,并以此来推动我们的教学。
新课标还提出了和审美创造、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等与审美相关的要求。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较少提及的,新课标给出了新提醒。在实践中我们还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养。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主义思想,要存精华去糟粕。
实践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不是一项一项完成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分开。思维能力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升、文化的传承和理解,都是要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为基础,这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意识。
(3)学习任务群
概念的提出
学习任务群是大家比较难以理解、不知道怎么去落实的概念。这个概念的设想不是语文课标的独创,是由顶层设计提出的素养型教学。高中语文教材在单元上考虑到了单元任务群,这也是以前的高中课程没有的,主要体现为单元组织的变化,高一教材以任务群加上人文主题和语文因素来组织,八个单元分别承担学习任务群,高二变化更大,有专题,但实际操作下来,学生不太适应,落实起来比较困难。义务教育的课标也顺着同一提法提出了学习任务群,但提法比较谨慎,吸取了高中的经验,考虑到学段的复杂性,小学和初中提出了六个任务群,六个箩筐未免太大了,也很难把整个九年的教学内容装进去。它是想作为教学内容结构化来呈现出来,想法很好,但是实施起来较难。
概念的内涵
教师在解读的时候首先要理清楚学习任务群和课标之间的逻辑关系:课标内容分两部分,一是课程目标,一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就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就是学习内容,对老师来说就是教学内容。
实践
现在所说的六大学习任务群,其实就是六大学习内容,其实和前面版块课程目标是相通、甚至重复的。写出来是为了分出来强调,但我们一线教学要做的是要糅合在一起。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有分有合。
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仍然是在探究和摸索,我们还要通过实践来进一步理清楚逻辑关系,在实践中落实概念。目前还没有人能非常清晰地告诉大家“学习任务群”是什么回事。我们不苛求课标制定者,还是要立足实践。
老师要理解,学习任务群首先是作为一种清晰化、集中的表达方式来明确学习内容;其次是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设定一个情境或典型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学的实践性。这种教学模式的设想和现在通行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强调的不是一课一课文本为纲地讲,也不求知识系统的完备,更不把训练作为纯技巧的练习,这种教学模式是为了改变这一切,让教师作为组织者,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带着任务进行伙伴式的学习,完成知识的建构。
小学低年段主要是识字性的阅读,思辨能力比较弱。怎么做学习任务群?可以用好教材中已有的“综合性学习”,改变以前那种大量刷题的做法,加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中高年级都是以单元为主,实际上就是在落实学习任务群了,只是落实的是任务群中的某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理解它的好处,减少灌输性学习,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具体来说,六个任务群怎么落实,要关注每个单元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按照提示,强化情境,强化学习的自主性。
实践中还要注意:群文教学不能取替单篇教学,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更有条理,也更重视学习的自主性,但我们不要理解为就是组织活动,有些课还是需要老师多讲、精讲,先要学生读懂、明白,然后才能开展活动。不要给老师规定讲的比例,老师的讲解要努力指向单元目标,要有针对性,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这样就可以把课标的精神、教学实际和用好统编教材结合起来。
(4)整本书阅读
概念的提出
古人读书就是整本书阅读,所以这不是个新概念,但古人读书很集中,不像现代人有那么多科目,现代人也没有古人那么多时间,所以新学堂开始了对不同类型选篇精读举一反三的模式。现在学生面临的问题是阅读量不够,没有阅读量,语文素养是上不去的。有阅读量和阅读面,点拨才有效。小学是最好的读书时间,应鼓励开展整本书阅读以逐步改善碎片化、平面化、网络化的阅读习惯,给学生磨磨性子。
实践
小学里有“快乐读书吧”,也是一本一本给学生推荐,也属于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在小学阶段的实践,按照现行教材的方法推进即可。平时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基本阅读方法,激发他们爱上读书的习惯,但不要在教材里完全定死,要有相对自由的书单,提倡学生自己去自由阅读。越是指定,规定动作太多,学生阅读的兴趣越低。整本书阅读虽然是课标的一部分,但不要过分把整本书阅读扩充化,不要搞过分多的活动,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想办法让学生有兴趣,不要过分苛求。
(5)教材会否根据课标产生大的变动
部编教材在编的时候已受到了课改影响,之后也会按照课标精神对相关内容进行保留或修订。
三、总结
我不赞成“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提法,还是要尊重教学的规律、教学的个性、老师的主动性,在依据新课标调整教学时,要尊重教学实际,不要追求颠覆重来、折磨教师,要守正创新,继续沿用好的经验和方法,根据不同地区、学校、学情稳步推进,不要组织表演性质的公开课及依葫芦画瓢的模仿,更不要搞一刀切,要提倡实在的风气。
篇八: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和很多老师一样,拿到新课标后,我最先关注的就是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强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新课标的变化,科学有效地应对这些变化,并且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主动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也许是给予学生最好的礼物。
先来说说新课标的明显变化:一、价值引领,以文化人。二、素养为纲,任务导向。三、立足生活,实践主线。四、强调情境、主题统整。
我们来看第一方面“价值引领,以文化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论是在我们的课程目标,还是在我们的课程内容中,都得到了一种彰显,实际上这里非常重要强调的是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也是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
第二方面“素养为纲,任务导向”,新课标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第三方面“立足生活,实践主线”,2022版新课标,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强调了实践主线。在一定程度上把课程做了整合,整合成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新增项目“梳理与探究”正是语文学习立足于生活的一种表现。
第四方面“主题统整,强调情境”,新课标中强调了用“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把原来的“综合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统整为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在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当中,从静态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动态的实践。因此,学习任务群,有非常重要的三个关键要素,那就是“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
这六个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个层次非常清晰,也很容易理解。那么我们要怎样围绕着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呢?通过细读课标这部分内容我又发现,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结构都分为三大部分:第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主题内涵。第二,任务群中四个学段的学习内容。第三,这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
找到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基本框架,我又把眼光聚焦到了2022版课标中新增的拓展型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课标中明确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首先,我们看“整本书阅读”涵盖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拓展”的意思是开拓扩展,相对于“基础型”和“发展型”,“拓展型”属于语文课程内容中的“探索级”,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来说,这一课程内容的积极实施,可以助力学生达到新的高度和境界,“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样看来,整本书阅读课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毫无疑问,阅读的种子要尽早种下,如果学生在小学没有爱上读书,没有学习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到了初高中,再以中考高考的名义来促进,几乎是缘木求鱼了。
第二,经过研读不难看出,新版的课程标准从低学段到高学段在阅读与鉴赏板块都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相关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自己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对不同学段关于阅读与鉴赏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学段都在强调整本书阅读。整个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就是要以培养阅读兴趣和体验阅读的成就感为基础。学段目标中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一以贯之的强调阅读分享;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中,首先强调“体会读书的快乐”;“教学提示”中指出:“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这些都在提示课程实践中要特别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和“保鲜”。
第三,要重视基本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这是2022年版课标中的原话。我们要明白,教阅读策略,就是教思考方法,运用阅读策略的过程,就是有迹可循的思考过程。阅读的快乐和成就感,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来自于思考和思考的收获。
第四,结合目标看教材,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当下正在使用的统编教材,在整本书阅读方面一定会进行大幅修改。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的内容(这次课程标准没有用日本“绘本”的说法,而用了美国说法“图画书”),接下来,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原来五年级下册的《西游记》阅读,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这是第四学段的。不得不说,把整个课程标准看完,你都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学生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文字,如此看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国四大名著”的阅读,看来也要有所改变。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发现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原来三年级下册要读的几本寓言故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太难了,放在第三学段肯定要比第二学段好。这部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整本书阅读”必须要做,这部课程标准是前所未有的重视整本书阅读。
既然2022年版课标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就已经明确了学习任务设计的重要性。“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教学提示”中的这句话,既指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要重视学习任务的设计,又为设计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提供了方向性的参考。有了具有目标聚合力和行动吸引力的学习任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还可以真正“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其实,我们学校的“整本书阅读”活动早已开展,我们这个新一年级刚刚组建时,周校长和潘校长就多次引领和鼓励全体一年级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整本书阅读,在学校公众号中连续推出多期“整本书阅读”的导读内容;我所在的董晓烨语文工作室,也已经推出了“整本书阅读”的主题专栏,与这次2022版新课标的关注点真是不谋而合。我们班级也一直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孩子们参与度非常高。最近还通过学校的“读书节”鼓励孩子和家长进行整本书亲子阅读活动,虽然只进行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孩子们的读书习惯和朗读课文的能里都有所提高。
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结合我们之前做的“整本书阅读活动”我又有了新的体会,那就是“整本书阅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体会到“读书是天下第一等好事”——低年级是好玩,随着阅读的书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然后就是多维度的体验读书的价值,为成为自己的终身阅读者打下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 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8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精选8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体会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