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6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
5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灵台县中片区复式教学课堂教学评赛活动,聆听了来自各个学校几名选手的精彩教学,收获良多。首先我要感谢学区及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次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其次我要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面就谈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不对之处还望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功夫在平时,日积月累方能成器
我能够有机会到片区参加选拔,是因为我有一个教研氛围浓厚的环境,我们学区在领导们的统筹安排和精心带领下,掀起了课堂教学评赛的热潮,所有老师凝心聚力,互相帮助,磨课研课,共同成长,朱校长更是对我们青年教师要求严格,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重打造我们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接受了复试课教学评赛任务,我颇感压力,因为参加工作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在面对朱校长一再的询问我又没有勇气参加的时候,我有过思索,也有过胆怯,但最终我还是答应了,我觉得,我是应该挑战自己,迎难而上。抽到课题后,却让我有些后悔,因为六年级的是一篇文言文《对弈》,五年级是《刷子李》,这是两篇题材完全不同的课文,如何做到有条不紊的安排课堂,如何使各级学生各有所获太难了。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向不少老师请教,大家尽心尽力帮助我,朱校长亲自审核教学设计,周转红老师和王娟帮我绘制精美的教学挂图,张丽丽老师不止一次的帮我磨课、指导,让我终于有了一些信心,抓住了这次机会,虽然赛教成绩不怎么理想,但是我却很知足。这次活动也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我们平时要专注各种教学的技能储备,研究、实践课堂教学策略,做到对文本的重、难点把握准确,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就可以成为一名全面型教师。
二、心态决定状态,能发挥出来的才是水平
这一次的比赛中,课堂教学方面我发挥的比较稳定。评委老师的指导也很重要,个人的心理状态也颇为关键。而心理状态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这需要日积月累、不断锤炼。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还是在各类各级比赛中,我都经历过挫折、承受过磨练,在克服困难、坚持奋斗的路上,我慢慢领悟了些许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方法。所以,我要感谢挫折,是它造就了我良好的心态,也使得我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拥有良好的心态,从而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才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三、规范课堂是重点,创新实效是关键
在压力下,能否发挥稳定至关重要的除了心理,还有习惯:如果我们能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规范,那么任何情境下,都不会因紧张而犯错,因为正确的行为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多次教学比赛的经验让我懂得,做到规范教学语言的同时,还要在教学方法上创新,找寻最具创造性而又最具实效性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在常态课的教学中注重提高学法、教法的实效性,那么也就不用担心课堂没有创造性,课堂的亮点也便可以做到信手拈来。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此为目标,规范课堂的同时找寻最具实效性的方法。
本次赛教的同时,我也聆听了其他老师们的精彩教学,使我大开眼界,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承担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彩却时常出现,所以我还是深深地感谢领导能够给予我这次机会,让我有机会去学习。所以我觉得:凡事先要去想,想得出乃成功一半;做得到,成功在握。我们都在想的路上走着,想得对,走的路程会短,步子大,走得速度会快。及时地请教前辈、专家,不会走错,不断地实践、积累,会让我们走得更快。
在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今,唯有更高效的去提升自我方可立身更稳!比赛过后,留下的是理性的思考,一切从头开始,我依然是一个走在学习路上的青年教师,参赛的经验和感受分享给大家的同时,鞭策自己,努力前行!
篇二: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有幸参加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整个参赛过程让我受益良多。
首先,通过这次比赛,我对英语这门课程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备课也更加深入细致。为了讲课内容的选取,我认真通览了整套英语课本,重新梳理了整门课程的内容,对每一部分的重难点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把握。在备课过程中,也进一步清晰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理顺了教学思路,明确了教学方式。
其次,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得到了我们英语组的老师们的热情指导与帮助,从整个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是否合理、清晰,到每个知识点的阐述是否准确、易懂;从讲课时的仪表仪态、手势语言,到习惯性的口头禅和小动作,老师们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第三,这次比赛对我个人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这次比赛没有提前熟悉学生,怎么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配合自己,调动学生的情绪,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把知识点讲明白,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随时解决问题,最终获得较好的授课效果,确实是较大的考验。通过这次锻炼,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教学反馈,强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力争做到“让学生好学、想学、会学”,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愿意刻苦钻研,努力提高,在这门艺术里获得快乐,获得成长,实现价值。
篇三: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
痛苦与快乐交织
赛课是痛苦的,连回忆都是。那段时间,很漫长,每一天都过得超级煎熬。每天晚上坐在书桌前披着棉被蜷缩着想教学设计,思前想后,反复斟酌,焦虑、烦躁。一遍一遍的推翻,一次一次的重建,电脑桌前乱七八糟,想过放弃,做过噩梦,甚至每天坚持查星座运势,日常迷信。
可是赛课也是快乐的,充实的。团队的集思广益,抓住灵感的喜悦,最后的课堂呈现,孩子们的精彩的表现让我又获得了成就感,想想,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回顾我的赛课历程,
我有以下几点心得分享给大家:
放下心态全力以赴
在磨课的那段黑色岁月中,我开始变得患得患失起来。有一天,姚晨辰老师刚好来我们办公室,我抓着她的手焦虑地问:“姚老师,赛课不获奖会不会很丢人啊?”她说不会,姚老师耐心地开导我,谈起了她第一次赛课的经历,我觉得这大概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成长过程吧。
从那时起,我的心态开始变平和了。惰性使然,有时候也想心疼一下自己,给自己找个放松的理由,可每每这时,高艳梅老师会不厌其烦地督促、提醒,让我不得不平和心态,全力以赴。
在磨炼中成长
磨课、研讨的过程,都是痛苦而艰辛的过程。尤其是刚开始磨课的两周,听课的老师指出的我上课语言不够精炼,过渡不够自然、不够有激情等缺点,我内心充满了挫败感,我很想立刻改掉,但又苦于无法一下改到位,心情极为沮丧,甚至想放弃比赛。虽然每一次讲完课我都倍受打击,但在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一次次完成了试讲。在坚持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每一次打磨的课都有较之前有进步,比如重点更突出了,难点突破了,更注重实效等;我自身的素质也在一步步地提高,比如讲课的语言精练了,调控课堂的能力增强了,富有感染力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进步的喜悦也一次次更加激励了我,让我感觉这些“痛”,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次赛课,我真的特别感谢我的指导团队,王美方副校长、姚晨辰主任、曹振梅老师、高艳梅老师……她们在完成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不遗余力来指导我,从上课到说课,从导入到板书,从字词的处理到语用点的把握,每一步都做到了细细考量,权衡利弊。
当然,我也要感谢我自己,感谢那个每天蹲在书桌前抠脑袋的自己,感谢那个没有放弃,扛到最后的自己,尽管赛课过程中暴露出还有很多问题,我需要不断地改进。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把每一次的课堂当成公开课去对待,逼着自己不断成长进步,希望以后我能更有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从容、淡定,游刃有余!
总之,
通过一次次的打磨,
我收获了很多,
既磨练了基本功,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这些比赛经验是我成长道路上
一笔价值不菲的精神财富,
它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也让我成长了很多。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将不断去实践,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注重教育科研,
在教育这个行当里做最好的自己。
篇四: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
11月15日我随我们团队赴静宁县参加20XX年平凉市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第二次参加市级赛教,内心少了些许忐忑,多了几份从容,感谢学校给予的关怀和家人给予的温暖,让我能在静宁期间专心研课,全力以赴。从课前交流研讨到课堂教学竞赛,从独自思考准备到团队通力协作,都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进行,最终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和等次。
赛教归来的几天里,楼道里、校园里和老师们见面,均送来祝福的目光和祝贺的话语,真诚而亲切。其实这次赛教只是一次历练的过程,谈不上什么成绩,只是在个人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多了些经历和经验,赛教的氛围温润着自己的心灵,柏拉图说:教育非它,乃心灵的转向。教育历程是心灵与心灵对话的旅程,这次静宁之行只是这漫漫旅程中的一小段,总体上有四点感受,一是要自信,二是要团结,三是要虚心,四是要读书。
一是要自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信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正能量,因为自信,我在赛教面前变得勇敢,不畏困难,如果自己在困难面前畏畏缩缩,再强大的团队也无济于事。教者课堂上自信大方的教态也会带动学生信心满满的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当然,自信的背后是丰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专业功底、稳定的心理素质。
二是要团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团结的力量是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同心协力就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精妙的语言。这次我们赛教的团队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有笑声有争吵,有协作有分工的优秀团队。
三是要虚心。“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虚心向每一位同仁请教,虚心向每一位选手学习,以弥补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短板。活动期间难得能聆听这么多老师的课,在听课过程中留心观察评委听课时关注的细节和学生的课堂活动过程,随时记录老师课堂教学的精彩环节。
四是要读书。“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研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党要求我们培养怎样的人;其次是课标和教材,把握课标方向,熟悉教材内容;还有与专业有关的各类书籍、杂志,传统经典著作,不断用有益的书籍充实大脑,启迪思想,使自己的课堂有深度,有内涵。
读书以养心,虚心以修身,团结以蓄势,自信以明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教师的阵地在课堂,功夫却在课外,为人师者,无论课内课外,大小事情,从整体构思到点滴实施,都需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站稳三尺讲台,温润学生心灵;拿稳三寸粉笔,书写教育情怀,讲好经典故事,弘扬时代精神。
篇五: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
教师的生活是平淡的,而赛课就像生活的调味剂,只有亲身经历才会品出那酸甜苦辣的味道。“痛并成长着”是这一过程最好的诠释。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本次桐乡市小学信息技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从接到比赛通知到正式赛课只有短短一周时间,但准备的过程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蜕变的味道”,这种“痛并快乐”的成长让我受益颇多。
确定内容定方向
本次赛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信息交流方式》,交流其实是一种信息的交换,一段对话、一个微笑其实都是一种信息交流,对交流概念的理解不能过于狭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交流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本课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流方式到网络交流的方式再到网上在线交流为线索组织内容,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信息交流方式,让学生对交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帮助学生认识交流方式不断变化的历程。
确定目标深思考
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1。了解交流方式的变化,知道常见的交流方式及其特点,提升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2。了解常用的网络交流方式,通过在线交流感受网络交流的快捷,形成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的意识。3。掌握各种网络交流方式的优缺点,培养合理使用网络交流方式服务生活的能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研磨沉浸细思量
在教学设计上,关于新课的导入,我通过时间线轴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变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有哪些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的方式了解这些交流方式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优缺点。其次,关于网络中的信息交流这一板块,我创设角色学霸“小丁”热心传授学习经验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小丁把宝贵的学习经验传递给更多的孩子,引导学生了解微信、抖音直播、QQ、电子邮箱、聊天室、微博、视频异地互动等各种信息交流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谈论等方式,总结各种网络交流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感受网络交流的多样性与便捷性。最后关于在线交流板块,我搭建了一个类BBS的论坛站点,引导学生将作品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在线交流,让学生感受网络学习平台与传统方式相比,在交流作品、评价作品方面的优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磨课就像一面镜子,会把自身上课的缺点一览无遗地暴露出来。缺点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认识缺点并在后续的授课中改正缺点,不断提升自己。回顾这堂课,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备课的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案,然个人思维有时候难免固化,在同课异构的赛课舞台上,不同的教学设计相互碰撞让我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最后,非常感谢教研组同事及教学线领导为我本次赛课所做的付出,我将在今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时刻警醒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站上更高的舞台。
篇六: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
初试——无从下手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学校组织的优质课赛讲活动,我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报了名。之后我立刻遇到了第一个难题:选课。我是讲朱自清的名作《背影》?还是讲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昇写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我就自己盘算着:《背影》一课要点众多,是以线索“背影”入手讲事件,还是从四次流泪讲感情?是单纯的品味语言,还是只分析人物形象?《中国石拱桥》的重难点是着眼于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还是品味语言的特点呢?又如何将说明文讲得出彩呢……杂乱的思绪,剪不断,理还乱。就在学校的预赛即将开始的时候,我还沉湎于《背影》强烈的抒情意味上,还在构思课堂上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不仅能关注文学的形象性、情感性,而且能品味语言的精彩、构思的奇巧及作品的深层意蕴的时候,一位富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参赛选篇一般会超前一单元。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快刀斩乱麻,决定讲《中国石拱桥》。可,我甚至连个说明文的公开课也没有上过呀!上岗这两三年,教低年级其他科目的时间较长,学生虽有说明文的基础认识,但并非我这个语文老师亲自传授,真后悔自己以前没在这一方面钻研。怎样才能将文本《中国石拱桥》的思路理清、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住呢?我又陷入新的纠结之中。
备课——紧锣密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按我脑中保留的自己上学时的老师和本校的其他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来看,他们都会像做习题一样,让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的特点等是常规的套路。这样,一篇美妙的事物说明文,往往被讲成现代文阅读习题讲评课,毫无美感可言。可我怎样才能设计新颖,不落俗套呢?这烦恼犹如泰山压顶,挥之不去。在阅读文本时,我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一个误区,我老给自己一个暗示:说明文不如记叙文“美”!而这个不美的依据我又无从谈起。实际上,我也真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品一品这篇甚至其它说明文的语言。我一直忽视了最基本的文本,没有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语言的“美”,只是一味地停滞在用习题去灌输答题方法的思维局限上,而没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它的准确与生动!
于是我开始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一遍接一遍地听朗读录音,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慢慢地这篇文章的层次逐渐清晰起来。接下来在我翻阅了有关《中国石拱桥》这一单元的单元说明、教学参考书、网上的教学设计案例及视频等等资料后,我开始思考:怎样用简短有趣的方式导入?怎么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几个目标合适?如何巧妙引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如何嵌入说明顺序?对于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特点这两个教学重点怎样取舍?只选其一会不会顾此失彼?面面俱到又会不会内容太多等等问题。这时我拨通了那位有经验的老师的电话,述说我的想法。她提示我:教学参考书是由一线教师、专家、学者依据学科大纲及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共同编写的参考书,它具有权威性、实用性、知识性,是老师备课的首选用书,应依据教学参考书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根据赛讲的时间要求,再决定教学内容是只讲一个重点,还是将两个重点巧妙结合。自己举棋不定时,课后题会引领你。但一定要保证教学流程和课堂板书以及教师的思路必须是在一个轨道上。她的话使我茅塞顿开,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接着我立即着手设计教案,终于在周末的晚上设计出教案的雏形。
设计——不断完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周一到校后,我拿着设计好的教案让备课组的老师多提意见,她们指出我设计的不足:受赛讲的时间限制我设计的目标多且内容量大,担心难以展现一节完整的课;环节之间的联系太格式化没有新意;缺乏巧妙的过渡语……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建议,我明白了优质课还必须做到内容适量、环节设计要合理、紧凑且有新意、语言还要优美。于是我决定改变思路,在重难点中只设置“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和理解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想法引领行动,我又开始重新设计教案。在“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这一问题的设计上,我采用将文中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挑出几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巧,并把答题格式写在句子下面,在学生易写错字的地方重点标注、强调的方式。我还特意采用挖空的方式预防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信马由缰漫谈。但是,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又回到讲评课的轨道上,这时候,连我自己也讨厌自己的设计方法了……
不甘——再次讨教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带着疑问,我又向最初指点我的老师请教,她告诉我,说明文作为语文学科传统的三大文体之一,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又因为说明文准确、平实、简洁的语言特点,更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极佳典范。而我的设计仍是按照“理顺序、抓特征、明方法、品语言”的教学套路,把说明文肢解了,忽略了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讲说明顺序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赏析语言及说明方法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注重能力的提升为根本,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应试技巧。语文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为目标,要树立一种新型、带有突破性的“大语文”教育思想。陈老师的话似醍醐灌顶,我意识到自己课程设计的思维没放开,思考层面太窄、太浅,正是思想意识的局促,才导致我走不出讲评课这个牢笼。她又指导我说:“你可以将文中的句子或一段话用自己直白、粗浅的语言表达出来,再将这些语言与作者精炼、准确、生动的语言比较,这种形式可以将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特点两个重点巧妙融合,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和语言的优美,你看如何?”她的话又给了我很大启发。
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语文就是语言。”通俗地说,语言是说话的艺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说话的艺术,语言的美好。于是我将文中第六段描写卢沟桥的文字改写为自己的话,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优美等特点。
实践——从容不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当晚,我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卡时、反复磨课,力求第二天上午的比赛不留遗憾。终于我怀着激动、紧张、不安的心情,开始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在课堂上遨游。课上我们配合得前所未有的默契。我的启发刚一出口,就有学生积极回应,用造句的方法概括赵州桥特征时,学生们为了使自己的答案与众不同,几乎是在文字中来了一场地毯式搜索。在我展示出自己改写的第六段文字时,学生兴奋极了,因为我的大白话太浅显、无味,他们一读便直观地感受到作者语言的精妙,他们为了在措辞和气势上驳倒我这个老师,就争着举手发言,而且都不自觉地拿着“此处作者运用了某种说明方法”“此处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此处作者使用了某个限定词”就比你写的生动、形象、可感……就这样,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在这节课上,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整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重难点清晰,在品味语言特点时更是感觉异常的流畅、舒服、美妙,我和学生都很愉悦。在预赛中胜出的我,很快接到了县优质课大赛的通知,不出所料,大赛的预定选篇中真的有《中国石拱桥》。
回首——记忆犹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刚走出县优质课赛讲的教室,我的心情犹如千斤重担落地,轻松极了。但随即又沉重起来。我明白这份“沉重”是因为我懂得了学习没有止境,要善于“挖空”自己,再善于“填充”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教得愉悦,学生学得轻松;这份“沉重”是因为我明白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真理,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用心感受到每一种文体的独特魅力;这份“沉重”是因为我感受到群策群力永远比闭门造车要好得多,感谢我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这份“沉重”是因为我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功夫要用在平时,只有多读书、多汲取知识,我才能走的更远、更稳、更好。这份“沉重”是,我清晰的意识到,赛讲中的这节课也绝非最完美的课,今后我还要长期不懈地教会学生,能从对一个段落的赏析中培养对一篇文章的赏析能力,能从对一篇文章的解读中培养自己解读一类文章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品评出语文的美。从此刻开始,我要努力成长自己!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大赛 参加 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6篇) 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精选6篇) 教学能力比赛心得体会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