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1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参加了本次线上“劳动”新课标课程培训,让我更加提高了劳动的“地位”,并想在今后的教育课程中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孩子在劳动中理解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趣,摆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改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状态,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更多独立生活的能力。
通过本次的劳动新课标培训本人总结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
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理解要宽泛。
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习惯。如何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放光辉,是我们每一个位教育者与家长应该认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课题。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教育之中。
劳动方法的学习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掌握每项劳动的方法,使孩子会劳动、巧劳动、动脑劳动、认真劳动、创新劳动。凡是劳动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会劳累,这是当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样让孩子走出因身体不适而不想再劳动的瓶颈,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应思考的问题。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茁壮长起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劳动教育也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篇二: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近期通过认真研读和学习,浅谈几点个人的收获和思考。
一、把握“新定位”
当前,很多中小学生包括部分大学生、甚至90后都存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识”的现状,究其原因,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是基于学校、围绕书本进行学习的,以看听学习居多,脱离实际劳动,缺乏生产生活知识。本次课改,劳动课程的独立设置,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起点,提升了劳动教育新的高度,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无疑具有革新劳动观念、顺应时代变化的重要意义。在劳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牢牢把握“新定位”,明确指导思想以及课程性质,即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基础,学校是育人育才的基地,强化使命担当,重新定位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二、落实“新目标”
新课标中提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由此可见,我们要落实的劳动课程的“新目标”,是从劳动观念到劳动能力到劳动习惯和品质,再到劳动精神,体现的是层层递进式的目标结构。
新课标发布以后,在网络上引起各种话题热议。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做饭、洗衣服、清洁等家居劳动,但是劳动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家庭劳动,培养的也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劳动能力,而是通过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形式丰富的劳动内容,由浅入深逐步落实“新目标”。例如,课程内容可以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选择日常生活劳动内容;也可以注重从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工农业生产劳动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内容;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另外,新课标还根据学生年级制定了学段目标,助力劳动课程教学科学规范的实施。
三、研究“新教学”
新课标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实施“新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群,设置教学内容与结构;也可以依托城市文化以及学校特色,研究开发新的劳动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或者开展项目化教学、跨学科教学,尝试从单一学科中跳脱出来,使劳动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育中,真正实现“五育融合”的目标。
四、探索“新评价”
现阶段,纸笔考试仍是主要评价方式。对于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劳动课程来说,仅纸笔考试进行评价是不够完善的。新课标明确提到,劳动课程评价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注重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综合评价。因此,新的劳动课程,需要“新评价”,即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优化细化出多方面的评价指标,全面客观的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过程表现”加“任务达成”,加强对实际劳动技能的考核以及对劳动观念、能力、习惯、精神等方面的追踪检测,体现出多元化综合评价的方式,发挥评价在劳动教育过程的关键驱动作用,有效地指导劳动教育向前发展。
9月份新课程实施在即,但是也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上海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的实施有无进一步的指导意见;是否会发布统编教材或是统一的课程结构设置;劳技中心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实施中的定位与作用;劳动技术课程与劳动课程之间的关系;具体劳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劳动课程教师的师资培训等等,都是下一步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当前,在疫情期间,也充分体现出劳动教育推进的迫切和重要意义。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汇聚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合力,相信在共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面落实双减任务的背景下,劳动教育一定会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亮点。
篇三: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劳动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将整理与收纳、烹饪、打扫卫生等纳入课程内容。劳动课里增加做饭内容无疑是增加孩子的自主能力,帮助孩子们不再止步于文化课,而是寻求一种多元化、多维度、多方面的发展。我们都不希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希望孩子能自立,但是很多时候是父母不舍得用孩子,只抓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什么都不会。劳动教育很有必要,其中孕育了很多科学知识,在劳动中也能体悟到很多人生哲学。
篇四: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从中央到部门不断强调劳动教育,是在直面一个社会问题——现在的孩子,体力劳动太少了。青少年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少家长怕孩子累着、耽误学习,将劳动排除在对孩子的教育之外。其实,适当的劳动教育,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让他们学会劳动技能、增长生活见识,还能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素质教育工程。孩子们能在劳动中体会到付出的价值和收获的喜悦,体会到挥洒汗水的快乐。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在培养吃苦精神。现在的生活好了,不少年轻人不愿到一线去,说到底,就是怕吃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精神缺钙,而劳动是成才过程中应当补充的营养。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教人干活,其深层次目的是人格的培养,锻造不惧劳累的精神和坚持不懈、有始有终的毅力。这恰恰是很多成功人士具备的优秀品质。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劳动创造,虽然劳动的形式不同、领域不同,但吃苦耐劳、努力勤奋都是一样的。劳动教育和体育、美育一样,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篇五: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放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内容,通过学习,获益良多。
今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了。新课程标准将劳动课程单独拎出来后,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才能使得课程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一方面是围绕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是学校为主导,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
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推荐了10个任务群。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这些劳动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在校学会劳动技巧后可回家进行实践操作。根据不同学段,每个任务群的内容要求也不一样。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任务群安排,开发劳动项目,形成校本化劳动清单。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劳动教育课程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篇六: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那什么是劳动课程呢?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一、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在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提出:有关劳动科目的教学时间具体要求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均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可见,劳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重新将劳动课作为独立课程的意义就仅仅在于会做家务,会做菜吗?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在5-6年级,烹饪与营养方面,学生要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以此看出,作为劳动课程的育人方向不仅仅是为了劳动而劳动,而是通过现代课程的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劳动场景和过程,在劳动中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培养和锻炼综合发展能力,吃苦耐劳精神,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
“劳动课”课程目标是什么?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总目标是:
1、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三、
劳动课程有哪些内容?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
比如,在烹饪方面: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第二学段(3-4年级),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第三学段(5-6年级),做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第三学段(5-6年级),种植与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蔬菜、盆栽花草、果树等,或根据区域相关规定,合法合规饲养1-2种常见家畜,如兔、羊等;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
四、
和“传统劳动课”有何不同?
强化育人目标导向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让孩子们都能具有相应的文化基础、自主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担当,劳动课程应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不断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在全创景和全过程的劳动课程学习活动中真实地学习与积极地成长,成为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能力、良好的劳动精神、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优良传统的积极愿望;弘扬爱国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奋斗精神。
更具有时代性的劳动内容设计
除了烹饪和农业劳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从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对每个学段作出了不同的规划。
比如在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方面:第二学段(3-4年级),正确使用1-2种家庭常用小电器,如吹风机、吸尘器等,完成劳动任务;第三学段(5-6年级),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空调等的功能特点,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对家用电器进行简单的拆卸、清理、维修等,如空调滤网的清洗,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家用电器小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等。
在工业生产劳动方面:第三学段(5-6年级),选择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等,进行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加工,初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第四学段(7-9年级),选择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服装、造纸、纺织等,进行产品设计与加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
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方面:第三学段(5-6年级),选择1-2项新技术,如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3-Dprinting,lasercutting,intelligentcontroltechnique)等,初步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熟悉某项新技术的主要功能及简单的使用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某项新技术,制订合理的设计、加工方案或设计图样,完成应用某项新技术进行加工、组装、测试、优化的全过程。
加强了学段衔接
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注重小初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我们开展的劳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更应该跳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的固有想法,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手工等课程进行了创新融合,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
强化家校协同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注重劳动思想教育,培养劳动意识。抓住教育机会,让孩子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小到吃干净碗里的米饭粒,爱惜学习用品等等,在细小的问题上教育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训练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进行简单的日常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例如从小让孩子学会自己上学,自己洗衣,饭后洗碗等习惯,孩子会形成劳动的习惯,学会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为正确的劳动观念打下基础。孩子在学会自我服务劳动的过程中还会逐步认识到,人不光是享受劳动成果,还必须从事劳动,为自己也为他人服务。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兴趣。孩子做家务的兴趣不见得从小就有,很多孩子第一次帮忙摘菜时可能觉得挺有趣,时间一长,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就更难以坚持做完这件事,所以对孩子做家务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再者,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家务活作熟了就不再是难事,孩子以后也会乐于去做,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还可以传授许多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知道的事情,让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下图是我校劳动教育的项目清单,针对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进行一些参考和选择。
xx市各年龄阶段学生劳动清单
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都有的,在不超过体力和能力的界限上,都可以让孩子承担一些简单的劳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会使他们体验到责任感,一种对其他人负责任的想法会在孩子心里产生。还可以使孩子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促进家庭关系更加融洽。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和评价依据
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段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为学生的学习深度与广度提供引导和帮助。
为加强对学生的全域培养,少城小学在推出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方式以后,进一步加强家校协同,增强过程评价,引领学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指导家庭进行高质量陪伴,推出了《少先队员核心素养发展争章卡》,如图所示。
《xx市少城小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争章卡》中劳动打卡
学生完成劳动项目以后先进行自评,再请家长根据家庭劳动的情况进行家长评价。最后学校根据劳动情况评“尚劳奖章”,这枚奖章是学生评优争章时的重要依据。此外,少城小学积极利用各类平台,让学生在家的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和评价。从省级、市级、区级、校级等层面深入报道,从班级风采到个人才艺展示,从自理劳动到服务家庭劳动再到社会实践劳动,通过各类平台的推送,让学生在不断鼓励与肯定中收获成长。课程的变化代表着育人方式的转化,希望孩子们在核心素养标准的引领下,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具有聪明的脑,温暖的心,创新的思维,健康的身体,未来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篇七: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准确理解劳动课程标准,提升教师劳动课程的研发力,推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6月14日,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举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讨会。会议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主持,全体教师参与。
会上,科技创新教研组组长罗进步老师作《结合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开发新时代科技类劳动课程》主题发言,他总结新时代科技类劳动课程开发要做深、做真、做精、做新、做恒;
乡土文化教研组副组长江政泽老师作《非遗教育培养“三”有劳动者——以<玻璃银光刻>为例》主题发言,他分享了乡土文化组教师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思考未来非遗教育劳动课程培育“三有”学生,即培养“有信仰”、“有能力”、“有温度”的劳动者;
生命健康教研组组长蒋金福老师作《准确定位综合发展——对我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思考》,他探讨了实践学校应如何开展有别于普通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并就如何开展独具基地特色的劳动教育提出了三大策略:功能教室综合化改造、课程内容综合式整合、教师素养综合提升;
体育安防法制教研组组长庞丽瑜老师作《劳动研学周设想》主题发言,她提出了以劳动为主线,通过梳理校内课程、整合校外资源,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研学周设计和思考。
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对四位教师的精彩发言给予了高度赞扬,希望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把握好教育的“高度”,追求教育的“深度”,提升教育的“温度”,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将不断践行“立德启智,实践育人”办学理念,实施“洋”到底、“土”到家的办学特色,紧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研教学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艰辛,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篇八: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劳动让我们更强健、更坚韧、更勤劳,让我们更加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加倍珍惜别人的成……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同时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体会了劳动的真正意义。劳动创造最光荣,期待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在一堂堂劳动课程中实现知行合一、学创融通,让劳动教育在成长的“土壤”里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开展新时代劳动课程的里程碑事件,教师要精准把握各部分的关键点,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新课标,不断修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达成各学段的劳动素养要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加强劳动教育,进一步理解教育内涵。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之一一、以德育为主题,树立健康的劳动观。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传承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代的习惯。“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爱劳动、懂感恩、重节俭、勤奋斗、讲团结、乐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胸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就定能在未来教育中,将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落实到位,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篇九: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并将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我想,新课标的研制是为了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劳动课程的育人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提出了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作为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仅要求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习惯与品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更是体现了劳动课程对学生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新课标提出了学段课程目标,各学段目标之间体现了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比如,在烹饪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
第二学段(3-4年级),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
第三学段(5-6年级),做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
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
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
第三学段(5-6年级),种植与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蔬菜、盆栽花草、果树等,或根据区域相关规定,合法合规饲养1-2种常见家畜,如兔、羊等;
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
3。新课标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避免了之前将劳动教育仅仅认为是上课的问题。新课标强化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技能和知识,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我们深信,只有通过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篇十: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其中,《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通过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结合周菊芳名校长工作室的学习内容,我对劳动课程标准有了更好的理解,对劳动课程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所说“劳动即教育”,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它与德、智、体、美育环环紧扣,相辅相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树德
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联系非常紧密,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在开展道德教育。
现行教育制度下,学校教育的核心仍是智育的培养,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于此目标,学校减少了或甚至没有劳动教育的安排。在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劳动视为孩子的额外负担,极少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些做法导致孩子丢失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劳动也被等同于值日扫地,缺乏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在家长和教师眼中,劳动教育被视为了智育的阻碍,所以我们所培养的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除了学习,没有劳动技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依赖别人。所以,学校需开设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深化德育教育,树立学生健康的劳动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成就感,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劳动中培养合作共享的精神,在劳动中形成助人为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这些都是当今学生最需要的道德品质。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能端正学生的“三观”,提高社会公德,学会责任担当,学会合作和助人,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砺,且有助于解决当下德育虚化问题。
二、劳动增智
劳动教育和智育都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劳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国家强盛,而且有益于人身体、思想和社会的发展。由于体制的增强,学习起来可以“振竦精神,使心常灵活”。所以说,劳动可以“练智”“达才”,发展人的智力。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智力特点,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设置了由若干个项目组成任务群的同时,也明确了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杜绝了让劳动课成为学生简单动动手、动动脚和放松身体、减轻学习压力的天堂的现象,明确了智育与劳动共生共长的原有之意。无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性劳动,都是智力性与创造性的,它们虽然需要身体的参与,但远比此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在智力的指导下进行的,并自始至终贯穿着智力活动。一项劳动任务的出色完成,要求学生在实干的同时,学会巧干,开动脑筋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用更少的时间,将任务完成的更好。手脑并用,有效开展劳动,从而达到劳动成果和思维改进双丰收。
三、劳动强体
新时代教育,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基础之上,人们更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以劳强体,以体促劳”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逐渐相互融合,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就劳动教育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自带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在过程中,学生通过劳动既改变了生活环境等因素,又锻炼了身体。
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体能和发育的特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教育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为每个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劳动课程。比如1~2年级的学生身高和体重会有明显的增长,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能出现剧烈运动和高负荷劳动,所以他们的劳动课程是完成简单的个人物品清理,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起到持续教育的效果,劳动课程贯穿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平均每周的一节劳动教育课,也是体育课后的有益补充。
四、劳动育美
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和美育是构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和美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二者融合遵循“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关系。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意见》中揭示了劳动教育与美育的内在联系,劳动是对世界的创造,这种创造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学科融合的理念,在电工、金工、木工、种植等项目实践中,融入物理、生物、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学科融合的课程理念,能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增强创新精神,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劳动教育的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指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字字千金,都是经过多年总结摸索才得出来的。孩子们要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之栋梁。
劳动教育的开展意义重大,劳动教育不是自成系列的教育形态,它牵涉和包含了诸多教育形态,不仅包含技能、智能、审美、体育等要素,还包含智育、德育等方面内容,也即是说,劳动教育开展好了,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十一: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劳动课教师指导有了一些体会。
从2011版《指导纲要》和2022版《课程标准》的对比中能够发现,2022版《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的方面,有三处增加、三处变化和三处删除。
首先,删除的内容,分别是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而这三部分的内容是为结果的呈现做准备的,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总结方式能够提升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在2022版《课程标准》中删除了这三部分的内容,说明在《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对学生劳动知识的传授。教学重点,不能只着眼于学生最后作品的完成度,教学策略不局限于一般的流程指导。
其次,新增的内容,分别是在情境创设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其目的是保证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境性,开放性。在准备阶段对家长的指导。其目的是获得家长的理解和知情同意,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给予支持。在准备阶段对劳动场域的指导。其目的是事先做好劳动场所,工具设备等方面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性等准备。这三部分新增内容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新增的内容也是劳动重要性的一个体现。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
再次,变化的内容,能够看出2011版《指导纲要》更加关注的是老师对活动过程的指导,指向的是活动及活动的有效达成。2022版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也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师指导。以人为本是以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不用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活动结果。而是关注和觉察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内心感受。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愉悦平和积极稳定的人格。
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中的表现特征是什么呢?以七彩染坊为例。劳动观念,积极愉快的参加劳动。劳动能力,掌握制作植物染料的方法和技巧,染布捆扎正确,染色图案美观大方。劳动习惯和品质是认真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将锅和其他工具清理干净,保持厨房整洁。劳动精神的体现是染色失败也不退缩,分析原因继续尝试,直至做出高质量的作品。
劳动课是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劳动素养的培养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的一门科学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篇十二: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自此,劳动课将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大家或许已经从各种网络热搜、热点App等渠道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了,尤其前段时间“中小学生新增烹饪课程”这一事件更成了网络热度词条、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大家长积极探讨。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家长对此持认同观点,但也有少数家长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中国是个注重成绩的国家、增加劳动课的比重会占用自己孩子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更是对提分增分起到消极影响。
借此机会,在这里我想呼吁所有家长朋友们以及关注国家教育的热心网友们,现在的教育已经不似从前,高考改革也都在提倡多元化升学,此后也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现在的找工作也不似从前,不是只根据漂亮的学历学识招聘、也很关注孩子的技能表现、素质品行与兴趣爱好等不同维度。如果你还是只专注分数与应试考试,而不重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孩子将来可能要吃大亏了。
至于什么才是新改革的劳动课、究竟又“改”在哪里?想必大家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吧!接下来,我这就和大家说个明白。
新版课程标准将劳动课划分成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这三大模块,下设10个不同的任务群,分别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为学生快速适应、走向社会生活铺路。涉及“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方面,更是有“现代服务业劳动”、“工艺劳动与志愿服务”;并按照不同年龄将这十类课程内容分为4个学段。在这套详细全面、因地制宜的课程安排下,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相当完整的劳动教育技能的培养。
在各个学段里,学生既能学会家常便饭、收拾房间等基础技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树立起自身的家庭责任与担当;也能通过亲自参与农业工业生产,尽早形成劳动活动概念,进而确立起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并砥砺前行。
如果各地中小学校能依照标准将课程规划落地,这无疑是祖国下一代的幸运。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初心不改,在坚持应试目标之外,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实践园地。
篇十三: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孟教授对于劳动教育课标的解读,让我更加清晰了解如何进行劳动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孟教授提到的两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劳动能力的培养,劳动能力是保证劳动过程顺利实施的保证,不讲劳动能力的劳动不是完整的劳动体验。二是劳动情感的交互,在对于《巧做豆腐丸子》课程点评的时候,孟教授指出劳动观念的形成和转变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会牢固,学生只有在劳动中体会到幸福,才能对劳动产生认同。
篇十四: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2版《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与劳动课程评价方面,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巨大变化,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教师劳动过程指导、课程评价与建议部分的解读。
一劳动过程教师指导新方向
在学习《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过程中发现,劳动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境创设阶段的指导,在劳动准备阶段对家长的指导、对劳动场域方面的指导。同时删除了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这些变化主要体现了:
(一)拓宽了劳动指导的范围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既有教师的指导,还有教师对家长和活动场域的指导。这样,家长理解知情同意,便能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给予支持。劳动场域也会在工具设备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性等方面做好准备。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则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劳动的顺利开展。这也是劳动重要性的一个体现。以我校的“金色田间垄上行”致知试验田采摘活动来说,在活动开展前,就需要跟家长和活动场域进行多次沟通,同时向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报备,以确保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安全。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
(二)强化了劳动素养的培养
2022版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也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师指导。以人为本是以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不用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活动结果。而是关注和觉察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内心感受。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愉悦平和积极稳定的人格。在致知试验田采摘活动中,老师们既要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指导,更要在劳动过程中渗透劳动光荣、劳动最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体验,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劳动课是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劳动素养的培养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的一门科学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有安全保障的指导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学科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二多元评价推进项目体验式劳动课程
在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推进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基于学科新标准的出台,劳动课程评价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契合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活动的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将学生学习后的可能反映或表现作为考察的重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评价是劳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劳动课程的目标实现、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与已有的指导纲要比较,新课标中劳动课程评价更加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新增添的评价的3条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立足学生本身,更关注对学生的动态培养。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育人,为具体的课堂或活动评价实施提供了准绳。
对比2022版课程标准和已有指导纲要中的平时表现评价,指导纲要侧重反馈的及时性,以自我评价方式为主,但新课标更关注评价的目的性和效果,以表现性评价为主,且对不同任务群的评价方式有不同要求,更利于在项目体验式活动中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致知试验田活动中,教师以鼓励肯定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体验,在劳动过程中迎难而上,感受农耕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
2022版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综合评价将指导纲要中的学段综合评价进行了扩充,以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予以综合评价,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新课标还提出了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培养目标进行差异化设置评价内容,因材施教,密切关注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践活动。在致知试验田活动中,除了在劳动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外,还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的“实践记录单”进行结果性评价,最终,在活动结束后,给出实践活动的阶段综合评价。
总的来说,相较于指导纲要,2022版课程标准可操作性更强,对劳动教育的安全指导有更为明确的标准,评价方式由单一主导过渡到多元丰富,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动态发展,促进学生建立起项目活动的有序性与自觉性。任何劳动都要保障安全,以免影响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说,劳动安全是劳动体验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石。劳动评价则是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的助推器。两者结合,为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向高标准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新课标 劳动 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14篇) 学习劳动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劳动课心得与感悟版权所有:求精文档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求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求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18015855号-3